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還是虛無?宇宙可能是一個假真空氣泡

2020-12-14 讀芯術

全文共2085字,預計學習時長6分鐘

圖源:unsplash

人類對於宇宙的好奇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是物理學(也是形上學)中最艱深的未解問題之一。現在的宇宙是從另外一個宇宙的黑洞中孕育而出的嗎?如果確實如此,那另一個宇宙是從何而來?無限回溯,何為盡頭?

另一種觀點是,在某種意義上,宇宙處於一個暫時的狀態,而人類所理解的現實其實為「假真空」(false vacuum)。

當一個場內存在一高一低兩種「基態」,就會出現假真空。可以把假真空想像成一個山谷。山谷四面環山,在山谷裡的人看來,谷底似乎就是地勢最低的地方。然而,山谷裡的人不知道的是,山的另一邊是一個臨海的懸崖。

本例中,海就是「真真空」,也是能量的最低基態,而假真空只是給人以「最低基態」的印象,因為其四周都是更高的能量。

在經典場論中,一切事物都逃不出這樣的能量「山谷」,除非施加隨機的外部能量,讓物質蒸發出來。但如果「山谷」內包含著所有現存物質的總和,便無法施加外部能量。因此,萬事萬物都會維持不變。

另一方面,在量子場論中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事實上,一個場或一個粒子狀態的不確定性將導致它緩慢地洩露。你可以想像量子力學在谷底挖了一條地下河:儘管山谷裡的物質大體都維持不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河水會一點點衝刷著山谷,直到山谷坍塌,最終裹挾著一切奔向大海。

這就是假真空的問題所在,且其對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可能構成威脅。如果這是真的,它不僅會影響宇宙隨時間的進化,而且會把包括所有物質在內的一切都拉回基態。從夸克和電子到質子、中子、原子和分子,一切都會化為烏有,就好像它們從未存在過一樣。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宇宙是「亞穩定的」。好比在一個類似馬鞍的地方休息,很容易從一側滑下去,然後四腳朝天再也起不來。

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這樣的亞穩定的過程。比如引力坍縮的例子——一個由許多像蒼蠅一樣嗡嗡作響的恆星組成的星團從亞穩定狀態坍縮成一個更小、更熱、速度更快的星團,多餘的外圍恆星被拋入深淵。

圖源:unsplash

整個過程的發生覆蓋了周圍數光年的距離,在如此多存在引力的物體的複雜動態中,這樣的坍縮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無需量子衰變。然而,這樣的星團可以在不經歷這樣的坍縮的情況下持續存在上億年。

物理學家說,在假真空的情況下,物質能持續的時間可能是千垓(10的20次方)年,比宇宙的年齡要長得多。不過,也有可能只有幾百億年(宇宙的年齡「只有」約13.7億歲)。人類對此所知尚且不足。

從概率上看,我們已經進化到了宇宙最適合生命生存的時刻。這是根據貝葉斯理論(一個關於概率的理論)得出的看法,我們對此持保留態度,但如果這樣真的是這樣的話,是否意味著宇宙在未來數十億年內可能變得不再宜居呢?甚至或許目前正處於一個坍縮至基態的過程?這樣的滅亡不僅會毀滅星系,還會將物質本身拖入虛無。

這讓人想起了電影《大魔域》(The Neverending Story)中的「空無」(the Great Nothing)——一切事物都被它吞噬進了虛無之境。

從量子力學中我們知道,當一個統一的量子場論分解成幾個獨立的力時,亞穩定(假真空)可以存在。既然我們相信在大爆炸時存在一種統一的力,就不能保證它一定分裂成了最低基態。相反,它可能已經衰減到一個假真空,因而我們將假真空周圍的波動視作粒子。還有一種可能是,從宇宙進入那個「山谷」起,它就一直停留在那裡。

Michael Turner和Frank Wilczek在1982年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這個想法的論文,文中提到: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一個真真空氣泡可能會在宇宙的某個角落成核,並以光速向外移動,在我們反應過來剛剛掃過眼前的物質是什麼之前,我們的質子就會衰變掉。

上述情況可能已經在宇宙的某個角落裡悄然發生了,並以一個不斷膨脹的真空泡的形式向我們加速奔來。

圖源:unsplash

如果你曾試過用微波爐燒水,就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發生——當微波爐使水沸騰時,水面下的水要想變成蒸汽,就需要有能形成氣泡的成核部位。否則,它就會因為光滑的杯子內壁以及缺少能使其脫離亞穩態的外部振動而無法蒸發,變成過熱的液態水。

只要在水裡放點東西,比如茶包,過熱的水就會在茶包周圍形成氣泡核,從而變成蒸汽。即使停止加熱,這些氣泡也會促發其它氣泡的形成,進而使杯子裡的水變成泡沫和蒸汽。如果有足量的過熱水,它可能還會發生爆炸。

