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說起來,這是第一次出國。回顧之前走過的路,一直在忙忙碌碌,抽不出半點時間來陪伴家人,犒勞自己。索性把工作辭了,過一段自由的生活。本次出國的淵源就不追溯了,非常感謝汽車之家和北京現代能給予這一次寶貴的機會,試駕海外版車型和觀看有北京現代贊助的羅馬隊與尤文圖斯隊的足球比賽。第一次出國,難免有些興奮,從辦理護照,籤證以及海外駕照翻譯件,每一件事都把時間點卡的緊緊地。直至出發那一刻,還像夢遊一般。
2/關於羅馬
此次歐洲之旅,遊玩城市只有一個,那就是羅馬。羅馬是義大利自1870年統一以來的首都城市,也是義大利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羅馬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羅馬是世界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沉澱了數千年歷史遺蹟,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它建在臺泊河之間的7座山岡上,幾經毀滅又幾度復興。古羅馬遺蹟規模宏大,令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鬥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佔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宮殿、博物館、大學、科學院和圖書館等。 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5月正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3/交通
羅馬這樣的城市,道路狹窄,地上停車位有限,所以在羅馬,兩廂小車普遍很多,還有各種機車。羅馬停車早8到玩23點,停車收費好像是1歐元,有些看不懂。
4/行程
D1:北京-羅馬D3:古羅馬廣場-羅馬競技場-聖彼得大教堂-法爾西納莊園D4:城市自由活動D5: 羅馬-北京D2去哪了? 文章最後有說明
5/去哪兒
古羅馬廣場 古羅馬廣場曾經是古羅馬的中心,直到公元4世紀,寺廟、法院、市場和政府大樓都在如火如荼地運轉著。古羅馬的宗教和公共生活都是由此起源產生的。此外,它還是義大利最重要的考古遺蹟之一,至今仍被挖掘之中。羅馬競技場 羅馬競技場是羅馬和義大利的主要標誌性建築之一。它是一座偉大的羅馬圓形劇場,在羅馬帝國時期,能夠同時容納超過50000人觀看表演,入觀賞外來動物、處決囚犯、重現戰爭、重現角鬥士戰鬥等。聖彼得大教堂 位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被認為是最神聖的天主教寺廟之一,是重要的朝聖場所。它位於聖彼得受難地與他的墳墓之上,同時也是天主教堂的中心和包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在內的許多教皇的埋葬地。法爾納西莊園 法爾納西莊園是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的郊區別墅。它是為一位富有的錫耶納銀行家、教皇朱麗葉二世的財務主管阿戈斯蒂諾 齊吉建造的。通過該莊園內由拉斐爾和其他傳奇藝術家所做的筆畫,能夠了解丘比特長廊和普賽克背後的故事。
6/出行準備
身份證、護照、相機、駕照、國際駕照翻譯件、充電寶、電源轉接頭。關於籤證這裡就不多說了,義大利是申根國家,自行到居住地最近的義大利籤證中心提交申請即可,只要資料準備充足,一般情況下都會通過。國際駕照翻譯件通過某寶免費辦理的,支付郵寄費用即可。關於電源插座,在義大利,標準電壓是230V,頻率為50HZ,需要用到轉接頭進行轉換,不能直接使用。我是第一天晚上才發現沒有轉接頭,用充電寶熬了一夜,第二天問同行的美女姐姐借了一個。羅馬使用的貨幣是歐元,出行前通過四大銀行都可以兌換,通常兌換400歐足夠用了。想要買奢飾品的可以多兌換一些。當然,信用卡也可以使用,歐洲ATM機每日取款上限為250歐。 在羅馬,包包,化妝品之類還是挺便宜的,需要退稅,辦理起來也不算麻煩。機場免稅店品牌多,但是貌似貨品不全,想要給朋友捎帶的東西好多都沒有找到。 在羅馬,可以用英語溝通的,英語不太好的可以下載有道翻譯官進行實時翻譯。 另外,羅馬的治安並沒有傳言中的那麼差,不需要擔心什麼。但是在景點遊玩需要小心扒手和各種套路。 北京飛往羅馬,整整11個小時多一點,對於我這個沒有時差概念的人來說,權當一次熬夜,並沒有不適應,僅僅是返程之後大睡了一天,以作休整。
