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和小編同齡的90、95後來說,童年的樂趣除了上山抓鳥下河撈魚,紅白機、漫畫書以及各種千奇百怪的玩具外,還有不少構建美好回憶的書籍。
從開始的連環畫,到後來的一些拼音讀物、寓言故事,都讓童年時光充斥著慵懶的氣息。
當小編可以獨立看書的時候(不需要拼音和父母讀),接觸的最早的系列應該就是《冒險小虎隊》,如果小編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由維也納小說家託馬斯·布熱齊納寫的。
書中的碧吉(雖然記憶中叫碧潔)、路克、派屈克和第四位小虎隊成員(也就是讀者)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推翻了一次又一次的犯罪計劃,多次將作惡多端的反派繩之以法。而且,作者對於中國的印象想必很好,因為在書中有一位開著中餐館的「吳先生」。
當然,對於小編來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套系列叢書裡的「解密卡」。
小說的每一個章節結束後,都會在末尾提出一個問題,而後留下一片灰色的區域,第四位小虎隊成員可以用解密卡覆蓋在上面,對準光源即可讀出問題的答案。
至於為什麼拿到解密卡就能看到答案,童年的小編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小編在網絡上了解到了「莫爾條紋現象」(Moire fringes),從技術角度上講,莫爾條紋是兩條線或兩個物體之間以恆定的角度和頻率發生幹涉的視覺結果。當人眼無法分辨這兩條線或兩個物體時,只能看到幹涉的花紋,這種光學現象中的花紋就是莫爾條紋。(來自百度百科)
簡單來說,灰色的區域其實是細條紋,文字部分條紋有錯位,因為條紋很細所以肉眼看不太出來,卡片上也有條紋,條紋疊加,產生放大了很多倍的莫爾條紋,文字部分的莫爾條紋和底面部分不一樣,所以透過卡片能看出文字。
好了,科普結束。
最讓小編覺得困擾的未解之謎是,那些解密卡都去哪了?
小編童年時期在學校圖書館借過很多次這系列叢書,但是無一例外的,都沒有解密卡。
萬幸又一次借到了,但是卡片部分似乎被燒過,也有可能是被摳掉了一層膜,總之是被損壞了。
所以,小編的童年從來不知道《小虎隊》的答案,卻依然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你們童年見過解密卡嗎?
童年還有什麼趣事,一起在評論區分享一下吧。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侵刪
文章原創,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