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挑戰高薪必備網絡常識-計算機網絡常用術語

2020-12-17 Hotodo導學

全球資訊網:全球資訊網WWW是World Wide Web的簡稱,也稱為Web、3W等。WWW是基於客戶機/伺服器方式的信息發現技術和超文本技術的綜合。WWW伺服器通過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把信息組織成為圖文並茂的超文本,利用連結從一個站點跳到另個站點。這樣一來徹底擺脫了以前查詢工具只能按特定路徑一步步地查找信息的限制。網際網路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由初期的「建立連接」到現在的「建立安全的連接」。現在的網際網路是一切皆TCP/IP的時代。

通信子網:由通信節點和通信鏈路組成,承擔計算機網絡中的數據傳輸、交換、加工和變換等通信處理工作。網絡節點由通信設備或具有通信功能的計算機組成,通信鏈路由一段一段的通信線路構成。

資源子網:由計算機網絡中提供資源的終端(稱為主機)和申請資源的終端共同構成。

TCP/IP通信協議: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是指能夠在多個不同網絡間實現信息傳輸的協議簇。TCP/IP協議不僅僅指的是TCP 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一個由FTP、SMTP、TCP、UDP、IP等協議構成的協議簇, 只是因為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和IP協議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稱為TCP/IP協議。

服務端(Server端):顧名思義是提供服務的,客戶端發送的請求交給伺服器端處理,是以response對象存在,伺服器端處理完畢後反饋給客戶端。一般我們訪問網站,都是客戶端(瀏覽器、app)發出請求,然後對方伺服器端(sina,sohu)響應,結果就是返回了頁面路徑給我們,我們再根據路徑看到了網頁。

客戶端(Client端):或稱為用戶端,是指與伺服器相對應,為客戶提供本地服務的程序。除了一些只在本地運行的應用程式之外,一般安裝在普通的客戶機上,需要與服務端互相配合運行。網際網路發展以後,較常用的用戶端包括了如全球資訊網使用的網頁瀏覽器,收寄電子郵件時的電子郵件客戶端,以及即時通訊的客戶端軟體等。對於這一類應用程式,需要網絡中有相應的伺服器和服務程序來提供相應的服務,如資料庫服務,電子郵件服務等等,這樣在客戶機和伺服器端,需要建立特定的通信連接,來保證應用程式的正常運行。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網際互連協議)規定網絡上所有的設備都必須有一個獨一無二的IP位址,就好比是郵件上都必須註明收件人地址,郵遞員才能將郵件送到。同理,每個IP信息包都必須包含有目的設備的IP位址,信息包才可以正確地送到目的地。同一設備不可以擁有多個IP位址,所有使用IP的網絡設備至少有一個唯一的IP位址。換言之,可以分配多個IP位址給同一個網絡設備,但是同一個IP位址卻不能重複分配給兩個或以上的網絡設備。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直譯為媒體訪問控制地址,也稱為區域網地址(LAN Address),乙太網地址(Ethernet Address)或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它是一個用來確認網上設備位置的地址。在OSI模型中,第三層網絡層負責IP位址,第二層數據連結層則負責MAC地址。MAC地址用於在網絡中唯一標示一個網卡,一臺設備若有一或多個網卡,則每個網卡都需要並會有一個唯一的MAC地址。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使用IEEE 802.11系列協議的區域網就成為Wi-Fi。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wifi是無限區域網中的一大部分)。

WIFI上網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無線上網,目前不少智慧型手機與多數平板電腦都支持wifi上網,wifi全稱wireless fidelity,是當今使用最廣的一種無線網絡傳輸技術。 實際上就是把有線網絡信號轉換成無線信號,就如在開頭為大家介紹的一樣,使用無線路由器供支持其技術的相關電腦,手機,平板等接收。手機如果有WIFI功能的話,在有WIFI無線信號的時候就可以不通過移動聯通的網絡上網,省掉了流量費。但是WIFI信號也是由有線網提供的,比如家裡的ADSL啊,小區寬帶啊之類的,只要接一個無線路由器,就可以把有線信號轉換成WIFI信號。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城市裡到處覆蓋著由政府或大公司提供的WIFI信號供居民使用,我國目前該技術還沒得到推廣。

