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鬼才賈平凹小說藝術/尹燕忠

2020-12-05 齊魯壹點

細品作家賈平凹先生小說作品藝術/尹燕忠

細品作家賈平凹先生小說作品藝術

作 者: 尹 燕 忠

賈平凹先生1978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滿月兒》在全國獲獎,在這四十年中,他出版了近二百餘部小說、散文、文論、詩歌、書法、美術著作,數十次獲全國文學大獎,其中包括茅盾文學獎,散文大獎,長篇小說《浮躁》和《廢都》獲美國美孚馬大獎和法國獎,其中十幾本作品被翻譯成英、美、法、日、韓等文本並在國外發行。他的讀者遍及老中青少,全國凡有閱讀能力的人幾乎都讀過他的作品,沒有不知曉賈平凹的。他不衰的創作力和多方面創作的藝術才華,他是一個「明星品牌大作家,」我幾乎讀完了他的全部作品及其他人寫的傳記等研究資料,發現他創造了一個作家的奇蹟,是從陝西走向中國和世界的「文學大漢」和藝術天才,是「文學鬼才」,更是「怪才」!

賈平凹先生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執著而艱辛的攀登,將自己的藝術生命發揮到極致,發出了燦爛的藝術光輝!

他取得了藝術上的成就,但又是一個自走上文壇之日起就伴隨著強烈爭議的作家。他做人低調,見人有些自卑,但在文學上他是一位呼嘯而來嘯叫而去的「梁山好漢」,「山圪圪梁上堅勁的唱著信天遊包著白羊肚手巾的莊稼後生兒」!他從初期唯美主義批評,到八十年代初的歷史唯心主義,「頹廢消極」的帽子,到八十年代中後期的走回頭路的指責,同時對他小說散文語言的不承認,以致到新時期以來對《懷念狼》、《病相報告》、《秦腔》等作品的指斥,他一直在罵聲中前行,從沒趴下過。一邊是鮮花,一邊是亂扔「黑石頭」,路上暗舖「野芨藜」和「碎玻璃渣子」,他仍奮然而前行。最厲害的當然是來自對《廢都》的「流氓黃色書」的汙罵,全國小報記者,翹屁股血紅嘴唇性感女小編們也掄起牛棒子說賈平凹是「流氓作家,」而此時她們正權勢們摟在錦玉被中翻雲攪雨醜態千出。僅批評責罵賈平凹的書就近二十本,何等的暴風驟雨!他象青松一樣挺過來了,可以說,誰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然而他在短中長篇及散文創作每一個單項取得的成就,足可使一個普通人成為大家,而他卻在四個項目中均得冠軍。

一在艱難的田野山徑上,前進

1952年3月16日,賈平凹出生在父親教書所在的陝西省丹風縣金盆鄉。他的故鄉在丹風古鎮棣花寨。其父考慮到妻子是頭胎生育,就把臨盆的母親接到金盆鄉,借住在姓李的農家,因此就給平凹起名賈李平,長輩們平時都稱他為平娃,後來開始寫作,他就乾脆改名為平凹。賈平凹後來說:「母親生我時,經陰陽先生掐算,不宜在家,故投宿二十餘裡外姓李的一戶人家。後平安落草,即起名賈李平。……後本人改名為平凹,改字不改名,而意境天地之別也。」又說:「我出生在一個二十三口人的大家庭裡,自幼便沒得到什麼寵愛。長大體質差,在家幹活不行,遭大人唾罵,在學校上體育,搶不到藍球。所以便孤獨了,喜歡躲開人,到一個幽靜的地方坐。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視;愈不被人重視,愈是躲人;惡性循環,如此而已。懦弱阻礙了我,懦弱又幫助了我。」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父親常常不在身邊,「文革」中又遭到批鬥;母親極其謙讓;自己個子小,木訥拙言;匱乏的時代,正是這種種因素,形成了賈平凹內斂、孤獨、善於觀察、喜歡思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獲得外部承認的性格和基本人生態度。在以後的文學道路上,這種氣質和心態,使他受益匪淺。賈平凹最早的文字生涯,開始於他十八歲時家鄉的水庫修建工地,幹不了重活的他,卻在刷標語,喊廣播,編印《工地戰報》等事上派上了用場,並讓人們刮目相著。1972年,賈平凹被縣上推薦上了西安的西北大學。一入學,他就以一篇《相片》的長詩在眾多新生中嶄露頭角,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排成鉛字,登在學校的校刊上。而公開發表作品,則在一年以後,因此,研究家一般將1973年發表的故事小說《一雙袿子》、散文《深深的腳印》作為他的處女作。1975年,他的詩歌、小說、兒童文學作品在許多報刊頻頻出現,南到上海廣州,北到北京及東北三省,雖是廣種薄收,往往投好多篇,卻只有一篇採用,但這對平凹來說,已經很高興了,他的怪怪的名字,也漸為人們熟悉。等到1978年,他的《滿月兒》獲得全國短篇小說獎,影響力很大,他已成為全國當之無愧的重要作家,他再也不會為他高產的小說出路而愁了。

