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外交部網站25日消息,巴以衝突愈演愈烈,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訪問卡達期間,在多哈會見了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政治局主席馬沙勒,就結束當前巴以衝突做工作。
中國出馬了?
大公網28日報導,這被視作是中國首次公開會晤哈馬斯高官,因而意義重大。有外媒稱,中國可能更加大膽地斡旋巴以衝突。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會見哈馬斯政治局主席馬沙勒
馬沙勒是哈馬斯的「一把手」,在巴以衝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據悉,吳思科表示,中國致力於維護中東和平穩定,積極勸和促談。凡是有利於儘快實現停火的事,中方都願意去做;凡是有可能促成儘快實現停火的人,中方都願意去接觸。同時,中方對包括加沙人民在內的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人道主義苦難感同身受,已經並將繼續向巴勒斯坦包括加沙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哈馬斯拒絕停火,以色列恢復對加沙軍事行動
馬沙勒表示,哈馬斯讚賞中國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義事業的立場,感謝中方為推動巴以停火、緩解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付出的巨大努力。哈馬斯希望在解除對加沙封鎖和關注巴人民合法權利的基礎上儘快實現停火。
7月12日,吳思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以巴雙方立即停止武力行動
目前,北京已經借外交部表達了己方立場,中方對巴以衝突升級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深感憂慮,稱「有關各方立即停火,是當前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對此,北京再次強烈敦促有關衝突方立即響應國際社會停火倡議和斡旋努力,停止空襲、地面軍事行動、發射火箭彈等行為,切實保護平民。此外,作為國際促和努力的一部分,中國中東問題特使也正在地區多國密集訪問。中方將繼續為推動停火而不懈努力。
美國、埃及不管了?
大公網7月28日稱,有外媒分析人士茅嶽霖指出,以色列於巴勒斯坦地帶已無所顧忌,以往巴勒斯坦民眾在面對如需困境時往往想到尋求埃及等地區大國的幫助,但兩次政變後的埃及對此並不熱心。
包括法新社在內的多家國際媒體指出,自以色列展開行動後,以往開放邊境口岸為巴民眾提供庇護的埃及就一反常態,半島電視臺更表示,埃及當局不僅並未一如既往的強烈譴責以色列,更在7月10日後反覆開關口岸,這一事態更已逼得潘基文親自出面。雖然巴勒斯坦另一派別「法塔赫」已在23日向埃及提「五天會談結束後停火」的條件,但這一建議能否得到落實仍有待觀察。
以色列的空襲和炮擊令巴勒斯坦平民傷亡慘重
根據中國外交部及美國國務院在內的各方消息,儘管包括中國特使吳思科、美國國務卿克裡在內的各方要人希望埃及能在此次危機中站出來,甚至以色列當局也在24日要求埃及要在巴以和談中佔據一席之地,可開羅當局至今仍不為所動。至於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卡達和仍在內戰中的伊拉克,這些國家面對巴勒斯坦危機亦大多噤聲。儘管在2011年時,曾有消息稱有沙特傳教士懸賞重金鼓勵巴民眾抓捕以軍官兵,但三年過去,以軍並未因此損失過一名士兵。
分析人士指出,從當下的情況來看,似乎已經沒有多少國家可以阻止以色列了,此前,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披露,一直與特拉維夫保持密切聯繫的華盛頓曾在2月遭遇質疑,當克裡正在中東斡旋,嘗試推進對話之際,美國駐特拉維夫的大使夏皮羅就在以色列議會遭遇警告,以方稱歐巴馬政府對「盟友做出了不恰當的舉動」,還被質問美國是否曾經站在過以色列一邊,而美國在23日的那張反對票恰恰也證實了這一點。7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終於表示要對以色列加以譴責,包括中國在內的29國對此贊成,大多西歐國家棄權,唯一的反對票來自美國。
7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投票實況
中國斡旋或為巴以衝突帶來轉機
不過,也正是7月23日的那次投票,外界就可以看到在中東問題上除了美國似乎還有別的大國在嘗試起到作用。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於巴以問題疲軟的當下,他就應該靠邊站,畢竟,國際社會不能讓美國繼續這樣下去。對於在巴以問題並無直接利益的北京來說,他介入巴勒斯坦危機就可算是一件好事,如若有俄羅斯的協助,再加上阿拉伯國家的努力,巴以問題的解決或許就會有相應的轉機。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外交部網站、大公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