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00後」跟動漫學戀愛?

2020-09-03 中國經濟網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我跟動漫學戀愛

每到春天,B站(嗶哩嗶哩)上日本動漫《四月是你的謊言》的彈幕總是應季地厚起來。這是一部2014年播出的純愛向番劇(連續劇),目前在B站上的播放量為1.2億,是B站播放量過億的30多部番劇之一。因疫情隔離在家中的學生們,不斷在這部「寶藏」番劇的彈幕上刷著「釘釘時代前來考古」。

2000年出生的男生薑凡看過《四月》,這部戀愛番讓他印象深刻。「愛情的本質其實是一種互相扶持鼓勵,讓雙方都自我完善升華。」他說。

在國內,B站是日本動畫版權的最大引進方。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央電視臺就開始引進和播放日本動畫片,那時的畫風還是《鐵臂阿童木》《一休和尚》和《機器貓》。90年代初,少女漫畫、耽美漫畫也被引入國內,動漫價值觀的多元性開始進入中國年輕人的視野。

對很多「90後」和「00後」來說,在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年紀裡,以日本動漫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就佔據了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通常從本地電視臺的少兒頻道獲得啟蒙,在班級裡傳閱《知音漫客》《少男少女》,在網上的動漫興趣社群中瘋狂討論,在B站等二次元網站發彈幕追番……數字科技改變了觀看方式,二次元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輕人的愛情觀。

動漫中愛情的種類太多了,比影視劇要多得多

「90後」初識愛情的樣子可能是「山無稜天地和」,或是「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少年們在寒暑假不厭其煩地看著電視劇重播,屏幕外的眼淚跟著屏幕裡一起流。

但電視劇畢竟要考慮各個年齡段觀看需求。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能真實聚焦青少年生活的影視寥寥無幾,直到動漫的出現。在日本,不少漫畫的創作者都和讀者是同齡人,有些作者甚至高中時代就登上漫壇,他們所畫的,就是青少年憧憬的。

追動漫長大的人,看到的愛情有更多的模樣。2000年出生的劉雨桐說,自己可以接受動漫中任何CP組合,但還是被網友的創造力震驚了。「大家都是『顯微鏡女孩』,『吃』的冷門CP(couple的縮寫,意味伴侶)我都難以想像。」有些作品中,甚至人和動物都可以組CP。動漫呈現出的文本往往是固定的,但個性化的解讀會衍生出無限可能,有時在番中沒有任何互動的兩個角色,也會被動漫迷們「拉郎配」,並產生各種剪輯視頻和文學創作。

在職業漫畫師鳴泣的印象中,2011年是國內動漫市場的分水嶺。在那之前,資本力量還未過多介入,各種作品百花齊放。艾瑞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動漫產領域投融資數量僅為5部,到了頂峰時期的2016年,這個數字是125部。

動漫只是一部分,在整個二次元文化裡,有更多可能影響愛情觀的事情。「00後」男生付遠說,戀愛劇情遊戲對自己影響很大。在遊戲中,他可以把自己當男主,和遊戲中的女主相遇、相識到相知,最後作出自己的選擇。

動畫、漫畫、遊戲、輕小說、手書、Cosplay(角色扮演)、語C(語言角色扮演)……劉雨桐說,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也會見證各種情侶的分分合合。在她眼中,愛情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具體的——「別人的一件件事在你眼裡成了愛情。」

被「紙片人」的戀愛打動

承載了漫畫中大部分戀愛主題的,是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在日本盛行的少女漫畫。它在當時取代了小說,成為日本少女的戀愛指南和人際關係教科書。

四川外國語大學日語系教授楊偉曾深入研究這一舉足輕重的漫畫類別,他在《少女漫畫·女作家·日本人》一書中提到,早期少女漫畫中戀愛觀的出發點,是憧憬以戀愛為基礎的婚姻,家庭仍是少女們嚮往的歸宿。而少女漫畫的一大妄想體系和黃金主題是「不顧一切的愛情最終會贏得勝利」。

少女漫畫是展示日本女性愛情觀演變的一扇窗。根據楊偉的研究,日本1980年代泡沫經濟時期,女性們開始考慮戀愛的風險,不再把戀愛作為生活的中心。這一時期的少女漫畫更善於描寫女孩變幻不定的內心,戀愛模式有了更多可能。

但那種「不顧一切」的純粹基調沒有完全消失。「如果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我的起源可能就是她。」去年進入大學的付遠,至今還能背出童年最喜歡的番劇《宇宙巡警露露子》的臺詞。

雖然是男生,但付遠一點都不介意承認自己看番會看哭的事實。觸碰他淚點的經常是少年漫裡關於友情、親情的內容,戀愛番也不例外。「更多的是一種『膈應』的感覺,為什麼我喜歡的女性角色沒有被男主接受?」

