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獨臂少年張家城爆紅這一周:我只想好好打球
時代周報記者 陳佳慧 潘展虹 發自雲浮
「興奮!開心!激動!」6月7日晚,13歲獨臂籃球少年張家城對時代周報記者形容這趟「宏遠俱樂部」之旅。
邀請他們的是宏遠俱樂部總經理、前中國男籃運動員朱芳雨。6月1日,朱芳雨在微博上轉發了張家城「5月29日打籃球」的視頻,並配文:這是我見過籃球打得最好的孩子,誠邀這位孩子來參觀宏遠隊。
張家城應邀前往。6月5日下午4點,細雨如織,放學後的張家城在高村中學練了20分鐘籃球後,在爸爸和舅舅的陪同下從雲浮高村鎮前往廣州,休息一晚後,於6日上午10點到達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參觀榮譽室、見偶像易建聯,他還收穫了全隊籤名的籃球和球衣,以及一張合影。
張家城還與宏遠新銳徐傑現場「一對一單挑」。俱樂部主教練杜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評價,「看得出來他的基本功非常紮實,身體協調性非常好,這個年齡段有這樣的表現,他的努力顯而易見」。
短短一周,這位來自雲浮,剛讀初一的13歲獨臂少年,走出大山,來到你我他的面前,眼裡帶光、毫不膽怯地說出:「籃球運動員,這是我的夢想。」
成名後的一周
6月5日下午4點,張家城在家裡準備啟程去廣州。他所讀的高村中學,放學近半小時,天空時不時飄著雨,除了打籃球的10來個學生外,校園裡基本沒人。
但每個人都認識張家城,甚至對他的行蹤了如指掌。學校的保安、不同年級的學生,甚至不是他的任課老師,都知道他即將出發去宏遠俱樂部。
「我還知道他是哪個時候火的,就上星期五,網上有人叫他去珠海打一場籃球,星期五晚上打的,星期六中午才回來,回來就火了。」與張家城打過幾次球的初三年級學生阿斌(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那是5月29日,有機構接張家城去珠海看一場籃球比賽,他的爸爸和姑丈陪同前去。在比賽中場休息期間被邀上場,與專業運動員單挑3個回合投入9球獲全勝,全場為此沸騰。
張家城回憶:「在場上打的時候,很緊張,覺得發揮得一般,不好的地方在於控球不夠穩。贏了之後現場很多掌聲、喝彩聲,還有人衝過來擁抱我,我都不知道他們是誰,就一臉蒙。」贏球的現場被視頻記錄下來,很快傳遍社交媒體。
與張家城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黃景昊(下稱「昊仔」)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從珠海回來後,他知道他出名了,但是他很低調的,叫我們不要到處去說,但是後來朋友圈、快手、抖音都是他那天的比賽視頻。」
網上都是張家城的比賽視頻。6月1日,朱芳雨線上邀約他參觀宏遠俱樂部,易建聯評價「心,永遠是身體最強壯的地方」; 5日,NBA球星達米恩·利拉德(Damian Lillard)留言「Keep rocking!」球星塔克(P.J. Tucker)留言稱想贈送籤名球鞋給他;4日、5日,籃球明星庫裡(Stephten Curry)兩度喊話張家城,「繼續努力!別讓任何人對你說不行」。
張家城的鄰居、鄰班同學傅曼(化名)通過快手也知道他火了,「一個星期前火起來的,從星期一到現在,學校裡來了好多記者,他們白天採訪,晚上也採訪,昨天有三臺攝像機拍他。」6月5日下午,傅曼對時代周報記者說,「老師讓我們多向他學習,學習他的精神,班上同學也都敬佩他,覺得他只有一隻手,還能把籃球打得這麼好。」
聞聲趕來的不止記者。4日,雲浮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雲浮市中心體校、雲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雲浮市殘聯等部門代表也來到高村中學,現場為張家城完成廣東省青少年運動員註冊工作。「註冊成功以後就能參加省級以上的比賽,」現場一位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時說。「易建聯、朱芳雨他們也是從這一步開始的。」雲浮市體校教練谷明俊接話。
