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容易,因為五官,相處不易,因為三觀
在我們同心圓夢今生往期的男嘉賓中,都曾問過他們同一個問題「你們想找一個什麼樣的女朋友?」
百分之八十的嘉賓回答基本相似,他們大都認為,在愛情裡始於顏值沒錯,但感情能夠維持多久見於三觀,三觀比五官重要,對方不需要多麼出色、風姿綽約,但三觀一定要正。
嘉賓郝先生和他的前女友大學相識,當年因校外實習感情進一步加深,最終走到了一起。畢業後,兩人進了同一家公司,每天上班、下班隨時隨地能看見對方。兩個人相處時間長了,彼此身上的缺點也就慢慢暴露出來,有的東西可以磨合,但有的東西不是靠磨合二字就能解決的。
就好比郝先生所說:上班不到一個月,她嫌工作太累就辭職了,不想工作可以,我多加點班,多做幾份兼職總是可以的。可每天的生活裡,她非但不鼓勵不給我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反而無時無刻傳播各種負能量。
他前女友沒什麼理想,也沒什麼主見,整天一副很喪的狀態,躺在床上刷著手機,做著不勞而獲的白日夢,自己一無是處,卻想要擁有更多的東西。
後來,前女友在一次社交活動中認識了比郝先生更好的人,五年的感情說散就散,一句分手說出口的時候,曾經所有的付出瞬間煙消雲散,那時候他也明白:錯的人,遲早會離開。
自從一個人後,郝先生事業也逐漸有了起色,做什麼事情都特別順利,去年年底晉升為部門經理,獲得了更多的資源。
」三觀正」也是」三觀正好和我一樣」的縮寫
之前看過一份《95後婚戀觀的數據報告》,其中一項「最看重伴侶哪個條件」調查顯示,三觀一致戰勝了性格、外表、經濟,躍居第一。
三觀一致?乍看有些迷茫,畢竟三觀是個很抽象的東西,無法界定;
但現在很多情侶,都喜歡用「三觀不合」作為分手的結束語,可到底什麼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旅遊,他喜歡宅在家裡,這不叫三觀不合。
但他說旅遊不是花錢買罪受嘛?還不如在家休息,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鮮花,他喜歡汽車,這不叫三觀不合。
但他說浪漫又不能當飯吃,弄這些虛的有什麼用,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吃西餐,他喜歡吃路邊小吃,這不叫三觀不合。
你喜歡吃西餐,他覺得你矯情;他喜歡吃路邊小吃,你覺得他廉價,這才是真正的三觀不合。
其實,三觀一致並不是要求你們的興趣愛好,思維方式一致,而是彼此間能夠求同存異,相互理解、包容與欣賞。
真正的三觀一致,是彼此能夠認同
聽過許多愛情故事,最羨慕的還是《父母愛情》中的安傑和江德福。
立過戰功但大字不識幾個的江德福和飽讀詩書、生活小資但家庭出身有問題的安傑,明明是那個時代裡完全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不僅相愛了,還擁有了一生美滿的婚姻。
如果說戀愛是不斷發現對方優點的過程,那麼婚姻就是不斷消耗缺點的過程。結婚後,安傑和江德福的差異在各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
安傑身上有著貴家小姐的生活習慣,睡前要洗漱,睡覺要穿整套睡衣,就連喝水喝茶喝咖啡都要用配套的杯子;而江德福身上有許多安傑看不慣的「壞毛病」,吃飯吧唧嘴,睡覺不穿衣服,還不愛洗漱。
婚後的江德福,改掉了那些壞毛病,成為愛乾淨的丈夫;安傑愛喝咖啡,他每次去開會都會買一包;剛上島,安傑不願意去公共廁所,嫌不乾淨,他便在家裡建了一個……
與此同時,安傑也放下了千金小姐的架子,學著洗衣做飯挑水,適應海島的生活,與周邊的鄰居搞好關係,接受江德福的批評……
他們雖然有著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但最可貴的恰恰就是,為了愛,他們願意盡最大的努力去靠近彼此,去不斷改變自己,尋找那個適合自己感情的平衡點。
◆ ◆ ◆ ◆ ◆
願你的快樂不缺觀眾,你的故事有人用心傾聽。
願你能遇到一些有趣的靈魂。
俗話說: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若想「久處不厭」,必定要找一個三觀一致的人。最好的愛情裡,擁有共同的方向,然後一起努力成長。從而讓感情更和諧,讓生活更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