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均默|《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批評朱執信著...

2020-12-14 助邦羅規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

唐曉峰、王帥 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6。

63.批評朱執信著《耶穌是什麼東西》之謬妄

均默

編者按(原書):朱執信的《耶穌是什麼東西》一經發表,在非基督教陣營及教界均引起較大反響,用均默此文的話說:「他對於基督教所發表底言論,的確是充滿惡意,流毒無窮!許多叫囂暴戾底青年學子和社會黨人,竟然看他底著作為金科玉律,時時翻印……」,對此,基督教內之人不得不「承擔起指導批評之責」,其中以均默此文較具代表性。除去文中情緒化的表達不談,文中針對朱執信對於歷史中耶穌人格的評論、對於聖經中童女迎新郎及詛咒無花果樹的理解、對於新教中耶穌的地位認識及新理想主義、託爾斯泰思想中的基督教理解——提出了辯駁,質疑了朱執信的立論基礎,認為朱執信的觀點多來源於對《聖經》的曲解、對基督教及耶穌人格認識的以偏概全,文章甚至還試圖為朱執信的思想來源作一「心理解析」。

(原文收錄於真光雜誌社編:《批評非基督教言論彙刊全編》,上海:中華浸會局,1927年。)

正文:

P455

所謂革命偉人民黨巨子之朱執信,死掉已經兩年多了!我們對他那一點——僅那一點——破壞的革命精神,也未嘗不表示相當的敬意。可是他對於基督教所發表的言論,的確是充滿惡意,流毒無窮!許多叫囂暴戾底青年學子和社會黨人,竟然看他底著作為金科玉律,時時翻印,這真所謂蜣螂嗜糞自無足怪。大概總是謾罵,橫暴,顛倒是非的言論,才能夠合他們底脾胃,受他們底歡迎吧!但是我們對於這種不良的風氣,實不能不起一種人心世道之優,不能不要負一種指導批評之責。更不能因朱執信已是沙河路上黃土長埋底陳死人,就不把他底謬妄表暴一下。

P456

朱執信反對基督教底文章,最為人所注目的,要算是《耶穌是什麼東西》那一篇了。我們看過那篇文章的,就覺得他全是侮蔑,妄證,絕沒有半句平心公道底說話。我們聽見朱執信這種「心聲」,更可以看見他是怎樣的人格!

今且把他這篇文章大意,略加批評如左:

這篇文第一章歷史的耶穌說:「耶穌不過是一個私生子,反抗當時的祭司,被人拿去殺了一個人。屬性很簡單,人格也不一定是卓越的。……左右不過是三十幾歲一個少年,鬨動幾個人,在村鄉裡鳥亂一場罷了。」這種荒謬侮蔑的話,虧他竟有這樣厚臉大膽能夠說出!

耶穌是私生子麼?朱執信拿什麼證據,可作一個肯定的答語,說是由推理來麼,試問生命之來源是怎樣的?造物之全能怎樣能夠否定?人類思想之起源又從那裡來?世間外乎理知——吾人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底事有多少,能否因為我們不解就一概抹煞?如果對於上列種種問題,都沒有完滿的解答,而硬斷感聖靈而孕是沒有的事,這是朱執信之愚!說是由考據來麼,那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已經信奉底《聖經》,卻以為無一顧之價值;歷史上幾多信仰基督教之哲學家,科學家,卻以為都是蠢人;惟有少數反對基督教人底妄話——如赫克爾《宇宙之謎》——就視作什麼珍貴的憑證。……這是不是純粹的客觀的態度?曾不想想:如果清淨受胎這件事是偽造的,那記其事底門徒,如馬太路加為什麼竟有事同文不同的記載?希律屠嬰和約瑟出奔埃及與及西面亞拿預言這幾件事,為何又言之鑿鑿有據如此?一個人不肯把聖經細心研究,就緘口不講罷了!為何這麼大膽,敢一概說是偽造?這是朱執信之妄!

耶穌果然是「不過…反抗當時的祭司被人拿去殺了的一個人。屬性很簡單,人格也不一定是卓越的」麼?以我們底眼光,從歷史上來考察,自古至今,絕不曾尋著一個比基督人格更高或與基督相等底聖賢;由中到外,也絕不曾尋著一個能力比基督更大或與基督相等底豪傑。世間任何項事業,也決沒有如隸屬於基督名下的那麼多。世間任何種黨員,也決沒有如為基督效勞的那麼眾。所以以拿破崙之英雄,到死還有「吾之能力畢竟不及拿撒勒人」之嘆。現今世界底公曆,也以耶穌降生為紀元。朱執信狂妄至此,竟說「歷史上的耶穌是無足輕重的」。世間由此等人,能勿可痛!

第二章聖經的耶穌,大致說聖經由信徒偽造是不足信的。其次就指十童女迎新郎之譬,和譏咒無花果樹這兩件事為利己,殘賊,荒謬。細看這一章,其實也絕無一點可靠的根據;絕沒有一些《聖經》的知識。

P457

尤其可憐的是說:「聖經上的耶穌是講平等的,講博愛的,有許多愛人如己素將與衣的話頭。並且這山上垂訓的幾條,確是很有價值的;但是當時的教會,實在是自私自利的,褊狹善怒的,複雜的,把基督教的真正好處都滅失了。」下面又用括號注(上頭所講的好處,也是自古相傳的教訓,與基督教無關)。這樣委曲宛轉來抹煞真理,能夠自圓其說麼。姑勿論聖經中固然沒有素 袴與衣底話,是由朱執信亂造;而且我們試把他這幾句反覆看過,實在也不成說話,完全不可通!既然說山上垂訓很有價值,(大概朱執信寫到這裡也良心發現了)忽然又說是自古相傳的與基督教無關,這是平的良心話麼?既然說是自古相傳,試問又出自何經典何人?而且既然標目作《聖經》中的耶穌,為什麼又說到當時教會底自私自利……滅失了基督教的真正好處?這恐怕不是利令智昏,倒是情令智昏了!

