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試過讀一本書,到最後喉嚨哽咽,淚眼模糊嗎?一周至少讀3本書的我,《皮囊》是為數不多,讓我想放慢速度仔細品讀的好書。
天王劉德華作序,作家韓寒邀約3年促成結集,出版3天後加印,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讓那麼多人追捧?《皮囊》,一本並非只是作者蔡崇達單純記錄自己故事的散文集,他用客觀冷靜的角度,寫出了一個個在家鄉小鎮上的真實故事。
書中這句話成為了2014年冬天的流行語:
「 別讓肉體再折磨它的魂靈。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渾濁給拖住。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每個人都扛著一副皮囊,匍匐前進。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不知什麼時候起,這句話在朋友圈掀起了熱潮,甚至有很多人把它當成尋覓另一半的原則,想要找一個有趣的靈魂攜手一生,因而有了「絕不將就」的執念。
而看到這句話,我不由得想起前不久剛讀完的出自青年作家蔡崇達的《皮囊》一書,它讓我體會到:終其一生,透過那份皮囊看到自己的靈魂才是我們不斷經歷的真正目的。
書中那一系列刻在骨裡的故事,有鄉愁,有親情,有愛情、友情,每一個都直擊內心,或輕盈、或沉重……
作者帶領我們走了一趟心靈的旅途,回答了那些我們終究要回答的問題,這段旅途,從皮囊開始,抵達內心。
這本書裡有你、有我、有所有人。你能在這本書裡看見自己,也能看見更多的人。阿來評價說:「《皮囊》是當下寫作中的一個驚喜。這個書名具有指向本質的意味,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情,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敘說出來,講述一個一個生命的故事。」
韓寒說:「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這本書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劉德華曾公開表示,自己把蔡宏達視為生命中的一盞明燈。
《皮囊》,感動百萬讀者的國民讀本,由韓寒特別監製、劉德華、李敬澤作序;白巖松、劉同、蔣方舟、阿來、閻連科、張曉龍傾情推薦。
獻給內心漂泊無依的你,關於親人、關於故鄉,真摯暖心。
下面摘錄幾句《皮囊》中的經典語錄,感悟一下人生。
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的、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氣,仿佛職業表演者的卸妝儀式。
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生活就是一張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的下一個問題。我真想和你好好聊聊,關於我們要怎麼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讓虛妄的夢想膨脹自己。很多人都以為他是活出自我的人,但他其實只是裝出了個樣子欺騙自己和別人。任何事情只要時間一長,都顯得格外殘忍。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致,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皮囊》以人物肖像畫的方式描繪了福建漁業小鎮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
在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講述中闡述了作者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
文集風格沉穩,表達了這一代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實骨感而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自己命運的深切思考。
從《皮囊》中,我們可以看到年輕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讀到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怎麼生活,怎麼去享受生活。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作者說:
從那以後,我不會瘋狂地往海邊跑,然而也沒懼怕海,我知道自己與它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坐在海邊,享受著海風親暱的撫摸,享受著包裹住我的龐大的湛藍—那種你似乎一個人但又不孤獨的安寧。
是的,人在折騰之後,終其一生,還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與殘酷的世事相處。
其實,《皮囊》這本書讀到最後,就如馬塞爾·普魯斯特的那句話「 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
發現自己,探索內心。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讀《皮囊》的原因。我很喜歡這本書,沒有繁雜的寫作技巧,沒有華麗的封面設計,只有淳樸直接的言語。在封面上,那個圖案我至今沒搞明白,是人的臉部側寫,象徵著人類的皮囊,還是蜿蜒的山脈,象徵著地球的皮囊。
皮囊是什麼?合上了這本書,我一下子沒有想出一個簡短的句子來總結,反而是心中百味雜陳。或許等你看完這本書,我們一起來交流吧。生活不易,扛著這副皮囊,一直往前走吧。
《皮囊》原價89元,現活動價59元精裝版,如果你對看書感興趣,那麼我還還有《暫坐》、《自在獨行》等書可以選擇,知識永不止境,時刻豐富提升自己。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