同為「00後」男生,在「中二」的初中時期,姜凡會模仿被很多人奉為「童年男神」的《守護甜心!》男主月詠幾鬥,比如日常說話會刻意耍帥、裝高冷,給女生寫情書也是「中二」口吻。再後來,他又把自己的「人設」轉變成《月刊少女野崎君》裡的「直男」高中生漫畫家野崎梅太郎。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姜凡覺得自己確實或多或少地模仿了動漫中的方式,「從一開始的單純照搬形式,到後來明白其中的意義。」

2007年播出的動畫《Clannad》是95後趙冉的最愛。「高三那年,每天下了晚自習,寧可晚睡也要看一集」。

「《Clannad》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種樸實。男女主沒有誇張的設定,就是正常的讀書和生活。」是因為性格溫和而喜歡看這樣的番,還是《Clannad》的溫情影響了自己的性格,趙冉也說不清。她和男友從高一開始交往,考入了同一所985大學,現在大四,感情仍然很好。

二次元動漫角色被稱為「紙片人」。對劉雨桐來說,迷戀一個「紙片人」,比花痴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風險低得多。「二次元角色,喜歡得沒有壓力,沒有負擔,作者畫出來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如果喜歡真人偶像,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就『爆雷』了。」很多動漫迷在現實生活中不看或很少看影視劇,在澳大利亞上大學的劉雨桐看美劇也只是為了學英語。

也有人覺得,「紙片人」看多了有風險。趙冉說,自己花痴動漫人物通常是為了社交需要,「太花痴會降低幸福感。」

「畢竟談戀愛這個東西,如果你追求的感情過於完美,很可能就找不到另一半了。」程紫說。

次元間的障礙與交融

在三次元的世界裡,二次元仍然是小眾文化。「剛上大學那會兒,周圍的人都覺得我神神叨叨的,舍友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90後」鳴泣說。後來,她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自稱喜歡動漫的同學,滿心歡喜地準備探討,一問,對方喜歡的是《名偵探柯南》,太入門級了。

鳴泣看動漫十幾年,並自學繪畫,在2015年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全職漫畫師。「我的理性人格佔上風,我很久以前就明白,小說漫畫電影裡謳歌的理想愛情,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

很多二次元人會像鳴泣一樣,把二次元和三次元分得很清楚。「我會喜歡『紙片人』喜歡得不得了,但跟現實中的喜歡完全是兩種。」在B站工作的「90後」伊星說。

姜凡覺得,日漫中的日式文化和觀點,可能是二三次元被認為不相通的最大原因。社會上對動漫中的早戀、早熟問題一直有議論。畢竟,戀愛番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而且主角基本上都是初高中生。姜凡不喜歡「早熟」這個詞,他認為人早晚都要成長而變得成熟,「早點認識世界其實挺好的,對為人處事和生活等都有幫助。」

在劉雨桐看來,二次元這個多元的平臺,更能培養女孩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多時候女孩不是看漫畫變成熟,而是在二次元交友的過程中變得成熟。」二次元中也混雜著壞人,在網絡交流或線下漫展中,女孩子都有可能遭遇性騷擾,圈內的女孩會因此團結起來共同防範。

「女孩變得難騙了算早熟嗎?壞人可不嫌你小。」劉雨桐說。

愛的前提是獨立

如果要考慮開始一段關係,劉雨桐需要與對方有至少半年的線上交流,以便比較徹底地了解彼此的三觀。「線上交流就像愛情的試用期,你覺得三觀很合適才會『涉三』(在現實生活中交往)。」雖然不介意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聊天,但面對真正的感情,她會非常謹慎。

精神的契合、彼此的獨立,是包括劉雨桐在內的不少二次元人對愛情最看重的因素。他們希望能與伴侶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同時又是兩個獨立自強的個體,能各自把生活過得精彩。如果兩個人都喜歡二次元文化,就更加分。

「傳統人妻的形象不在我的規劃範圍內,我更傾向於相互扶持。我也希望對方有自己的事幹。」劉雨桐說,「但是,如果不能接受我的貓就別談了。」

研究日本動漫、日本大眾文化的中國人民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徐園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雖然動漫給中國青少年提供了多樣的愛情觀視角,但大部分青少年還是在中國文化環境下、在各自家庭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下形成自己的愛情觀。「動漫只不過是作為娛樂消遣,不能誇大它的影響力」。

鳴泣偏愛「大女主」形象,在她畫的作品裡,女性形象大都比較獨立。傳統男強女弱的關係在她這裡不適用。在一些「後宮漫」中,經常出現女性因為恩情而喜歡男主、不顧一切為男主付出的情節,趙冉很牴觸這種愛情觀:「女生沒有那麼傻,不是非得有男生才活得下去。」反之亦然。

