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中央紀委駐中國人民銀行紀檢組組長徐加愛,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指出,當前,金融領域出現一些重大風險隱患,比如金融監管中的「貓鼠一家」、出現大量「無照駕駛」,以及眾多非法集資等金融亂象,給人民群眾帶來重大損失。
徐加愛表示,說到底是人出了問題,在「四個自信」和「四個意識」上出了問題,是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集中體現,是黨的領導虛化、黨的建設缺失、黨的意識淡薄的具體表現。作為中央紀委駐人民銀行紀檢組,必須不忘其本、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鬆勁、不停步、再出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堅定扛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文章不長,卻耐人尋味。
「貓鼠一家」金融亂象描述的是這樣一種情形:本該抓老鼠的貓玩忽職守,居然跟耗子混在一起,本該嚴格審核的裁判員,居然放體檢不合格的隊員入場。它主要指金融部門監管層和金融機構管理層的一系列腐敗問題,即內部的監管者與外部被監管者中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結、狼狽為奸。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對中新社分析稱,金融行業是大量資金集中的地方,具有排他性和壟斷性,監管者對於被監管者有著影響後者收益和經營的絕對權力,而後者又有收買俘獲前者的強烈動機,一旦身處監管機構的人員不作為、無效作為,甚至是淪陷在糖衣炮彈之下,就容易形成「貓鼠一家」的危險局面。
據中紀委網站報導,央行掌握著貨幣政策的制定權、金融政策的綜合協調權、金融外交的談判權和向黨中央、國務院的建議權,如果摻雜著私心雜念,就決不是「小偷小摸」的問題,而是「動搖國本」的重大問題。這意味著發生在金融監管和管理層的腐敗,不僅將危害金融安全,甚至會威脅國家安全。
據《中國新聞周刊》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5月到2017年5月,四年間,僅在中央紀委網站通報的金融監管官員和國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就有35人,包括監管層官員12人,銀行10人,保險公司4人,投資機構7人,其他相關政府部門2人。
中國政法大學反腐敗與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於國旦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金融領域腐敗已呈現出四個共同特點:一是整個金融領域涉案人員多,發案數量大,而且可能存在一部分數量較為龐大的隱案;二是涉及的罪名除較為傳統的受賄、挪用公款、貪汙罪等職務犯罪外,涉及經濟領域的犯罪也逐步增多,如內幕交易等;三是涉案資金大,影響範圍廣,危害極為嚴重;四是技術性、專業性強,隱蔽性強,查處難度大。
理論+將近幾年出現的重大金融監管層官員落馬事件梳理如下: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委委員、副主席姚剛
據「政事兒」報導,2015年11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委委員、副主席姚剛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
2002年至2008年,姚剛一直擔任證監會發行監管部主任,有「發審皇帝」之稱。在中紀委對其雙開的通報中稱,姚剛利用職權為他人及企業提供幫助,「破壞資本市場秩序和證券監管部門政治生態」。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
據新京報報導,2017年4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這也是首位一行三會被調查的掌門人,金融系統被調查的最高級別的官員。
據《檢察日報》報導,項俊波身為中央委員,理想信念喪失,毫無宗旨意識,政績觀扭曲,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並涉嫌違法犯罪,性質十分惡劣,情節特別嚴重,應予嚴肅處理。依據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並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決定給予項俊波開除黨籍處分,由監察部報請國務院批准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終止其黨的十八大代表資格;收繳其違紀所得。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委委員、主席助理楊家才
據央視網報導,2017年8月,中共中央紀委對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委委員、主席助理楊家才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楊家才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打探巡視和紀律審查信息,為個人職務提拔,搞非組織活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出入私人會所接受宴請;違反組織紀律,利用職權幹預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未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違反廉潔紀律,利用職權為其子經營活動提供幫助;違反生活紀律。總之,楊家才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巨額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綜編/海外網 劉思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