7/古羅馬廣場
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是古羅馬時代的城市中心,其中還殘留了些許的古羅馬時期的重要建築的廢墟。屹立在此地的建築物有提圖斯凱旋門、奧古斯都凱旋門、塞維魯凱旋門、凱撒神廟、灶神廟,維納斯和羅馬神廟。古羅馬政治、宗教、商業、娛樂等建築的聚集地又可以被稱為"古羅馬廢墟"。
羅馬市政府刻意保留了這塊殘垣斷壁,為全人類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這片古羅馬廢墟猶如大露天博物館不僅吸引著全世界慕名而來的遊客一探究竟,還吸引著眾多考古工作者和歷史學家前來探尋古羅馬當時的生活百態,很具有考古價值。這片廢墟其實最早是被破磚亂瓦覆蓋,到十九世紀才被重見天日,古代勞動人民為我們留下了一片難得的建築遺蹟,讓人聯想到昔日的繁榮富裕的生活。
古羅馬廣場,基本上都保持原貌,很少有後現代的東西,最多就是落差比較大的地方進行了後期修繕。雖然建築的大部分都已經不再使用,但是從建築的 遺骸可以看得出當時的盛況。空曠的廣場,只有一些殘垣斷壁孤零零的樹立著,當你閉上眼睛,似乎一個繁華古老的羅馬城馬上就會出現在你面前。
雖然如今的古羅馬廣場只剩下一片廢墟,但是我們從中不難看到古羅馬的文明所在,以及那時的輝煌。可惜歷史的時輪只能給我們留下這樣的痕跡,讓我們去學會珍惜。
面對這麼多的千年古蹟,當你仰頭瞭望,任時光穿越,與古羅馬人一樣沐浴在同一縷陽光之下。永恆的太陽照射著永恆之城,如世代相傳般,將這一段歷史,永久流傳下去。當後世的人們再次駐足與此,是否會有同樣的感受,歷史的文化與文明,應當代代傳承。
古羅馬時代共有21座凱旋門,現今羅馬城中僅存3座,兩座位於古羅馬廣場,另一座君士坦丁凱旋門在羅馬競技場附近與競技場遙相呼應
8/羅馬競技場
羅馬鬥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譯為羅馬角鬥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鬥獸場建於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 君士坦丁凱旋門與羅馬競技場在同一個位面,這兩座標誌性建築物體現了古羅馬文明的成就與輝煌。更有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與辛酸。
從外部看,這座羅馬鬥獸場由一系列3層的環形拱廊組成,最高的第4層是頂閣。這3層拱廊中的石柱根據經典的標準分別設計。在第4層的房簷下面排列著240個中空的突出部分,它們是用來安插木棍以支撐"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劇場的遮陽帆布,皇家艦隊的水兵們負責把它撐起以幫助觀眾避暑,避雨和防寒,這樣一來大鬥獸場便成為一座1世紀的透明園頂競技場。
當乘坐大巴車趕往羅馬競技場的時候,從車窗內向外看,就已經被競技場的宏偉所震撼。這座歷經千年風雨的建築,在經過多次修繕後,依舊不畏風雨,屹立與世人面前。透過拱形的門橋,我們似乎還能感受到場內的爭鬥與吶喊。如此的建築,我們如何才能想像的到,古時的人們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建築如此文明的產物。
此時,前來觀光的人群已經排起了長隊,為了避免擁擠,我們此行先去的古羅馬廣場,臨近中午時才開始參觀羅馬競技場,但是,依舊還有很多人。在羅馬競技場,人多的時候需要小心扒手,還有那些販賣各種紀念品的,也有可能給你下套路。特別是手環之類的,如果你戴上了,對不起,掏錢吧。
角鬥是鬥獸場的主要節目,是一天中娛樂的高峰。當時還出現了專門培訓角鬥士的角鬥學校。由鬥獸場來為4所角鬥學校提供資金,這4所學校可以容納2000名角鬥士,實際上這些角鬥學校不過是訓練營和監獄的組合體,因為絕大多數的角鬥士都是來自羅馬帝國各個地方的奴隸和俘虜,他們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力,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曾經的羅馬鬥獸場富麗堂皇,高官貴族集聚一堂,觀看一場場表演。人類與動物廝殺的活動持續了幾百年才被禁止。我們難以想像,人類本就是弱者,即使全副武裝,又如何才能跟兇猛的野獸進行搏鬥?