戀愛和婚姻,對不少二次元人來說,都並非必需。在找到那個人生的「戰友」之前,他們寧願單著,也不願苟且。「如果真的實現不了好的親密關係,那就不實現了。我的人生絕不只有家庭。可以錦上添花,但不能拖後腿。」劉雨桐的態度很堅決。

(姜凡、劉雨桐、程紫、趙冉、付遠、伊星均為化名)見習記者 曲俊燕

相關焦點

  • 「90後」、「00後」跟動漫學戀愛?
    「90後」、「00後」跟動漫學戀愛?市場信息網   2020-09-21 20:05:44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曲俊燕   評論:   原標題:我跟動漫學戀愛  每到春天,B站(嗶哩嗶哩)上日本動漫《四月是你的謊言》的彈幕總是應季地厚起來。
  • 我跟動漫學戀愛
    90年代初,少女漫畫、耽美漫畫也被引入國內,動漫價值觀的多元性開始進入中國年輕人的視野。  對很多「90後」和「00後」來說,在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年紀裡,以日本動漫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就佔據了生活的重要部分。
  • 動漫發展日新月異,「00後」看的這幾部,「90後」基本沒看過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很多00後看過90後卻基本沒看過的動漫有哪些,因為90後最早的就是1990年的生人,到了2008年或者是2010年前後就差不多就進入了工作或者是找工作的階段,根本沒有時間再看動漫。很少有00後知道VCD和DVD,在網絡還並不發達的時期,當年的90後們看《迪迦奧特曼》和《假面騎士空我》就是用VCD影碟機觀看的。可以說,跟現在的孩子們直接上網就能觀看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件事也成為了很多90後們美好的童年回憶。
  • 深度分析00後和90後的戀愛,都有著什麼樣的「網絡語言」?
    小男友:「扎心了,跟你cdx真累,我還不如你的好基友。」侄女:「虎摸,你是我確認過眼神的小狼狗。」生活社交也好,戀愛也罷,00後的語言能力不是一般「老年人」能理解的,除了讓人懵逼,大概也就只剩匪夷所思四個字。這便是網絡語言的魅力所在。說起網絡語言,這不是00後的專權,只是隨著網絡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網絡語言也在不斷更新迭代。
  • 90後和00後童年看的動漫有何不同?2008年是個分水嶺,國漫崛起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90後和00後看的動漫有何不同這個問題,為什麼有的90後會說00後看的動漫「低齡化」,而00後卻說90後看的動漫「幼稚」這樣的情況出現。其實,這也得看是哪一批的90後,1990年出生的和1999年出生的,雖然兩者都是「90」後,可是看過的動漫差別就太大了。基本上,2008年是90後和00後對動漫認知的轉折點,因為這一年開始國內的動漫開始崛起了。
  • 2020抖音數據報告:90後結婚生子 00後最愛動漫
    2020抖音數據報告:90後結婚生子 00後最愛動漫 時間:2021-01-06 09:29:27 來源:官方微博
  • 跟恐龍有關的四部動畫片,90後都看過,00後的都沒看過
    跟恐龍有關的四部動畫片,90後都看過,00後的都沒看過星際恐龍,這是在中央電視臺2005年首播的,主要講了大勝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地球上還生活的恐龍時代
  • 跨越90、00後的動畫片,全看過的90後已成家,00後也不小了
    導讀語:庫你急哇,這裡是二次元世界,漫漫君將帶領你走進動漫的世界。在這裡你會體驗到動漫的樂趣,千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一次的參見而過,而現在千百次的挑剔,換來了你的靈性一閱!現在多數人愛看的是動漫,但是相信大家在小時候是看著動畫長大的,而動漫和動畫是有區別的,兩者不能相提並論。有些動畫也跨越了90後和00後,兩個年代的人都看過一些,而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說的就是兩個年代都有看過的幾部動畫片。1.
  • 童年的回憶,90後,00後以及10後的差距!
    90後,00後以及10後的差距在動漫中已經顯示出來了。90後當初看的動漫如《貓和老鼠》,《舒克與貝塔》,《葫蘆娃》之類的。90後《貓和老鼠》這個機靈老鼠與笨貓的故事,堪與米老鼠和唐老鴨的故事相媲美。沒有動物世界中恃強凌弱的殘酷,只有兩個鄰居之間的日常瑣事和紛爭,諸如小老鼠傑瑞偷吃了湯姆的奶酪,湯姆把捕鼠器放到了傑裡的洞門口等等,中間穿插的無數惡作劇和幽默片斷,讓人感受到久違的天真快意。