二創作路子多樣化

賈平凹創作常盛不衰,關鍵是他創作理念和思維從來不固定,那怕是很成功的一種模式上,他總是處於創新變化中,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有評論說:賈平凹骨子裡是比較前衛的人,包括情感方面。在文學創作上是喜新厭舊的。他不會永遠在一個巢裡孵蛋,做好一個窠就走了。他內心的叛逆和顛復性夠強的,那怕頭破血流幹了再說,寫作上更是這樣,不會在一個套路上沒完沒了,他在寫作上是一隻孤獨的野狼。他能及時地發現生活現實的變化,敏銳地感應每個時期社會思潮地變遷,並及時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關注現實感應時代,是他創作不斷變化的原因。

二是一個時期讀什麼書的影響。作家的閱讀興趣極為廣泛,從中國傳統哲學、美學著作,到中外名家小說,隨筆,乃至詩書、繪畫,他都極為關注。平凹先生讀書有積累知識、打穩基礎的目的,但主要是尋找自己創作的出路和方向。因此他的取捨常常是取其一點,不及其餘,且這一點必是與自已心靈相通的,可以為其創作指導和借鑑的。但是這種影響是「轉益多師為吾師」,多被作家心靈氣質生活現實所融化。其三,平凹創作變化的原因還來自他對自己文學生涯的總目標總規劃,平凹先生寫字檯前的座右銘經常換,但掛得最長的卻是:「我的目標是奧林匹克」;這是一個不到一尺的小條幅,總是掛在他一眼就看到的地方。

賈平凹先生有「文學野心」:他的目標,不僅是陝西乃至全國的的最高、最好,而且是世界範圍的最好。1982年是「而立之年」,這一年他經歷了最集中最尖銳也最嚴重的批評。從1981年始,因為《二月杏》、《鬼城》、《生活》、《年關夜景》、《好了歌》等中短篇小說對生活的消極表現,全國出現了否定賈平凹創作的聲音,先是地質戰線發表了批評了《二月杏》「醜化地質隊員」的聲音;他故鄉的官員叫喊「賈平凹醜化商洛,醜化商洛人民」的言論,省作協批評作家「歪曲現實生活本質」等文章。文革剛剛過去,一場批評就導致作家封筆封口的大批判,致使許多作家心有餘悸,這一切給平凹先生帶來「山雨欲來」的印象,使他思索化解之策。1982年2月,賈平凹在省作協說出了自己的「三個階段」和「三種境界」之論,第一境界:是「單純入世」,第二境界:「複雜處世」,就是表現出複雜性;第三境界:「單純出世」,意即隨著對複雜現實認識能力的提高,達到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下」的超道高蹈哲學境界。

中外文學史上,凡是將「複雜」寫得「簡單」,將「豐富」化為「單純」,舉重若輕的都是了不起的大師級的作家。1982年賈平凹先生發表於《當代文藝思潮雜誌》上的散文《「臥虎」說》一文中提出。他由茂陵石刻中「臥虎」的「拙厚、古樸、曠遠」,「單純、樸素、親切」,他發出了後來證朋他至今追求目標的感想。他說:「(臥虎)臥著,內向而不呆滯,寂靜而有力量,平波水面,狂瀾深藏,它臥了個恰好,是東方的味,是我們民族的味。」他又說:「重精神,重情感,重整體,重氣韻,具體而單一,抽象而豐富,正是我求之而苦不能的啊!」他又發揮:「以中國傳統美的表現方法,真實的表達中國人的生活和情緒,這是我創作追求的東西。」

