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向超人努力——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2021-01-09 坤鵬論

每個人都心存偉大,將其釋放出來的方法就是成為勇敢創造的超人。——坤鵬論

「眾神已死:那麼我們讓超人生。」

一、超人生

有人認為,尼採是達爾文的孩子、俾斯麥的孿生兄弟。

雖然他嘲諷英國的進化論者,諷刺德國的國家主義者。

但這很正常,他總是將矛頭瞄準那些對他影響很深的人,這不過是他的一個手段,用來掩藏自己所受到的恩惠。

而且,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世上更無絕對真理。

只要秉承公正而非迷信盲從之心,越了解,越思考,就越能發現不管是人,還是理論的缺陷。

也是啊,如果有完人,有足金,有絕對真理,這個世界早就成天堂了。

不過,概率法則從來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尼採從進化論中悟到了:

在生活中, 我們需要的是力量,不是仁慈;是驕傲,不是謙恭;是果敢與智慧,不是利他主義。

民主平等違反了生存法則,天才才是進化的目標,而絕非大眾。

唯有強權才能夠主宰一切命運,而不是正義。

如果上面這一切都是真理,那麼,俾斯麥的理論對於尼採來說,確實是最偉大、最能說明問題的理論了。

俾斯麥洞悉人生真諦,他曾毫不避諱地說:「民族之間沒有利他主義」,當今世界的一切問題,只有靠鐵與血來解決,而不是投票與雄辯。

尼採也由此推導出了超人的概念。

首先,超人將是非凡的,他就是歷史的目標,是人類演化的下一個階段。

其次,超人是完全個體的,「我們的目標並非全人類,而是超人。」

尼採認為,由超人組成的人類社會才有其價值和意義。

正如他所描繪的,在下一個到來的沒有怨恨、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的世界裡,超人們將如孩童般無憂無慮、無所顧忌、隨性而為地生活。

他用「宛若稚童」來形容這種生活在無神時代的個人的堅強意志。

尼採認為,受奴隸道德束縛的普通人起初是無法理解超人的,但是,超人以其奇妙超群的思想,為喪失既有價值的苦悶的虛無主義世界打開了一個通風孔。

此說法完全體現了在《尼採的進化觀 「審判」達爾文》講到的——尼採認為超人就是那些非凡之人,偉大之人,天降大任的斯人。

他們是「黑暗雲層間的閃電」,劃破虛無的長空,給世界帶來新生。

在尼採看來,普通老百姓的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不經意地造成一些逆境,以便那些天才人物能在這些生活環境下成長、繁榮。

不過,尼採也告訴我們,超人絕不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必然結果。

因為,最後的人過於害怕風險,以至於一點都不敢於冒險,不能夠自我批評,不會追求任何妨礙自己舒適的目標。

最後的人完全沉浸在自己卑微的快樂、滿足和「幸福」裡面,是笨蛋,是極端懶惰的人。

所以,如果我們不渴望更高的目標,這就是我們正在和未來的模樣。

二、什麼是超人?

在尼採的哲學中,超人就是生活在虛無世界當中理想的人的形象。

超人一詞的德文為Uebermensch,英文是Overman,並非我們常識中的那個Superman。

他的誕生部分還要歸功於蕭伯納的哲理戲劇《人和超人》。

超人「居住在自己的太陽系——別人只有到他那兒才能找得到他。」這種人會自我定義。「而不是依賴大氣層存在的恆星。他注視內心時,眼神熾熱無比,但是環顧外界時,(僅從表情上看)如死一般冰冷。在他驕傲的城堡周圍,拍打著愚蠢任性的濁浪,他厭惡地轉身離開。」

上面這段話,坤鵬論請你連讀三遍,細品。

超人是阿波羅和狄俄尼索斯完美融合的傑出代表,是能控制其激情的充滿激情的人。

尼採認為,超人能夠積極地接受永恆輪迴,抱有「這就是活著呀,那麼就再經歷一次(命運之愛)」的想法,掙脫舊價值的泥沼,自己決定自己的目標,創造出新價值。

超人知曉,上帝已死。

超人清楚,一切理想的彼岸純屬妄想。

超人知道,這個世界是狄奧尼索斯式的混亂世界。

超人承認,人的一切創造性的嘗試,在威力無比的時光流逝中一切皆為徒勞。

超人明白,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是權力意志的一部分而非其他,他對此有清醒的意識,並能承受得住這一最深刻且難以解決的人生矛盾。

超人是真正意義上自由存在的人,也是權力意志的體現,更是人類進化的方向。

三、向超人努力——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你是:

願意成為最後的人的一份子,維持以舒適為出發點的物質生活?