  • 我跟動漫學戀愛 河南日報網-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90年代初,少女漫畫、耽美漫畫也被引入國內,動漫價值觀的多元性開始進入中國年輕人的視野。  對很多「90後」和「00後」來說,在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年紀裡,以日本動漫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就佔據了生活的重要部分。
  • 00後最愛的新生代奧特曼,卻遭90後吐槽?
    00最愛的新生代奧特曼,卻遭到90後吐槽,他們究竟做錯了什麼?作為90後的我,曾經也被奧特曼迷的神魂顛倒。我相信很多90後心中最愛的奧特曼就是迪迦奧特曼。可是隨著時光流逝,我們90後長大了,奧特曼也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新的奧特曼。
  • 70、80後黑板報對比90、00後,動漫已經融入現實,老師也沒法
    在70後和80後的讀書時期,那時人們的思想還沒有現在這麼開放,而二次元文化依舊帶著邊緣化的標籤被很多人誤解。由於時代的原因,在那個時候,黑板報的形式和內容都較為古板。用直尺排列下書寫的粉筆字蒼勁有力,沒有太多的裝飾,往往都是一些鼓勵孩子們向前衝的話語。
  • 00後動漫回憶殺,總有一個你看過,90後:我自己收拾包袱
    其實90後和00後童年還是有些共性的,有一些東西是兩代人都看的,雖然說兩代人的隔閡是比較重,但是這也不能否認某些共性的存在,那麼今天小編帶你們看看00後都看過的動漫《魔神英雄傳》這裡面講述的事生活中的戰部渡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學生,在某一次經過附近的龍城山時,撿起了一串勾玉,無意間產生了共鳴
  • 90後眾籌,00後漫展,80後舉報,國漫何時才能崛起?
    好在近些年,越來越多喜歡動漫的90後加入動漫市場,為其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國漫崛起」的口號響徹大江南北,有著中國風特色的國創動畫層出不窮,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刺客伍六七》、《羅小黑戰記》、《白蛇:緣起》、《狐妖小紅娘》以及最近風頭正盛的《霧山五行》,國漫一次又一次的給漫迷們帶來驚喜。
  • 90、00後童年美食、動漫、遊戲大PK!結果扎心了......
    然而就在前幾天,二師兄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00後眼中的90後,看完簡直扎心!原來在00後的眼中,我們90後竟然都已經成了老大叔和老阿姨,二師兄表示大寫的不服!我們90後好歹也是吃過唐僧肉,看過喜羊羊,玩過對對碰消消樂的一代!怎麼說也經歷過了輝煌時期好嗎?
  • 閒魚&Keep聯合出00後報告:僅4%00後渴望脫單,現階段人生夢想是實現...
    潮牌、動漫、漢服成為00後追捧的對象。他們一年會在閒魚賣出3雙閒置潮鞋,同時又會買入2雙,他們平均交換盲盒9個,一年買動漫周邊花去1000元,在Lolita和漢服上花去300-400元。他們的買賣多與愛好相關。
  • 80後、90後和00後的動畫偶像
    對於偶像的問題,我曾不止一次地問過周圍的80後、90後和00後,以致我終於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結論:對於80後的偶像,我表示認同;對於90後的偶像,我表示理解;但是對於00後的偶像,我只能說我out了。或許這就是代溝。
  • 2020年到了,80後、90後、00後都還記得當年寒假必看的動畫片嗎?
    90後必看的動畫片1、各個版本的《奧特曼》是當時90後男生最喜歡看的動漫之一,當時奧特曼模型幾乎人手一個。很多男生之間的友誼,就是源於一起看《奧特曼》。5、《快樂星球》拍了好幾部,但是熱度一直都很高,幾乎所有的90後都看過。《快樂星球》也是假期最愛播映的動畫片,不過奇怪的是看多少遍都不會膩。6、《四驅兄弟》在當年非常火,是90後必看的一部動漫。怎麼形容它的火爆程度呢?
  • 動漫圈也有代溝,提到富義,90後想到富堅義博,00後想到富岡義勇
    有日本網友在網絡上發表吐槽說:「富O義O,求求你快去工作吧w」,但是下面卻有00後的朋友評論:「富岡義勇先生已經很努力了」,讓吃瓜群眾忍不住感慨,這就是所謂的代溝啊,提到「富義」兩個字,或許80後90後的動漫愛好者們想到的是《全職獵人》這部漫畫的作者,而00後們首先想到的卻是《鬼滅之刃》這部動漫作品的富岡義勇這個角色。
  • 10後小學生們都喜歡什麼動漫?相比80後90後實在是太前衛了
    不同時代的人都有不同年代的動漫陪伴,陪伴80後度過童年的動漫有《灌籃高手》、《黑貓警長》、《葫蘆娃》等,陪伴90後度過童年的動漫有《火影忍者》、《海賊王》、《四驅兄弟》等,現在的小學生都是10後那麼陪伴他們度過童年的動漫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