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王蓉蓉
牛氣沖天豐收歲,成語故事鬧小鎮。在這辭舊迎新的歡樂時刻,一場傳統文化的探尋之旅在長樂幼兒園拉開了精彩的序幕。為期三日的「我愛母語」童謠傳唱迎新活動,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成語故事、好玩的傳統遊戲中一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古韻與精彩,為長樂幼兒園第五屆遊戲節閉幕式落下完美的帷幕,共度一場極具老底子風味的傳統新年。
成語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長樂幼兒園將成語文化作為幼兒園的課程資源,通過前期調查表、公眾號等方式與家長、幼兒共同探索豐富的成語故事內容,將自己最感興趣的成語故事進行投票演繹,以多樣化的方式進行語言文化的推廣與傳承。
亡羊補牢、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畫蛇添足……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成語故事海報在中大班孩子們的繪製中一一呈現,緊緊抓住嘉賓的目光,為自己班級的表演打響預告。除此之外,捏泥人、剪窗花、畫字謎、掛燈籠……太多的新年文化盡在孩子們的巧手中絢麗誕生。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伴隨著溫暖的旭日,長樂幼兒園迎來了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到杭的客人園長們,共同參與本屆遊戲節「我愛母語」迎新活動的現場。兩位客人園長用蒙語向長樂的小公民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孩子們興高採烈的模樣傳遞著他們內心的喜悅,以真摯祝福的心向園長老師們送上自己親手製作的新年燈籠,一同迎接2021年的幸福到來。
成語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歷史長河中的積澱,經過時間的打磨,千萬人的口口相傳,每一個成語都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遊戲節前期,長樂幼兒園結合《中國夢—行動有我:「成語中國」 微電影展播活動》於11月30號正式宣布成立了《寶刀未老》劇組,與孩子們一同演繹了一場經典有趣的成語故事,小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認真的態度使微電影《寶刀未老》完美落幕。在園長媽媽王老師的帶領下,副園長鄔老師、保教主任馮老師,以及駕臨現場的客人園長們為小演員們頒發獎狀,對小演員的付出表示肯定與讚賞,激勵他們不斷向前。
看完了精彩的成語微電影,其他小演員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大顯身手了。瞧!極具感染力的舞臺表現、誇張生動的肢體動作,大班的哥哥姐姐將一則則成語故事栩栩如生的展現在弟弟妹妹的眼前。《拔苗助長》、《愚公移山》、《畫蛇添足》、《亡羊補牢》,孩子們不僅在演繹中了解了成語的具體含義,發揮了自己的藝術水平,更向所有人傳遞了成語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當成語故事遇上美妙的音樂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中班的小朋友將成語故事放進了好聽的音樂中,用邊唱邊跳的方式演繹出精彩的故事內容,《守株待兔》、《葉公好龍》、《盲人摸象》、《亡羊補牢》,歡快的旋律緊緊抓住了孩子們的視覺感官,為舞臺上的小小演唱家們拍手稱讚。
好看的節目讓觀眾們流連忘返,好玩的遊戲更讓孩子們興致勃勃。在「我愛母語」的活動現場,孩子們用生動的表演,演繹了經典的成語字謎遊戲,讓到場的觀眾們有獎競賽。無論是老師、孩子,還是參加本次的社區弟弟妹妹們都紛紛舉起手,響亮地喊出自己的猜想,讓現場氛圍達到頂端。
趣味的迎新活動在孩子們的心中花開綻放,精彩的傳統文化在小鎮的遊戲裡持續上演。除了好看、好聽的成語故事表演,本次遊戲節還以大帶小的尋寶蓋章模式,帶領著孩子們探索傳統文化的手工藝之旅。捏泥人、水拓畫、撕貼畫、點福字……一項項好玩的遊戲,不僅讓孩子們感受自己製作的喜悅,更是讓孩子們認識到民間傳統的藝術形式,體驗到傳統工藝的文化特點,感受民間文化的豐富性與趣味性,在美術創意和藝術表現中傳承傳統文化的妙趣橫生。
精美的工藝作品讓孩子們體驗了傳統文化的古韻之美,而戶外的數學體育遊戲活動則將本次遊戲節的「快樂遊戲、快樂學習」思想推向了高潮。結合幼兒的日常課程教育,幼兒園為小班幼兒制定了趣味的數學體育遊戲,圖形大考驗、翻翻樂拼圖、快速尋數字……孩子們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與知識,在遊戲中鞏固學習,將點數對應、圖形認知的知識點融入進孩子們的遊戲生活中,在玩中學、學中玩。
體驗每一項的遊戲過後,哥哥姐姐們帶著弟弟妹妹一起來到小小「管理員」處進行蓋章,共同討論著地圖的下一站目的地。在完成了所有地圖項目的蓋章,所有小朋友們一起來到「獎品兌換處」進行新年禮物的兌換,拼圖、挑棍、毽子……一件件不同種類的「老底子」遊戲獎品,讓孩子們把傳統文化體驗的快樂帶回家。
本次的遊園喜樂會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接近了尾聲,通過成語故事的演繹,好玩的傳統文化遊戲,讓小鎮的孩子們更好地領會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與悠久文化,從而展現孩子的動手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孩子學習成語的熱情,提升的傳統文化素養與藝術素養,讓長樂小鎮的小公民們真正體驗到傳統文化的古韻,在遊戲中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體驗交往的樂趣,向長樂小鎮的孩子們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正能量。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