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臺「司法院」擔任「大法官」的許玉秀6日投書媒體爆料,蔡英文在3月底接見民間司法改革倡議團體時,讓曾任「司法院」秘書長、現任「大法官」呂太郎冒著大雨前來蔡英文辦公室,並當著在場民間團體的面,嚴厲地喝斥了他一頓。許玉秀在投書中說,事情的起因是臺灣兒童權益促進會理事長講到,他們在改革過程聯繫公家單位都很困難,蔡英文先是不可置信地說了一句,「真的假的」,之後直接把「大法官」呂太郎找來,說了重話,要臺「司法院」積極一點。
這本來只是一件舊聞,但立刻引發了島內輿論的軒然大波。蔡英文隔日(7日)立刻澄清沒有呵斥呂太郎,而且該有的尊重跟禮貌都有。蔡英文還表示當時許玉秀並不在現場,暗指許的投書是不是指控。
不料,當時在場的民間團體卻直接打臉蔡英文,臺灣兒童權益促進會理事長王薇君表示,蔡英文當時的表情還有語氣,就是動怒啊。臺灣民間司改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則表示,就我們來講,蔡英文那天真的有點生氣,是事實。
蔡英文死活不肯承認她斥責呂太郎一事,但這事重要嗎?
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何展旭一針見血地指出,蔡英文有無責備、呵斥 「大法官」,可能只是文字敘述或當事人主觀感受的差異,並非此事件的關鍵。真正的問題在於,蔡英文竟然可恣意地把「大法官」叫來問話,而「大法官」僅僅因為蔡英文的召喚,即宛如接獲「傳票」一般,立刻趕赴蔡辦,毫無「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的態度,將「大法官」的脊梁充作蔡英文的令牌,無異是拿司法靈魂交換權位的浮士德,應有的風骨蕩然無存!
蔡英文可以斥責蘇貞昌,因為「行政院」是在蔡英文的管轄之內,但蔡英文沒有權力斥責「大法官」,因為臺當局奉行的是「五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所謂的「五權分立」,指臺當局建立了「行政院」、「立法院」、「監察院」、「司法院」、「考試院」這五個機構,彼此監督制衡。
「行政院」本來就是在蔡英文手中,「立法院」因為民進黨立委超過三分之二,「立法院長」是自己人,自然只要蔡英文屬意的法律,綠委都能強力護航通過。至於「監察院」人事任命案,蔡英文敢違背民意讓陳菊當「監察院長」,並在監委名單中安插私人,已經成為蔡英文大權獨攬的幫兇。而「司法院」,通過「大法官」的汰換,目前馬英九時代的「大法官」只剩下4名並面臨退休,而蔡英文第一任執政時,就恣意提名、酬庸能貫徹自己意志、遂行政黨之私的人擔任「大法官」,被提名者則投桃報李,甘為鷹犬。
這就有了文章最開頭的那一幕,蔡英文為了表演她對司法改革的決心,在民間團體面前叫來「大法官」呂太郎直接呵斥或者訓誡,但不假辭色地喝斥現任「大法官」的一幕,反而讓外界更加質疑司法機關的中立、客觀性,也讓社會大眾懷疑民進黨推動司法改革的真實性。
島內「憲制性文件」第80條明定:「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幹涉」。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蔡辦表示蔡英文找呂太郎,是因為他過去曾擔任過「司法院」秘書長,因此就算呵斥,蔡英文呵斥的也是前秘書長呂太郎,而不是現任「大法官」呂太郎。這樣的理由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如此搪塞,不是蔡辦連藉口都懶得想,就是蔡英文把這種醜聞當成理所當然。蔡辦顯然是把臺司法機構當自家廚房,把「大法官」當奴僕,把臺灣民眾都當成笨蛋了。
當然,國民黨的確夠笨蛋的。同一天(7日),國民黨立院黨團針對「農田水利會組織法」修改爭議,向臺「司法院」遞送了「釋憲」案。臺灣媒體質疑,蔡英文對「大法官」都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國民黨還要對所謂「釋憲」抱持期待嗎?國民黨怎還能相信,「大法官」心中真的還有一把尺?呵斥、羞辱臺灣「大法官」,蔡英文為何敢罵不敢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