如今的羅馬鬥獸場內部,除了一片殘骸,我們看不到其他的東西。但是從僅存的殘骸布局我們不難發現,古羅馬時候的鬥獸場是多麼的繁榮與昌盛。
羅馬鬥獸場能容納的觀眾大約九萬餘人。共有3層座位;下層,中層及上層,頂層還有一個只能站著的看臺,這是給地位最低下的社會成員準備的:女人,奴隸和窮人。但即使在其他層,座位也是按照社會地位和職業狀況安排的:皇室成員和守望聖火的貞女們擁有的、特殊的包廂。
凱旋門上方的八塊浮雕板是當時從奧理略皇帝紀念碑上拆卸而來,現在原件已被珍藏在羅馬首都博物館。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的生平業績,如安東尼、哈德良等。而每根圓柱頂端的達基亞囚犯大理石雕像則很可能來自 圖拉真廣場。只有兩個小拱門上方的圓形浮雕描繪了這場戰爭的場面。
9/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譯為梵蒂岡聖伯鐸大殿,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於西元326年落成。聖彼得大教堂是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16世紀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教堂,並於1506年破土動工。在長達120年的重建過程中,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本來上午的時候是藍天白雲,到了下午就變成了陰天,比較鬱悶。聖彼得大教堂也是羅馬打卡點之一,前來參觀的人也很多。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聖彼得廣場,建於1667年,主持設計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筆賦予了廣場上排成四行的284根託斯卡拉式柱子永恆的生命。
教堂前面是能容納30萬人的聖彼得廣場。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繞,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圓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聖男聖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採各異栩栩如生。
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徵是羅馬式的圓頂穹窿和希臘式的石柱及平過梁相結合,這座長方形的教堂呈現出希臘十字架的結構,造型傳統而神聖。聖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內部金碧輝煌,光線幽暗,神秘莫測,裡面所有畫像都是用不同顏色大理石拼接成圖,工程十分浩大,巨高的天頂上更是精彩紛呈,讓人不得不駐足仰望,心生崇敬!
門口的右邊走廊裡,有米開朗基羅23歲時的作品《彼得》。現在只能隔著玻璃欣賞,但是仍然能打動人心。正中央右邊有聖彼得的青銅像,由於來參觀的信徒的吻和手的觸摸,銅像閃耀著金色。左側以及與第二、第三禮拜堂相對的牆面上有波萊渥羅為伊諾欠茲奧八世建造的青銅紀念碑。
大殿內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大殿的左右兩邊是一個接一個的小的殿堂,每個小殿內都裝飾著壁畫、浮雕和雕像,最著名的是米開朗琪羅的聖母哀痛雕像和一座聖彼得的青銅塑像
Lonely Planet上說,「即使你不是教徒,聖彼得大教堂也會讓你大吃一驚」。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4世紀在聖伯多祿(就是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是1503年尤裡烏斯二世開始重建,並持續120年才完工,而主持設計的人就是眾人皆知的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多名大師。
10/法爾內西納莊園
法爾內西納莊園應該叫做法爾內西納別墅,是位於義大利中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的一座修建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別墅。別墅修建於1506年至1510年期間。這座建築之所以聞名,在於其內部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畫家的大量溼壁畫,包括了拉斐爾.聖齊奧、塞巴斯蒂亞諾.德爾皮翁博、朱利奧.羅馬諾、索多馬等眾多藝術家。1577年,別墅成為法爾內西納家族的財產。
溼壁畫中最為著名的是拉斐爾在一樓的兩幅繪畫作品,內容取材於文藝復興著名詩人安傑洛.安布羅吉尼翻譯的希臘神話故事(Greek mythology)。這兩幅畫也是拉斐爾留在世上的極為少見的世俗繪畫作品:一層天花板上的畫,描繪了愛神丘比特和普賽克的愛情神話。一樓客廳有佩魯齊的溼壁畫反映的是門廊之外的城市街景。這是使用透視法做出的。立體的畫面,模擬真實的景物。另外還有索多馬的壁畫《亞歷山大大帝與希臘公主羅克珊娜的婚禮》,還有十二星座起源等等諸多壁畫,因為有些地方在修繕中,所以拍攝的照片不全,以下僅供欣賞,文字性的東西不足以表達對內容的詮釋。
