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天才少年計劃:拔尖人才選拔與培養上一次重要的探索

2021-01-12 騰訊網

日前,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領軍計劃招生簡章發布,與以往的招生項目不同,這次在招生年齡上下探至初三,在招生方式上徹底與高考脫鉤,採用了更為純粹的專業的考核辦法,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一項目並不拘泥於中國,而是面向全球招生,意味著清華向全球數學天才少年發出徵召令

為什麼是數學?

當今世界的發展,與上個世紀完全不同了,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突破,都將顛覆或者改變世界的發展。這也是美國不惜舉全國之力,不顧基本道義與規則,打壓華為的根本原因:害怕中國在某些技術上的領先,領跑這場競賽。

五中全會上,中央明確把科技創新定位為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要實現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核心還是拔尖科技人才的培養。近年,美國對中國赴美留學人員加強背景調查,核心就是STEAM專業,也就是科學技術人才。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顯然不願意面對這一現實,開始窮盡一切力量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全面圍剿對中國高技術人才的培養。

基礎學科,尤其是數學在其中的價值與意義,是任何一個學科無法替代的。丘先生說:「數學科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沒有強大的數學基礎,就沒有良好的科技!

沒有好的理,就沒有好的工,華為任正非在介紹華為之所以在5G技術上實現的一點領先時,也特別強調了華為有700多位數學家,800多位物理學家,200多位化學家,都是基礎學科,他在其中特別強調了數學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在現代科技發展上,個別技術與個體的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這也是過去一百年來少有的現象,一個科學家與某個技術的突破,帶來的幾乎就是一個行業、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繁榮。日前馬斯克榮登個人富豪榜第一名,但沒有幾個人把他定位為商人,而是稱其為科學狂人,馬斯克也明確把自己定位為:工程師。僅僅是其製造電動汽車的特斯拉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8000多億美元,超過了傳統汽車製造商前三名市值的總和。

站位國家戰略人才需要,顯然是清華這一項目的最根本的動因,在基礎學科,尤其是基礎學科中的基礎——數學上率先突圍。

為什麼要從初中招起?

丘成桐,出生於香港,第一個菲爾茲獎華人獲得者,曾在美國伯克利學習,師從陳省身先生,2009年回國到清華大學組建了清華大學數學中心。

這一項目,顯然滲透著丘成桐先生的深切感受,或者說成功經驗之談:大師要從小培養,包括通過特殊的渠道。

丘先生在光明日報的撰文中回憶了自己的成長經歷,13歲就萌生獻身數學的理想,雖然也順利進入當時香港最好的大學,但先生言語間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努力學習,但是始終沒有找到進入數學殿堂的門檻,直到二十歲時,離開香港,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得拜當代大師陳省身和莫裡(C.Morrey)門下,觀其學術言行,堂廡始大,感激遂深。

顯然,丘先生有些遺憾,認為少年時期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培養學習階段,自己本可以成長得更快。這並非丘先生個人的感受,而是一個數學人才重要的培養路徑,他在文中寫到:俄羅斯偉大的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A.Kolmogorov),一生致力於培養少年學生,二十世紀蘇聯偉大的數學家多出其門下。其學生蓋爾範德(I.M.Gelfand),也是一代大師,曾在俄羅斯挑選了五個幼童,親自教導,之後,這五個幼童俱成為數學大師,有兩名成為哈佛大學教授。俄羅斯好幾個得到菲爾茲數學大獎的數學家都是在十二三歲時由名師指點學習成功的。

丘先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早熟」的學科,他認為:具有上進心又有好奇心的幼童,在良好的環境中由數學大師教導,他們會很快成長。

