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謝小丹 志象網
\ 本文共2146字,預計閱讀8分鐘 /
一周推出一款產品,在應用商店中推出了400餘款App的寶寶巴士曾經堅持了這種速度。
這種「打群架」的策略十分罕見,也為寶寶巴士帶來了不俗的成績。在App Annie2019 年上半年海外遊戲下載排行榜中,寶寶巴士旗下面向嬰幼兒的產品排名甚至超越了「吃雞」。
依靠著起跑時間早的紅利,寶寶巴士在海內外累計了不俗的用戶量,依靠廣告也可獲得大量收入。但在寶寶巴士的構想裡,線下也是未來寶寶巴士布局的重點。
不過寶寶巴士是否能把從線上累計的優勢轉到線下,目前還是未知數。
「打群架」的寶寶產品
據App Annie數據顯示,在 2019 年上半年海外遊戲下載排行榜中,中國開發者寶寶巴士旗下的一款早教產品《寶寶超市》榮登榜首,甚至超過了「吃雞」。
這僅僅是寶寶巴士旗下的表現不俗的產品之一。在數據分析公司SensorTower發布了2020年1月中國遊戲出海報告中,寶寶巴士旗下合共有3款產品成功上榜,成為最多產品上榜的廠商。
根據Sensor Tower監測,寶寶巴士現有不同版本的App累計共有450款。
在出海圈,寶寶巴士也是先行者。從2011年起,幾乎從創業開始,這家公司就做起了國際化。
在該公司創始人唐光宇看來,早教類產品出海,「有幾種東西是跨語言跨國界的,比如『美』和『愛』。寶寶巴士的設計很簡單,就是教小朋友學會審美和愛,因此在不同的國家也能暢行無阻,不會有文化衝突方面的顧慮。產品在伊斯蘭地區上線的時候只用把所有『豬』的信息去掉,其他基本都不需要改動。」
不過,唐光宇在一次活動上也表示,做海外產品,「要徹底進入到對方國家,一定要以本國的需求,母語言來做產品,必須是本國語的學生。」
迄今為止,寶寶巴士一直堅持「打群架」戰略,環球閩商的一篇報導顯示,截止到2019年4月,寶寶巴士(BabyBus)是專注0-6歲寶寶啟蒙的移動網際網路早教品牌,歷經7年產品研發,到如今寶寶巴士已發布了超過160款APP、1600多集兒歌動畫視頻、500多期音頻故事等,面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17個語言版本,APP累計下載超過100億次,每月活躍超過8000萬家庭,兒歌動畫累計播放超過300億次,每日視頻點播超過1.2億次。
寶寶巴士聯合創始人兼COO莊鴻曾對外介紹,每款APP大約需要十來個開發人員參與,發展至今,寶寶巴士大約每周推出一款新APP。
創業之初,寶寶巴士就是靠這種打法在早教市場站穩了腳跟。該公司創始人唐光宇曾對外介紹,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每個知識點都不盡相同,都放在一個APP裡,會讓整個產品臃腫不堪,因此決定把產品做成每個知識點有一個獨立的APP。
他對環球閩商介紹,創業前他做培訓虧了五六百萬,團隊瀕臨解散,只得轉型做移動網際網路開發。當年,受兒子學顏色的困難啟發,他花了2個月時間,開發出一款App「寶寶學顏色」。於是,兒子的毛病治好了,App也火了。好久沒見過收入的他,在2011年底,有了第一筆收入——300美金,主要為用戶付費下載。2011年,唐光宇接連開發了10-20款早教產品,如寶寶學形狀、寶寶學交通工具。最終全部登上了iOS、安卓榜單。
這次創業,唐光宇終於選對了賽道。據鉛筆道報導,當年安卓智慧型手機才爆發,平板電腦也剛剛上市(2010年),而「寶寶巴士」已經爬到市場第一,整個市場處於紅利期,只要有好內容,就能在應用商店獲得較高的曝光率。
然而寶寶巴士所做的產品本身就具有「短命」的特點。據36氪報導,由於寶寶巴士本身是一款內容型產品,就已經決定了它的「非可持續」的——無法在用戶手中停留太長時間。唐光宇還曾做了一個統計,小孩平均每天在「寶寶巴士」的停留時間最多為40分鐘,到頂了。「許多小孩還是一周玩一次,或者一周玩兩次。」
為此,唐光宇要求,寶寶巴士的每款產品時間限制在14天,再長父母就開始擔心孩子是否沉迷,而過短,父母則會產品的功用性產生懷疑。
線上、線下如何打通?
不過,寶寶巴士似乎並不擔心被家長忘記。
寶寶巴士很早就設計了奇奇和妙妙兩隻熊貓作為自己的作為自己的獨立形象。這兩隻熊貓還幫助寶寶巴士拿下了第一筆融資。
2013年4月,寶寶巴士宣布獲得了來自順為資本數百萬美元融資。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順為基金副總裁高少星自稱是在幫堂妹升級iPad系統時發現了寶寶巴士,「她特別叮囑要幫她將熊貓頭像的一系列應用給裝上,而那是她為小孩下載的幾十個ipad應用的其中一款,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注意到寶寶巴士。」
「熊貓」正是寶寶巴士的優勢之一。當年,在高少星看來,這兩隻熊貓卡通形象,是樹立並做品牌延展的基礎,而一些同類公司缺乏這個意識。
寶寶巴士動畫片截圖
不過,寶寶巴士似乎並不缺錢。截至目前,它只進行過兩輪融資,2013年4月A輪融資中從順為資本處獲得了數百萬美元資金,2015年11月,由基因資本領投的B輪融資中,寶寶巴士又獲得了396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
而根據自媒體「鉛筆道」的報導,來自順為資本的投資直到2015年才被寶寶巴士花出去,此前這筆錢一直躺在公司帳上。
但用戶付費並不能為BabyBus提供大量收入。根據Sensor Tower顯示,BabyBus所有產品上個月累計收入僅2萬美金。
數據來源:Sensor Tower
用戶付費並非BabyBus的全部數據來源,他們還嘗試過預裝倒付費的模式和廣告植入等方式增加收入。
來自「幼教觀察」的資料顯示,在產品變現上,2013年福州的寶寶巴士可以通過廣告盈利,廣告CPM(一種展示付費廣告)非常低,1000次展示可能才幾毛錢,而寶寶巴士有過億的用戶量。
不過,在該公司創始人唐光宇的構想中,打造IP是寶寶巴士的變現之路。唐光宇對36氪表示,寶寶巴士的兩個業務重點分別是:用心鞏固用戶心中的IP形象,以便在未來某一個消費場景下,孩子能夠引導父母去做更多的消費決策;實現「高下載量」的流量變現,短期但有效的方式是廣告,羊毛出在豬身上。
「最終的路子是服務,並且是線下。」唐光宇說。
據寶寶巴士官網顯示,2017年3月,該公司開始進行了線下的探索。當年首家寶寶巴士線下樂園在南京開園。根據大眾點評的信息顯示,這家親子樂園已經停止營業。
而在京東上,寶寶巴士還開設了旗艦店,銷售毛絨公仔、書包等周邊衍生產品,其中最受歡迎的也是奇奇、妙妙形象的毛絨玩具。
原標題:《寶寶巴士,為何能成為出海優等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