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 可能是交叉韌帶斷了

2020-12-06 環球網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翁淑賢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一些運動愛好者在打籃球、踢足球時不慎摔了一跤或者扭傷了腿腳,總覺得休息休息就好了,結果過了一年半載甚至兩三年時間,膝關節還是疼痛、活動受限,去醫院一檢查,竟是前後交叉韌帶斷了!由於沒有及早發現,及早進行手術重建,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恢復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劼若提醒,如果運動過程中腿腳受傷,出現關節不穩、腫痛等情況一定要及早診治,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

24歲的在讀研究生小東,2年多前踢球時摔傷了左膝,休養後感覺沒什麼不適,跑跳都沒異常,甚至正常踢球都可以。但是最近,他在走路、上下樓梯時,膝蓋酸痛明顯,有時甚至有活動受限,這種情況引起他的重視,遂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就診。

接診醫生李劼若查體發現,小東的前後穩定性很差,前抽屜試驗、Lachmann試驗都明顯陽性,看了他的磁共振檢查,前交叉韌帶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且半月板、軟骨都有損傷。根據病史情況,判斷小東是由於前交叉韌帶斷裂逐漸出現關節不穩定,到現在半月板、軟骨損傷,產生關節酸痛、活動受限的症狀,是量變到質變的累積,需要手術治療,不然關節會繼續磨損、退變,繼續磨損下去想再處理好就晚了。

「如果這時候不手術處理,半月板的撕裂會越來越大,撕裂的半月板往往又會進一步加快軟骨磨損,本來已經有軟骨磨損了就變得雪上加霜。軟骨繼續磨損的話,就成了骨關節炎了,這可是中老年人才高發的退變性關節炎,年輕人如果有的話,會嚴重影響生活、運動。」李劼若說。

李劼若提醒,現在手術治療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如果還不認識到這情況,或者繼續拖下去不手術,到了關節疼痛明顯、活動障礙明顯再治療,就可能為時已晚了。

