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於正堪稱是勞模。
這不,6月剛過去了一半,於正就已經有三篇小作文「發表」,一周一篇,屬實典範。
要麼不指名道姓地爆料一通讓網友好生猜測,要麼為自己澄清反黑,自帶誇誇效應。
說來也怪,作為一個編劇,他的小作文卻永遠比作品好看。
01 未觀其劇,先見其文
昨天,於正又雙叒叕寫小作文了......
一大早醒來搜了搜自己名字的他,發現竟然有人在編自己的料。於是立馬澄清了這些虛假消息,誇了自己一把——
「我籤藝人不為賺錢,就為自己的夢想」。
還順帶夾帶不少內容:《尚食》配置豪華,《傳家》剛剛殺青,吳謹言沒有不受寵……
不過回想一下,距離他的上篇小作文,也就剛過去一周而已。
6月8日,為了給自家演員趙弈欽做宣傳,於正寫了條微博,稱曾有某部頂流卡司大戲來找小趙,但被自己拒絕了,大戲雖然有一線大咖,但很老套也尬。
大家就此事討論了一天,究竟是哪部大戲,又究竟是什麼大咖……
於正晚上卻跑出來指責,總是幻想別人的作文是「宣傳新劇」「炒作」,多麼幼稚、多麼低俗?
有一說一,大家老覺得你在炒作,還不是因為前科太多?
比如再往前推上一周,這篇小作文裡的ABCDE,還讓人一頓好猜呢。
簡單看一下6月這幾篇,好像都有共同點——全部都是因戲寫文。
昨天是《尚食》《傳家》,上周是《99分女朋友》,上上周則是「女演員A新劇剛剛官宣」。
生怕劇名不夠明顯,於正還要特地加上微博話題。
說來說去,原來不過是換了個形式的廣告。
02 「金牌編劇」的小作文,比劇好看
這幾次小長文雖引起不少討論,但是卻沒有什麼人對他的做法詫異。
畢竟於正愛寫小作文,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寫著寫著,大家也就漸漸摸清了他的套路——
小作文看似花樣繁多,形式豐富,但都殊途同歸,提前鳴笛——噢,原來於正又有新劇要播了!
萬變不離其宗,目的大多是為了給新戲或旗下藝人炒熱度。
不如,先一起來看看那些年於正寫過的小作文——
①點評天下型
這類小作文特點比較明顯,每天娛樂圈都有大事小事發生,雖然和自己沒太大關係,但於正總要去摻上幾腳,點評幾句,最後成功把戰火引到自己這邊。
比如剛被貼上「敢說」標籤的寧靜姐姐(考古姐姐們的金句,各個都是虎狼之詞…),雖然很敢,但向來還是保存了一定分寸。
2018年,她在微博上吐槽個別演員太輕狂↓
言辭犀利,但從頭到尾都沒有透露出到底這位「半老不老的演員」是誰。
可能是cue到了得意之作《延禧攻略》,於正坐不住了,跑到寧靜微博底下評論,還帶上另一位演員胡靜出場。
等到大家吵個底朝天,於正又出面總結陳詞↓
哎呀,寧靜懟的應該是杜若溪,結果誤以為是殷桃,大家都散了吧!——順勢把另一位演員也拖出來。
全程自導自演,寧靜反而成了最小氣的事兒媽,另外三位演員也無辜躺槍,還把熱度完全引流到了自己微博。
高,實在是高。
類似的操作還發生在《流浪地球》上映後,主演屈楚瀟各種黑歷史被扒了個底朝天,於正立馬發博——
「正處在叛逆期的小孩其實不適合紅」「沒有演技」......
雖沒有指名道姓,但最後「今日看新聞有感」和配圖,已經算是明示。
②爆料娛樂圈型
這種小作文呢,顧名思義,就是打著娛樂圈各種內幕各種勁爆大料的幌子,但絕不指名道姓,但除了名字以外的細節統統寫上。
如果被猜出來了,也沒關係,於正一定會堅決否認!
前文提到的「ABCDE」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再舉個例子,去年9月,於正靠「揭露娛樂圈的套路」成功熱搜第一,營銷號、對家、黑料、帶節奏等詞語看起來很內行,相當唬人↓
但拉到最後,#優酷演技派#的話題赫然矚目,這是於正參與的一檔綜藝。評論區更是直言,就是寫給節目中新人演員的!
原來說了半天還是在這兒啊,宣發目的,立顯無疑。
還有爆料自家藝人分手後被前女友威脅;女演員請去看她的電影,自己真實評價了演技差對方卻不領情;吐槽希望某演員來演《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但對方不接受邀請來《延禧攻略》試戲,還欺騙自己……
③小說型
比起上一種,這類小作文好歹讓男女主都有了姓名,只不過是小X這樣的化名,最後還要有模有樣,為全文取一個看似貼切又略帶非主流的名字。
比如今年1月,於正說自己在寫劇本,全部取材於真實故事。
這次的小說叫《緣》,說的是男孩和女孩因戲生情,後來各自成家,但男孩仍深愛著女孩。
《緣》一出,娛樂圈已婚夫婦們恐怕受到了不少困擾,高票答案陳曉和趙麗穎更是被推上了輿論中心。
當天下午,趙麗穎就分享了單曲《我是來揍你的》疑似表示不滿。
掛在熱搜一天後,於正果然又堅決否認,哎呀,我只是想介紹新人,都怪你們腦洞太大啦!