IP路由:網際網路是由許多個網絡連接所形成的大型網絡。如果要在網際網路中傳送IP信息包,除了確保網絡上每個設備都有一個唯一的IP位址之外,網絡之間還必須有傳送的機制,才能將IP信息包通過一個個的網絡傳送到目的地。此種傳送機制稱為IP路由。各個網絡通過路由器相互連接。路由器的功能是為IP信息包選擇傳送的路徑。換言之,必須依靠沿途各路由器的通力合作,才能將IP信息包送到目的地。在IP路由的過程中,由路由器負責選擇路徑,IP信息包則是被傳送的對象。

網絡傳輸介質:俗稱網線或無線,網絡傳輸介質是網絡中發送方與接收方之間的物理通路,它對網絡的數據通信具有一定的影響。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光纖分為單模光纖,多模光纖)、無線傳輸媒介。

網橋:也叫橋接器,是連接兩個區域網的一種存儲/轉發設備,它能將一個大的LAN分割為多個網段,或將兩個以上的LAN互聯為一個邏輯LAN,使LAN上的所有用戶都可訪問伺服器。擴展區域網最常見的方法是使用網橋。最簡單的網橋有兩個埠,複雜些的網橋可以有更多的埠。網橋的每個埠與一個網段相連。

網關(Gateway)又稱網間連接器、協議轉換器。網關在網絡層以上實現網絡互連,是複雜的網絡互連設備,僅用於兩個高層協議不同的網絡互連。網關既可以用於廣域網互連,也可以用於區域網互連。 網關是一種充當轉換重任的計算機系統或設備。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協議、數據格式或語言,甚至體系結構完全不同的兩種系統之間,網關是一個翻譯器。與網橋只是簡單地傳達信息不同,網關對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以適應目的系統的需求。

交換機(Switch):意為「開關」是一種用於電(光)信號轉發的網絡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絡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最常見的交換機是乙太網交換機。其他常見的還有電話語音交換機、光纖交換機等。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兩個或多個網絡的硬體設備,在網絡間起網關的作用,是讀取每一個數據包中的地址然後決定如何傳送的專用智能性的網絡設備。它能夠理解不同的協議,例如某個區域網使用的乙太網協議,網際網路使用的TCP/IP協議。這樣,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種不同類型網絡傳來的數據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網絡的地址轉換成TCP/IP位址,或者反之;再根據選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數據包按最佳路線傳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 IP網絡連接到網際網路上。

數據機(Modem):是Modulator(調製器)與Demodulator(解調器)的簡稱,中文稱為數據機,根據Modem的諧音,親暱地稱之為「貓」,是一種能夠實現通信所需的調製和解調功能的電子設備。一般由調製器和解調器組成。在發送端,將計算機串行口產生的數位訊號調製成可以通過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在接收端,數據機把輸入計算機的模擬信號轉換成相應的數位訊號,送入計算機接口。在個人計算機中,數據機常被用來與別的計算機交換數據和程序,以及訪問聯機信息服務程序等。所謂調製,就是把數位訊號轉換成電話線上傳輸的模擬信號;解調,即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合稱數據機。

防火牆(Firewall):是指設置在不同網絡(如可信任的企業內部網和不可信的公共網)或網絡安全域之間的一系列部件的組合。它可以通過監測、限制、更改跨越防火牆的數據流,儘可能地對外部屏蔽網絡內部的信息、結構和運行狀況,以此來實現網絡的安全保護。在邏輯上,防火牆是一個分離器,一個限制器,也是一個分析器,有效地監控了內部網和Internet之間的任何活動,保證了內部網絡的安全。防火牆(Firewall),是一種硬體設備或軟體系統,主要架設在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間,為了防止外界惡意程式對內部系統的破壞,或者阻止內部重要信息向外流出,有雙向監督功能。藉由防火牆管理員的設定,可以彈性的調整安全性的等級。