換句話說,這是培養規律的要求。與人文社科對人的心智要求較高不同,數學等自然科學的學習與培養,「天才出少年」的概率要大得多。

是對中國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途徑的重要補充

天才少年的培養,從娃娃抓起,除了培養規律外,在中國還有另外一層現實意義。

進入21世紀後,伴隨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逐漸邁入普及化,中高考的選拔功能越來越弱化。同時,在減負的壓力下,各種升學考試難度越來越低,越來越趨於水平化測試,但同時,這些考試又作為中高考錄取的依據,承擔了篩選功能,這種複雜甚至分裂的定位,讓中高考分數競爭異常慘烈。尤其是在中考中,大量優秀學生往往為了1分、2分的競爭優勢,不得不重複刷題,鏖戰一年,只為不丟分,把該拿的分拿回來,以贏得最後的勝出。

這其中,中考尤為嚴重,幾乎沒有任何出路的天才少年也只能陷入更為無效的重複訓練中,在耽誤成長的同時,幾乎磨滅了他們對數學、物理等科目的那份喜愛,那份赤子之心。

這也是很多科學家非常痛恨和惋惜的,丘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希望孩子們能擺脫考試的功利束縛,保持一顆純粹的真心,對數學喜愛的真心。

同時,在越來越強調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今天,動輒要求齊步走,不能超綱學,超綱教,超綱考,原來的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體系事實上已經被系統摧毀,這是一個更為緊迫的人才培養上的重大問題。

清華這一項目直接打通到初中,系統地打破了中考和高考對少部分拔尖人才成長的「束縛」,在一定程度上為體系化拔尖人才選拔與培養開闢了一條道路。

深圳中學校長,著名中學數學教育專家朱華偉對這個項目歡欣鼓舞的同時,對於拔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系統提出了更進一步的建議。

朱校長表示,清華丘先生的數學領軍計劃不僅打破了中考,也不用高考,但是這些少年又是怎麼來的?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從國家戰略人才選拔與培養的戰略角度出發,再進一步,在小升初上也能開一個口子,給與一些有稟賦有潛力的孩子特別的成長渠道,讓天才少年在每一個成長階段都能得到適合的教育。

的確,如果沒有系統的考慮,各大學的拔尖人才項目可能都面臨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困境。

這也是一次一流大學招生制度的有益探索

這本是一個數學大師的培養計劃,重在培養,清華也特別強調了尊重丘先生的數學人才培養理念,但大眾更關注的是招生,是不要高考。

與以往著名高校拔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不同,比如強基計劃強調高考成績佔85%權重,這一項目完全脫離中考與高考選拔制度的制約,的確也是一次對拔尖人才選拔的重要的制度性探索。

清華為此設計了非常複雜而專業的7道篩選流程,考生需要經過初評、綜合測試、專業測試、體質測試、入圍認定、確認和預科培養七道程序,而專門的招生委員會則由丘成桐先生親自掛帥。考察範圍也不僅限於中學數學課程內容,考察方式既有面試,也有筆試,既有數學,也有其他的知識拓展,特別強調了寧缺毋濫,顯然是希望發現真正的數學天才少年,有培養價值與前途的人才。

沒有高考,但難度卻遠遠高於高考。

當然,這一完全拋開中高考的項目,也帶來了一些人對公平的擔憂。不過我認為,拋開清華設計的7道嚴格的招生篩選程序以及所有考核環節紀委全程參與不談,單從丘先生的理想來看,對於項目公平的擔憂也大可不必。此前,談及這個項目的緣起,丘先生曾明確表示,他這一輩子只有兩個心願,一個是成為大數學家,另外一個是提升祖國的數學,使它領導世界數學,進而建立完整的科技系統,這都是中國的百年大計。也就是說,這個項目承載了他對於教書育人,對於提升祖國數學的理想和情懷,一定會嚴格標準、寧缺毋濫的

從項目評價設計的角度看,它對於探索如何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後,一流大學如何加強招生選材能力建設,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不惟分數綜合評價選拔出優秀的拔尖人才,也有著重要的探索價值。