十童女底譬喻,朱執信既然說過「本來是教人時時預備」,不錯了。我們常常也說「言非一端,夫各有當」,難道這一點道理都不懂?為什麼又把這個教訓推到是教人自私自利?這不是有意「深文周內」麼?須知這段教訓,最要注意的是開首「到這時」這幾個字。「那時」就是指我們基督徒所相信末日審判之時,還可以彼此相顧麼?到那時還可以相顧,那世人對於行惡,打不可以不必自己負責,而肆無忌憚。宗教的教訓斷沒有這樣的。基督教我們相顧,要在平日,要在如今,倘不然,為何基督教又要做許多利他底事業?

譏咒無花果一事,是耶穌藉此來警惕時人,以見樹無善果當枯,人無善果也該死。用以表明人生以有表現才當生存,無表現就該枯死底意思。朱執信卻說是「來報自己多走幾步空歡喜一場底仇」,這「不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了!

第三章新教徒的耶穌說:「新教裡的耶穌,也同舊教一樣是自利的,殘忍的,複雜的一件東西。那歐洲的野心家,對於我們東方並非基督教民族,完全不認我們的人格,是從基督教固有的屬性來的。」這真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了!歐洲的野心家,那有半個是真實的基督教徒?又那能把他們也算入基督教底帳?我們所最惡那東方底野心家——日本——難道也由基督教教他麼?古今有很多真實的基督徒……如林肯之釋放黑奴,立溫司敦之傳道非洲,和許多外國傳教士到中國來,在前清時竟然長起辮子,改穿華服入內地傳道的。這種天下一家四海同胞底精神,才真是「從基督教固有的屬性來」呢!

P458-459

第四章新理想主義哲學者的耶穌和第五章託爾斯泰的耶穌,大意是倭鏗和託爾斯泰之崇拜信仰基督教都不過是在利用基督教實在只是把新理想主義的靈魂,放在基督教的軀殼裡頭,借他一點光,好去傳播,完全是借胎奪舍的辦法。這種議論,每一句話說來,也無非是以小人度君子。我們對於世界底大哲,至少總要承認他所說的,是發自中心的誠實,如果這一點都不信,還研究人家底學說做什麼?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朱執信實在是以不誠度人,也就是他完全不認他人的人格底確實證據。

第六章結論他竟就說「耶穌是口是心非,褊狹利己,善怒好複雜的一個偶像」。荒謬絕倫之朱執信,就在這句話暴露出來了!以言行合一,愛人如己,充滿「崇高的犧牲精神,偉大的寬恕精神,平等的博愛精神」(參看陳獨秀著《基督教與中國人》篇),之古今人類唯一師尊耶穌基督,而朱執信忍心下這個絕無公道底斷論,我們除掉替朱執信這個人抱十分痛惜,還有什麼說話!

我批評他這篇文章,到此已完,卻令我連帶生出一種感想:朱執信這個人,在中國革命黨中,算作不易得之才,自然不能謂他為無智識的;然而怎解會發出這樣謬妄無理的言論呢?據一般與朱執信交遊頗密的人所說,朱執信的言行,大概是一個缺乏情感的修養的人。……是因為所遇環境惡劣,而令他時常充滿惡劣心緒的人。記得廣州某報曾有說過:汪精衛底處世態度,是以為天下人人都是好人的(?)朱執信是以為天下人人都是惡人的。這兩句話是否曾出自兩人之口我不知道,但我想某報所述朱執信這句話,和他這個人底一生,確是很對。他所抱的是悲觀的人生。他對於世界,無往而不悲憤;他覺得人類,無個而非魍魎。他主張用兵力去貫澈革命精神,大有要芻狗萬物底意思。他為主張武力革命,致不惜做審計院長時盡力裁減教育的經費。這種過激的舉動,與其謂為無良好智識之過,毋寧謂為無良好情感之過。一個人胸中既然充滿惡感,又那裡還能見著天下底真是非呢?

由此我們更可以看出,他所以有這篇謬妄文章,是完全由於先有一個世界萬惡底假設,因而隨著生出一個基督教也是萬惡底假設;然後就羅織事實曲解《聖經》來證明,而結出一個絕與事實相違底斷論。豈知公道自在人心,我們試拿他這個假設,來考察《聖經》和基督教徒與基督教事業,看看是否相合,那就立即發見他底謬妄了。由此我們更可知道他非不知習用科學方法以推論,但先有惡感和成見在胸,就決不能保有純粹客觀的科學態度了,這一點大足為一般迷信科學萬能而蔑視宗教的人底當頭棒,我願今日之青年注意注意。

我們於此就於痛惜朱執信之中,還不期然生出幾分底原諒。

鳴呼!朱執信死了!而跟著朱執信行這條錯路的還不知幾多人呢!

鳴呼!朱執信!可憐你已沒有你懺悔的機會了!

嗚呼!迷信朱執信的人們!你現在還不快快警醒懺悔,恐怕你將來也難有懺悔的機會了!