網卡:網卡也稱為網絡適配器。它是計算機與網絡之間的邏輯和物理鏈路,其主要功能是實現網絡數據格式與計算機數據格式的轉換、網絡數據的接收與發送等。一塊好的網卡,直接影響用戶軟體的使用效果和物理功能的發揮。網卡集成在主板上或插在計算機的的擴展插槽中,一方面通過總線與計算機設備接口相連,另一方面又通過網卡接口與網絡傳輸介質相連,常見的網卡接口有RJ-45接口和光纖接口。RJ-45接口使用雙絞線連接交換機再通過交換機與其他計算機連接,可以支持100M和1000M網絡。光纖接口是用來連接光纖線纜的物理接口,其原理是利用了光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從而發生了全反射,通常有SC、ST、FC等幾種類型,它們由日本NTT公司開發。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縮寫,其外部加強方式是採用金屬套,緊固方式為螺絲扣。ST接口通常用於10Base-F,SC接口通常用於100Base-FX。

網絡埠(Port):在網絡技術中,埠(Port)大致有兩種意思:一是物理意義上的埠,比如,ADSL Modem、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用於連接其他網絡設備的接口,如RJ-45埠、SC埠等等;二是邏輯意義上的埠,一般是指TCP/IP協議中的埠,埠號的範圍從0到65535,比如用於瀏覽網頁服務的80埠,用於FTP服務的21埠等等。

報文(message)將位於應用層的信息分組稱為報文。報文是網絡中交換與傳輸的數據單元,也是網絡傳輸的單元。報文包含了將要發送的完整的數據信息,其長短不需一致。報文在傳輸過程中會不斷地封裝成分組、包、幀來傳輸,封裝的方式就是添加一些控制信息組成的首部,那些就是報文頭。

報文段(segment):通常是指起始點和目的地都是傳輸層的信息單元。

分組/包(packet)分組是在網絡中傳輸的二進位格式的單元,為了提供通信性能和可靠性,每個用戶發送的數據會被分成多個更小的部分。在每個部分的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組成的首部,有時也會加上尾部,就構成了一個分組。它的起始和目的地是網絡層。

數據報(datagram)面向無連接的數據傳輸,其工作過程類似於報文交換。採用數據報方式傳輸時,被傳輸的分組稱為數據報。通常是指起始點和目的地都使用無連接網絡服務的的網絡層的信息單元。

幀(frame)幀是數據鏈路層的傳輸單元。它將上層傳入的數據添加一個頭部和尾部,組成了幀。它的起始點和目的點都是數據鏈路層。

數據單元(data unit):指許多信息單元。常用的數據單元有服務數據單元(SDU)、協議數據單元(PDU)。SDU是在同一機器上的兩層之間傳送信息。PDU是發送機器上每層的信息發送到接收機器上的相應層(同等層間交流用的)。

串行通信和並行通信:在數據通信過程中,按每一個二進位位傳輸數據的通信叫串行通信,傳輸多個二進位位的通信叫並行通信。相應的,這些二進位數據就稱為串行數據或並行數據。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通信:在通信過程中,通信雙方只有一方可以發送信息、另一方只能接收信息的通信叫單工通信;雙方都可以發送和接收數據,但在某一時刻只能由一方發送、另一方接收叫做半雙工通信;如果雙方都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則叫做全雙工通信。

NAT(Networking Address Translation網絡地址轉換)一種把內部私有的網絡地址翻譯成合法的網絡IP位址的技術,從而對外隱藏了內部管理的IP位址,它使得整個專用網只需要一個全球IP位址就可以與網際網路連通,由於專用網本地IP位址是可重用的,所以NAT大大節省了IP位址的消耗。

