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亂的空地、立交橋下的公共空間、旅遊景點邊的獨棟小樓……如何讓這些居民們每天都要經過的公共空間變得煥然一新,讓社區發展治理深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細節上增添居民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對此,成都成華區青龍街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4月30日,青龍街道舉辦「青龍約您啖三花,擺一哈社區規劃那些事」暨社區眾創居民論壇。本次論壇的目的是通過社區發展、品質建設、功能提升等項目的規劃設計,撬動社區規劃師、眾創組、社會組織、專業團隊以及居民等共同擔當社區「夢想改造家」,讓所有關心、熱愛青龍的人們都可以表達對社區的暢想、規劃與設計。
居民需求為先
項目方案修改大家說
「書香新山」「仁義『潮巷裡』」「昭青N次坊」「『聆·樞』小築」……首先,來自青龍街道新山社區、仁義路社區及昭青路社區的各眾創組負責人,對各個項目進行了展示及解說,並回答了代表們提出的各類問題。據了解,這些項目均是社區眾創組在充分進行居民需求調研的基礎上,把群眾關注的環境優化治理、服務提升等作為實施出發點挖掘出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採用了方案修改大家說的方式,在現場根據項目分為3個討論小組,來自轄區黨代表、人大代表以及社區居民代表、眾創組成員等,對各個項目積極獻言獻策,讓每一個項目都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到各類意見,實現充分的討論,助力後期的持續優化與提升。
提升轄區品質
撬動居民參與公共事務
「仁義路社區『潮巷裡』項目」將以青龍立交橋下公共空間的打造為主,主要改善交通隱患問題,以街頭公園形式提升公共空間的同時保留住青龍的文化記憶。」「『昭青N次坊』」項目將以轄區限制空地為微更新的對象,讓昭青路社區每一處細節都呈現人文交流的美學理念。」……據悉,本次論壇上的所有項目都結合社區、街區、院落的「人、文、地、產、景」等要素,營造更有特色、更有情懷、更有溫度的創新型、共享型社區、街區。
「社區未來重點在於每個居民怎麼想、怎麼做。我們希望社區規劃師、眾創組、社會組織、公益熱心人、居民等不同群體能夠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吸納社區居民的金點子、好點子,同時回應居民們的服務需求,提升多元主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青龍街道黨工委書記羅幼琴說,本次論壇是青龍街道不斷提升轄區空間品質、撬動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又一次有益嘗試,亦是為項目參與者提供更多方案建議的又一次眾創過程。在論壇現場,規劃師聯合轄區各方代表,從生態融合、人文交互、模式創新等多角度進行了一次有廣度、有深度的思維碰撞。
今後,青龍街道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開展多元化的眾創活動,更多地關注居民的聲音,構建上下協同、多方聯動、共商共治的社區發展治理格局。
華西社區報記者 彭戎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