一九二二·五·十一

---

1.耶穌是什麼東西

朱執信

P3

編者按(原書):與幸德秋水的《基督何許人也?》同樣為基督徒們所恨之切切、不忍卒讀的著作,還有中國人朱執信寫的《耶穌是什麼東西》,該文於1919年聖誕節當日發表在《民國日報》上。朱執信(185-1920),出生於廣東番禺,中國近代革命家、理論家。1902年入教會學堂學習,1904年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6年,朱執信翻譯了《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列傳》《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部分內容,成為最早向中國讀者介紹馬克思階級鬥爭和剩餘價值等理論的人士。1907年回國後,朱執信先後在廣東高等學堂、政治學堂及兩廣方言學堂任教。之後參與策劃廣州新軍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討袁軍事行動,並逐漸成為孫中山的主要助手,他還在上海創辦《民國日報》副刊《星期評論》以及《建設》雜誌。1920年9月21日,朱執信在虎門遇難,時年35歲。

本文發表於作者去世前一年,雖然當時非基督教運動尚未爆發,但該文實為非基督教之力作,文中觀點為非基督教者多次引用,同時也是中國教會人士不得不回應的言論之一。該文將歷史的耶穌還原為「一個私生子,反抗當時的祭司,被人拿去殺了的一個人」。雖有反抗強權之功,但自身實不足道。《聖經》中的耶穌亦如同中國歷史上的讖緯,不足為信,聖經中的耶穌雖然講平等、博愛,但聖經記載及歐洲千餘年來的歷史表現出來的自利、復仇、排他,也將基督教的上述優點排擠殆盡,在之後新教的歷史中,雖「披上博愛的外套」,但並沒有根本的改變。同時朱文還指出在新理想主義和託爾斯泰那裡,耶穌並沒有被拯救,相反是被一時利用的。論文最終提出結論認為「耶穌是口是心非、褊狹、利已、善怒、好復仇的一個偶像」。

(原文載《民國日報》「耶穌號」,1919年12月25日)

正文:

P4

耶穌是什麼一個東西?這不能一概答覆,先要把他分疏一下子。

一、歷史的耶穌

歷史的耶穌,是由現在所傳的聖經以外,可信的紀載,和想像得來的事實裡頭表現出來的。這個耶穌不過是一個私生子,反抗當時的祭司,被人拿去殺了的一個人。其屬性很簡單,人格也不一定是卓越的。如果單是個耶穌死了,恐怕還比不上宋子賢、唐賽兒、徐鴻儒、團匪的大師兄、湖北的九龍大王。左右不過是三十幾歲一個少年,鬨動幾個人,在村鄉裡鳥亂一場罷了。所以如果單講歷史的耶穌,我們用不著多費力氣。

《聖經》裡頭的清淨受胎,是第一個人不相信的東西,所有非耶教的書簡,都在那裡證明基督教是私生子。按《聖經》所講:耶穌是由一個女孩子,許配了人,還沒有嫁,就懷起天胎生出來的。因為有天使告訴那女子的丈夫,所以娶了回來的時候,早已大肚皮了,他還不敢責備他。然而照海凱爾《宇宙之謎》所引證,就明明是羅馬當時的一個軍官,跑到猶太,愛上了耶穌母親瑪利,同他如此如此,這般那般,肚子就大起來了(如此的記載很多,這《宇宙之謎》是馬君武博士已經譯出的,所以我引他)。想像那個時候的猶太,就差不多是現在的廣東,羅馬的軍官,就差不多新濟舊濟軍的連排長。他要你被徵服地的女人多生幾個外江仔,你這未婚夫,那裡敢說一句話。就算養了下來,萬一驚風鎖喉,三朝兩日死了,還要防著外江人來要兒子呢。所以耶穌的父親,就把耶穌保護養成,是一件很在情理中的事(《馬可傳》那撒列人叫耶穌做瑪利的兒子,很有意思)。

耶穌養大以後,他在本地不能得人信服,所以就到別的地方走江湖。他受洗於高僧約翰,同受誘惑的傳說,大概是他遊方的靠山,衣食的飯盌。那個時候,猶太已在羅馬的徵服底下,那些祭司就幫助羅馬官吏,狼狽為奸,來保全他的衣食,所以人民自然不滿足的。耶穌就投著人民的意思,去倡反對,所以耶穌當時所說,是反抗權力的教理,是無可疑的。至於怎麼樣說法,是不可考了。

耶穌的弟子十二個,差不多是一對一對來的,這個也是人最難相信的記載。據幸德秋水的議論(《基督抹殺論》)就說,向來所有宗教教祖,大概都有十二大弟子的,這是相傳的衣缽。因為想上應天的十二宮(十二宮小亞細亞那邊自古有的),所以教祖不能沒有十二大弟子。我想就是中國的無稽小說也有這麼一個習慣,試看封神傳的十二大弟子,一下子湊不來,就要連佛教的普賢文殊都借來充數,總非湊夠十二個人不可。想來著同一天分做十二個時辰之類,都是自然模仿做來的。耶穌當時決不是沒有門徒,但是這十二個使徒就完全是一個擬制無疑的。

P5

耶穌已經跑到耶路撒冷同祭司公然作對,自然會被人陷害,弄到死刑,這是當然的順序。耶穌並不是秘密行動,自然手到拿來,徵服者對於被服者裡頭有意反抗的人殺幾個,真是平常的事。就是冤枉,就是人民的反對,也不放在心裡。至於講猶大賣耶穌的話,大概也是假設;因為向來傳說英雄的失敗,沒有不歸罪於內奸的,試看中國的小說,千篇一律,都是如此。就是三點會唱戲,也有斬七一出。因為在秘密結社,最怕內奸;所以造出這種謠言,就是託往事以警戒將來的意思。基督教的猶大賣基督,也是如此。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頭,相傳都是古代常有的刑具;幸德秋水卻說是生殖器崇拜的結果。他所舉的例很多,結論就是大概原始民族沒有不崇拜生殖器的,十字架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變形。但是這個推定,還不能作為十分真確。然而確與不確,都沒有緊要,橫豎歷史的耶穌,在宗教家已經相信的。