當然,天才少年的培養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絕不僅是知識學習的問題。知識的學習可以壓縮,但心智的成長無法壓縮,對於極其優秀的天才少年,則更為複雜。清華也明確表示,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預科培養,如果不適合,還需要調整。希望清華在既往的一些大學少年班培養的基礎上,汲取經驗,加強綜合性的引導與培養,包括心理與心智的成長。

面向全球招生,這也是該項目與其他類似項目不同的地方,這一點和清華的蘇世民學院有異曲同工之妙:面向全世界引才,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這是中國的自信,又何嘗不是中國未來頂尖人才選拔培養模式的一個重要探索:聚天下英才。

美國以自己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勢,吸引了全球最優秀的留學生,作為一個移民國家,這些優秀的留學生很多留在了美國,為美國今天的科技與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清華大學這一數學領軍計劃,也是以中國方式匯聚最優秀的人才,在不同文化「作業系統」下,必然能為祖國培養出更多數學學科的領軍人才!

相關焦點

  •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致力尋找天才、怪才
    在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經過拔尖計劃1.0 的探索積累,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做到選、培、調有機銜接。吳巖指出,拔尖計劃 2.0 與 1.0 的區別在於,拓圍、增量、提質、創新。
  • 清華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初三也可入學
    在年齡上,計劃面向內地招收高中一、二年級學生,特別優秀的初中三年級及高中三年級學生;面向海外招收十、十一年級學生,特別優秀的九年級及十二年級學生;當年度已被錄取的清華本科新生也可申請。事實上,國內高校針對拔尖人才培養開設教育「特區」早已有所實踐。清華大學就是先行者之一,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設立了數學班、物理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等若干「人才培養特區」。
  • 清華「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來了!無需高考 初三學生...
    (央視網)《光明日報》解讀:清華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無須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連日來,清華大學新近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一個個關鍵詞衝撞眼球,計劃被不少人視作「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由此引發了眾多討論:這個特殊的「特區」要培養什麼人?怎麼招怎麼教?
  • 首批國家「拔尖計劃」2.0基地名單公布 要選一批天才、鬼才、偏才...
    經過拔尖計劃1.0 的探索積累,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做到選、培、調有機銜接。
  • 尋找天才怪才:國內大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遴選全面啟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過去10年,拔尖計劃培養了約1萬名優秀學子,而今後,拔尖計劃2.0每年培養的學生人數就在萬人左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近日舉行的拔尖計劃2.0 基地遴選工作會議上表示,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
  • 培養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學人才——北大生科「拔尖計劃」再起航
    2009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按照教育部的部署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大力開展優秀人才創新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砥礪十年,生命科學學院拔尖計劃成果斐然,逐漸形成了以教材及課程建設為基礎,以因材施教為原則,以培養生物學領軍人才為目標的具有學科特色的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 湘潭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介紹,招生計劃公布,歡迎報考!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湘潭大學歷來重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擁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優良傳統和深厚底蘊,培養出了以中國科學院袁亞湘院士、中國科學院周向宇院士、中國工程院歐進萍院士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領軍人才。2014年,學校正式啟動實施湘潭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計劃,先後開設7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其中數學類韶峰班為湖南省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中國海洋大學崇本學院揭牌 培養大海洋知識背景的拔尖人才
    崇本學院瞄準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旨在探索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有效途徑,造就海洋事業的領軍人才和骨幹力量。 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舉措,中國海洋大學始終走在國內高校拔尖人才培養的第一方陣。
  • 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時代 需要對拔尖創新人才重新定義