商業合作也找上門來。有企業想邀請張家城參與直播帶貨,還有機構想他成為獨家籤約的網紅。「名利,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不會考慮商業合作,家城的首要任務是要讀好書。」張家城媽媽譚妙玲於6月5日下午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說。
有這麼多人關注自己的兒子,真「媽媽粉」譚妙玲當然開心,但也擔心他會驕傲,「大家覺得他勵志,肯學、肯吃苦,可能還會覺得他球打得好,但是只有父母才看到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他這個籃球夢,是要付出很多的。」
贏了珠海的比賽後,張家城回到雲浮,並沒有覺得自己「很火」,反而「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還要更加努力」。「上周有很多人來找我,人數加起來有50多個,其中有多少記者就不清楚了,他們斷斷續續地來,」張家城7日晚說,「就是太多人了,影響了我的日常訓練。」
「我不會告訴他『你不行』」
因籃球走紅的張家城,是10年前一場意外 ,將他人生帶進灰色軌道。
2010年,4歲的張家城在家中的榨油坊玩耍,不慎將自己的右手手臂捲入榨油機器中,導致右臂燒傷嚴重,醫生擔心感染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只能幫他截肢保臂。
「他很堅強,沒有哭過。」母親譚妙玲說,我記得當時還沒截肢,但需要經常清洗傷口,我見到傷口就忍不住哭,他是看到我哭了才哭。後來醫生跟我說,你兒子很堅強,爸爸陪著清洗傷口時,他從來沒哭過。
「截肢後,他還不知道自己沒有手了,因為手臂是包紮起來的,」譚妙玲說,手術後要看有沒有影響神經,如果影響了就得再做一次手術,他就說,「我覺得我手指長出來了」,那時我們才放心沒有影響神經。
昊仔在家城痊癒後看過他的手臂,第一次是在幼兒園大班,家城康復後回去上課,老師讓家城給他看一下,昊仔和幾個小朋友就偷偷看了一眼。第二次是上小學後,但具體是什麼樣,他已經忘記了。
在昊仔印象裡,張家城截肢後一直穿長袖衣服,沒見過他穿短袖。有人想去看,他會生氣,「那是人家的隱私,有什麼好看的!」昊仔也會替他忿忿不平。張家城也會談到右手,但是話很少,「沒了就沒了,接受現實吧。喜歡穿(長袖)」。
昊仔覺得,沒有一隻手給張家城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本來兩隻手可以做的事情,他只能一隻手去做,「他只能靠著桌面來吃飯,我們就可以拿起碗來吃。」在外面,昊仔會儘可能地幫助他,「有時候鞋帶鬆了,我就幫他系好。他平常都是自己系,我試過只用右手繫鞋帶,很難,系不好,更別說左手」。
「他沒有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什麼不同,」譚妙玲說,「受傷後我們擔心他將來生活自理的問題,但現在開始放心了,他自己都會切菜、炒菜,比我們煮的東西還好吃。」
在媽媽眼裡,兒子固執、樂觀,「他說了要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譚妙玲舉例,小時候他看到其他小朋友騎單車,他想借來玩,有大人就過來跟我們勸說,「不要讓他玩,他不能騎」,但是我們認為他想騎單車,就讓他騎,就給他買一輛單車,他就真的學會了,還可以載著同學去上學。
「我不會告訴他『你不行』,我的兒子也會證明給我們看,他做得到,只不過他需要更多時間。」譚妙玲說。
用汗水拖地
張家城接觸籃球的時間並不長,滿打滿算也不到兩年,但這將他帶到了人生的第二個拐點。
2018年7月30日,五年級暑假,是他第一次接觸籃球的日子。高村鎮文化站聯合鎮團委、鎮婦聯在高村中學籃球場舉辦了免費的暑假少兒籃球培訓班,10多天的培訓像是小小的火苗,照亮了張家城通往拐點的路。