11/見證羅馬與尤文的精彩對決
這次歐洲之旅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在羅馬隊主場觀看對陣尤文圖斯的比賽,而我們爭取到了一個可以在賽場內觀看羅馬隊熱身的機會,非常難得。雖然我對於足球並不是很痴迷,但是當我置身於球場之內,感受著球迷們那種熱情,自己也會動容,隨著比賽的進行,為羅馬隊吶喊助威。當進球的那一刻,那種無法抑制的喜悅和開心猛然爆發出來,也許,只有親臨現場才能體會到那種只屬於足球的激情。
球票單和證件,我們的座位在前排,可以近距離觀看比賽和球星。比賽門票是480歐元,折合人民幣3600元。不是一般的貴啊。因為走的是VIP通道,進入休息室前,這個歪果仁會跟我們每個人擊掌,熱情的一匹。在休息室進行短暫的休息後進入球場。
比賽之前小球童進行合影,我們在觀看羅馬隊熱身之餘也終於等到了C羅的出場,但是單反沒有帶,借著同行夥伴的30倍超遠距離拍照手機擼一張C羅的熱身照,另外,還見到了前巴西隊隊長卡福,以及斑馬王子皮耶羅。卡福曾在羅馬踢過幾個賽季,也幫助羅馬隊奪得過歐冠冠軍,此次現身羅馬對主場,羅馬球迷都異常激動,而卡福也不吝嗇的表演了一段顛球,並將足球送於羅馬球迷。
前巴西隊長卡福,挺有意思的是,卡福就坐在我前面的前面,也不知道誰從包裡找到了一直筆,導致很多球迷都去與他合影、索要籤名。但是索要籤名的人越來越多,一個接一個的籤名,卡福自己都笑了。恩。。其實我也要了一張籤名,哈哈。
比賽很精彩,由於白天羅馬下了一天雨,導致晚上的比賽場地有些溼滑,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兩隊的發揮。羅馬隊因為要爭奪歐冠前四的名額,本場比賽只能贏,所以隊員們拼搶的比較厲害。可憐的C羅倒地四次,裁判都未有判罰,而隨著時間的推移,C羅也一直在努力奔跑,為隊友吶喊,這種精神,值得所有人去學習。而C羅那一粒進球被吹無效,還是挺可惜的。
比分最終定格在2:0,羅馬隊贏得本場比賽。
12/自由行的一天
最後一天的自由行,因為下雨,走的路並不多。羅馬有很多教堂,每一座都很宏偉,我們只是單單轉了一兩個。在羅馬,開車的人都比較猛,似乎都在趕時間,但是,羅馬人每天工作時間並不多,午餐往往都在1小時以上,很悠閒。在羅馬,騎機車的人很多,往往很多機車的價格都要超過汽車。在羅馬,不要隨便給停在馬路邊的汽車拍照,被看到不好,羅馬人比較介意這種事情。在羅馬,有很多的廣場,人們在次遊玩,休息,最著名的莫過於西班牙廣場。在羅馬,因為羅馬假日、真理之口、赫本,人們爭先恐後的在各個點打卡留念。在羅馬,有太多太多值得去的地方,但是,時間不允許,從而錯過。
很多人駐足留下一張素描畫,價格不清楚,還有很多出售小工藝品的。遇見一大爺,用細鐵絲葉子製作工藝品,栩栩如生,但是不讓拍照。索性,從背後偷拍了一張。
第一次見到時,我以為是忘了關水龍頭,後來才知道整個羅馬都是這樣的。可以方便行人使用。至於是洗手還是用來喝,就不知道了。也有看到用水杯接水喝的,不知道衛生不。
羅馬的教堂很多,都有點視覺疲勞了。這個教堂距離我們入住的酒店不遠,最令人震撼的是教堂博物館裡的幾千人人骨。不能拍照!
原本以為見到了麥當勞,誰知道這是個地鐵標識,尷尬一下。
轉了兩天見到的一家火鍋店,純正西餐吃的都有點膩了,真想換換口味,可惜沒有開門,也不到飯點。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也是非常宏偉的一座教堂。
宏偉的建築,驚豔的壁畫,感嘆古羅馬文明的產物,在那個年代能做出這樣的成就,也是一項奇蹟。
左邊這個有知道是什麼的嗎?
就是這個了。根據了解,這個類似於現代的鋼琴,通過下方的按鍵可以發出各種聲音。看著這麼高大的古代鋼琴,真不知道是如何做出來的。
這個小東西叫不上名字,一直擺來擺去,也不會停。
走在羅馬的大街小巷之中,入眼處全是歐洲氣息的高大建築,在羅馬,沒有特別高的建築,至高點就是聖保羅大教堂了。
聖天使堡前橫跨臺伯河的聖天使橋是羅馬城中最美的橋梁,橋上有十二尊天使的雕像,每個天使手上都拿著一樣耶穌受刑的刑具,這十二尊天使都出自貝爾尼尼之手。可惜沒去成。
在羅馬,這樣的機車很多,數不勝數
在羅馬,人們不太喜歡被拍照,北京一哥們拍了人家一輛車,就被問個不停,最後還是無奈把照片刪除了。索性這位叔叔對於我拍他沒有什麼反感。
在羅馬,這樣的小車很受歡迎,因為停車位實在是太少。
在羅馬,雙層大巴車很多,出行乘坐也很方便,乘坐計程車的話,儘量找正規公司的計程車,避免被坑。
D2去哪了? D2是整天的試駕,雖然是汽車之家的官方活動,但是考慮到避嫌吧,就不體現到遊記裡了。在羅馬,行人過馬路,機動車都會給你讓行,不管有沒有紅綠燈。在羅馬,比較出名的是冰激凌,但是大多數店裡的味道都比較一般。在羅馬,可以遊玩的景點很多很多,諸如真理之口,萬神殿等都是值得一去的,但是我感覺這僅僅是情懷。俗語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這次沒有盡興,但以後,還會再來。再見,R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