還是自己定義為什麼而活?

你是否想往更高的境界前進?

雖然我們正處於虛無主義,是最後的人,但是,我們應該向超人努力。

坤鵬論認為,在尼採心目中,超人是精神發展的一個理想目標,而不是生物上的目標。

他對於超人特徵的描述,基本沒有身體層面的。

比如:沒有人類的膽怯,不斷地渴望偉大,在創造和冒險中生活。

自然選擇不會產生這樣一種類型的人類。

所以,我們應該重新考慮自己的生存方式,朝著超人的目標重新設計,這樣我們才會珍愛生命,奮發圖強。

即使這個理想因過於極端而無法實現。

尼採認為,一個人如果只是活在群眾中,不能算是真正的人。

要做一個人,應該設法做個超人——把生命潛能完全實現出來的人。

生命潛能包括了有形的身體和無形的精神。

在尼採心目中,真正的超人可以用兩個人的結合作為代表:

一個是拿破崙,他代表由身體開發出來、在有形世界獲得了巨大成就;

另一個是歌德,代表在無形世界的精神表現。

總的來說,超人之路無比艱難,是逆向而行,是越來越孤寂的。

「人是連接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一根繩索,他的下面是萬丈深淵。

走過去是危險的,停在中途也是危險的……

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橋梁,而非目的:人的可愛之處在於,他既是一種過渡又是一種毀滅。」

尼採將成為超人的過程比喻成一個人在萬丈深淵上方走鋼絲。

也就是說,他必須接受各種殘酷的考驗。

這體現出了個人生命中自我負責的部分。

打造超人的三要素分別是智慧、能力和自豪。

並且,這三者應該時時處於平衡的狀態中。

只有崇高的目的才能讓人擁有激情,並將這種激情轉化為權力。

「只想充當土壤而非園丁的思想家是可悲的。」

同時,尼採還將自律設置為走向超人以及超人的必備品質。

他表示,自我約束是人生的至高點之一,只有缺乏自制力的怯懦者才會衝動行事。

這些怯懦者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和諧的音符,是無可救藥的頹廢者。

「若要不甘平凡,便應嚴於律己。」

坤鵬論之前經常引用尼採的一句名言:「無法殺死我的,將使我更加強大。」

這其中含著他對世人的告誡,要將每件事「它就是這樣」轉變為「我就是想要這樣」,成為「對人生抱積極態度之人——對一切已發生和將發生之事予以肯定」。

塔勒布的《反脆弱》講的也是這個意思——人生需要不斷的、急性的刺激和壓力,否則將會變得越來越脆弱。

尼採對此這樣總結道:「我並非指責存在的不幸與痛苦,而是對於生命可能有朝一日會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不幸、更加充滿痛苦而懷抱希望。」

就像尼採所說的主人道德,危機只是壞,而並非惡,談克服它根本就沒有意義。

所以,尼採一生的根本關注是痛苦與文化的關係,主要關注人生的根本性痛苦——生命意義之缺失。

其立足點不是迴避或消除痛苦,而是為了肯定人生而肯定人生必有的痛苦。

尼採是一位文思如泉湧的哲學家,常常詩興大發,因而有時會自相矛盾,但是,從他的文字中,不難提煉出他想給予我們的道德建議:要勇敢,要創造。

他設計的超人是可以超越善惡的,慈悲善良沒有任何意義,他只需要無所畏懼。

「何為善?勇敢即善。何為惡?軟弱即惡。」

只要有目的出現,超人就會顯現出熱愛冒險和鬥爭的特點。

所以,不管是戰爭,還是革命,不管它們的根源是否粗陋不堪,都會使那些蟄伏的偉人甦醒,並在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比如:拿破崙誕生於法國大革命的動蕩之中;秩序混亂的文藝復興時期,也曾湧現出一批偉大人物。

尼採通過各種各樣的表達來強調與恐懼較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畢竟,如果你承受不了打擊,承受不了挨打的恐懼,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最終淪落為道德上的殘疾者。

尼採鼓勵我們不要逃避內心的恐懼,而應去擁抱那些嚇得人裝病求饒的磨難,因為這些磨難將會塑造更強大的我們。

「你到底在害怕什麼?趕快說出你的話,然後粉身碎骨吧!」

真正的強者不會用理智來偽裝內心的欲望,他們的理由非常簡單——「我要」。

「上啊,去生活在危險中。」

至於良心、憐憫、懺悔都不能夠成為理由。

和尼採其他肯定的論題一樣,超人更像一個規定性的理想,鼓勵人們為之奮鬥的理想,而不是一個有關行動的具體描述或起改造作用的行為。

因為,尼採堅信,我們內心存有偉大,將其釋放出來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看作是創造者,創造比我們自身更偉大的東西的超人。