    因而,就創新驅動時代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而言,更應該從突出創新的層面來設計,要在重新認識拔尖人才成長的基礎上對其培養體系建設做到從理念到目標、從課程到教學、從組織到評價六個方面的延伸。新時期對拔尖人才創新力的迫切需求要求大學把人才培養的重心轉向思考如何培養各領域創新的領頭羊,而不再拘泥於培養知識的接受者、信息的保存者和現有產業的維繼者,要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作為拔尖人才培養中的關鍵要素,著力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強烈欲望,讓創新成為新時期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指導理念。
  • 頂尖創新人才如何培養?清華大學「姚錢數」高智商人才班最新探索
    不管是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領域,還是創新型技術競爭,國內對頂尖人才的需求,遠遠超過歷史任何時期。因此,國內高校也一直加強頂尖創新型人才的培育。以清華大學「姚錢數」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班,是頂尖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這種將「高智商」人才聚合起來進行高強度培育的模式,究竟能否為國家培育更多高層次創新人才呢?
  • 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培養,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收官
    12月11日記者獲悉,2020年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評優答辯會在線上成功收官。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副主任鄭紹遠教授、騰訊公司副總裁王巨宏出席答辯會並致辭。5月正式發布,旨在為中學科技人才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激發中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和熱情,提升中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科研創新的能力,助力中學科技人才的全面培養。
  • 四川大學:推進強基計劃,交叉創新班、拔尖班面向未來培養人才
    廖愛民:首先,吳玉章書院是一個拔尖創新人才匯集高地,它是一個榮譽性的學院,類似於北大的元培學院,我們會集中選一批最優秀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個性化培養。經過十幾年實踐,我們認為吳玉章學院是非常成功的,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拔尖優秀人才。第二,交叉創新班,比如臨床醫學8年制的交叉創新班。
  • 培養物理學的領軍人——北大物理學院「拔尖計劃」十年回顧
    新時期,高等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定位由「以規模擴張為特徵的外延式發展」轉變為「以質量提高為目標的內涵式發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應運而生,為我國高等學校培養優秀創新型拔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 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專項 703人入選
    本報訊(記者 李海球) 近日,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關於公布2019年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專項入選人才名單的通知》,303名創新型人才入選2019年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專項。截至目前,共有703人入選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專項。
  • 北京電影學院拔尖人才培養研討會暨2016級阿達班優秀畢業作品展映...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17日電(記者 田昕禾)7月17日上午,北京電影學院舉辦拔尖人才培養研討會暨2016級阿達班優秀畢業作品展映,參會的國內外嘉賓、阿達實班的教學團隊教師及學生們通過視頻形式,全程參與研討。
  • 斥資億元選拔 童程童美啟動「未來少年」招募計劃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10月29日,少兒編程品牌童程童美宣布啟動「未來少年」招募計劃,未來三年將斥資億元選拔、培養面向數字時代的高素質潛力人才。具體來看,童程童美將在未來三年面向全國8~15歲青少年,累計投入1億元選拔培養1萬名具有編程、機器人等科技天賦和數字思維潛力的未來人才,並為他們提供科技創新與實戰平臺,專門設立導師幫扶制度。
  • 立足基礎學科 首屆騰訊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圓滿收官
    12月11日,2020年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評優答辯會在線上成功收官。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副主任鄭紹興教授、騰訊公司副總裁王巨宏出席答辯會並致辭。
  • 科大少年班複試兩學科難度大,天才少年有何共同點?從小培養孩子
    科大少年班自1978年創立以來,輸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其中一些成為科學界的領軍人物,一些成為了新興企業的精英。比如中科大副校長杜江峰、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寒武紀的創始人陳氏兄弟等。
  • 山東大學:「三位一體」人才體系提升本科生培養質量
    從4歲開始上小學,並多次跳級,自小天資聰穎的秦小婷年僅14歲就被這所大學的泰山學堂物理學科錄取,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涯。除了泰山學堂,山東大學還創立了尼山學堂、齊魯醫學堂、崇新學堂。這「四大學堂」堅持「奇正相輔」選才理念,探索「高考提前批招生、一年級自主選拔、二年級教授推薦」相結合的拔尖人才選拔模式。
  • 強基計劃:新、精、穩、實、通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該文件旨在積極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學生的招生模式,逐步形成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