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這位家庭農場主有點酷:「我直播的是真正的鄉村土味,不紅才怪...

2021-01-11 上觀

都說萬英生態農莊的草莓特別甜,前去一探究竟。走進5畝大的大棚,只見草莓畦後樹立著幾隻大蜂箱。沈萬英彎下腰捧起一朵花,「這朵剛授好粉。」

沈萬英承襲了父親的養蜂技藝,這些草莓都是自家蜜蜂辛勤授粉的。她從草藤上摘下一顆草莓遞給我,「嘗一下哦!」入口多汁,嚼兩下,鮮嫩清甜,頓時明白了為啥她家草莓一上市就一搶而空。

沈萬英在摘草莓

草莓只是萬英生態農莊諸多農產品中的一項。1976年生的松江區石蕩湖鎮沈萬英,自2010年接過父親的棒,在田間地頭躬耕經營了10年。這10年來,她從單一種植水稻,到嘗試多元化經營,種葡萄、栽草莓、制米糕、賣青團,開發了一系列田園採摘項目,已成為松江小有名氣的家庭農場主。去年疫情,沈萬英又get了直播新技能,抖音的粉絲蹭蹭上竄,問她有啥訣竅,她不以為然,「我直播的內容都是真正的鄉村生活,不紅才怪!」

奉守自然之道的植物管理者

「生意人追求效益,但種田人不能只求數量。」

種田,沈萬英遵循的是自然之道,她自稱「植物管理者」,不僅栽種草莓自有一套,葡萄種得也很出色。打開大棚,她指著葡萄說,一株藤上結七八串,多了就不甜了!如果多了就剪掉,讓它們充分生長。

葡萄大棚裡的土雞

葡萄大棚裡還養著雞,雞吃著自家的血糯米,在葡萄藤下下蛋,晚上,它們跳到葡萄藤上休憩。沈萬英說,這樣不會有溼氣,雞也很少生病,雞的糞便也成為葡萄園的有機肥料。

新開發的葡萄園土地上,一臺迷你型的微挖機正一層層鋪土。先是底層鋪6噸/畝的有機肥,鋪上一層泥土後,再鋪5噸/畝的有機肥,然後再鋪上一層泥土。她解釋這樣反覆鋪的道理:「土壤肥力很重要,要用足有機肥,這樣作物才長得好。」

田間地頭一路走下來,可以深深感受到她對土地懷有的那份深情與耐心。

10年前,沈萬英還是一位白領,就職於一家日企,薪酬挺不錯。松江當時搞家庭農場,父親年紀大了,希望她能幫忙一起幹。丈夫一開始不太支持,「農活又累又髒,在企業做不是很好」。

「但我對土地一直很有感情,父親幹了大半輩子農活,老了幹不動了,如果就這樣捨棄田地,我們都非常捨不得。」2008年,沈萬英辭去工作,跟著父親一起種田。

父輩的農作經驗,沈萬英都繼承了下來。一開始是單一的種植水稻,「沒有品牌,稻穀買得很難,都是一小包一小包送給別人去一點點打開市場。」沈萬英意識到,不能還走以前種糧賣糧的老路子,要打造品牌化的農業經營。

2010年從父親手上接過農場,她就採用了截然不同的農場經營方式。她生產的水稻,採用的是稻鴨循環的生態種植方式,水稻田為鴨子提供食物和運動場所,鴨子為水稻田提供養分,兼具捉蟲、除草功能。「這樣種植出來的稻鴨米質量好、口感好,每年一上市就被訂購一空,一點多餘都沒有。而養殖的鴨子銷路也很好。」

稻鴨循環的生態種植方式

這種生態種植方式在萬英生態農莊處處可見。她養的雞吃自家種的血糯米,養的山羊吃大棚裡的草莓葉,長勢肥壯喜人,下鄉來的人採摘了葡萄、草莓後,意猶未盡,也要買雞買羊,「但我養得不多,只能限購。」