「不是一下子就喜歡上的,是慢慢打,到六年級時才喜歡上籃球,」張家城說。在喜歡上籃球前,他還嘗試過羽毛球、桌球、足球等球類運動,但只有籃球堅持下來了,「就覺得籃球比其他運動好玩」。
張家城微信頭像是日本動漫《灌籃高手》中王牌球員流川楓,個性籤名是「I like basketball best」,喜歡籃球明星凱裡·歐文,一位擅長控球和拉杆的後衛。看到同學在拍抖音、快手,他也拍了自己運球的視頻發在抖音、快手上。
張家城沒想過火。截至6月8日下午4點,他在兩個平臺上的粉絲共計99.2萬。
在快手上,張家城一共上傳了127個作品,其中,超過一半的作品是在二樓客廳拍攝。這裡向正西,長5米,寬不到2.5米,北牆放著沙發,南牆掛著電視,張家城腳跨南北,面向東方開始胯下、背後運球,30個動作為一組,一組完成隨即上步投「籃」,「籃筐」是貼在東牆兩米高左右的紅色對聯,對聯下方是冰箱和他父母臥室的房間門。
昊仔和張家城兩家距離不過一百米,他常到這裡練球。「家城很容易出汗,練球不到5分鐘,身上的衣服就可以擰出水。客廳地上有汗水覺得滑就回房間練,房間有汗水就再出客廳練,最快一個半小時練完。」昊仔說,「一般從快手上找籃球技術視頻,看到什麼合適就練什麼,先學容易的,再慢慢學難的,客廳只能練控球。」
譚妙玲指了指客廳的地板:「這裡的地不是用水拖的,都是用他的汗拖的。」
「跟正常人打」
6月4日,雲浮市體校中心向張家城伸出橄欖枝,邀請他到雲浮市中心體校參加系統訓練。
雲浮市體校籃球教師谷明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現在的方案就是先讓他跟著我們練一階段。單論技術方面,我覺得還是挺不錯的,他屬於拔尖的那一種。」
但是,與殘疾人相關的籃球項目,只有輪椅籃球和聾人籃球,張家城並不符合條件。這意味著,他要在「放棄籃球」和「與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打籃球」之間選擇。
作出選擇並不難。張家城沒有猶豫就說:「那就努力一點,跟正常人打。」
在張家城註冊成為運動員那天,雲浮市體校為他測了骨齡,「我們看了下他的足弓和跟腱,可能他的身高不會有太高的變化了,」谷明俊說。當前165釐米高、105斤重的張家城對此也並不苦惱,「身高不是問題,努力一點,也可以打後衛,不一定要打中鋒。」他說。
若有義肢能填補右臂,是否能彌補缺陷?「他還小,還在長身體,做幫助康復的輔具,等到他適應又要換掉,會比較麻煩,還是等他成年後再想。」譚妙玲說。
「籃球是比較激烈的運動,即使正常健全的人,都有受傷的可能, 我不確定這是否可行。」谷明俊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希望他能夠往體育生方面發展,」譚妙玲說,「有機會能夠接受籃球方面的專業學習和訓練。」前幾年,他們夫妻倆為了方便照顧張家城和小兒子,不再外出打工,就在高村鎮開了一間小店。對籃球領域不甚了解的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兒子的籃球技術有多好,但只希望他能得到更多專業學習。
昊仔不想張家城轉學,「一起玩耍的其他幾個好朋友也不希望他轉學,我們一起玩了那麼久,還有那麼多難忘的事情,真的轉學肯定會捨不得」。但昊仔心底還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名殘疾人運動員。
張家城也還沒做最終決定。譚妙玲8日下午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還沒有想好,等放假了再說,他現在壓力已經很大了,等假期再問他。」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天賦,那你就得用更多的時間去努力。」如今,這句話依然被張家城寫在快手主頁上,宣示他的籃球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