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漫威將鋼鐵俠和漫威電影宇宙一同推出後,超級英雄電影已然成為電影院的「頭牌」。而老對手DC雖有很多備受矚目的電影,但大都以失敗告終。直到《海王》和《小丑》的上映,才讓他們找到立足點。然而,從2020年開始,超級英雄電影正在經歷其最徹底的變化——多元宇宙的引入。
以前,超級英雄只存在於自己的世界裡。也就是說,超人和蝙蝠俠雖然都生活在地球上,但克里斯多福·裡夫和麥可·基頓永遠不可能相遇。而漫威卻為超級英雄電影帶來了一種漫畫書式的敘事方式。事實證明,漫威是正確的。即使是DC最近的獨立電影,比如《雷霆沙贊!》和《猛禽小隊》,也提到了更大的電影宇宙。
而漫威之所以能成為超級英雄電影之王,是因為他們計劃製作多部電影,以打造電影史上第一部超級英雄合集電影——《復仇者聯盟》。漫威開創了電影宇宙的先河,改變了遊戲規則,迫使其他電影公司跟上步伐。漫威的計劃在2010年繼續獲得更大的收益,直到《復仇者聯盟3》和《復仇者聯盟4》達到頂峰。
2016年,DC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上映。因其反響不佳,DC便放棄了扎克·施奈德對其電影宇宙的設想,導致2017年上映的《正義聯盟》罵聲一片,成為當時票房最低的DC電影。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前期的失敗使得《神奇女俠》、《海王》和《小丑》大熱。至此,DC開始專注於獨立電影。
現如今,漫威和DC都準備推出各自的多元宇宙,再次重塑超級英雄電影類型。有趣的是,他倆也在迎頭趕上,因為索尼的《蜘蛛俠:平行宇宙》向我們介紹了來自不同地球的不同蜘蛛俠聯手的想法。然而,這種熟悉感可能會幫助漫威和DC,他們已經為他們將於2022年啟動的多元宇宙計劃播下了種子。
漫威的多元宇宙將與山姆·雷米的《奇異博士2》一同推出。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的奇異博士能夠在漫威電影宇宙中穩定多元宇宙是完全有道理的。因為無論是在《奇異博士1》還是在《復仇者聯盟3》中,他都暗示了多元宇宙的存在。當時他告訴鋼鐵俠,在14,000,604個結果中,復仇者們都不可避免地輸給了滅霸,而只有一個結果獲得了勝利。2019年的《蜘蛛俠:英雄遠徵》也進一步嘲弄了多元宇宙,儘管神秘客是個騙子。
雖然DC以其原創的漫畫而自豪,但DC的電影並沒有如此公開地展示過多元宇宙。相反,當埃茲拉·米勒的閃電俠在《無限地球的危機》中客串,並與格蘭特·古斯汀的閃電俠相遇時,由此確立了DC電影在多元宇宙中的地位。最近有消息稱,麥可·基頓將在安德斯·穆斯切蒂執導的《閃電俠》中再次出演蝙蝠俠,這強烈暗示了一個類似閃電俠的故事情節,蝙蝠俠可能會造訪其他宇宙,包括1989年《蝙蝠俠》和1992年《蝙蝠俠歸來》。
雖然漫威的多元宇宙將會和《奇異博士2》一同亮相,但迪士尼和漫威即將上映的衍生劇將會在多元宇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由伊莉莎白·奧爾森飾演的猩紅女巫和保羅·貝坦尼飾演的幻視主演的《旺達·幻視》將呈現幻視和猩紅女巫結婚生活的多元宇宙,這也為她在《奇異博士2》中的角色奠定了基礎。此外,由湯姆·希德勒斯頓主演的《洛基》系列也將在在不同的多元宇宙中掙扎。同時,漫威的《假如……?》系列也會呈現各種版本的漫威電影宇宙,比如佩吉·卡特取代史蒂夫·羅傑斯成為美國隊長。
儘管DC的多元宇宙還處於起步階段,但他們的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因為麥可·基頓在《閃電俠》中飾演的蝙蝠俠是DC多元宇宙的第一個角色。有消息稱,麥可·基頓飾演的蝙蝠俠相當於漫威宇宙中的尼克·弗瑞——一個將超級英雄聚集在一起的普通人。這是否在暗示著一個更大,未透露的總體計劃正在進行中。《閃電俠》已經籌備多年,但大多數版本都是根據2011年的閃點悖論故事情節改編的。無論DC的多元宇宙最終如何發展,它將從2022年的《閃電俠》開始,而蝙蝠俠將成為中心人物。
很自然地,漫威和DC的多元宇宙的成功將取決於執行力和每件事的計劃有多好。當然,也有可能因為製造太多的混亂而把觀眾弄得筋疲力盡。畢竟,漫威電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首先關注角色,其次才是場面。對於DC來說,他們需要向觀眾證明,他們能夠在電影中實現漫威風格的團隊合作和整合,因為他們最成功的作品是《神奇女俠》、《海王》和《小丑》等獨立電影。不過,DC也有漫威所缺乏的優勢,那就是核心人物蝙蝠俠和超人的多種電影版本。
在未來的十年裡,建立多元宇宙將成為漫威和DC的主要目標。漫威電影宇宙已經教會我們接受超級英雄穿越到彼此的電影中,並聯手面對史詩般的威脅。此外,《復仇者聯盟4》並沒有讓我們感到困惑,這許也是對漫威電影宇宙過去的一種致敬。對漫威和DC來說,推出多元宇宙只是進一步拓展了潛力。不同的超級英雄組合,可能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這是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新奇事物。在漫威和DC的多元宇宙中,那些看似不可想像的場景現在變成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