田邊的小樹長得很獨特,幾位村民也沒見過,覺得稀奇,跑過來問。「這是我特意引進的,是一種除蟲植物。」沈萬英解釋說。

這個戴草帽的女子就是我

石湖蕩鎮金勝村這幾年搞美麗鄉村建設,變化很大。走在鄉間小路上,都是沈萬英抹不去的小時候記憶。「這個亭子所在地,以前就是我家的衛生間,再過去點是養豬的地方。」

快走到果園,只見整個牆頭畫了一副田園風光畫。「這個戴草帽的女子就是我。」畫上的她穿著藍色小碎花土布衣,手挎著籃子採摘,和周邊田園融為一體。

在田間耕種這麼多年,沈萬英並未沾染太多「土氣」。她簡單地扎了個馬尾,戴副眼鏡,透著幾分女企業家的幹練。在她打出的農產品廣告上,沈萬英留下的稱呼是「沈姐姐」,親切上口。

「雖然前期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真正去做的時候卻發現不是簡單的吃苦就能行的。」沈萬英說,做農業還是要打好自己的品牌,才能走得更遠。

最初反對她經營農場的丈夫,後來也辭職加入了家庭農場。自打出松江大米品牌後,兩人開始嘗試多元化經營,開發出一系列生態農產品。

沈萬英在田間

眼下正是她家米糕熱賣的季節,萬英米糕遠近聞名。她在米糕上面推陳出新,不僅生產出了常見的紅色血糯米糕、白糯米糕,還開發了一款綠色的糯米糕。這款糯米糕採用天然的綠色糯米製成,是全國也是獨創。沈萬英還親自做糕,農場裡會做糕點的除了她這個70後,更多的是媽媽輩的老人。「我想帶給大家的也正是這種『媽媽的味道』。」

「到了三四月份,就是吃青團的季節了。」沈萬英說,製作青團用的糯米粉,是自家種的糯米碾磨而成,豆沙經長時間的熬煮,青綠草汁也是自採自磨的,整個都是濃鬱的原創土味風格。

開抖音搞直播,做網紅打卡地

去年疫情初期,萬英生態農場門可羅雀,採摘活動全部停止了。

一直忙碌的沈萬英突然閒了下來。但她很快發現了一個新賽道,上網註冊了一個抖音帳號,開始研究直播。松江區也舉辦了直播培訓課程,她學得不亦樂乎。

冒著鄉村氣息的土味直播讓沈萬英收穫了一波粉絲。「種田也要創新,你要不斷想新的主意。」沈萬英覺得,利用直播平臺,正好讓大家看到真正的農民是怎麼傾注心力去種地的。她挺自信,「我直播的都是乾貨,是真正的鄉村生活,不紅才怪。」

粉絲數增長得很快,萬英生態農場也由此多了一批新的客戶群,「原來以為多少會受疫情影響,但這一年算下來,不降反增。」

沈萬英

沈萬英比以前更忙了,她倒不怕忙碌,她憂慮的是未來。萬英生態農場為村裡提供了不少崗位,有人做糕點,有人幫著採摘蔬果,但這批老人年紀大了,今後用人怎麼辦。「我40多歲了,我跟老公說,我們還可以拼10年。」

