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公司
如果創業融資要像選秀節目一樣,被導師要求講出你的故事,那麼DoorDash的創始人Tony Xu一定有很多可以分享。
在他5歲時,父母從中國移民,父親攻讀博士學位,母親的中國醫生執照不被美國承認,只能在12年裡同時打三份工,並最終取得美國醫生執照,開設了自己的診所。
其母親打工中有一段經歷,之在餐館擔任服務員,Tony也會去洗碗打工,這段生活經歷,被他寫在DoorDash招股說明書中,他稱公司的願景就是要幫像她媽媽那樣的人。
創意
而他創辦DoorDash也顯得很偶然,2012年10月,當時他和創業夥伴,在帕洛阿託的一家食品店和老闆娘交流,詢問他們為小企業主製作的應用程式是否好用。老闆娘抱怨自己有很多訂單,但是人手不夠,無法送達。
他們隨即上線了一個網站,如果有人下單,創始人們會自己送餐,並在上課的時候暫停服務。項目上線5個月之後,獲得Y Combinator種子輪投資。2013年6月,項目正式更名為DoorDash。
這個創意現在變成了一個大生意,DoorDashIPO募資34億美元,成為今年募資最高的IPO。
周三晚間,不少國內投資者等到第二天凌晨,要想看一下DoorDash開盤價是多少,是否有機會在二級市場上撈一把,他們在集合競價中看到價格一層層網上提升,從150美元到160美元,然後感嘆機會已很小,最終DASH,開盤報182美元,較發行價高逾78%。盤中DoorDash股價一度漲破195美元,日內漲幅接近92%。最終收報189.51美元,收漲85.79%。
DoorDash最新市值約602億美元,這家送餐公司估值超過多家快餐連鎖店,而且和另一個競爭對手,共享打車的開創者UBER市值相比,也非常有競爭力,前者是後者的三分之二。
估值
在今年6月份的一輪融資中,DoorDash的估值尚且只有160億美元。
估值快速增長,跟疫情和科技公司空前繁榮有關。
疫情下,餐廳堂食關閉,人們也傾向於使用送餐服務,招股書顯示,今年前九個月,DoorDash營收增長至19.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5.87億美元,同比增長227%;總訂單數量5.43億,去年同期為1.81億,同比增長兩倍。
其實除了DoorDash,美國目前還有三大外賣平臺Grubhub、網約車鼻祖Uber的Uber Eats和Postmates,業績也都增長迅速,比如Uber Eats同期外賣業務收入增長也高達190%。
隨著科技股長牛延續,最近科技類公司上市都享受高估值,DoorDash受到追捧,也並不意外,何況外界常常將其和中國的美團做對比,從創業者華裔背景,到商業模式都很相似,而美團在疫情期間和之後,都取得巨大成功。
DoorDash上市,軟銀收益巨大,一掃近年陰霾,過去三年,軟銀在DoorDash的四輪融資中總計向該公司投資了6.8億美元,目前持有該公司的25%股份,這些股份在周三的股價暴漲後升值至119億美元,升值了112億美元。
今日軟銀一度上漲6.8%,至20年來的最高點。今年該公司股價已上漲逾65%,市值已升至約1600億美元。
DoorDash上市,公司CEO徐迅和其他兩名聯合創始人、他的兩名斯坦福華裔同學Andy Fang和Stanley Tang一躍成為富豪,而三人平均年齡還只有30歲多一點兒,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以周三開盤價計算,三位華裔創始人的股份分別價值24-27億美元。
美國美團
被稱為美國美團,是因為這兩個公司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送餐為主業。
在DoorDash創立時,送餐行業其實已競爭激烈,而且有了龍頭老大,但是該公司避開競爭激烈的市中心,將目標盯在郊區,城市郊區送餐遠,但是一般都是家庭用餐,單價高。
作為後發者,DoorDash在外賣送餐這項業務中佔據優勢,顯示出創始人高超的經營能力。
外賣送餐業務同時也拯救了Uber,Uber公布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結果,其表現受新冠疫情影響,使整體收入相比去年下降18%,其中車輛預約搭乘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52%,但Uber Eats業務收入則增長高達190%,在城市封閉之時,滿足消費者餐點上門的需求。
美團成為投資者看好DoorDash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表明送餐模式可行,另一方面表明可以做相關多元化,投資者認為DoorDash未來可以涉及任何商品或服務的送達。
但是有投資機構認為該公司沒有護城河。從中美兩國自然條件來看,美團的模式很難複製,美團外賣有效率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居民居住聚集,在一個區域內可以快速送達,訂單聚集,物流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