從上頭所講,可以曉得耶穌自身沒有多大的力量。

二、聖經中之耶穌

基督教新約中所謂最可靠者,就是共觀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三種。這三種福音書,據贊成宗教一邊的人說,就是紀元一百年以內編的;照反對的人說,就是紀元二百年光景才有的。但是無論那一個時代有這福音書,總和現在不同。何以呢?因為古代的福音書,只有抄本,不完不全的;那些僧侶,佔住一個教堂,就隨意可以增刪經典。所以當時每有一件事要做,僧侶總有一條聖經可以做護符;卻是這一個寺院出來的,那個寺就不承認。等到熱心的皇帝看不過眼了,就召集各院的僧侶,開一個會議,把所有的聖經一部一部,一條一條,用多數來決定他的真偽,這已經是可笑極的了。卻是這種會議,正是僧侶賺錢的機會。為什麼呢?當時成為問題的聖經,一定是和某富貴人家有利害關係的;所以也有人想某條通過,也有想某條不通過的,就用錢來買票了。現在責備議員賣票,他們一定說歐美有前例。如果責備這前例,他們飲水思源,也一定會感激當時議決聖經的僧侶,替他開這條路!當時買票的結果,自然成功的得意,失敗的不平,沒有通電督軍,也有嘴可以相罵;沒有墨匣打人,也有拳頭可以奉敬。所以聖經的會議,大抵都是鬧到不得開交,然後皇帝派兵,吆喝著趕散了完事。那所議決的就遵行了。過得幾年,別派有了好機會,又可以再開會,再賣,再打,再解散。四五世紀的時候,這事是很平常的。

P6

我們讀中國歷史,看見漢朝的人講纖緯①,個個都曉得做假的;卻是一面自己做假,一面信所見是真,都覺得這個心理最難解的。後來看了歐洲的聖經前例,就覺得無獨有偶。如果曉得纖緯是完全不可信的,就可以曉得這種福音書的價值。但是我們不能說他假造就不理他;因為能夠在社會上生影響的,不是歷史的耶穌,卻是聖經上的耶穌。

---

①此處原文為纖緯,疑似「讖緯」的筆誤。讖緯,中國古代讖書和緯書的合稱。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兇的隱語,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漢光武帝劉秀之後稱為「內學」,而原本的經典反被稱為「外學」。讖緯之學也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政治預言。

聖經上的耶穌是講平等的,講博愛的,有許多愛人如己、索挎與衣的話頭,並且這山上垂訓的幾條,確是很有價值的。但是當時的基督教會,實在是自私自利的,褊狹善怒的,復仇的,把基督教的真正好處都滅失了。(上頭所講的好處,也是自古相傳的訓戒,與基督教無關。)所以他只管板著臉孔講道德,他的排他狂謬的性質,不知不覺就流露出來,舉他兩個例來講:一個是《馬太傳》第二十五節裡頭的比喻。他說:

那個時候,天國就和十個童女帶燈去接新郎的一樣。十個人裡頭,五個蠢的,五個聰明的。蠢的帶燈不帶油,聰明的就另外挽一瓶油。新郎來得晚,個個都睡了,到了半夜,聽見城說:「新郎到了!快接快接!」他們就起床弄他們的燈;蠢的告訴聰明的說:「分點油給我罷,我們燈快要息了。」聰明的答他說:「我們同你們分,萬一不夠呢!你們去找賣油的買罷。」五個人去了,新郎就來,有準備的就接他一同去吃梅酌去了。門就關起來了。剩下的幾個童女來的時候,拼命叫門,說「主人啊!主人啊!替我開門啊!」他就答說:「實在告訴你,我並不認得你。」所以要記著,你是不曉得那個時候那點鐘的!

P7

他這教訓本來是教人要時時準備,卻是無心之中露出馬腳,把他這個自私自利到不堪的地位的五個人都算做入天國的人。可以見得其他所說,都是口不對心的話,要是我們憑空想像一個能夠入天國的人,大概決不會聯想到這種卑劣的行徑去的。同來做一件事情,到了人家為難的時候,只拿萬一分不夠的話來推擋,這種道德,到是中國人所想像的好人所沒有。只拿著小說上死權的誇夫羊角哀左伯桃來同他比一比就夠了。同是不能兩全的事情,中國的傳說,就剛剛在他的一個反面,犧牲自己成全朋友,這種無形流露,真可以把他所謂愛人如己的底卸出來了。

還有一個紀載,在《馬可傳》的第十一章(《馬太傳》也有)。

……到早上,他們由別丹尼走出來。他(耶穌)餓了,遠遠看見有顆無花果樹帶著樹葉,他走前去,以為碰巧可以在那裡找得一點。等到走到前面,就曉得只有樹葉,沒有別的了,因為那個時候不是無花果的季節。他於是乎向著樹說:「以後永遠再沒有人吃你的果了!」他們弟子都聽見的。…每天晚上,他都出城。早上他們經過,這無花果樹已經從根起通枯了去了……

你沒有方法學聊齋的偷桃,倒亂四時的工夫,反轉恨這棵樹沒有東西給你吃,就要以後沒有人能夠吃得著無花果。這個同西遊記大鬧五莊觀的孫行者比起來,就遠不如了。究竟為什麼你想吃就要有東西給你吃,你這個權利從那裡來的呢?照耶穌替他摘別人田上的禾的弟子辯護,那種說話(《馬可》二章)就說大闢的從者,也可以在必要和餓的時候吃神吃的東西。可見人餓了就有吃東西的權利,是他承認的。但是憤怒起來,就想叫以後的人沒有這棵樹的果子吃,來報自己多走幾步空歡喜一場的仇。這種利己殘賊荒謬的人格,真是虧他寫得出。

