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曉棠這個名字,恐怕現在的年輕人知之甚少,甚至沒有人知道她是一位優秀的演員、編劇、導演。但是要問一問從六十年代過來的人,這三個字代表著他們的青春。
那個年代裡,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諺語「女看王曉棠,男看王心剛」,在當時的審美下,這兩位就是電影中高顏值高演技的代表。
儘管歲月悄悄將他們的青春與容顏一點點剝離出他們的生命,他們自己也慢慢地轉戰幕後工作,不在活躍於熒幕上,但這仍不妨礙我們來看他們的故事,體會他們的青春與奮鬥。
王曉棠
京劇出身氣自華
1934年,王曉棠出生在河南省開封市,由於出生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裡,王曉棠的童年並沒有一帆風順。伴隨著抗戰爆發,年幼的王曉棠看著父親慌亂地收拾著書房,那時的她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雙眼睛裡滿是懵懂。
隨後王曉棠跟著母親與其他親人們登上了逃亡的卡車,多年後的王曉棠回憶起那段逃亡的日子她總說:「就好像把一朵長在溫室裡的花放到了野外那樣。」由於走得匆忙,車上什麼吃的都沒有,只好到小麥地裡抓一把麥穗去了殼來充飢。
王曉棠跟隨著父母輾轉去到重慶,但是好景不長,抵達重慶的他們又遇到了日本侵略者發動的對重慶的無差別轟炸,一家人就在炮火中離開了這裡。隨後又跟隨父母回到老家南京,本以為可以就此安定下來,但又一次全家啟程,去往杭州,這才算是安定下來。
王曉棠
王曉棠從幼年開始就對京劇藝術有著難以言說的喜愛,自小就拜師學藝,刻苦學習京劇,在她十幾歲時,就可以完成「鐵弓緣」、「驚夢」等戲曲。
而京劇藝術對於她日後成為演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京劇中對身段、唱腔的要求很嚴格,而這些訓練對於演員臺詞、身形的基本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幫助,最重要的是,京劇中人物的情感表達如眼神、表情,都是值得演員去學習的。
得益於自己天生麗質的長相與刻苦學習的勁頭,在1952年,王曉棠在上海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同一年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政文工團京劇團,成為一名光榮的文藝兵,在第二年又被調入話劇團,參與話劇的編排演出。
王曉棠
星途坦蕩無人及
1955年,是王曉棠演員生涯裡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她第一次走進了大熒幕,成為了電影演員。這部電影叫做《神秘的旅伴》,20歲的王曉棠在這部電影裡飾演了彝族的小姑娘小黎英,年齡相仿,加之表演經驗豐富,使得這個形象塑造的十分成功,她也華麗的完成了自己的熒幕首秀。
時間來到1958年,王曉棠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從此正式開始她的演員生涯。在這一年她也獲得自己人生的第一個青年演員獎,她憑藉電影《邊寨烽火》榮獲了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中國第一女特務」這個的稱號,也可以用在王曉棠的身上,不過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用在他所飾演的國民黨特務阿蘭身上。
同樣在1958年,王曉棠參與了電影《英雄虎膽》的演出,在電影裡飾演特務阿蘭,而最讓觀眾覺得驚豔的,就是她在電影裡的那一段倫巴舞,曼妙的身姿伴隨著輕揚的音樂在電影裡被展現出來,這讓當時的觀眾都眼前一亮,都記住了王曉棠。
王曉棠《英雄虎膽》
而這背後的她,為了跳好這隻倫巴舞,自己特意去學習了很久,才凝練成熒幕上的剎那光輝,這種精神無不讓人佩服。
隨後的演藝生涯裡,王曉棠表現出色,出演的電影一部比一部精彩,也使得她一步步走紅,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電影明星。
先是在1959年與王心剛合作了電影《海鷹》,隨後在在1961年飾演《碧空雄師》中的林巧一角,在1962年的《鄂爾多斯風暴》裡飾演男主角烏力記的未婚妻烏雲花。
1963王曉棠在一部叫做《野火春風鬥古城》的電影裡下足了功夫,她需要在影片中飾演一對姐妹,金環與銀環。首先她為了能把握人物的情感,特意去拜訪了烈士家屬,了解他們痛失親人後的心理。
隨後,王曉棠就開始區別和兩個人物,一個是性格剛烈的姐姐金環,一個是溫柔含蓄的妹妹銀環,她用自己的方法一點點完成著兩個角色,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非常令人滿意,兩姐妹不但性格不同,表現出的表情、神態甚至是聲音都完全不同。
正是這份努力讓這部電影一下子大紅,也成就了王曉棠的演繹巔峰,頓時間好評如潮,甚至有觀眾給王曉棠寫信,想證實究竟是一個人飾演的兩姐妹,還是兩個人。這足以見得王曉棠作為一名演員的實力與努力。
王曉棠倫巴舞
流年不利喪子痛
人生,並沒有一帆風順的。王曉棠的人生也是如此,那個年代裡成長起來的人總繞不過的話題,就是那個有特殊的傷痕歲月。
在特殊時期裡,王曉棠遭遇了自己的低谷期,她被派到林場去勞動了整整6年,6年的勞動生活十分艱苦,但這6年的艱苦歲月也並不是沒有好處,而是改變了她身上的許多東西,也讓她有了更多的生活經驗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對她以後的工作有著巨大的幫助。
但就在她勞動期間,卻發生了一件讓她一輩子都痛心的事,她唯一的兒子去世了。
王曉棠的丈夫叫做言小鵬,出生於京劇世家,與王曉棠相識於八一電影製片廠,兩人結婚後日子過得一直很甜蜜,1958年,他們有了自己孩子,他們給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取名為言群,因為他們從未忘記自己是群眾的一員。
王曉棠丈夫
小時的言群很淘氣,冬天的暖氣滾燙,媽媽王曉棠告訴他,千萬不能用手摸,可小孩子好奇心重,根本不聽,王曉棠索性隨他去,言群果然把手放到了暖氣上,結果被燙的以後都不把手往暖氣上伸了。正是這種不嬌慣的教育方式,讓這個大男孩有著同齡人沒有的氣質。
然而就在王曉棠夫婦在林場勞動期間,兒子在家裡感染了肝病,最終醫治無效,離開了他那還在遠方的父母。而他的離世也成為母親王曉棠心中永遠的一道無法癒合的傷。
1975年,王曉棠平反後重新回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但這幾年的經歷太多,她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開始一點點轉戰幕後工作。
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並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92年任廠長,1993年晉升為少校。
1995年王曉棠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這個獎項無疑是對她以往所飾演角色的肯定。
2002年王曉棠還榮獲了義大利頒發的「第三個千年國際獎」。
2005年被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9年在青島舉行的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頒獎晚會中,王曉棠獲得終身成就獎。在2012年獲得華鼎獎中的中國電影終身成就獎。
2020年9月獲得新時代國際電影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女演員獎。
王曉棠
王曉棠的一生有起有落,紅時是大江南北都認識的「大眾情人」,老時是偏遠林場裡勞動工作的普通人。儘管她在晚年獲得了許許多多的獎項,成為了大家眼中備受尊重的老藝術家、老前輩。
可她的心裡仍舊有遺憾,她的丈夫在1992年病逝,兒子在1974年就離開了她,她自己也很清楚,終究有一天自己也會變成一縷青煙,伴隨著自己的青春歲月悄悄地離開這裡,但我們都知道,她這一生的成就將會永存,而她身上的那些精神也會被一代代的演藝人所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