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聚焦山東青島西海岸:新產業給藏馬鎮農民帶來新生活

2021-01-12 閃電新聞

11月23日,經濟日報【鄉村振興】版以《新產業給農民帶來新生活》為題,講述了在山東青島西海岸的藏馬鎮,新產業給當地農民帶來新生活的轉型故事。全文報導如下:

一條歐美老街上,20多位東方長相的中青年男女,正在攝像機前聽一位手拿話筒的人講解著什麼,講解者一邊講一邊做著各種動作,有時還讓聽眾出來「走兩步」……這是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影視基地的一次群眾演員培訓活動,這些群眾演員過去都是當地的農民。

從農民轉型群眾演員,這種轉變給當地群眾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進藏馬鎮深入探究。

最窮區域多業態興起

藏馬鎮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西部,有一座綿延300平方公裡的藏馬山,還有一片方圓25公裡的藏馬湖,溪流泉湧、林木蔥鬱,風景美不勝收。但因為大山阻隔,交通不便,藏馬鎮山區內的15個村莊曾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最貧窮的區域之一。

2018年,青島基於打造「東方影都」戰略需要,依託靈山灣40個全球領先的工業電影攝影棚,在風景秀麗的藏馬山建設外景基地,布局「東有靈山灣、西有藏馬山」大影視、大文旅產業。

「現在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每年投入50億元以上建設藏馬山影視基地。」藏馬鎮鎮長周瑞彬告訴記者。以此為契機,藏馬鎮全面發起「雙招雙引」攻勢,陸續引進了融創、佳諾華、雙星國際等一批實力強、知名度高的市場主體,總投資200億元的12個龍頭項目陸續開工建設。「藏馬山區域已經形成了影視、旅遊、醫養健康、農業綜合體等多個產業集聚的格局。」

走進藏馬山,能真切感受到建設的熱度和山區巨變。在影視外景基地,1∶1仿造的美國底特律街區,讓人仿佛置身於大洋彼岸;另一側,秦漢風格的建築街區,讓人恍惚是穿越了時空。「影視外景地總投資約18億元,規劃建設古裝拍攝區、民國老上海(老青島)街區、歐美街區、民國老北平街區和石庫門建築區五大功能板塊。」周瑞彬介紹說,「歐美板塊和秦漢板塊外景地已建成多條街區,已經有影視劇在此拍攝。」

啟動較早的旅遊板塊,更是有多個項目在運營。走進藏馬山中部山麓的「旅遊度假核心帶」,會看到已經投入營業的眾多旅遊項目:森林公園、千禧谷、丹溪溫泉、萌寵樂園等。周瑞彬告訴記者,32萬平方米的阿朵小小鎮,將成為集眾多業態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小鎮,還有4.5萬平方米的配套商街,以及壹號酒店、運動中心等項目,都將於近兩年陸續投入運營。

「隨著多個產業崛起,我們將把『園區、景區、社區』統籌規劃、融合發展。」藏馬鎮黨委書記于洋告訴記者:「藏馬山將基本形成傳統農業區轉變成影視文旅綜合產業區、傳統村莊轉變成集聚型農村社區,進而實現產業興、生態美、農民富的發展格局。」

傳統農民身份嬗變

在藏馬山下平緩地帶,幾十座高質量大棚整齊排列,這是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投資建設的青島藏馬智慧農業產業園。69歲的河西屯村民馮勝堂在這裡上班,雖然仍是幹農活,但他不再是傳統農民,而成了拿工資的企業員工。

「我家過去共有4.5畝地,作為建設用地被徵用後,除了得到30多萬元的補償外,每月在農業產業園打工還能收入3000元左右。」馮勝堂對記者說。「此外還有流轉的11畝地租金收入,每畝每年1400元,每年也有1.5萬餘元收入。」同在農業產業園工作的長阡溝村村民張運德告訴記者:「過去自己種些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能吃飽但手裡沒錢。現在手裡有錢了,幸福感滿滿。」

