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角鬥士的身影已經不可見了,鬥獸場門口是那些假扮著羅馬戰士的義大利人與遊客收費合影的生財之地。鬥獸場內,人聲鼎沸的遊客將破落的競技場擠得滿滿的,完完全全地淹沒了來自兩千年前的嘆息。生活在和平和自由的國度的人們大概再也不可能體會到,那些被迫為了自由和生存而戰的鮮血淋漓,和無法揭去的深深的傷疤。鬥獸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
當時的奴隸角鬥非常殘忍,當然也有專門為了賺錢而前往的專業角鬥士,時至今日,這種角鬥士已經成為世襲職業,只有他們才能夠在競技場裡表演,而且與他們合影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鬥獸場,古羅馬時期劇場建築,位於羅馬的威尼斯廣場南面,是古羅馬建築的典型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是由維斯帕西安皇帝於72年開始修建,其子提圖斯皇帝於80年隆重揭幕。
據說是為了紀念羅馬帝國徵服耶路撒冷的勝利,強迫8萬名猶太俘虜服了10年苦役建成的。鬥獸場是鬥獸、賽馬、競技、閱兵、歌舞等的場所,用淡黃色巨石壘砌,佔地2萬平方米,外部高48.5米,周長527米,橢圓長徑188米,短徑155米,四周可容觀眾5萬人。鬥獸場共分四層,一、二、三層有半露圓柱裝飾,每兩根半露圓柱之間即為一座拱門。第四層為長方形窗戶和長方形半露方柱構成。場中心的競技和鬥獸處,也呈橢圓形,長、寬分別為86米和57米。
當初為觀賞水中鬥獸情景,還採用了引湖淹灌的辦法。後來在臺下改建成許多地窖,供角鬥士化妝準備搏鬥和關閉猛獸之用。據說角鬥場竣工後,各種表演持續了100天,動用了5000頭獅子、老虎和其他猛獸,還有3000名由奴隸、俘虜、罪犯和基督徒組成的角鬥士,他們大部分都慘死在角鬥場上。鬥獸場門票每人12歐,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平面呈橢圓形,大約能容納九萬觀眾。從外觀上看,它成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場中間為角鬥臺,角鬥臺下是地窖,關押猛獸和角鬥士。圍牆共分四層,有上、中、下3層座位;下層有二層,頂層還有一個只能站著的看臺。
底層的第一區中間有一個豎著一個十字架的地方,是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第一層共有80個拱門入口,有160個出口遍布於每一層的各級座位。經過近2000年的歲月。競技場部分已成斷壁殘垣,但站在他面前,你還是覺得他的宏偉,進入裡面,你更會感到他給你的震撼。直至今天,競技場的許多設計理念還應用在當代許多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中,可惜,我們不知道誰是他的設計師。
建於公元72年,高48公尺、佔地16萬平方米,古羅馬大鬥獸場曾經是角鬥士競技的場所,曾有「羅馬環形大鬥獸場在,羅馬也就在;環形大鬥獸場倒塌,羅馬也就滅亡;羅馬一旦滅亡,世界也就滅亡。」一說。它長軸達187米,短軸也有155 米,中央有86 米×54米的橢圓表演區,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的看臺。看臺約有60 排,分為五個區。鬥獸場的內部被分為三部分:競技場(arena)、觀眾席(cavea)和指揮臺(Podium)。競技場內有一層沙子覆蓋的木地板,是為了防止角鬥士們摔倒,並吸收鬥劍比賽中受傷者流下的鮮血。
今天你可以看到競技場下層迷宮似的通道和當年把動物和角鬥士從牢籠運送到競技場的機械裝置。競技場內還可以注滿水進行海戰表演。大鬥獸場的內部分為,競技場,觀眾席和指揮臺。競技場上面的平臺已損壞,而平臺下面的部分是當時關角鬥士及出場的地方。羅馬想要看地方太多了。即使一生也未必能閱盡所有,所以可以先選擇自己喜歡的,當然第一站必定是鬥獸場。看過太多角鬥士血腥相搏的影片,這是歷史印記下的一座腥風雪雨的歲月。「鬥獸場滅亡,羅馬也將不復存在」鬥獸場作為永恆之城已成為羅馬的標誌性象徵。令人嘆為觀止。不管你看過多少在這個戰場的搏鬥畫面,都不如親眼見到的震撼。不可複製的歷史,這裡從未有勝者,今天你活下來,明日又不知怎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