在中國當代作家中他是最早將藝術追求轉向「茂陵石刻」中國民族文學傳統的。從五四以來,特別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主流文論,一直把從十九世紀法俄舶來的現實主義文學,當做既是傳統的又是革命的小說創作的不二法門,也把「民族化」打扮成一種從人物語言到生活圖景的風俗點綴。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文體革命階段」,也僅學了皮毛而不能深下去。賈平凹先生說:「地方性、民族性得趨人類最先進的東西,也就是說,有國際視角,然後才越是有地方性、民族性,越有世界性……雲彩之上都是燦爛的陽光,我們應該追求那陽光的地方,但不必拋棄東方思維這塊雲彩而去到西方思維那塊雲彩。中國人不能寫西方小說。」

他的早期作品滲透著婉約派詞人的才情和性靈派作家的自由心性,後來他的創作更較多繼承了從《世說新語》、唐人傳奇、宋人話本到《浮生六記》、《聊齋志異》、《金瓶梅》、《紅樓夢》一脈相承的古典藝術美學精神,改造了從「五四」以來新小說注重寫實的創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古典詩詞、戲曲、造型藝術(包括書法、繪畫、雕塑等)們表現傳統得以大面積的繼續和再創造。而美學精神和創作方法的繼承,又來源於他對中國古典哲學意識和人生意識的感受和領悟。

在賈平凹早期作品中,空靈高蹈的莊禪的影響較多,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則是雄渾大方的漢唐藝術的影響較深重,而進入九十年代則受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學和民間神秘文化的影響,但他一以貫之的卻是「重精神,重感情,重整體,重氣韻,具體而單一,抽象而豐富」的東方藝術精神的追求和實踐,他的思考越來越深入,他的追求越來越自覺,他作品中內在的東方藝術思維特徵、東方哲學內涵和文化人格內涵,就越來越飽滿而充盈。

三創作中的六個階段

以小說創作為主體來劃分,賈平凹成名後的創作大致劃分以下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年以前,主要包括兒童文學集《兵娃》和中短篇小說集《山地筆記》中的大多數作品,儘管有成名的奠基之作《滿月兒》在內,但我們仍然把這個階段稱為賈平凹小說創作的操練期。其依據是:一,這個時期他的中短篇小說中雖然有一個富有想像力和語言表現才能的自我,但究竟處於以能發表為實現自我的手段的非自我階段;二,這個時期他的文學觀念雖然有追求和表現生活美的主導,但受外界環境和階級鬥爭背景下的社會主流意識影響較大,善良的天性和生活的經歷雖然使他不可能去寫什麼階級鬥爭主題,但其所寫卻大多數停留在倡揚好人好事階段,如飼養員一心為公,護林人忠於職守,少年兒童助人為樂等等;即就是《滿月兒》所寫仍未脫姊妹而個搞農業生產試驗的「榜樣」窠臼。第三,這個時期他的小說模仿的痕跡最重,其所寫的生活背景雖然在故鄉商州,但其語言、情景,甚至人物性格塑造,都能明顯地看到孫犁等五十年代中國一些小說大家的影子。如《滿月兒》中愛笑的兩姐妹,讓人想到蒲松齡的《嬰寧》;尤其是他小說中的少女形象,其不食人間煙火般的美麗和醉人的氣息,與《聊齋志異》中的狐鬼化身簡直屬於同一家族。但作家的心理、天性和文學理想終究與當時的中國文壇有著巨大的差異,他不僅不寫極「左」政治影響下的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甚至與以批判極「左」危害為內容的「傷痕」文學也拉開了距離。正是他小說中這種另類氣質,以及文本中那類似天真無邪的少年眼中的透明的清淺的美的生活,美的人,美的自然,使他贏得了文壇和讀者的廣泛關注。