自利同復仇,這兩種傾向,是基督教會自來有的。前頭兩個,不過是在聖經上舉一點例。其實歐洲千多年舊教的歷史,早已證明他的了。

基督教在耶路撒冷一個偏僻殘敗地方尚且行不通,偏要在羅馬當時文化哲學的中心來傳布,就是我們反對宗教的人,也不能不尊崇這保羅的勇氣。然而要在這種地方講話,當然是要採納羅馬當年新柏拉圖派的學說,來做他的基礎(從前我看過一卷課卷,他把姚姬傳的李斯論直抄下來當做自己文章,保羅比這個人還客氣一點,把姓名、地點、配景都換了)。所以聖經裡頭的道德人生觀各方面盡有很好的,不過是都是門面上的話。(倭鏗的大思想家之人生觀講這個脈絡很詳細)他自己是對於排他復仇的興味很濃的。況有了外頭的迫害,自然仇視教外之心日日增加,漸漸弄到各派之中都有衝突了。這時候,本來已經有褊狹利己的趨向,加上復仇的心,一旦得志,縱不學宋公明的血染潯陽江口來報冤讎,也要左刀右經的逼人入教,當時羅馬異教徒所用來處置基督教徒的毒刑,就一件件歸基督教受持永遠奉行了。當時的教會堂,就做了法王爭奪的地方,有一回因為爭教王的緣故,弄到教堂上躺了一百三十七個死屍。因為教務會議爭論的緣故就弄到在會場殺人,並且把屍體來凌遲。非洲方面,因為宗派的爭議,至於有屠殺二十萬人的命令。又於一個時候,兩個宗派因為爭論「耶穌在字架上頭的時候是人是神」一個問題,鬧到不得開交,後來兩下調和了,想做一個紀念,就大家合力去殺一回異教徒。這都是四五世紀裡頭,基督教初盛的時候(君士但丁帝是一百十二年改宗的)做出來的事情。後頭撲滅異教徒的各種殘忍手段,更講不勝講了。總之基督教的對付異派異教的人,根本上是復仇排他的宗旨,斷不能專罵以後的教會變本加厲(此段通據哥韓的《基督教與文明》的日本人譯本)。

三、新教徒的耶穌

P8

路德改革宗教的時候,確是有一種勇氣的人,但是到後來便頹唐下來,沒有精神了。新教摘發舊教徒酷虐的刑罰,固然不錯;但是新教徒對付舊教徒,何嘗不用這種方法?並且在新教興起以後,女魔的迷信才高起來,拿著無辜的婦女,用口不忍言的方法弄死他。(法國有名的貞德也在這個目底下死的)新教舊教,一樣的用這種手段,可見新教的褊隘復仇殘虐的性質,與從前沒有差別。就是同時反對舊教的加溫一派,路德方面也不容他。這個也是基督教始終一貫的精神!所以費拉說,「在君士但丁帝治下所得之基督教勝利,不過是從世界中把自古相傳的頂好的博愛精神全然滅了,另外拿一種極偏愛的、執拗的、不寬容的精神來替代他。這種精神,到近代才緩和一點」。這個說話,不正應用於舊教,就應用於新教也可以的。但是這種精神,也不是基督教的創作。猶太舊來的教,本來已經有這個精神;羅馬的兇淫,要促進這個趨向。然而當基督教沒有獨霸歐洲,還有許多異教是很寬容的。到基督教統一以後,異教的人,降的降,不降就殺,才把這種精神統一了。他自己拿著殘酷妒忌偏狹報仇的內容,拔上博愛的外套,千多年來總沒有改變,決不是偶然的事情。

P9

舊教的法律,凡有奴隸告主人的,除了犯大逆罪以外,通不要審問,把這個奴隸先拿來用火活燒了再講。後來路德改革的時候,碰著人民起來反抗他的王公,那些王公信了新教,路德就告訴他說:「這等蠢人,是不曉得身分的。」那些王公也就放手殘殺人民了。可見新教舊教裡頭,自由平等都是好看的話;做奴隸就該燒死,做人民就該殺,有什麼道德可以講的呢?

所以新教裡的耶穌,也同舊教裡的一樣,是自利的殘忍的復仇的一件東西。那歐洲的野心家,對於我們東方非基督教民族,完全不認我們的人格,是從基督教固有的屬性來的。我們拿著自由平等博愛和他講,真是無聊!

四、新理想主義哲學者的耶穌

海凱爾等一派出發,基督教已經是西墮餘日,到了近黃昏的時候了。然而還有兩派人擁護他,第一派就是新理想主義者,要利用他來做手段。我想中國從前講修仙的,要把自己的靈魂放進別人的軀殼裡,利用他的體魂,叫做奪舍。如果再去投胎的,就叫做借胎。照新理想主義的人說:「替宗教打仗想回復宗教的勢力的人,同時要替再生的宗教奮鬥,替那種有說動的、進步的形態、很寬闢自由偉大的新基督教健鬥。」(倭鏗的宗教哲學主要問題)照這樣說,新理想主義的人,是想叫基督教借胎的。不過實在去研究一點,就知道他並不真要基督教另去投胎,實在只是把新理想主義的靈魂放在基督教的軀殼裡頭,借他一點光,好來傳播,完全是奪舍的辦法。他所講的基督教,就完全是一種精神生活鬥爭的一個保證。(同書第四章二節)他所認的耶穌,就是全然自立自尊和世界戰爭能打勝仗,同時又有心靈內界生活的存在支持著他,所以又不至於自誇傲慢的一個人。所以教會從前所講的耶穌,被人攻擊到身無完膚的,到了倭鏗手裡頭,就變了活潑自由俯仰無愧的人格了,不是倭鏗解圍的本領高,實在是倭鏗奪舍手段妙。到了後來宗教家只管歡迎倭鏗,總是覺得他所講的心靈的生命和基督教的神,中間實在有分別,不能滿足,卻又不敢攻擊他,還真是一件苦事。東方現在還沒有人介紹倭鏗的學說,自然倭鏗的耶穌是什麼東西,一時間沒有理會。但是不久這種學說一定會來到中國的,如果曉得奪胎的巧法子,就不會給他瞞過了。