讓她高興的是,大學畢業的女兒對經營農莊挺感興趣。「不過,她的想法和我的不一樣,女兒想做咖啡和甜品,她想把這裡做成網紅打卡點。」

母女倆也在相互腦力激蕩,都市人愛拍田園照,她把家門口的稻田分季節種了油菜花,每年春季,黃燦燦的一片,引來很多人打卡拍照。

「一點點變美、變潮的同時,鄉村土味永不變,這是根。」沈萬英說。

相關焦點

  • 閬中800多名家庭農場主集中「充電」
    本報訊(文程 特約通訊員 張曉東 莫子君)12月8日,閬中市農業農村局舉行高素質農民暨家庭農場主培訓會,全市350名農場主參加培訓。據介紹,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訓,閬中市本級培訓800人,參訓人員為家庭農場主,培訓分理論加實訓加外出參觀三個階段。
  • 松江這裡很農村
    松江這裡很農村 2020-12-1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播啃腳、打嗝、說髒話,土味網紅郭老師走紅,審醜文化又在狂歡
    什麼樣的網紅能在疫情期間霸屏熱搜?郭老師算一個。近年來,扮醜搞怪成為直播行業圈粉吸金的又一大賣點,在這類群體中,郭老師、giao 哥、藥水哥等土味博主便是最鮮明的代表。疫情期間霸屏熱搜郭老師是誰?
  • 回村知青「農場主」……新發展格局中,鄉村振興有哪些著力點?
    不到兩年,他就將家庭農場發展成年利潤過千萬元的公司。截至目前,蘭陵農商銀行已採集新型職業農民及上下遊客戶信息3723人,授信3519戶、5.56億元,發放貸款2989戶、4.61億元。同時,該產品還獲得「全國十佳服務鄉村振興產品」「2020年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秀金融產品」等獎項。
  • 百位名師精準培訓農場主,大地學院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大地學院:農場主的商學院  大地學院是國內首個農場主的商學院,學院以「勤耕善讀,立身興農「校訓,聚頂尖專家智慧、為大中型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資深農業經理人、涉農企業高管等提供「政、商、技、法、財」全方位的課程內容,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創新思維、精通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高層次農業精英。
  • 百位名師精準培訓農場主,大地學院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大地學院:農場主的商學院  大地學院是國內首個農場主的商學院,學院以「勤耕善讀,立身興農「校訓,聚頂尖專家智慧、為大中型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資深農業經理人、涉農企業高管等提供「
  • 第三屆松江農民豐收節今天開鐮
    象徵著豐收和希望的糧倉,曾是承載夢想的地方,而在享有 「上海先民繁衍之地、歷史文化之源」美譽的松江,這個夢的名字叫「雲間糧倉」。 隨著時代更迭和轉變,被空置許久的糧倉悄然變身——雙屋脊的「萬擔倉」成了藝術工作室,「修舊如舊」的紅磚牆成了網紅打卡地;還有那斑駁青磚修築出的戴望舒筆下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你或許遇不到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卻能在被賦予新的功能、注入嶄新文化內核的創意園區中,讓夢升級、讓愛延續。「秋季尋根 根深葉茂」2020年松江旅遊節就在這個上海「夢」開始的地方啟航開幕。
  • 土味網紅比明星還賺錢,《驚雷》爆紅網絡,審醜文化為啥會盛行?
    導讀:土味網紅比明星還賺錢,《驚雷》爆紅網絡,審醜文化為啥會盛行?網絡發達帶火了網絡直播這個行業,而直播的興起帶火了一幫草根網紅,曾經的殺馬特歲月,被演繹成了如今人人「真香」的土味文化。本來我們應該對每一種文化都抱著海納百川的心態去包容,可惜土味文化滋生出的部分惡臭網紅以及他們無下限的操作,讓人感到迷惑和惡臭。試問在這樣的文化薰陶下,我們還會有什麼樣的審美?土味文化的興起與發展在「審美」的時代裡,「審醜」偏偏橫空出世,土味網紅靠著獵奇,讓土味文化開始在網絡中生根發芽。
  • 當吐槽土味成了B站的新·財富密碼
    圖片來源:B站但據我觀察,真正讓新·財富密碼招牌支稜起來的招數,並不是調侃伏拉夫,而是吐槽土味視頻。在B站上,這類視頻也常常被稱為:土味挑戰。保護一詞源自藥水哥直播,多少帶點支持觀點、粉絲站隊的意思。圖片來源:B站但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我卻發現在B站土味狂歡路上出現了讓人覺得殘酷的現象。
  • 滿足都市人「還鄉渴望」利用好「網紅」經濟帶動鄉村旅遊
