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曾森 封面新聞記者 李華剛 攝影 餘職
8月4日晚7點不到,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董允壩村委會的廣場上,已經聚集了不少村民。電影銀幕已經拉開,音響也已調試完畢,放映設備已就位——2020年江陽區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恢復了。
據江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蕭麟介紹,與往年相比,由於疫情關係,今年露天放映的啟動已經延期了六個月,但從這段時間開始,江陽區5個放映隊將分片走入各村鎮,把今年落下的時間給搶回來,給農村觀眾提供更優質的公益電影放映。
對於習慣院線電影的城市居民來說,露天電影似乎是遙遠的事,但對於江陽區來說,這已是該區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今年的放映任務有1056場,放映區域涵蓋全區80個行政村。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農村公益電影的啟動較晚,但我們會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確保全年放映任務順利完成。」瀘州市飛高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靜說。
村裡點播政府買單老百姓享受
董允壩村委會的廣場上擺放著一個臺子,放映員要求觀眾測額溫,然後登記信息、提醒保持座次距離。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場所,觀影的村民都保持著一定的間距,滿足防疫的要求。據周靜介紹,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公司在上周專門組織了區內的放映隊進行培訓,主要內容就是疫情防控。
「往年我們有時在室內放映,這樣天氣影響因素就會減弱。但今年出於疫情防控考慮,全部轉回到露天播放。」周靜說,一般放映隊都會在放映前幾天聯繫村或者鎮,由他們輔助做好相關的前期工作。
當晚一共放映《追龍2》和《絕地》兩部電影,都是村上自己「點菜」,目前瀘州市飛高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專門設立了一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的平臺,上面有相當充足的片源,新片也會及時更新。「目前公司的影片庫裡有1000多部電影,每個月都會定期更新30部」。
村裡點播,政府買單,老百姓享受視覺大餐,公共文化服務就這樣切實落到了基層,為當地老百姓的業餘生活增添光影色彩。
農村公益放映的特別之處,在於正式放映前還要放映公益宣傳小短片,董允壩村這場放映,正式播放之前有疫情防控宣傳短片和《小摩託引發大事故》科教短片播放,讓農村居民更形象地了解道路安全法律法規,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升風險防範能力。
5套放映設備背後是5個放映隊的付出
據統計,江陽區共有5套農村放映設備常年在基層進行播放,這也就意味著有5個放映隊在基層服務農民,提供放映服務。
很多「放映隊」只有一個人,最多的也不過兩個人。他們的任務很重,除了負責大銀幕的搭建,還要負責設備的連接維護以及放映時的安全保障。
儘管農村放映設備已經做了最大程度的精簡,但還是有一臺投影,一個播放伺服器、一臺功放以及一部不間斷備用電源組成,重量有近百公斤。在每年為期半年多的放映季中,他們每隔幾天就要拉著這些設備跑遍區域內的各個村鎮,為當地的農村觀眾送去精神食糧。
董允壩村這場露天電影的放映員是何大銀,今年已經57歲,是「江陽好人」,也是江陽區資深的露天電影放映員之一。10多歲時,何大銀就跟隨電影隊幫忙放電影,國家「2131」 電影工程啟動後,何大銀被納入文化部門放影員行列,成為「正規軍」,已有整整29年的放映「工齡」。雖然意外讓何大銀失去了右臂,但擋不住他對放映電影的熱愛,何大銀回憶說,當年放映設備就放在兩個籮筐裡,扁擔一挑就出發了。
後來,設備慢慢更新升級,從膠片升級到了數字,放映之路也從捲起褲管赤腳走路升級到了開著電動摩託進村。何大銀偶爾也會帶上他的助手,他說:「幹這一行要有年輕人補充進來,光影傳播這件事才能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