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首艘「自造潛艇」今開工,拉美國背書)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蔡英文自上臺以來一直推動的「臺灣自造潛艇」,終於大張旗鼓的開工了。
11月2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臺船公司高雄造船廠主持臺灣「自造潛艇」的開工典禮,嚴德發、美國在臺協會官員等人參加。在蔡英文主持廠房及卷板作業啟用儀式後,臺灣「自造潛艇」就正式開工,邁入建造階段。
根據臺軍的規劃,這艘「自造」潛艇預計於2024年下水,2025年可以交付給臺灣海軍。臺灣海軍23日證實,美國方面已經同意向臺灣出口「數字聲吶系統」和「潛艇武器系統」。
嚴德發蔡英文等人出席開工典禮 圖源:臺媒
據臺灣「中央通訊社」11月24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美國在臺協會官員、臺灣臺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等人,臺灣「國防部長」嚴德發等人,24日赴臺船公司高雄船廠主持臺灣自造潛艇開工典禮。
在蔡英文主持廠房及卷板作業啟用儀式後,臺灣「自造潛艇」就正式開工,邁入建造階段。
對於潛艇開工建造一事,蔡英文表示,到今天起都還有人懷疑「自造潛艇」能否成功,而此次動工證明實際的成績,是粉碎謠言的開始。
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就開始推行「軍艦自造」計劃。2017年,臺灣當局通過總投資4000億新臺幣(約891億元人民幣)的所謂「潛艇自造」計劃。根據臺灣方面的規劃,臺軍期望2019年完第一階段設計,2019年5月興建廠房,2020年潛艇開工,2024年首艘原型艇下水,2025年形成戰力。
然而,計劃自啟動以來屢屢受挫:先是與荷蘭洽談潛艇外殼專利碰壁,打算向日本購買封存潛艇又沒了下文,還被爆出技術顧問是家位於直布羅陀的「皮包公司」,疑似與「拉法葉」軍購貪汙案有聯繫。不過儘管問題重重,去年5月,臺灣方面還是如期舉行了潛艇廠房的「開工儀式」。
臺船公司在去年的廠房開工儀式上透露,自造潛艇原型艦代號1168,使用X型尾舵、外型採用「雪茄型」設計,艦長約在70米內、寬約8米、高約18米,排水量約2500至3000噸,將裝備數位化聲吶、潛射型Mk 48型魚雷和潛射「魚叉」反艦飛彈。不過,臺船表示,第一艘「自造潛艇」,將不採用「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AIP)。
在「開工典禮」上,臺船公布的潛艇模型 圖源:臺媒
雖然規劃的很好,但臺灣軍事技術有限,想要建造現代化的潛艇,臺灣方面還需要進口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此前有臺媒報導稱,臺灣方面尋求的「數字聲吶系統」和「潛艇武器系統」尚未獲得外國出口許可。
對此,臺灣海軍11月23日回應稱,依據合約,臺灣潛艇開工的條件,包含「廠房建造完成」、「試製船段」及「主次裝備籤署合約」等3項,臺船公司已符合開工條件。「數字聲吶系統」和「潛艇武器系統」兩項裝備均已獲美國同意,並與廠商完成籤約,現正通知臺灣「立法委」,不影響臺船按照進度開工。
今年5月20日,美國當局批准向臺灣出售18枚MK-48 Mod6先進魚雷,總價值約為1.8億美元。
對於蔡當局力推「潛艇自造」一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明確指出,通過發展一些進攻性的武器來為自己的錯誤政治路線保駕護航,只能升高兩岸的緊張,拉開兩岸的對抗,對臺灣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沒有任何益處。
此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臺灣出售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與臺灣開展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這一立場是一貫、明確的。中方敦促美和其他有關國家充分認清此事的敏感性和危害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允許有關企業以任何形式參與臺「潛艇國造」項目,停止與臺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嚴重損害同中國的雙邊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