是的,對於宇宙來說,一個「真真空」氣泡就足以能夠讓其沸騰成烏有。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宇宙如何從虛無中誕生?
    長久以來,宇宙起源之謎一直困擾著人類,我們不清楚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一切從何而來。如果宇宙來自某種已經存在的狀態,我們就會想知道那個狀態是什麼樣的,以及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宇宙從虛無中誕生,我們會想知道如何從虛無變成整個宇宙,以及是什麼引起宇宙的誕生。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從虛無的奇點中誕生。從常識來看,虛無意味著零物質、零能量,宇宙中所有量子場都是絕對零值。
  • 宇宙的「虛無」意味著什麼?
    人類發展時間相對於宇宙來說,其實是非常的短暫,但人類在短短的時間裡可以發展出如此驚人的文明,是非常了不起的。尤其是在人類發展歷史中出現的偉大科學家,是他們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讓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根據研究表明,宇宙其實也會遵循人類的物理理論,這也促進了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
  • 宇宙並不穩定?科學家:毀滅可能隨時到來,但人類感覺不到
    科學家:毀滅可能隨時到來,但人類感覺不到 對於整個宇宙的最終命運歸宿,目前的物理學界有3種主流的理論說法,首先一種肯定是大坍縮理論,這種理論是比較有意思的,就如同地球一樣,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最終還是會回到起點,而大坍縮理論也認為當宇宙移動到了某一個點的時候,就會停止移動,並開始收縮,最終再次回到開始的奇點。
  • 宇宙的最終命運——黑洞蒸發引發真空衰變
    這意味著,今天圍繞著我們的真空是一個「虛假的真空」,它只是亞穩態的,不是完美的,而是永遠穩定的。我們的虛假真空最終會衰變為較低的能量狀態,也就是所謂的「真正的真空」,當這種衰變發生時,它將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並撕裂所有當前綁定在一起的物質粒子。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虛假的真空中,它只是暫時穩定,最終會通過量子隧穿作用衰變為真正的真空。
  • 宇宙從何而來?來自虛無,還是永恆就存在?
    過去真的存在虛無嗎?不。如果它過去存在,那麼一定發生了一些事件來結束它。一個事件不可能在虛無中發生,所以虛無不可能存在過去;因為我們的存在,我們的宇宙現在存在,虛無永遠不會存在於未來。為什麼一個事件不能在虛無發生呢?因為產生事件需要一瞬間,在虛無中沒有時間,因為相對論把時間描述為另一個維度。
  • 什麼是真空零點能?1立方釐米真空蘊藏的能量真比整個宇宙還多?
    其正式名稱大概應該叫射頻共振空腔推進器,是一種神奇的推進裝置,公然視動量守恆定律於不顧,在不噴射任何物質的情況下,可以產生推力,在真空中驅動飛船前進,因而被認為違背了科學原理,無法解釋。後來的實驗證明這種驅動裝置有可能只是因為實驗誤差或地球磁場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但科學家們仍在繼續研究中,希望找到其背後真正的原因,製造出革命性的飛行器,讓人類真正走向星際空間。
  • 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宇宙氣泡中!
    近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拍攝到了一種名為RS Puppis的造父變星,它是用來測量宇宙膨脹的一種造父變星。通過這種造父變星,科學家推測我們可能生活在泡泡裡。什麼情況?泡泡?據了解,這是發表在4月10日出版的《物理快報B》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的結論。
  • 宇宙之外是什麼?是虛無,還是另一個宇宙?答案或許沒那麼簡單
    該學說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緻密的奇點,這個奇點在138億年前發生大爆炸後,便開始不斷膨脹,最後形成了所謂的「宇宙」。 大爆炸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大爆炸後它便開始不斷膨脹,並且先後經歷了減速膨脹和加速膨脹,如今宇宙已經膨脹到了一個人類難以想像的地步。
  • 進入真空:真空有多重?那裡有什麼?
    圖源:unsplas在我們的宇宙中,「虛無」是不存在的,是我們無法體驗的東西。即使是空無一物的空間,宇宙最遙遠的地方,也有能量。我們能意識到的只有真空,也就是我們所了解的任何粒子或場的缺失。然而,真空是有能量的。
  • 宇宙發現「真空」區域,形成一個「新宇宙」,是否和外星人有關?
    宇宙內發現「圍牆」,這一區域內幾乎接近0度,是否存在外星文明?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讓人類首次進入了外太空,親眼目睹宇宙中另一番景象,進入宇宙內讓大家不得不思考,人類真是宇宙內唯一一個文明嗎?這樣一來人類仿佛是一個孤獨的存在,前段時間科學家表示,在距離地球100億光年之外,竟然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區域,這個區域仿佛是被一個隱形的牆隔離起來,在牆的另一邊是其他世界幾乎處於「真空」,那麼這個真空區域內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呢?
