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現在的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十四五」,楊浦 舊改迎來加速度 ?
5.5公裡的濱江岸線貫通後,
是否繼續往北延伸?
「人民城市」的濱江樣本,
如何在人人參與中實現?
五角場、大學路、大創谷···
18萬高校青年,會不會在楊浦就業創業?
百年楊浦,如何越來越YOUNG?
未來五年,您有什麼期待?
一起對話
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
同心圓、同心畫
20位市民代表
共繪楊浦「十四五」幸福藍圖
楊浦濱江,人人建、人人享
Q:「人民城市」的濱江樣本,如何在人人參與中實現?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楊浦濱江考察,鮮明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
當時總書記深情地講到,「我們所有的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看到楊浦把那麼好的公共空間還江還景還岸於民,他很開心,發自內心地講了那段話。這次總書記在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大會上講「要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對話地點:楊浦濱江黨群服務站·電站輔機廠站
1
「走得進」:觀光電瓶車、遊船都寫上日程了,將來可以遊船上看浦江,下遊船看濱江。
「待得住」:除了八個驛站外,繼續增加公共設施。
「留得下遊人」:商業配套、文化設施,包括打造夜生活新地標,一句話概括「吃喝玩樂」俱全。
「留得住鄉愁」:楊浦大橋以西的永安棧房舊址,將來是世界技能博物館和涵芬樓藝術中心;和郎朗音樂世界合作,在上海港機修造廠原址打造音樂藝術中心;那兩個180米的大煙囪,會在保留保護基礎上打造一個集商業、文化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體。
2
下一步就是完成濱江中北段,復興島運河(上海理工大學段)濱河空間改造,一共10公裡。未來,順著楊浦濱江一直往東北走,可以穿過共青森林公園。我們正在和市相關部門商量,希望讓共青森林公園免費開放。
舊改,老城居民樂開顏
「十三五」期間,楊浦累計完成房屋徵收改造86萬平方米,受益居民3.62萬戶。今年全區舊改已經完成徵收1.16萬戶,拆除舊住房23.2萬平方米。到年底,預計可以完成1.2萬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22年底前,全市要全部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裡改造任務,楊浦基本能在2021年底,也就是提前一年完成。
房子煥新貌,生活服務也得更新。楊浦打造「1510服務圈」:15分鐘可以到達一個睦鄰中心,一個睦鄰中心裏面至少有10個以上的服務項目,讓大家有個拉拉家常、相互認識的空間,有些居民群眾想表達一些意見建議,可以到睦鄰中心去表達,也可以通過居委、街道反映。引入「三師三顧問」,讓大學、企業、公益組織都參與進來,化陌鄰為睦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百年楊浦,越來越YOUNG
Q1 :鐵打的大學,流水的青年,
他們對楊浦有什麼期待?
楊浦有10所高校,集聚了全市約30%的碩士生、20%的本科。換言之,楊浦一直有一個18歲-25歲的青年群體,人數約是18萬。
▲一個新的「小五角場」即將展現在大家面前
在大創智北邊有個小五角場,將來會通過一個「鑽石連廊」將兩個五角場聯動。明年,三門路淞滬路這邊即將建成兩棟雙子樓,未來是楊浦地標性的高樓,分別是280米和250米。
淞滬路下立交,也在加緊攻克各種技術難題,即將大功告成。沿著五角場地區再沿著淞滬路往北,將串聯起新江灣生態社區。
24小時活力街區、鑽石連廊、拔地而起的「雙子塔」…… 這裡正在打造上海東北部最高點、城市新地標!
Q2 :青年就業創業,楊浦給機會嗎?
楊浦現在正處在大發展、大建設的很好的時期,我非常希望我們這些年輕大學生能夠在楊浦創新、創業,我們肯定為他們做好服務工作。
楊浦正在打造在線新經濟的產業集聚區。電站輔機廠黨群服務站的周邊,將來會成為在線新經濟集聚區。借這個機會跟大家透露一下:美團上海總部、B站全國總部將來就在這附近。這裡還將吸引其他的在線新經濟龍頭企業。2025年,大概有1000家以上的在線新經濟企業集聚在楊浦濱江,達到3千億產值規模,匯聚20萬相關從業人員。
我們一直講,楊浦有「四大優勢」。
第一是戰略機遇優勢,推進「人民城市」建設中,楊浦充滿無限機遇。
第二是高校集聚優勢。復旦、同濟等10所高校、100多家科研院所、7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都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把紙變成錢」,這對創新創業都有很大幫助。
第三是空間載體優勢。大家說「大楊浦」,我們有13平方公裡可以重新更新和開發的土地,蘊含著無限的機遇。
第四是雙創品牌優勢。楊浦是全國唯一的連續四年被國務院表彰的全國雙創示範基地。作為全國雙創周主會場,楊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科創雙創氛圍非常濃厚,現在楊浦已經集聚了800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業,科創雙創成效顯著。
楊浦的未來,「十四五」@你
交通:軌道交通 18 號線、江浦路越江隧道竣工通車,推動軌道交通20 號線、24 號線、26 號線、隆昌路越江隧道、嫩江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早日啟動建設。加強骨幹路網與市域快速交通體系的銜接,建成北橫通道楊浦段、軍工路快速路等項目。
公共文體服務:打造一批區級、市級、國家級公共文化和旅遊品牌;建成世界技能博物館。以數字文化產業為引領,重點布局一批在線文娛、知識付費、文化金融等產業項目。
養老: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提供更加充分、均衡、多樣的養老服務供給。深化睦鄰小廚助餐服務、尚體樂活空間等養老品牌,探索推進家庭照護床位、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等項目。
教育: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優質均衡的教育。依託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實施「於漪教育思想引領的教育人才培養計劃」,在傳播新時代教育思想和培養教育新時代教師隊伍方面積極探索。
醫療: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提升衛生信息化水平。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實施新一輪區域性醫療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提升與建設優化工程。通過多層次區域醫聯體建設強化以家庭醫生制度為核心的分級診療體系。
攝影:朱良城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