相關焦點

  • 膝關節總是「打軟腿」 警惕前交叉韌帶斷裂
    有一次,她正在做側身位正手拉球的訓練動作,由於用力過猛,左腿膝關節發生了過度的旋轉和彎曲,只聽見「啪」的一聲,小李摔倒在地,膝關節當即就不能活動了,並伴有劇烈疼痛。當時受條件的約束,小李只是採取了石膏制動固定6周的保守治療。之後,小李左膝的疼痛完全消失了,但總感覺膝關節有種不穩定的感覺,也不敢完全發力,後來因傷退役。據了解,這些年來小李的左腿膝關節一直有「打軟腿」不穩的感覺。
  • 摔傷後骨頭沒有問題,但覺得膝關節不穩?不要忽視前交叉韌帶損傷
    可不幸的是,在近期一次與隊友的對抗賽中不慎摔倒,嚴重扭傷了右膝關節。經過一周的保守治療,小顧的膝關節腫痛已經基本消退,可以正常步行。但是發現想完成例如上下樓和跪、摔、蹲等訓練中必不可少的動作卻十分困難。如果膝關節持續處於這種狀態,訓練和比賽可能與這位柔道小將漸行漸遠。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
  • 運動時膝關節疼?醫生告訴你,保護膝關節做好這5點
    膝關節韌帶損傷 劇烈運動時受傷可導致膝關節韌帶損傷,如前後交叉韌帶損傷或側副韌帶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可導致膝關節不穩、活動受限及明顯疼痛。一般韌帶損傷症狀較為明顯,應立刻就醫治療。 3.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位於組成膝關節的兩塊主要骨骼之間,由彈性軟骨構成的「C 形 」緩衝結構。
  • 膝蓋疼痛腫脹,竟是因為膝關節「長草」了?
    膝關節腔內幾乎所有結構(除關節軟骨、半月板),甚至是通過關節腔的肌腱、韌帶等,都是被滑膜所包裹的。如果把膝關節腔比作一個房間的話,滑膜相當於牆上的壁紙,作用是分泌潤滑液保護關節軟骨。滑膜分泌滑液,在關節活動中起重要作用。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歐陽元明:膝關節損傷與置換
    膝關節產生的症狀往往不具有特異性,如疼痛、打軟腿、關節交鎖(指在行走、下蹲等活動中,膝關節屈伸突然受限,像被卡住一樣不能活動)等,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一些痛苦和負擔。那麼,我們接下來就為大家解答膝關節損傷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一些常見疑問。1、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 膝關節周圍疼痛,看看你是什麼病?請對號入座
    膝關節周圍疼痛,看看你是什麼病?請對號入座[玫瑰][玫瑰]很多的原因,都會引起膝關節周圍的疼痛,那麼我給大家總結了一下,第一點,如果說膝關節的上方疼痛,我們考慮股四頭肌慢性損傷而引起的,第二點,如果說膝關節的前側疼痛,我們考慮髕骨軟化或者髕股關節炎引起的疼痛,第三點,如果說膝關節的兩側疼痛,我們要考慮骨性關節炎,或者說半月板的損傷,
  • 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有哪些_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是什麼
    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有哪些_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是什麼 髖關節(hip joint)是處在股骨和髖骨之間的由股骨頭和髖臼構成的球窩關節,球窩關節的特點之一就是活動度大,因此髖關節是全身的關節中除了肩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關節。
  • 【科普】膝關節要經歷的四個階段
    夜間膝關節附近或小腿前側常出現疼痛,我們稱之為生長痛,是青少年生長過程中正常的疼痛,度過生長周期就會自動好轉。 生長痛多是斷斷續續的,若持續性疼痛就要及時就醫,警惕骨腫瘤、兒童白血病等疾病。 2.脛骨結節骨骺炎多發於11歲~15歲青少年,以男孩居多。通常在劇烈運動後,脛骨結節處出現腫脹、壓痛、紅熱,伸屈膝或蹲起時疼痛加重。
  • 膝關節軟骨損傷的原因 怎麼預防膝關節軟骨損傷?
    其功能是為關節在一定範圍的活動提供一種低摩擦的接觸表面,並可緩衝關節活動過程中的衝擊力。 其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上樓下樓艱難、站著難蹲下、蹲著站不起來,病人十分痛苦。 膝關節軟骨損傷的原因是什麼? (1)性別因素。老年女性多見,尤其是閉經前後的婦女。說明該病可能與體內激素變化有關。
  • 論神經肌肉系統與前交叉韌帶損傷
    當運動員完成競技動作時(如跳起後的落地、變向、減速),作用於膝關節的力量包括動態力量和靜態力量,這兩種力量協同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動態力量包括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骨骼肌激活。 靜態力量由韌帶、軟組織、骨骼產生的非收縮性力量。在完成關節穩定過程中,這兩種力量的程度由個人特徵和動作要求所決定。
  • 膝關節經常疼是什麼病?膝蓋裡不舒服是怎麼回事?
    …… 這是很多有膝關節疾病的患者最想問的問題。如果能根據膝關節疼痛的不同部位、疼痛的性質和程度來進行區分,進而知道自己的膝關節出了什麼問題,那就方便了。 可是,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一個關節,裡面的任何一個零件出了問題都可能引發膝關節疼痛,而且很多膝關節疾病的症狀交叉重疊,如果不藉助臨床查體和輔助檢查,單憑症狀很難鑑別。 在此為大家總結了6種膝蓋異常所對應的疾病。在此發給大家,僅供參考。如果要明確診斷,當然還要在醫生的診室裡進行。
  • 一文告訴你膝關節的構造
    膝關節是人體中最複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長時間的活動、負重容易導致膝關節軟骨面的摩擦,半月板的磨損,韌帶鬆弛,從而引起關節不穩定,造成相應部位的磨損,加速關節的退變。 1.膝關節的構造: 老百姓俗稱「膝蓋」,在醫學上稱為「膝關節」 。
  • 腰椎疼痛難忍原來是腰椎的骨骼肌肉出現了問題,如何治療
    而對腰椎起保護作用的主要是後縱韌帶,此韌帶自腰1水平以下其寬度逐漸變窄,至第5腰椎,骶1時其寬度只是原有的一半,另外:纖維環前寬後窄,而後外側較薄弱,也是導致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發病後患者感突發性腰痛,並連扯一側坐骨神經痛,站立、咳嗽、噴嚏均疼痛加重,腰部活動受限。
  • 腿一活動就痛?韌帶拉傷多有這些症狀,及時處理別留後遺症
    大腿根部韌帶的拉傷常常發生在從事一些體力勞動或者體育活動的人群中,雖然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損傷,但是好多人依舊不清楚大腿根部韌帶損傷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而且受傷後經常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我們現在就來科普一下。
  • 老人走不動路,膝關節功能退化怎麼辦?
    老人走不動路,膝關節功能退化怎麼辦? 老人常說:老了老了病就來了,走不動路了,常感覺雙膝怕冷,下肢軟弱無力,膝關節活動不利、疼痛,上下樓尤其痛苦,只能側著身子邁腿緩行。這個和老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種病——膝關節炎!
  • 甘肅醫衛丨看看疼痛對照表,你的身體「堵」哪兒了
    甘肅省醫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委,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主持甘肅省科技廳資助的科研項目一項。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主編專著一項。研究方向:癌性疼痛的診治。  肩周疼痛,伴有肩部活動受限:要考慮肩周炎,到疼痛科就診;上肢疼痛,如果沒有外傷、活動不受限制,則考慮頸椎病。頸椎腫瘤侵蝕脊神經,可引起頭頸肩背部疼痛,可考慮脊柱外科或神經外科就診。
  • 談骨論筋|女大學生膝蓋上一根韌帶,竟然消失了?!
    當關節發生病變時,你很快就會感受到疼痛,並且隨著病程的進展而疼痛加劇。「在早年,我們接診的以創傷病人為主,但近年來隨著大家安全意識的提高,創傷病人正在逐漸減少,反倒是與追求健康相關的運動損傷患者不斷增多,每年差不多以5%的速度在增長。」富陽骨傷醫院關節科學術帶頭人、關節一病區主任夏曉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