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服務):是網際網路的一項核心服務,它作為可以將域名和IP位址相互映射的一個分布式資料庫,能夠使人更方便的訪問網際網路,而不用去記住能夠被機器直接讀取的IP數串。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DNS)是Internet上解決網上機器命名的一種系統。就像拜訪朋友要先知道別人家怎麼走一樣,Internet上當一臺主機要訪問另外一臺主機時,必須首先獲知其地址,TCP/IP中的IP位址是由四段以「.」分開的數字組成,記起來總是不如名字那麼方便,所以,就採用了域名系統來管理名字和IP的對應關係。

C/S結構:即Client/Server(客戶機/伺服器)結構,是常用的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開發C/S架構可以採用多種語言,包括Java、C++、C#、NodeJS以及Dephi等。

B/S結構:即Browser/Server(瀏覽器/伺服器)結構,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界面完全通過WWW瀏覽器實現。服務端分前端和後端,前端是做瀏覽器端展現相關的工作,會用到Html、CSS、JavaScript等,而後端主要工作是接受請求、處理請求、返回數據。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絡管理協議:用於網絡管理的協議。SNMP用於網絡設備的管理。SNMP的工作方式:管理員需要向設備獲取數據,所以SNMP提供了「讀」操作;管理員需要向設備執行設置操作,所以SNMP提供了「寫」操作;設備需要在重要狀況改變的時候,向管理員通報事件的發生,所以SNMP提供了「Trap」操作。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配置協議:是一個區域網的網絡協議。指的是由伺服器控制一段lP地址範圍,客戶機登錄伺服器時就可以自動獲得伺服器分配的lP地址和子網掩碼。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是 TCP/IP 協議組中的協議之一。FTP協議包括兩個組成部分,其一為FTP伺服器,其二為FTP客戶端。其中FTP伺服器用來存儲文件,用戶可以使用FTP客戶端通過FTP協議訪問位於FTP伺服器上的資源。在開發網站的時候,通常利用FTP協議把網頁或程序傳到Web伺服器上。此外,由於FTP傳輸效率非常高,在網絡上傳輸大的文件時,一般也採用該協議。默認情況下FTP協議使用TCP埠中的 20和21這兩個埠,其中20用於傳輸數據,21用於傳輸控制信息。但是,是否使用20作為傳輸數據的埠與FTP使用的傳輸模式有關,如果採用主動模式,那麼數據傳輸埠就是20;如果採用被動模式,則具體最終使用哪個埠要伺服器端和客戶端協商決定。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簡單文件傳輸協議):是TCP/IP協議族中的一個用來在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進行簡單文件傳輸的協議,提供不複雜、開銷不大的文件傳輸服務。埠號為69。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是一種詳細規定了瀏覽器和全球資訊網伺服器之間互相通信的規則,它是全球資訊網交換信息的基礎,它允許將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文檔從Web伺服器傳送到Web瀏覽器。HTTP協議目前最新版的版本是1.1,HTTP是一種無狀態的協議,無狀態是指Web瀏覽器與Web伺服器之間不需要建立持久的連接,這意味著當一個客戶端向伺服器端發出請求,然後Web伺服器返迴響應(Response),連接就被關閉了,在伺服器端不保留連接的有關信息。也就是說,HTTP請求只能由客戶端發起,而伺服器不能主動向客戶端發送數據。HTTP是一個基於TCP/IP通信協議來傳遞數據(HTML 文件, 圖片文件, 查詢結果等)。

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傳輸協議)是以安全為目標的 HTTP 通道,在HTTP的基礎上通過傳輸加密和身份認證保證了傳輸過程的安全性。HTTPS 在HTTP 的基礎下加入SSL 層,HTTPS 的安全基礎是 SSL,因此加密的詳細內容就需要 SSL。 HTTPS 存在不同於 HTTP 的默認埠及一個加密/身份驗證層(在 HTTP與 TCP 之間)。這個系統提供了身份驗證與加密通訊方法。它被廣泛用於全球資訊網上安全敏感的通訊,例如交易支付等方面。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協議簇的一個子協議,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網絡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是否可用等網絡本身的消息。這些控制消息雖然並不傳輸用戶數據,但是對於用戶數據的傳遞起著重要的作用。ICMP使用IP的基本支持,就像它是一個更高級別的協議,但是,ICMP實際上是IP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由每個IP模塊實現。

