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黑龍江省衛健委發布通報,牡丹江市管轄的東寧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東寧市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譽,是中俄邊境上國家一類陸路口岸,東北亞國際大通道重要交通樞紐。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牡丹江邊境管理支隊東寧大隊44名民警和59名護邊員在5張《請戰書》上按下了103枚「紅手印」,決心全力以赴打響疫情防控和邊境管控阻擊戰,在國境線上築牢「外防疫情輸入、內保邊境安全」的「邊境圍欄」。
考驗面前, 剛剛榮膺「黑龍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三岔口邊境派出所民警杜嘉毅,第一個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隨後,一張張按滿鮮紅手印的《請戰書》成為各基層單位響亮的戰「疫」誓言。
聞令而動,逆向而行!針對當地疫情反彈形勢,東寧邊境管理大隊全警應戰,第一時間進入戰時狀態,在嚴格落實支隊「涉邊人員再摸排、再管控,抵邊通道再排查、再設防,村屯(社區)再走訪、再穩控,執勤卡點再嚴密、再戒備」管控措施同時,頂風雪,戰嚴寒,24小時不間斷開展封防勤務,全力守護邊境平安無虞。據了解,從上次開展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工作至今,民警們已經在執勤崗位上堅守了一百多個日夜,這次,他們依舊毫無懈怠地戰鬥在新一輪戰「疫」中。
冬至來臨,綏陽鎮河西村口夜晚氣溫低至-22℃,綏陽邊境派出所副所長於會永執勤時呵氣成霜,厚重的棉鞋也難以抵擋地面「刺」過來的寒氣,雙腳不時跳跺,才能緩解寒冷。
12月21日8時,大隊長劉允東對講機中準時傳來三岔口邊境派出所民警李敬韜的巡邏情況報告,當日團山子執勤點第二次巡邏完畢,一切正常。按照大隊執勤部署,李敬韜會不定時沿著邊防巡邏路開展步巡,每次至少要花上兩個小時,趕上大雪天時間會更長。步巡結束時,李敬韜和護邊員韓耀忠的帽子、口罩、眼睫毛上都結滿霜花,執勤服也被汗水打溼,他們回到執勤板房,更換口罩,烘烤一下手套和棉鞋,再次出發執行定點巡控勤務。
南天門十八盤執勤點地處山間,皚皚積雪和穿林寒風使得這裡比別處更加陰冷,沒有人員經過時,民警會進入執勤車內暖和一會兒,因為擔心發動機長時間工作積碳,隔段時間就會關閉一下發動機,單薄的車體無法抵擋寒風侵襲,車內寒氣逼人。奮鬥邊境派出所所長李偉靈機一動,想辦法弄來塑料布、鋼管和木方,給警車罩上一層透明的「暖房」,解決了車輛保暖問題。
枚枚鮮紅手印,見證著邊防民警的艱辛付出,更凝聚著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民警高恆所在奮鬥邊境派出所實行48小時輪崗制,完成24小時邊境執勤和24小時所內值班任務後,才能回家休息一天。妻子李琳在市公安局工作,也有社區卡點執勤任務。雖然一家三口總是聚少離多,但在高恆和妻子無言的堅守中,9歲兒子高浩然逐漸懂得——守住大「家」平安,才有小家溫馨。
頭頂警徽,行有方向。在103枚鮮紅手印激勵下,參戰民警不斷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擔當」精神,始終堅守疫情防控特殊考場,築牢邊境安全銅牆鐵壁,用忠貞和果敢踐行著移民管理警察的初心和使命。(總臺央視記者 郭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