第二階段,1979年到1981年,以《山鎮夜店》、《下棋》和1982年初受到批評的那部分中短篇小說為主,這是他追求的小說更大的思想和生活內涵的探索階段。

這時的賈平凹已經離開家鄉在城市生活了將近十年,年齡上將近三十,文學的視野也日漸開闊。他終於發現自己以往引以為榮的作品,是那樣如水般清淺,而社會生活和生活中的人也不是以往認為的那樣單純那樣美好。他發現了人性的缺陷,發現了生活中的種種醜惡。。他1997年總結說:「對照自己,我又否定起我前一段的作品,那是太淺薄的玩意兒……(我)不願意向人們提起這些書名,不願意出門見人,不願意讓外人知道我是誰。」1981年他又發表了一篇象小說又象散文的文章叫《生活》,從童年和成年兩個角度,抒寫了自已對許多人和事的看法,既表現了童年眼光的局限和遮蔽,又表現了發現事情真相以後,自已對生活和人認識的迷惘和苦悶心情;生活哪裡有那麼単純,人哪有那麼單純美好。這個時期他在代表性作品《好了歌》中,終於提出了「好中寫壞,壞中寫好」的概念。放在賈平凹創作的過程中,這當然是一種進步,但將這些如大夢初醒、滿眼陰霾的小說投入尚存禁錮的文壇,他的被非難就順理成章了。

第三個階段,1982年到1984年,以開始發表時被稱為散文,後來又被許多研究者稱為中篇小說的《商州初錄》和《臘月.正月》、《小月前本》、《雞窩窪的人家》等為代表。這個被稱為作家的回歸商州,回歸正在社會變遷的社會生活現實的現實主義文學階段。後有人又批評他,而他是清醒的,1982年到1983年,他開始自覺深入生活,這兩年他走遍了陝西關中和陝南陝北的許多地方,尤其在故鄉商州待的時間最長,訪問調查也更加廣泛深入,他獲得了創作自由,並影響了他今後的創作。

第四階段,1985年到1987年,以《古堡》、《龍捲風》、《天狗》、《黑氏》、《人極》、《遠山野情》、《冰碳》等一批中篇小說為代表,可以稱之為對其第三階段現實主義創作模式的超越階段,或自然主義階段。《臘月.正月》等作品,以八十年代的中國農村改革為背景,描寫了商州在改革開放以後所經歷的的社會歷史的大變遷,人與人關係、社會價值觀念、人們情感心理的巨大變化,它們理所當然地被中國主流文學所承認。

在《黑氏》、《人極》等中篇中,仍然以商州的生活和現實為背景,但已沒有了《臘月.正月》那些小說明顯的改革模式,而是集中於寫大歷史下的人及人的命運,商州兒女的命運,尤其是他們的情感和愛情生活;寫人性,寬厚忠實的男人和柔情似水與剛烈似火亙為表裡的女人。說它們是自然主義的,是因為其結構框架與故事發展完全順從生活的自然邏輯,以人的命運心理為主,以社會背景為背景,看不出絲毫雕琢的痕跡,給人一種大巧若拙、大雅若俗的感覺。因其幾乎原生態的生活面貌和古樸自然的人性風貌,被其稱為「尋根文學。」

第五階段:從1988年到1990年,以《太白山記》和《白朗》、《五魁》、《美穴地》等中篇小說為代表,可以稱之為賈平凹創作神秘主義階段。這種變化來自於賈平凹在經歷了現實命運的打擊之後產生的心理壓力,和一次歷時近十年的病。1988年賈平凹因肝病爆發住進醫院,在不足二百字的《太白山記》序中,賈平凹說:「這一本書對我來說有不尋常的意義。」「一九八八年的七月,我因病住進了醫院,至今(1990年7月)病未痊癒。我知道我的『病從何起』,數個年頭的家庭災難,人事的是非,要病是必然的。」

「有一種『應無所住』的『平常心』,於文學卻十分有益,這就使我寫出了這本書的絕大多數作品。我不敢說這些作品寫得怎麼個樣子,但自我感覺良好,是比我病前的作品少了幾分浮躁氣。」《太白山記》由20個短篇組成,作品以秦嶺主峰太白山地區的歷史文化為背景,搜奇獵異,以實寫虛,隱含禪機悟理,充滿神秘主義的心理氛圍,有人稱之為「新聊齋」、又稱之為「禪宗體小說」、「新志怪小說。」