隨著藏馬山各類產業興起,農民的身份發生了變化,除了農業企業員工,還有群眾演員、經營業主、廚師、景區工作人員、餐廳服務員等過去從未有過的職業身份。

建設規模1萬多平方米的藏馬老街是一條魯東古民居建築風格的特色文化街。2017年建成招商時,河西屯村民黃進淑就聯合幾個人租了3間房子,開辦了蔡氏手擀麵店鋪,從農民變身為老街經營業主。「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意不太好,去年收入還不錯,算下來一年淨收入有3萬多元。」黃進淑說。

融創商管公司招商負責人王子奇告訴記者,藏馬老街有104個店鋪,共有70多家商戶,經營者多數是當地農民。去年客流量約30萬人次,今年受疫情影響人流較少,但老街藉此機會進行招商提升,引入了文化非遺研學、休閒娛樂、生活配套等業態,既帶動商街人流聚集,又豐富商街業態。「國慶長假期間,老街再度出現了人流如織的繁榮景象。」

群眾演員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新鮮職業。55歲的西南地村村民張蘭花過去就是下地幹活、回家做飯,土地流轉後她喜歡上了群眾演員這個職業,每次培訓都不缺席。張蘭花興奮地告訴記者,她在《封神》中演一位帶著女兒逃難的母親,「每天雖然只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但當群演很有趣」。

「藏馬鎮已形成了500多人的群演隊伍,建立了個人信息一應俱全的群演檔案,並創建了智能檢索系統,實現了精細化、動態化管理,劇組需要什麼類型的群演,一搜即能精準匹配。」藏馬鎮黨委宣統委員崔桂菊告訴記者:「我們還要繼續開展群演培訓,爭取年內建成一支千人的群演隊伍。」

生活方式悄然轉變

走近藏馬山麓,一大片設計新穎的小高層和多層樓房格外引人注目。這個被稱作「藏馬山居」的新小區,是胡家莊、臧家村、丁家松園、河西屯4個村搬遷農民集中居住的新社區。

「再有10天我就搬進新居了。」馮勝堂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在『藏馬山居』分了兩套房,雙氣入戶,高層樓房有電梯,環境優美,還配套建了幼兒園。」「住上好房子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生活習慣不同了。住樓房家裡乾淨,進屋先得換鞋和衣服。」已經搬來4年的張運德坦言,開始覺得麻煩,但慢慢就養成了習慣。

村民的投資意識也越來越強。馮勝堂從土地補償款中拿出18萬元在城區邊緣買下半畝地,辦起「溜達雞」養殖場。「很多市民會來光顧,去年就收入了3萬多元,今後還要繼續增加養雞量。」馮勝堂說。

「這些新變化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于洋告訴記者,未來每個新社區將統一建設產業孵化器、文化風情街、文創工作室,並積極組織實用技能培訓,深入挖掘提煉藏馬文化,建設藏馬大講堂、鄉村夢想劇場等文化設施。