五、託爾斯泰的耶穌

P10

第二個擁護耶穌和基督教,是託爾斯泰。託爾斯泰做了三十五年的虛無主義者(他自家所講的話)忽然間又講起耶穌,講起基督教來,所以在反對宗教的人,覺得很詫異的。然而一看他的著書,就曉得他這擁護基督教,擁護耶穌,不但比不上柳仲禮的勤王,鬻拳的兵諫,就是奪舍的手段,他也嫌太過小心。他簡直否認了現代的聖經,卻把他自己的主張叫耶穌來承認了,然後挾耶穌以令教徒。恐怕袁世凱的強姦民意,也沒有託爾斯泰這般辣手。

託爾斯泰所認的耶穌,只有山上垂訓裡頭,把摩西的五誡來更變解釋的幾句。而且這幾句,也不是一概承認的,通是金聖歎改西廂的辦法,說不通的就是俗本錯了。

總而言之,耶穌的主張完全是他的無抵抗主義;所有奇蹟,都是寓言;所有永遠生命字樣,都不是講個人的生命;故託爾斯泰的耶穌,不過是一個無抵抗主義的工具。如果憑空聽說託爾斯泰是崇拜耶穌,信基督教的,不研究他的內容,就大錯了。

六、結論

照上頭所講,歷史的耶穌,是無足輕重的;新理想主義的耶穌和託爾斯泰的耶穌,都是一時利用的;所以我們議論的歸結點,當然是在聖經裡頭新舊教徒所講的耶穌人格來下論斷。我們很抱歉,是不能不下一個結論說

耶穌是口是心非、褊狹、利己、善怒、好復仇的一個偶像。

---

(注意,那個時期的白話文與現在語言有差異。)

編者簡介

唐曉峰,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基督教研究室副主任,主要從事中國基督教史及現狀研究。