最後,讓我們一起閱讀並細品《孟子·告子下》中那段膾炙人口的文字: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坤鵬論認為,沒有比這更好的對超人以及如何成為超人的描述了。

同樣,它也是對《反脆弱》這本書的最好總結。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尼採《善惡的彼岸》。此前某西方大國採取行動切斷華為全球晶片供應,5月16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一條題為「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的文章,並配上了一張圖。
  •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強大
    尼採有一句話: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強大。2019年底,我們對2020有太多憧憬,可是真的到了2020,我們卻只希望這場災難能早一點結束,我們都能恢復正常的生活。整個春節期間,各種和疫情相關的段子,圖片層出不窮。
  • 基督山伯爵: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尼採有句名言: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基督山伯爵名叫愛德蒙唐太斯,原本應該有一個光明的人生,但是在他19歲那年,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和心愛的梅塞苔絲結婚的當天被抓走,被人用匿名信舉報陷害是拿破崙黨,繼而被關進了伊夫堡監獄。
  •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所以,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成長得更強大。生活中的無常,多麼難以預料。然而,對於強者來說,打不倒的,終將使自己更加強大。而那些弱者終究在困難來臨的時候,陷入命運的沼澤,無法自拔。越是環境的困難,越是命運的坎坷,愈發襯託一個人品性的堅毅。有些人越是在困難的環境,越是能夠迎難而上。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就是一種不服輸的品質。
  • 尼採: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專家:並不絕對哦
    尼採: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我們都希望自己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也期望自己在重大的創傷之後,依然能夠活得很好。當然,不經歷創傷更好,有誰願意在不被「殺死」之後再強大、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呢?在我看來,那些殺不死自己卻又能讓自己更加強大的,歸根結底是當事人在面臨困境和壓力時,能夠妥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內心變化。否則,只能徒增更多的困境。就像甄嬛可以在絕境中翻盤,除了策略精準之外,內心的更加強大才是根本。如果只是經歷了之前的遭遇,而自己沒有任何變化的話,即便是回宮,也不過是任人魚肉而已。
  • 凡是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強大
    這短短的一生,我們終將都會失去,不妨大膽地去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近日讀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書中有段文字感觸頗深,記憶猶新。智哥結結巴巴地問:「你這是吃藥?」程霜說:「對呀,抗癌藥。」智哥結結巴巴地問:「啥……抗啥……」程霜咂咂嘴巴,打了個嗝,說「吃飽了。小時候查出來的,醫生說我只能活一年,結果我活到現在。」
  • 華春瑩和趙立堅都轉發了華為這張圖: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尼採原句是「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這條推文隨後還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轉發。
  • 哲學家:那些殺不死你的,只會讓你更強大!
    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獅,不人云亦云,不與羊群為伍。我不想聽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騷,因為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傳染。失敗者的屠宰場不是我命運的歸宿。——《羊皮卷》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失敗,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確面對它。成功的人將挫折和失敗當作通往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失敗的人將挫折和失敗當作無法逃脫的深坑,所以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人你要明白:人的一輩子,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 坤鵬論:為什麼尼採說上帝已死?
    自從聽過這段話後,坤鵬論每每因為別人的批評心裡不舒服時,就會默念一遍它。然後更努力地去學習,如果是自己錯了,改之並感激人家,如果是自己對的,再次的認知夯實,更會讓自己可以一笑而過。比如:有人說,數學難道不是絕對真理嗎?!