相關焦點

  • 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 新產業給農民帶來新生活
    一條歐美老街上,20多位東方長相的中青年男女,正在攝像機前聽一位手拿話筒的人講解著什麼,講解者一邊講一邊做著各種動作,有時還讓聽眾出來「走兩步」……這是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影視基地的一次群眾演員培訓活動
  • 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新產業給農民帶來新生活
    本報記者 劉 成 一條歐美老街上,20多位東方長相的中青年男女,正在攝像機前聽一位手拿話筒的人講解著什麼,講解者一邊講一邊做著各種動作,有時還讓聽眾出來「走兩步」……這是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影視基地的一次群眾演員培訓活動,這些群眾演員過去都是當地的農民。
  • 新產業給農民帶來新生活
    一條歐美老街上,20多位東方長相的中青年男女,正在攝像機前聽一位手拿話筒的人講解著什麼,講解者一邊講一邊做著各種動作,有時還讓聽眾出來「走兩步」……這是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影視基地的一次群眾演員培訓活動,這些群眾演員過去都是當地的農民。從農民轉型群眾演員,這種轉變給當地群眾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 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消防安全培訓 提升防範意識
    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消防安全培訓 提升防範意識 2020-09-11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5個村集體存款從75萬元到4.4億元的背後——傳統農業區藏馬鎮變身...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15個村集體存款從75萬元到4.4億元的背後——傳統農業區藏馬鎮變身文化旅遊強鎮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彩華「這裡為啥叫藏馬鎮?
  • 傳統農業區藏馬鎮變身文化旅遊強鎮
    如今,隨著一批大企業大項目的挺進,藏馬鎮在「綠水青山,藏馬當先」的發展理念下,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傳統農業區轉變成影視文旅綜合產業區、傳統農民轉變成現代農業工人、傳統村莊轉變成集聚型農村社區。  數字雖然簡單,但也最能說明藏馬鎮這些年的變化:2008年,藏馬鎮15個村集體存款一共是75萬元,到2019年年底,這個數字增長到了4.4億元。
  • ...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會客廳」留住鄉愁 點「靚」藏馬
    作者:韓加君每天上午8點,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大馬家疃村的王維英大姐,就會來到村裡的「鄉村會客廳」上班。王維英等姐妹們之所以能夠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是因為駐藏馬鎮鄉村振興工作隊傾心打造了融農旅為一體的「鄉村會客廳」。藏馬鎮大馬家疃村地處丘陵地區,冬日時節,風過鄉野,儼然成了煙雲流潤的疏離畫境;田疇沃野,養育著世代農耕的大馬家疃村人。
  • 青島藏馬鎮「鄉村會客廳」:半是鄉愁半是風景
    每天上午8點之後,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大馬家疃村的王維英大姐,就會來到村裡融農旅為一體的「鄉村會客廳」忙碌。作為「鄉村廚師」,她的工作是為來村裡遊玩的遊客提供飯菜加工,同時兼顧衛生保潔,每次可獲得50元至100元不等收入。
  • 青島西海岸新區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產業
    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產業的生動縮影。依海而生,向海而興,作為以經略海洋為重大使命之一的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近年來積極引進集聚一流的海洋科研機構、人才和要素,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著力培育「藍色」新動能,加速發展海洋經濟。
  • 青島西海岸新區「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試點示範項目「揭榜掛帥」
    (徵求意見稿),臺玻青島玻璃有限公司、山東科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明月海藻集團、經控集團、華夏天信智能物聯股份有限公司、華夏天信(北京)智能低碳技術研究院現場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活動現場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隋斌在致辭中表示,「企業服務日」是新區服務企業的具體舉措,已經成為新區服務企業的「品牌」。去年以來,青島強力發起「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提出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產業資源匯集、核心環節產業化,培育千億級產業新生態。
  • 瞄準生態優勢,青島這個鎮正在打造北方首個大健康全產業生態小鎮
    這是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影視外景地群演現場教學發生的一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突出生態保護,藏馬胡碧波蕩漾。根據西海岸新區工委部署,西海岸發展集團挺進藏馬山,開發建設旅遊度假區,一批大企業大項目入駐。
  • 西海岸多個村莊拆遷改造計劃公布 涉及靈珠山街道、藏馬鎮
    半島全媒體記者 於紅靚近日,西海岸多個村莊拆遷改造計劃公布,涉及靈珠山街道、藏馬鎮。西海岸靈珠山街道村莊規劃改造計劃,經落實,靈珠山街道轄區共32個社區,目前已有7個社區已完成拆遷改造,9個社區正在進行拆遷改造,剩餘16個社區尚無拆遷改造計劃。目前,靈珠山街道正在積極對接區相關職能部門,對轄區土地資源及未拆遷社區信息進行全面摸排梳理,研究拆遷改造方式、路徑,方案成熟後將適時啟動改造。