    從釀酒、制罐頭、做糕點,到造紙、繡蜀繡、做竹子家具……這位清秀可人的姑娘,氣質如仙,春天吹風、夏季賞花,在風景如畫的中國鄉村採摘、烹飪、勞作,耐心地用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展現美食、器物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以唯美、藝術的方式展現了中國農村生活的點滴。許多外國人因而心生嚮往、發出讚嘆。一位韓國粉絲說:「李子柒的生活狀態滿足了我對美好生活的所有期待。」
  • 2019-2020,新一代「土味三巨頭」的崛起
    人們需要新刺激,因此有了新土味,有內味了。2019年,慢火的「土味三巨頭」不同於雄鷹高飛、giao哥、陸超等上一波土味網紅的迅速破圈,在今天土味網紅們想要走紅,大多需要經歷了一個更為漫長的沉默期,即使在走紅之後,也只輻射著更小的亞文化群體。
  • 當吐槽土味成了B站的新·財富密碼-虎嗅網
    圖片來源:B站 但據我觀察,真正讓新·財富密碼招牌支稜起來的招數,並不是調侃伏拉夫,而是吐槽土味視頻。圖片來源:B站 但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我卻發現在B站土味狂歡路上出現了讓人覺得殘酷的現象。 關於這一點,能從5月2日B站Up主@五指兔視頻裡的留言和彈屏中窺見一二。當時這位Up主試圖通過與快手主播連麥,給B站用戶呈現出一個快手用戶的畫像。
  • 不減產不減量!疫情下,家庭農場主們這樣忙活「生意經」
    眼下,全國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各地的家庭農場,一片春耕忙碌的生機盎然。家庭農場主們都在做些什麼? 「移栽、除草、修枝、嫁接、扦插、病蟲害防治,一天有幹不完的事兒。」穿著質樸的譚文春笑呵呵地說。近段時間,隨著疫情初步得到控制,農場就近請的工人也多了起來。 「我覺得疫情過後,生態觀光農業還會迎來大發展。」譚文春說,未來還會努力把這番事業幹下去。
  • 土味網紅郭老師霸屏熱搜,審醜文化又在狂歡
    什麼樣的網紅能在疫情期間霸屏熱搜?郭老師算一個。近年來,扮醜搞怪成為直播行業圈粉吸金的又一大賣點,在這類群體中,郭老師、giao哥、藥水哥等土味博主便是最鮮明的代表。疫情期間霸屏熱搜郭老師是誰?與其餘顏值女主播不同的是,郭老師走的是搞怪路線,無論是直播還是短視頻,都頂著一頭油膩的頭髮、猙獰的表情、尖銳的嗓音……從上到下極盡邋遢之所能。也正是這種獨特外形為郭老師爭取到邁進土味視頻圈的入場券。每一位成功的主播都離不開人設的塑造,土味便是郭老師最基礎的人設標籤。
  • 上海曾屬於松江,松江人才是真正的上海人?
    真正發展起來要到鴉片戰爭之後,租界的興起。筆者對松江最早的印象來自於韓寒的一篇文章裡講到金山三輪車與松江三輪車收費的區別,金山的要價兩塊,熟了還可以砍價。松江則不然,一上來便要價五塊,沒得商量。文章還讚揚了松江之發達與現代化。其實松江是不錯的,特別是這幾年新城的建設,隱隱有成為市區之外最重要的新衛星城的趨勢。
  • 你嘲笑的土味網紅,其實是真實社會的縮影
    這位以一句沒有具體含義的口號「一給我裡giaogiao」紅起來的人,2017年剛剛被大V從短視頻平臺上搬運到公共平臺上時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看過奶奶後,展亞鵬發布的視頻風格開始有了巨大的轉變,他似乎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紅。從此之後不再是隨心所欲地分享生活,開始有了明確的方向。 他嘗試的第一個方向是曾經紅過一陣的「自虐」法。
  • 網絡「田園審美」能帶來鄉村旅遊的風口嗎?
    從釀酒、制罐頭、做糕點,到造紙、繡蜀繡、做竹子家具……這位清秀可人的姑娘,氣質如仙,春天吹風、夏季賞花,在風景如畫的中國鄉村採摘、烹飪、勞作,耐心地用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展現美食、器物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以唯美、藝術的方式展現了中國農村生活的點滴。許多外國人因而心生嚮往、發出讚嘆。一位韓國粉絲說:「李子柒的生活狀態滿足了我對美好生活的所有期待。」
  • FM100.9《直播松江——法在身邊》:少年的你,與法同行
    FM100.9《直播松江——法在身邊》:少年的你,與法同行 2020-12-22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是旅行Vlogger史裡芬,土味奇觀何以成另類風景,問我吧!
    我是旅行
  • 把文明的種子種進村民心裡,松江這個村獲評全國文明村的「法寶」在此
    文旅融合共享美好生活胡家埭村是松江荷花節的主場地,一年一度的荷花節讓「芙蓉村」享譽長三角。每到荷花盛開的季節,300多畝的荷花基地遊人如織,賞荷的遊客也讓這片荷花蕩實現了農業和休閒產業的「聯姻」。在這片荷花蕩周邊,上海雪浪湖度假村、百薈園等休閒旅遊點成為不少遊客來松江旅遊時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