  • 華為這張圖被刷屏:那些殺不死你的,只會讓你更強大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19日在海外社交媒體推特上發布了一張相同的圖片,並配上著名哲學家尼採的一句名言: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隨後,這條推文還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轉發。華為不屈的精神,就如這張圖裡面的戰機一樣,而同時,華為也不只是一架孤獨的戰機,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它還有十四億中國人做後盾,有中興,中芯國際等等這些民族品牌做僚機保駕護航!
  • 坤鵬論:人無壓力輕飄飄
    ——坤鵬論從今天開始,坤鵬論分享在學習《反脆弱》一書的收穫與思考。當然,不少思考已經貫穿在了之前的系列文章裡面了,推薦大家回顧:1.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正如坤鵬論在《做事,千萬別和客觀較勁兒 要和自己較勁兒》中所寫的——若要如何,全憑自己。許多人工作不順心了,就想換個公司。
  • 坤鵬論:尼採的進化觀 「審判」達爾文
    ——坤鵬論要更好地理解尼採的哲學,特別是他的超人理論,就必須對進化論有所認知。在《不知信仰什麼,不知為了什麼而活!》中講過,尼採將達爾文同時列到了他的好人榜和壞人榜,這又是為什麼呢?基因並沒有「想」變成什麼樣,完全是隨機變成各種樣子,再由殘酷的淘汰——生物個體的死亡——把不適合生存的基因淘汰下去。另外,達爾文的進化論其實更應該叫演化論。
  • 坤鵬論:肥尾是什麼?有人居然還能從中獲利!
    誠心誠意地推薦你了解複雜性科學,它,可以讓你看穿許多大忽悠,同時,它,也可以讓你去大忽悠別人。——坤鵬論有人曾說過,當今世界,突發事件控制著人類的行為,特別是在危機的時候。同樣,如果想從容面對未知風險,關鍵還是競爭適應性,也就是到時候誰更有能力抗得住。複雜性科學告訴我們,未來雖然不可預測,但是可以塑造,如果你不努力去塑造未來,那麼很可能被那些因塑造未來而獲得競爭優勢的人趕超。
  • 蘇軾: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成就你人生中的王者榮耀
    這樣一個全才,不應該一路順風順水,青雲直上嗎?可是蘇軾很快就遭受了人生的滑鐵盧,一路下滑,先是被貶黃州,再是被貶到瘴癘之地惠州,最後乾脆被貶到遙遠海南島,直到貶無可貶。然而,老蘇一路被貶,一路自我重塑,宛如鳳凰涅槃重生,他向世界宣告: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成就你人生中的王者榮耀!
  • 蔚來: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蔚來似乎突然從智能汽車的追隨者,站到了引領者的位置,全然看不出不久前還正在「ICU」。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全網的質疑和討伐。由於新車明年一季度才能交付,150度的固態電池包明年四季度才能交付,關於「PPT造車」、「期貨賣車」的論調又喧囂塵上。但爆棚的預定訂單數和第二天飛漲的股價又一次讓流言失聲。究竟是什麼讓蔚來踐行了: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會使你更強大
    厄運來臨時,怎麼也逃不脫。有人就此墮落,甘願認命;有人向死而生,獲得新生。小說《成長如蛻》裡有這麼一句話:人生有許多事是不得不做的,於不得不做中勉強去做,是毀滅;於不得不做中做得很好,是勇敢。漸漸開始發現,如果你身體裡埋藏著積極的種子,觸目看到的就都可能變成鏘鏘有力的激勵,幫你掃清眼前的陰霾。也許試圖殺死你的,以及背後虎視眈眈的那一刀躲是躲不掉的,那麼只能練就一身金剛不壞之身,或徹底甩開與對手的距離,才是保全自己的唯一途徑。每個人生命裡,都有一段黑暗的時期。
  • 火星人許子敬:比特幣的反脆弱性,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加強大
    它發明於12年前,既不是股票,也不是初創企業,更不是網際網路的迭代物,因此,將它與任何先前的產物作對比都是毫無意義的。比特幣波動性很大,再加上它缺乏中心化的管理和協調,儘管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它還是很容易讓人產生風險大、無法信任以及十分脆弱的刻板印象。然而,比特幣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恰恰站在脆弱的對立面。
  • 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剛剛過去的,是個不尋常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遭遇了巨大挑戰,人們的心境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起伏。讀書時,重大歷史事件或動蕩可能只有寥寥數頁,匆匆翻過,難有切身體會,感受不到那些文字背後,承載了多少人的悲歡離合、死生契闊。當我們親歷歷史事件時,方知這其中每一分每一秒,對身處其中的人都是煎熬。
  • 尼採: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尼採: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強大去過泰國的人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大街上經常見到,大象被一個細小的繩子拴在小木樁上,而且周圍卻沒有人看管。初到泰國的人見到這種情況都很好奇,大象的體格那麼大,一個小繩子怎能奈何了它,就不怕它自己跑了嗎?
  • 33歲楊冪最終成為楊老闆,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
    有人說,那些把欲望寫在臉上的人活得最掙扎,而楊冪卻是那種把欲望埋在心底暗自努力的人。在娛樂圈大部分女人都不像楊冪這樣有野心,而她之所以活出了自己,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的坎坷經歷,因為她的不甘心。楊冪從4歲就進入演藝圈了,16歲開始正式出道,但是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她在這個競爭殘酷的圈子裡,吃盡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