  • 超燒腦科學推測:宇宙之外、負宇宙與虛無空間
    作者:科學探討-小叮噹網絡作家協會我們理解的宇宙是一個狹義的宇宙,是指「宇宙原始緻密的一個點」爆發後所產生的。為什麼加引號呢?因為一個點是需要佔用空間的,而用空間來形容這個點是不合適的,從空間上來講是講不通的。
  • 「龐加萊回歸」:每一次人生都是重蹈覆轍,宇宙可能在不斷輪迴
    「起點」,也就是奇點大爆炸的瞬間,短暫的一個普朗克時間中,一切從虛無中出現。,那麼我們生活的宇宙空間可能會永遠存在,但是空間內的物質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達到「熱平衡」,也就是宇宙中只有無限的虛無。 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宇宙本身可能就是誕生於一次量子漲落,根據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在特別短暫的時間中突然出現特別的高的能量又快速消失,並不會打破宏觀的能量守恆,因此科學家提出宇宙的真空中其實隱藏著難以想像的巨大能量,這種能量被稱為「真空零點能」。
  • 科學家最新的驚訝解釋: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星系際氣泡中
    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星系間隙氣泡中我們可能正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銀河間的氣泡中。據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船尾座RS圖像,其中一個造父變星曾被用來測量宇宙膨脹(圖源:NASA/ESA/Hubble Heritage (STScI/AURA)-Hubble/Europe Collab)「我們可能生活在氣泡中。」
  • 新研究:宇宙初期氣泡可能製造了暗物質
    暗物質是瑞士天文學家茲威基(Fritz Zwicky)最早在1933年提出的概念,認為宇宙中存在不僅肉眼看不到,用現在先進的儀器也觀測不到的一類物質,而且這種物質在宇宙中所佔的比例相當大。現在主流的模型都認為,宇宙中高達80%的物質都是暗物質。可是這套理論發展到這裡一直還沒有見到突破性的進展。
  • 神秘的高能宇宙射線到底源於何處?這種「氣泡」可能是源頭
    圖丨銀河系的費米氣泡為圖中心區域紅色密集斑塊但這並不能解釋全部的宇宙射線,也有一些已檢測到的具有更高能量的宇宙射線,它們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謎。目前,有科學家認為,這些具有更高能量的宇宙射線可能也來自超新星爆炸,但是以一種間接的形式:首先,粒子必須先跑出銀河系,然後在被衝擊波衝擊後再「紅著臉」跑回來。
  • 深刻思考宇宙如何毀滅全過程,殊途同歸的命運能否有例外?
    事實是,宇宙遠遠早於人類出現,也會比人類存在更長久,思考宇宙如何死亡的繁瑣過程讓人沮喪,凸顯了人類和地球的不可思議的渺小。當我們等待著融入虛無之中時,研究宇宙死亡的物理學至少是一種很好的消遣方式。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它,但我們無法以任何方式影響它,我們最終沒有在宇宙中留下任何遺物。「熱死亡」或「大凍結」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未來。宇宙正在膨脹,還將繼續膨脹。
  • 科學家揭秘宇宙「巨無霸氣泡」從何而來
    新華社南京3月25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25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一項由中、美、法、德等8國學者共同參與的國際研究揭示了宇宙中神秘的「巨無霸氣泡」萊曼-阿爾法氣團從何而來。這項研究對了解包括銀河系在內的眾多星系如何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 真空宇宙中的光——無法突破的速度
    宇宙是真空的,為什麼太空飛船不能無限加速,甚至連光速的20%都無法達到。在近一個世紀對宇宙的觀察和研究中,一系列的數據、照片以及反覆實驗向人類展示了宇宙的廣闊無垠。畢竟光速是非常快的,如果人類想要衝出牢籠,它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遺憾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它明確的指出了物體達到光速的不可能性和可行性。然而,就算愛因斯坦在相對論鍾解釋了物體無法到達光速的原因,但是許多人心中仍然有一個疑問:既然宇宙是真空的,為什麼不能讓太空飛船在這個沒有空氣摩擦的環境下無限加速呢?
  • 家用小氣泡和美容院小氣泡的區別
    那為什麼,家用小氣泡的需求卻越來越多呢?是因為美容院的清潔不乾淨嗎?其實不是,無論家用小氣泡,還是院線的小氣泡項目,其清潔原理是一樣的,均採用水循環系統+真空負壓的模式。通過水循環系統產生的大量小氣泡,針對毛孔內的垃圾達到軟化、促脫落的效果,再通過真空負壓形成的吸力導出這些垃圾,從而實現深層次的毛孔清潔。
  • 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可能孕育最原始的黑洞
    這之後不久,新的關於黑洞的研究登上了《物理評論快報》,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很可能孕育了最原始的黑洞。   這一系列研究由日本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Kavli IPMU)的多名成員合作完成,近日,該機構在官網刊文介紹了相關研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