如果說《太白山記》的寫作是賈平凹在病榻上醫療孤寂的痛苦的欴藥的話,《白朗》等則是他病稍輕了以後赴商洛以考察代療養的產物,被人稱之為「土匪系列」小說。但它們絕不是對故鄉風土人情、歷史掌故的實寫,而是以「土匪」這個舊中國特有的社會階層為載體,抒寫自己對於男人、女人及愛與性這個永恆人性主題的思考,這裡有對所謂「純粹」而「聖潔高尚」的愛的失望,也有對即使英雄草莽、神巫卜祝也難以把握自己今生及未來命運的慨嘆,表視了經歷人生大劫難、心理大痛苦之後作者對神秘命運的恐懼。正因為如此,它們才與神密的《太白山記》相通。到了《太白山記以後》,作家的創作才真正上升為一種生命和心靈的自由。

第六階段是1991年至今,其代表作則是有《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我是農民》、《病相報告》、《秦腔、》、《商州初錄》、《商州又商》、《商州再錄》、《高興》、《古爐》、《極花》,這個階段是賈平凹創作走入象徵主義或意象主義階段。早在《浮躁》序中,作家就說:「我欣賞這樣一段話:藝術家最高的目標在於表現他對人間宇宙的感應,發掘最動人的情趣,在存在之上建構他的意象世界。硬的和諧,苦澀的美感,藝術誕生於約束,死於自由。」中西的文化深層結構都在發生著各自的裂變,怎樣寫這個令人振奮又令人痛苦的裂變過程,這其中極有魅力,中國作家怎樣把握自已民族文化的裂變,又在形式上不以西方人的那種焦點透視辦法而運用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法來進行,那是多麼有趣的試驗,「土匪」系列是一種中篇幅的試驗,到《廢都》後的長中短篇,作家在實現自已藝術理想的道路上,艱難而孤獨的攀登著。他瞄準的是中華文化大裂變中的種種美麗邤又令人痛苦的大風景,他創造著愈來愈獨特的藝術世界,突奔向中國現代小說民族化的新境界。

作家賈平凹作品博大精深,是位令國內外矚目的實力派作家之一,當年陝西省委書記曾說,找個省長容易,找個名作家可不易!此話長翅。賈平凹這樣的作家難得,他是寫女性的高手,包括她們的形體美麗和靈魂的美麗,而且發現他筆下的男人們同樣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世界,男人和女人又如此的粘連在一起,構成了情與愛的油彩畫大世界,令人嘆為觀止!

最令人嘆服的是賈平凹從容內斂的敘述和意蘊深藏的白描語言以及所構成的無限廣闊的意象世界。他的作品產生如此的思想和藝術力量,我們不能不為賈平凹的藝術才華而驚嘆!

此文於2018.4.30日動筆,於2018.5.1日上午11.30分脫稿於東城居書齋

參考書目:《賈平凹傳記》、穆濤編著《平凹之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賈平凹研究資料》、王新民著1998年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賈平凹打官司》和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書友賈平凹》、2018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舒晉瑜著《深度對話茅獎作家》

