中獎名單
星星知我心
楠楠
紅茶加菲
恭喜以上三位小夥伴,《人體大百科:結構和功能圖譜》送給你們,請在7日內將個人郵寄信息在本文末留言給蝌蚪君,也歡迎各位與我們分享讀後感。
《自然的音符:118種化學元素的故事》
本書由《自然-化學》高級編輯Anne Pichon博士傾情作序,作者群體是來自全球各領域的科學家,甫一問世便收穫了各方推薦加持,是金湧院士、中國化學會、中國化工學會一致推薦的化學元素科普書,還被Kindle選中在開機頁面主推。
聽聽他們的推薦
金湧: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自然的音符》是一本包含118種化學元素的科普書,對每一種元素的發現過程及其在化學工程中的應用都進行了生動的介紹,非常適合作為一本科學入門書,推薦大家閱讀,感受化學之美,並彈奏出優美的樂章造福人類。
楊曉虹:博士、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科學總監、《自然》系列期刊執行主編
自然科學發展的長河裡一些最引人入勝的篇章無疑是由化學元素譜寫的:它們的發現、特性,以及圍繞它們的故事。其實不管是《自然-化學》,還是包括《自然》雜誌在內的超過50種《自然》系列期刊(「自然科研」),普及科學教育、提高科學認知、弘揚科學探索精神一直都是自然科研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主旋律。相信《自然的音符》一定能為科普新紀元奏出激動人心的新樂章!
姜雪峰: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自然的音符》是人類奏鳴科學的神奇樂章。作者以不失專業精深的視角,生動活潑的語言給了組成世界的這118位「好漢」最精彩的特寫、最深刻的標籤。這本化學元素的科普圖書不僅有助於化學及相關從業者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各種元素的奧秘,更是青少年入門化學、感知科學難得的好書。拿起這本書,從元素開始,愛上科學。
元素故事的前生今世
這120篇元素故事編譯自《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的In Your Element專欄。《自然-化學》從2009年4月的創刊號開始,每期的最後一頁都屬於這個專欄。該專欄每期一篇文章,介紹一種化學元素,整整延續了120期,包括目前已知的118種元素,以及兩種相當特別的氫同位素:氘和氚。
每一篇元素故事都是該領域裡的資深科學家撰寫,元素的歷史記述、詞源學意義、化學特性和研究者軼事貫穿其中,各種珍聞片段信手拈來,讀來生動有趣。
有的元素,雖然為人熟知,卻也有不廣為人知的用途。比如,我們可能知道「碳」是生命的基石,是重要的能量來源,碳使鐵百鍊成鋼,卻不一定知道,碳的聚合物造就了各種塑料製品。在《碳的四個世界裡》這一篇故事裡,除了告訴我們碳的妙用,作者還不忘調侃「但對於有機化學家而言,單純地為了能量而燒掉碳,肯定就像是在寒冷時焚書取暖,或是在飢餓時吃掉來年的糧種一樣。」
有的元素,可以說是生死存乎一心。我們知道葉酸對胎兒發育有益,卻不一定知道葉酸是一種含氮化合物;我們都記得三聚氰胺的罪惡,卻不一定知道,不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也是因為氮——氮分析一直被用作蛋白質含量的標杆。同樣的元素還有同時是劇毒和良藥的砷,使人求死不得同時也是DNA骨架組成部分的磷。
有的元素備受投資者關注。作為鋰離子電池的主要原料,發現於200多年前的鋰在近幾十年身價倍增。而除此之外,鋰製劑還被作為情緒穩定藥物使用,有機鋰化合物在精細化工中還有廣泛的應用。鋰的市場需求旺盛,甚至引發了一些對地緣政治擔心的流言。
這樣有趣又有料的元素小故事在這本書裡俯拾皆是,相信看完這本書,你會對不少耳熟能詳的元素感慨:原來你是這樣的元素!
到2019年,元素周期表已經誕生了150周年,早已是大眾眼中的理所當然。然而,這張表的背後是眾多科學家的苦苦探索和撥雲見日。
或許,這本書的問世,能讓更多人,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研究人員,或僅僅對科學感興趣的人,都以一種輕鬆的方式了解每一個元素背後並不簡單的故事。
出版社為了更好呈現這些故事也是煞費苦心,不僅為故事添加了有趣的插圖,還採用了全彩印刷,在版式設計上巧妙地用7種顏色結合音樂中簡譜的7個基本音和7個元素周期。
為了方便大家在讀書的時候隨時查閱元素周期表,還專門設計了118種元素周期表的明信片隨書贈送。希望這些細節之處的用心能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和樂趣。
下方留言送新書喲
贈書2本
給蝌蚪君講講你和化學之間
有沒有發生什麼奇妙的化學反應?
或者是否有過被化學支配的恐懼?
蝌蚪五線譜編創文章
圖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