王帥,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博士後,主要從事俄羅斯文學及東正教研究。

目錄

對於非基督教運動的幾點宏觀認識-唐曉峰-1

非基督教界的文章

1.耶穌是什麼東西-朱執信-3

2.基督教與中國人-陳獨秀-11

3.基督教與基督教會-陳獨秀-19

4.新文化中幾位學者對於基督教的態度-周作人、張東蓀、高一涵、胡適 、錢玄同-22

5.我對於基督教的感想-周作人-24

6.我對於基督教的感想-張東蓀-25

7.我對於宗教的態度-高一涵-26

8.基督教與中國-胡適-26

9.錢玄同的回信-錢玄同-27

10.評非宗教同盟-梁啓超-31

11.非耶教-繆鳳林-37

12.科學與宗教果然是不兩立麼?-屠孝實-43

13.基督教與感情生活-餘家菊-54

14.教會教育問題-餘家菊-70

15.基督教與中國-梅電龍-85

16.對於非宗教大同盟之諍言-常乃德-90

17.論研究宗教是反對外來宗教傳播的正當方法-賀麟-104

18基督教和中國的民族主義運動-賀麟-108

基督教界的文章

19.基督教與科學果相衝突歟-謝洪賚-123

20.基督教與新思潮-徐寶謙-138

21.新文化運動中基督教宣教師的責任-劉廷芳-152

22.糾正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的言論之謬誤(總論)-亦鏡-182

23.批評非基督教學生同盟宣言-亦鏡-188

24.批評非基督教學生同盟通電-亦鏡-194

25.非基督教學生同盟宣言的我見-楊文超-198

26.我們對此次非基督教學生同盟底感想和態度-均默-202

27.非宗教運動與新教育-簡又文-206

28.非宗教同盟與教會革命-徐慶譽-219

29.批評餘家菊之《基督教與感情生活》-羅錫嘏-234

30.評梁任公先生之《評非宗教同盟》-吳醒迷-239

31.非繆鳳林的非耶教-宋超塵-243

32.基督教是什麼-沈青來-245

33.評餘家菊《教會教育問題》-楊程-260

34.今日中國基督教底三大危機-許佐同-270

35.論中國基督徒對於國家應負的責任-吳雷川-273

36.一般人對於基督教的誤解-王治心-277

37.論反基督教運動(有按)-秋霖-283

38.研究基督教當有的態度-施煜方-297

39.非基督教育運動之又一面觀-康成-301

40.1925年1-4月《聖公會報》上幾篇針對非基運動的短文-304

41.我對於非基督教之觀念-劉萃英-304

42.應付非基督教運動之指南-聶-306

43.非基督教運動之裨益-都-307

44.我的非基督教觀-莫良夫-308

45.基督教與非基督教平議-屠哲隱-312

46.我國人與基督教-毛拔-317

47.與非基督教同盟諸君的商榷-範定九-335

48.一個消弭非基督教運動的方法-王文馨-364

49.非基督運動與非基督教運動之比較-林步基-368

50.基督教在中國今日當如何自修以止謗-劉廷芳-373

51.救國的基督教-簡又文-386

52.反基督教運動平議-梁均默-393

53.對反基督教諸君的一個商榷-梁均默-399

54.反基督教運動與吾人今後應採之方針-徐寶謙-403

55.斥反基督教運動與我們應抱的態度-陸止園-408

56.廣州市「反基督教運動」的近況及批評-稔五-411

57.非基督教聲中基督教會應當注意的三個問題-劉維漢-422

58.從歷史上研究非基督教-胡簪雲-425

59.非基督教對於教會有益否-彭延生-433

60.竟還有人說基督教是帝國主義及資本主義的護符-劉維漢-436

61.讀反基督教半周刊第一第二期-譚健蓀-441

62.反基督教運動的研究-李卓吾-449

63.批評朱執信著《耶穌是什麼東西》之謬妄-均默-455

64.與陳獨秀先生說《基督教與基督教會》-亦鏡-460

65.批評繆鳳林之非耶教-亦鏡-475

66.各地非基運動之鳥瞰-毛克忠、邱勵、張誨民-500

67.反基督教來源的探討(有按)-海鵬-507

68.與某非基督教大學生的談道-周維同-525

宣言

69.上海非基督教學生同盟宣言及通電-533

70.非宗教大同盟宣言-李石曾等-535

71.對於非宗教運動宣言-537

72.全國學生總會決議案-540

73.基督教各團體對於滬案的宣言-543

74.中國基督教學生運動意見書-553

附錄-557

非基督教運動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包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以及對基督教「中國化」發展的期望,這部著作所提供的珍貴史料和思想火花,值得我們認真品味,深入探究。

——卓新平(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

基督宗教自唐代進入中國,便一直遇到各種的反教聲音與排教行動。但非基運動卻在帝制崩解、思潮紛起的時代發生,又適逢書報期刊的蓬勃發展,給予非基運動一個輿論戰場,而教信眾的反駁與論辯,亦隨之而起。宗教與基督教一時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本文集從當時的刊物中選取具代表性的反教與護教文章,整理出版,實有助更深入認識其時不同思潮的代表人物反教之由,以及基督教知識分子如何在護教的同時建立中國信徒的身份認同。

——盧龍光(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座教授、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

非基督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該文獻彙編如實地再現了這場運動中的不同思想觀念及其論爭過程,是反思這段往事的難得史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張志剛(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

整個中國基督教會歷史中,就教會本色化和中國化議題討論之熱烈,探討之深入而言,沒有一個時期能超過非基督教運動時期,本書不僅是研究非基運動不可或缺的資料,更是研究中國基督教本色化和中國化的最好素材。

——段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專題

1.【書摘】唐曉峰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對於非基督教運動的幾點宏觀認識

2.【書摘】胡適 等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新文化中幾位學者對於基督教的態度

3.【書摘】屠孝實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科學與宗教果然是不兩立麼?

讀書群

《羅伯特議事規則》公眾號【讀書群】群規(試行3)