2016年6月出版山東人民出版社版王新民著《賈平凹紀事》

賈平凹著:《太白山魂》,時代文藝出版社,2015年3月版。

賈平凹《古爐》論,王春林著,北嶽文藝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

走走編著:《賈平凹談人生》。

2020、11、19日下午

相關焦點

  • 小說|最珍貴的禮物用血凝成的/尹燕忠
    小小說 丨生命的禮物尹燕忠爺爺臨咽氣時,白白的鬍子有些抖動,嘴囁嚅著,用抖瑟顫動的手從枕邊的小紅漆檀木匣子裡拿出了「寶貝」交給父親。父親打算,在七十周年大慶上,他要將兩千冊書獻給各學校,交各博物館保存,他要念一首詩《母親,我想對您說》,他也要把爺倆的勳章和彈片交給縣博物館……尹燕忠,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文學家》雜誌社作家理事、桑田詩文社副社長。
  • 散文|村裡開山記(尹燕忠)
    我在村裡開山記作者:尹燕忠我的家鄉玫瑰之鄉的讓莊鋪,房屋全用石頭砌壘的,蓋屋用石頭就上山去取石,我們這裡上山採石也叫開山去,有的叫「打石頭去」,也有叫做「起石頭去」。那是個很苦很累又危險的活,得實幹巧幹,屬於好漢子不幹賴漢子幹不了的活,採下來的石頭用來蓋屋砌水渠壘大井什麼的。我沒機會上大學深造,倒是十幾歲的年齡當上了獨輪駕駛員。
  • 寫春聯貼春聯 /尹燕忠
    寫春聯貼春聯尹燕忠在我的小時侯,物質生活匱乏,精神生活也不豐富,看書書少,更沒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彩色電視機。我寫的大部分是行草,村裡的一些人就站在門外品評誰的字好詞好,這也是一種藝術享受與審美吧。寫對聯貼對聯一般是臘月二十九日就貼個差不多,也有年三十才貼上的,給莊鄉爺們寫對聯我是在機關放假後才寫的。他們拿上紅紙來,我搭上筆墨功夫給他們寫,他們有時拿點菸茶類,我一概拒收。
  • 散文丨鮮紅的燈籠掛起來/尹燕忠
    尹燕忠散文系列 《大紅燈籠高高掛》 作者:尹燕忠 一到春節,中國的大中小城市乃至於到鄉村都時興掛大紅燈籠。有的娶媳婦的也興掛大紅燈籠,那是別有一番新景象。
  • 唯一被稱為文學鬼才的中國作家:一個人和一個時代
    從第一境界到第二境界,是他對小說題材的不斷拓寬,對古典文學筆法的取棄借鑑,對小說寫意與寫虛的日益重視。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豁然開朗的《秦腔》境,彼時平凹先生五十而知天命。如此,造就了獨孤九劍劍意般的他——賈平凹先生:草木飛石皆可為劍,無劍勝有劍。嬉笑怒罵,含蓄放肆,俗語雅文,無可無不可,無為無不為。在悠然閒適中走向空谷無人的境地。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
  • 我在北大荒風雪瀰漫處伐大木/尹燕忠
    我在黑龍江北大荒上當過伐木士 尹燕忠 感謝北大荒,感謝闖關東,感謝那裡的生活給我的饋贈,能使我寫出那裡的散文篇什來。尹燕忠,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文學家》雜誌社作家理事、桑田詩文社副社長。
  • 散文丨鬧花燈/尹燕忠
    尹燕忠散文系列 《正月十五鬧花燈》 作者:尹燕忠 正月十五鬧花燈,一個「鬧」字道出了無限的彩色斑斕與無盡的樂趣。這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習俗文化。 從正月十三就開始上燈了,有滾龍燈,故事燈,宮燈,電動燈,蓮花燈,西瓜打,吊燈等等。
  • 尹燕忠散文/三裡灣大隊部裡那些事兒
    大隊部出了一些鮮亮事兒尹燕忠這個三裡灣可不是作家趙樹理老先生寫的那個小說裡的《三裡灣》,這個是金鑾鄉的一個四面環山,三面環水的三裡灣村莊,說起這個莊的大隊部還真有些小故事哩。尹燕忠,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在《濟南日報》、《濟南時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洛陽晚》、《泰山文化》、《大汶河》、《楚風》、作家出版社《國慶徵文選》等發表作品,在中國文化精英專刊上發表傳記,並多次獲獎。
  • 朱仕年漁鼓書上開出牡丹花/尹燕忠
    散文/孔村出了個農民漁鼓書曲藝家朱仕年 文/尹燕忠 我和漁鼓書第十九代傳人朱仕年兄長相識是在縣市會議和一些演出場合見到的,相識得有近三十年了,那是在縣裡培訓班上認識的,有文學有曲藝還有舞蹈人員參加,朱老兄是曲藝班裡的頭
  • 尹燕忠:傻子去當兵|春華秋實·小說
    尹燕忠老師是一位寫文章的行家裡手,他的文章平淡之中透露著人間事態真理,如行雲流水,徜徉恣肆,平常生活小事隨手拈來,讓我們了解到人間的各種人物形象,很接地氣,如下文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另類反面的軍人形象。他的文章如一首詩,鏗鏘的韻律吟誦著古典之美;如一幅畫,優雅的筆觸渲染著潑墨之灑脫。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平凡之中發掘深意,擬人手法更顯親切
    很多讀者都喜歡賈平凹的散文《醜石》,其實讀者喜愛的不僅是作者的神來之筆,還有那塊醜石蘊含的不甘寂寞之精神。這說明作者非常善於挖掘看似微不足道的題材,並能從中發現金子般的閃光點。還有《紅樓夢》中的詩詞,在小說的情境中感人肺腑,也與人物性格相得益彰,但離開書中氛圍,卻絲毫不見情韻,讀起來也令人感到乏味。