而這樣的小說,可不要太多。
比如《延禧攻略》開播前,於正寫了篇千字小說《紅人》,一句「願你的人品和修養跟你的成就相匹配」,疑有所指。
《紅人》說的是繡娘小麗上位史,她既有和三位情郎「織郎」「戲子」「楊業」糾纏的情節,還有面對捧紅自己的恩師「一鳴」時,再相逢卻仿佛不曾認識的喟嘆。
這一通下來,就差公開@楊冪了。當然於正是不會輕易承認的,而是文採飛揚,繼續寫上三天三夜。
寫了小說《髒水》,回憶了當年沈泰打他的事件;又寫了《詭戲 》,蹭了一把範冰冰稅務新聞的熱度。
以及《鬢邊》開播前一天,又撞上張檬和小五公布戀情,於正靈感大發寫出了《茉莉》(原來小三才是正宮?!),從張檬初入娛樂圈到捲入小三門等重新回憶了一遍。
不去當八卦博主,真是可惜了於正!
03 本末倒置,也就沒了編劇的內核
為了宣傳新作,於正可謂是次次操碎了心,激情創作,博人眼球。
說到底,還是希望作品能多一點關注度,當網友們對他的新劇產生好奇並貢獻了一二播放量時,於正的目的就達到了。
但這也不奇怪,不管是寫小作文的於正,還是寫劇本的於正,其實都是商人於正。
商人逐利,流量至上,不擇手段。
1998年,機緣巧合之下於正成了TVB實習生,開始跟著《新龍門客棧》導演李惠民工作。
在TVB的大環境影響下,於正很快便有了自己的劇本寫作之道——
要想一下子抓住觀眾的眼球,必須要敘事緊湊、矛盾鮮明。
所以快節奏、大信息量的寫作風格,便成了早期於正劇最明顯的標誌之一。
在接受專訪時,於正就表示,其他劇或許是兩三集講一個故事,但自己的劇是三個事情交錯進行。
而為了「快」和「滿」,劇集的質量便自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這些,對于于正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我收視第一就可以了」。
收視至上,自然得琢磨出觀眾們最喜歡的題材。
翻看於正早期作品不難發現,《美人心計》一炮打響後,《宮》系列、《美人》系列等都是當年大火題材,先是宮鬥,後是清穿。
而這些作品,永遠以曲折離奇的劇情為賣點,以女性觀眾為目標受眾。
再細究一點,2015年前於正的劇,無論故事置身於哪個年代、什麼環境,內核大都是女性視角的愛恨情仇,從萬人之下苦女人到宮中富貴娘娘都有涉及。
《宮》是宮女經歷一番宮鬥,以及與一眾皇室子弟的情感糾紛,最終與八阿哥在了一起;
《宮2》是深宮女子步步為營,經歷各種明爭暗鬥後,為自己創出了一片天;
《陸貞傳奇》是官商世家的大小姐,從被追殺到一步步成為高級女官,最後與皇帝相戀;
......
選擇了這種女性觀眾最喜歡看的故事走向,下一步做法是讓橋段又多又密,因為——「觀眾愛的就是狗血」。
於正說,他的電視劇,一定要讓觀眾有種過山車的感覺。
雖然於正曾苦口婆心告誡自己,寫民國劇千萬不能落入俗套,諸如「鐵達尼號式開場」「男主或女主自幼有不尋常的經歷」「女主萬能,總是想救萬民於水火」「女主總要經歷家道中落」等寫了千次的橋段要避開。
但在他的作品裡,依舊慣於把男女主虐到底,更是不少這些雷人橋段。
耳熟能詳的故事設定、極快的節奏、又多又密的橋段,雖然劇情雷人,但是這樣的組合確實能讓作品有非常不錯的收視率。
至於故事的內核,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畢竟在於正理念裡,一部劇最重要的就是吸眼球、提收視。
為此,他的另一標準是——畫面好看,觀眾才會覺得電視劇好看。
這在他從編劇逐漸轉為製作人之後更加明顯。
2016年,於正作為編劇的《半妖傾城》放棄了「於正劇」一直以來的「阿寶色」,轉向了更加含蓄、肅穆的質感追求。
儘管故事質量、口碑都不算好,但開始擔任藝術總監的於正,繼續把重心放在了新美學風格的嘗試上。
《鳳求凰》的極簡主義,《延禧攻略》的「莫蘭迪色」,《烈火軍校》的暗色調......
視覺質感確實會改善整部劇的觀感,對於已經有一定話題度的劇來說,是加分項。
但若是故事內核爛了,視覺質感再好,也無法拯救。
比如《皓鑭傳》,沿用和《延禧攻略》同樣的「莫蘭迪色」,精緻到任何細節都不放過的服化道,對戰國時期秦國日常風俗的還原,都讓整部劇籠罩著一種「高級感」。
但是,劇情俗套又和歷史真實情況巨大出入,觀眾口碑走低,最後豆瓣評分都沒有及格。
確實,經於正之手出了不少爆劇,他的名聲早已打響,商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於正劇」某種程度上也已經成了」爛劇「代名詞,聲譽早已如山崩般不可挽救。
評判一部劇是好是壞的標準,從來都是故事內核和想要傳遞的世界觀等,不單是精美的外表,更不是靠各種內涵、拉踩小作文烘託出來的熱鬧景象。
在這一點上,於正似乎越走越遠了。
但自詡沒做過一部賠錢的電視劇的於正,恐怕也不在乎這些。
畢竟對他來說,只要收視高,能賺錢賺名氣那就夠了。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娛樂。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8號風曝(微信號:entifeng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