羅規專題

1.【羅規】《羅伯特議事規則》| 通用議事規則的根本原則

2.【羅規專題2014-2019】 《羅伯特議事規則》

===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

相關焦點

  • 「書摘」屠孝實|《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科學與宗教...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唐曉峰、王帥 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6。>59.非基督教對於教會有益否-彭延生-43360.竟還有人說基督教是帝國主義及資本主義的護符-劉維漢-436 61.讀反基督教半周刊第一第二期-譚健蓀-44162.反基督教運動的研究-李卓吾-449 63.批評朱執信著
  • 「書摘」亦鏡|《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與陳獨秀先生...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唐曉峰、王帥 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6。>59.非基督教對於教會有益否-彭延生-43360.竟還有人說基督教是帝國主義及資本主義的護符-劉維漢-436 61.讀反基督教半周刊第一第二期-譚健蓀-44162.反基督教運動的研究-李卓吾-449 63.批評朱執信著
  • 「書摘」《群眾與暴民》|群眾概念的歷史沿革
    ---⑥《聯邦黨人文集》(FederalistPapers),18世紀80年代制定憲法過程中的重要文獻,共85篇,由漢密爾頓、麥迪遜和傑伊撰寫,是研究美國憲法的最重要的歷史文獻之一。【書摘】林語堂 | 《從異教徒到基督徒》-大光的威嚴3.【書摘】史景遷 | 《太平天國》-中西差異之困頓4.【書摘】史景遷 | 《太平天國》- 基督教異端《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1.
  • 「書摘」《政治哲學史》|路德、加爾文:權柄、順從、寬容
    作者和編者對政治哲學的態度是極其認真、嚴肅的,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偉大的政治哲學家的學說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理解古今社會,我們不僅必須了解這些學說,也必須借鑑這些學說。【人物】丹寧勳爵:公正、自由、上帝(1)3.規則與道德《返璞歸真》[英]C.S路易斯著4.【書摘】《活著,為了什麼?》| 關於帕斯卡5.【書摘】帕斯卡 |《思想錄》- 賭上帝存在(1)6.【書摘】「法律與道德(信仰)」《兄弟相愛撼山河》7.【書摘】「王后審判案」《兄弟相愛撼山河》(2)8.
  • 「書摘」韋伯|《儒教與道教》中國正統與異端倫理的傳統主義性質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書摘】史景遷 | 《太平天國》- 基督教異端《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1.【書摘】唐曉峰 |《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對於非基督教運動的幾點宏觀認識2.
  • 「書摘」《群眾與權力》|命令-螫刺:反抗-逆轉-解除
    作者簡介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1905-1994),英國籍德語作家,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大師之一,在文學和政治哲學領域均取得重要成就。卡內蒂1905年出生於保加利亞,1911年隨家人移居英國曼徹斯特,1913年因父親去世,隨母遷至維也納。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
    後來他離開倫敦,在達默工作了兩個月。這是個在漢普郡貝辛斯託克附近的鄉村教區,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他好像被活埋在貧窮的文盲當中一-般,但他不久就接受了這個現實。後來,他認為,通過與窮人交談得到了很多益處。他在達默接到一份邀請一衛斯理兩兄弟極力邀請他去北美喬治亞殖民地,協助照顧在薩凡納附近的一家孤兒院,那是剛剛為殖民地的孩子們建立的。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
    了解英格蘭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對正確認識我們的民族特權和民族危機十分重要。了解過去為上帝做工的人,這有助於我們去尋找當前以及將來的領軍人物。我大膽地認為,在英國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能像18世紀中期那樣,對基督徒有如此巨大的啟發意義。我們至今仍能感受到那個時期的影響。這是和我們先父和先祖直接相關的時期,而且是我們能為當今汲取最多教訓的時期。
  • 「書摘」韋伯|《儒教與道教》結論:儒教與清教
    英國基督教聖公會傳教士、與衛理公會派的創始人約翰·衛斯理結為摯友,共同赴美洲傳教,在北美殖民地「宗教大覺醒運動」和早期循道會運動中起了重要作用。後同衛斯理在布道問題上發生分歧而分道揚鑣。—譯者。>【書摘】馬斯登 |《復興神學家愛德華茲》上帝的以及撒旦的巨大工作二、中國基督教專題《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專題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衛斯理
    然而從18世紀中期開始,信仰大復興運動席捲了整個英國和美國,這一運動帶來一場信仰和道德上的革命、促進了英格蘭的迅速崛起,本書所記載的懷特菲爾德、衛斯理等11位巨人正是這一運動的主要領袖,書中簡明有力地介紹了他們非凡的生平、布道的大能,他們對真理的忠誠及在使一個世代悔改歸正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 「書摘」馬斯登|《復興神學家愛德華茲》上帝的以及撒旦的巨大工作
    通過勸說這個城鎮組織成些較小的、私下的宗教聚會,愛德華茲復甦了清教運動的最基本組成要素之一。這種析梅聚會,自從早期英國人定居在那裡起,就一直在新英格蘭的講座日晚上舉行,但它們很明顯已經喪失了部分活力,在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英國,在原初清教徒經常遭受壓制的時期,鄰居間的秘密聚會就常常成為那一運動的核心。
  • 1920年代,非基督教運動的影響——上個世紀反對基督教的運動
    [103]1、 神學思想上的正視非基督教運動促使信徒反省,思考基督教本身,進而更加認識耶穌,明白信仰的本質。非基督教運動在全國的發展,對基督教構成了一定的衝擊,且其力度遠遠超過新文化運動時期。如果說新文化運動促使中國信徒和教會思考他們存在的問題,那麼非基督教運動迫使他們考慮這些問題。徐慶譽認為:「世間事要有反對而後才有研究;要有批評,而後才有真理。從前國人對於宗教,都抱一種「不聞不問」的態度,究竟宗教是什麼?他們也不管。即使信仰宗教的人,也是莫名其妙的信仰。加上許多冒牌的教徒,以奉教為手段,以營私為目的,於是吃教者,與借教為護符者,種種流弊,不一而足。
  • 預告丨《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新書發布會
    預告丨《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新書發布會 2020-12-1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影印書目
    >民國時事文獻彙編 40冊 20000元 2007抗日戰爭期刊彙編 40冊 20000元 2006中國共產黨早期刊物彙編 8冊 4000元 2005民國漫畫期刊集粹 10冊 4600元 2004民國時期集郵期刊匯粹
  • 清代時期的文獻考證高潮和哲學家考證派的形成過程
    1679~1692年間參與了編修《明史》計劃的兄弟萬斯同(1638~1702年)一樣,也指出了《周禮》絕不像人們直到當時還堅信的那樣,是周初的一部著作,而是於戰國時代(公元前5~公元前3世紀)完成的一部晚期的彙編著作。
  • 基督教典外文獻中文譯本大目錄
    Robinson Richard Smith)合編,楊克勤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0年。3,黃根春主編《基督教典外文獻》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1.10.01版。 香港中文版本基督教典外文獻搜集(黃根春主編的《基督教典外文獻》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01.10.01 版,包含了很多歷史上長期流傳的新舊約典外文獻以及拿哈瑪地文庫部分文獻)神學文獻 - 基督教典外文獻
  • 遍布首爾的十字架:基督教是怎樣徵服韓國的?
    3月1日下午兩點,衛理宗基督徒鄭在鎔在首爾塔洞公園大聲宣讀《獨立宣言》,圍觀的民眾群情激昂,高呼「獨立萬歲」口號向高宗停靈的德壽宮進發,到下午三時,追隨者已至三十萬人,掀起日佔之下的「三一獨立運動」。之後數月,二百多萬朝鮮人投入了運動的烈火。
  • 加爾文是法國著名的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別加爾文教派創始人
    於主後一五三六年春出版了他的《基督教原理》(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這本書被譽為基督教最具影響力的偉大著作,不只在改教時期,直到今日仍是如此。在寫這本巨著時,加爾文僅廿六歲。《基督教原理》原先只是一本小冊子,把基督教信仰的基本真理作個摘要,以便讓人明白最近在法國活活被燒死的許多忠心聖徒所持定的信仰。
  • 廣州市執信中學4個新校區預計明年投入使用
    明年,執信中學預計將有4個新校區(學校)投入使用。9月21日,廣州市執信中學舉行百年校慶啟動儀式暨《朱執信傳》出版發行儀式,記者獲悉,執信中學二沙島校區、執信中學天河校區、執信中學南沙學校、執信中學增城實驗學校正順利建設,預計於2021年執信中學百年校慶前正式投入使用。
  • 拜佔庭的聖像破壞運動是好是壞?其促進了基督教在拜佔庭的發展
    前言公元4世紀至公元5世紀是拜佔庭帝國文化的重要過渡階段,在這個將近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東羅馬帝國在羅馬古典文化、帝國時期的基督教文化以及東方文化的激烈交融中最終形成了拜佔庭帝國文化。這種東西方相結合的文化不僅在歐洲世界歷史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更是整個世界古代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