  • 經濟日報頭版聚焦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12月18日,經濟日報頭版以《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老樹樁上生新芽》為題,聚焦山東進行報導,以下為報導原文: 長期以來,山東形成了傳統產業佔比偏高、產業結構總體偏重、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總量偏大等結構性矛盾,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佔傳統產業比重約70%,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不可承受、難以持續之重。   第二個「重」,是責任之重。作為我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戰略節點,也是產業鏈從上遊到下遊傳導的重要節點,山東的經濟體量、經濟結構和地區差異,在全國具有典型意義。
  • 山東泰山地勘集團方亞新能源投資發展總部項目籤約落戶青島西海岸...
    7月30日,山東泰山地勘集團方亞新能源投資發展總部籤約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山東泰山地勘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段啟國,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委員、副廳長、省管企業高質量發展第六服務隊隊長高建軍,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區委書記孫永紅,西海岸新區工委區委常委、副區長王志俊等領導嘉賓出席籤約儀式。山東泰山地勘集團副總經理、山東方亞新能源集團董事長王恩琦,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活力區規劃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管紹波,代表雙方籤署了協議。
  • 寒潮天氣後 山東青島西海岸沿海宛若進入「冰川時代」
    本文轉自【IC Photo】;2021年1月10日,山東青島,在經歷了今年第一次高強度寒潮天氣後,西海岸沿海仿佛進入了冰川時代,海灘、礁石結冰,一些小漁船被凍在海面上,盡展嚴冬海濱別樣韻味。本文轉自【IC Photo】;2021年1月10日,山東青島,在經歷了今年第一次高強度寒潮天氣後,西海岸沿海仿佛進入了冰川時代,海灘、礁石結冰,一些小漁船被凍在海面上,盡展嚴冬海濱別樣韻味。
  • 頂格傾聽 頂格服務——青島西海岸新區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打造精簡...
    「我們將像企業家期待的一樣,與各企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11月17日,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一場企業家座談會上,50名優秀企業家與新區工委、管委有關領導、區直各單位部門、駐區有關單位負責人「面對面」群聊。企業家們暢所欲言,積極為實現新階段企業與新區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座談會當天,恰逢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五個「企業服務日」。
  • 聚焦「我和我的家鄉」 魅力西海岸「抖」起來
    12月3日上午,由青島靈山灣影視局主辦、青島中創聚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魅力西海岸「我和我的家鄉」首屆抖音視頻大賽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群演公社舉行新聞發布會。此次魅力西海岸首屆抖音視頻大賽以「我和我的家鄉」為主題,圍繞著當下《我和我的家鄉》電影熱點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全面開展,旨在帶領群眾掀起熱愛家鄉熱潮的同時,重點展現西海岸新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下的可喜變化,以個人視角展現西海岸新區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等方面的變化成就,以此促進帶動西海岸新區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構築全民影視文化樂土,全力打造影視產業新高地
  • 200種農產品「青西爭鮮」 第三屆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品牌展開幕
    第三屆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品牌展開幕。(青島西海岸新區供圖)人民網青島11月14日電 (劉穎婕)11月13日,2020第三屆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品牌展暨區域公用品牌推介系列活動青島站開幕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華宜名車廣場舉行。
  • 青島海洋活力區探路藍色經濟新模型
    來源:經濟參考報目前,山東打造海洋強省的定位日漸明晰,青島肩負山東經略海洋的發展重任,而主打海洋經濟的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在海洋港口、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生態等多方面發力。在黃海之濱逐漸打造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新城,發力擔當海洋強國戰略的新支點。
  • 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起「空港貨棧」「海上高速」,廣饒縣助力輪胎企業...
    ■編者按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企業帶來發展新機遇。我省多地亮出實招硬招,支持企業培育發展新模式、打造競爭新優勢,推進內外貿融合發展。請看,青島西海岸新區搶抓發展機遇,建起「空港貨棧」「海上高速」;廣饒縣多措並舉,助力輪胎企業練好科技內功,創新貿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