  • 中國當代散文寫得最好的5位作家,看看你都讀過了他們的作品嗎?
    散文是一種非常的表達方式,可以在有限的篇幅裡儘可能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散文在過去也叫小品文,我們都知道古代還有「唐宋八大家」,這「唐宋八大家」那麼便是指他們在散文上的成就。到了近代散文,更是越來越成熟,很多的作家,那除了在寫小說之外,還都會寫散文。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文字優美,描寫細膩
    下面介紹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文字優美,描寫細膩。《米脂婆姨記》(節選)作者:賈平凹這是極俏的人,一頭淡黃的頭髮披著,風動便飄忽起來,浮動得似水中的雲影,輕而細膩,倏乎要離頭而去。耳朵半埋在發 裡,一半白得像出了烏雲的月亮。
  • 賈平凹《暫坐》:新小說是對現代都市女性的悲天憫人
    賈平凹推出了自己的第17部長篇小說《暫坐》,掀起了讀者的閱讀熱潮,這部小說寫作手法很成熟,文字依舊非常具有賈平凹的特色,小說以現代都市女性為切入點,小以茶館老闆海若為中心,聚集了馮迎、應麗後、司一楠、徐棲、陸以可、希立水、虞本溫、向其語、嚴念初、夏自花、辛起、伊娃等女性,寫出了一曲曲悲觀離合。
  • 賈平凹、路遙、陳忠實,陝西文學界三駕馬車,誰的造詣更高?
    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三人都是陝西人,三人都獲得過茅盾文學獎,三人都是好朋友,三人都是中國文壇的大佬級人物。因此,很多人喜歡把這三人放在一起比較。這三位文壇大咖,路遙和陳忠實已經仙逝,獨留賈平凹孤獨鎮守陝西文壇。這三人,到底誰的造詣更高?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路遙路遙憑藉《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兩本小說火遍全國,其作品激勵了無數人。
  • 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這三點告訴你做個獨行的人多麼重要
    賈平凹先生是我國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也是一位極具叛逆性的作者。不僅高產而且更難得的是每部都是精品。毋庸置疑他是當代中國可以可以載入世界文學史冊的文學家之一。賈平凹先生不僅在小說創作領域成績斐然,獲得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及茅盾文學獎等數十個國內外文學大獎。同時賈平凹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大家。這本《自在獨行》便是他的散文精品。《自在獨行》是2016年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更有生活的趣味。
  • 陝西作家賈平凹的《廢都》曾飽受爭議,你喜歡這部小說嗎
    它以歷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當代生活為背景,記敘「閒散文人」作家莊之蝶、書法家龔靖元、畫家汪希眠及藝術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現了濃縮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廢都」景觀。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廢都》的情節。西京城內的一個叫做莊之蝶的名作家,有一個賢良的妻子牛月清,卻因感性、多情的個性,與數個女人發生情感糾葛。
  • 賈平凹河邊撿石頭,意外撿到罕見佛像,身邊朋友都來磕頭許願
    最有名氣的三大作家就是路遙,陳忠實,賈平凹。其中年齡最小的就是賈平凹被稱讚為:「中國現在最著名作家之一」、「文壇鬼才」、「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但是相比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作品在國內外屢獲大獎。
  • 好書來了:農民作家賈平凹
    贈書福利有變化哦~詳見文末本期好書推薦主題:賈平凹他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的寫作,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他就是賈平凹,一位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中國當代作家。本期推薦5本賈平凹的作品。
  • 民間故事丨女婿有才耍二半吊子了/尹燕忠
    民間故事三篇 尹燕忠 一、三個女婿鬥詩篇 王員外有三個女婿,大女婿是秀才,二女婿是武官,三女婿是個莊稼漢。 他對大女婿,二女婿敬若上賓,輕拿輕放,對三女婿視若下人,嗤之以鼻。尹燕忠,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文學家》雜誌社作家理事、桑田詩文社副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