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r網際網路包探索器):用於測試網絡連接量的程序。Ping是工作在 TCP/IP網絡體系結構中應用層的一個服務命令, 主要是向特定的目的主機發送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網際網路報文控制協議)Echo 請求報文,測試目的站是否可達及了解其有關狀態。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是一種提供可靠且有效的電子郵件傳輸的協議。SMTP是建立在FTP文件傳輸服務上的一種郵件服務,主要用於系統之間的郵件信息傳遞,並提供有關來信的通知。SMTP獨立於特定的傳輸子系統,且只需要可靠有序的數據流信道支持,SMTP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能跨越網絡傳輸郵件,即「SMTP郵件中繼」。使用SMTP,可實現相同網絡處理進程之間的郵件傳輸,也可通過中繼器或網關實現某處理進程與其他網絡之間的郵件傳輸。

POP(Post Office Protocol郵局協議):用於電子郵件的接收。本協議主要用於支持使用客戶端遠程管理在伺服器上的電子郵件。目前POP已發展到第三版,稱為POP3(Post Office ProtocolVersion 3,郵局協議第3版)。

Telnet協議:是TCP/IP協議族中的一員,是Internet遠程登錄服務的標準協議和主要方式。它為用戶提供了在本地計算機上完成遠程主機工作的能力。在終端使用者的電腦上使用telnet程序,用它連接到伺服器。終端使用者可以在telnet程序中輸入命令,這些命令會在伺服器上運行,就像直接在伺服器的控制臺上輸入一樣。可以在本地就能控制伺服器。要開始一個telnet會話,必須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來登錄伺服器。Telnet是常用的遠程控制Web伺服器的方法。

SSH(安全外殼協議):SSH 為 Secure Shell 的縮寫,由 IETF 的網絡小組(Network Working Group)所制定;SSH 為建立在應用層基礎上的安全協議。SSH 是較可靠,專為遠程登錄會話和其他網絡服務提供安全性的協議。利用 SSH 協議可以有效防止遠程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洩露問題。SSH最初是UNIX系統上的一個程序,後來又迅速擴展到其他操作平臺。SSH在正確使用時可彌補網絡中的漏洞。SSH客戶端適用於多種平臺。幾乎所有UNIX平臺—包括HP-UX、Linux、AIX、Solaris、Digital UNIX、Irix,以及其他平臺,都可運行SSH。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TCP/IP協議的核心,屬於傳輸層協議。TCP提供IP環境下的數據可靠傳輸,它提供的服務包括數據流傳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雙工操作和多路復用。通過面向連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數據包發送。通俗說,它是事先為所發送的數據開闢出連接好的通道,然後再進行數據發送。一般來說,TCP對應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而UDP對應的則是可靠性要求低、傳輸經濟的應用。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是TCP/IP協議的核心,屬於傳輸層協議。UDP不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錯恢復功能。一般來說,TCP對應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而UDP對應的則是可靠性要求低、傳輸經濟的應用。

信源、信宿和信道:發送最初的信號的站點稱做信源、最終接收信號的站點稱為信宿、信號所經過的通路稱作信道。

套接字(socket):是一個抽象層,應用程式可以通過它發送或接收數據,可對其進行像對文件一樣的打開、讀寫和關閉等操作。套接字允許應用程式將I/O插入到網絡中,並與網絡中的其他應用程式進行通信。網絡套接字是IP位址與埠的組合。Socket是應用層與TCP/IP協議族通信的中間軟體抽象層,它是一組接口。在設計模式中,Socket其實就是一個門面模式,它把複雜的TCP/IP協議族隱藏在Socket接口後面,對用戶來說,一組簡單的接口就是全部,讓Socket去組織數據,以符合指定的協議。

WebSocket協議:是基於TCP的一種新的網絡協議,和http協議一樣屬於應用層協議,它實現了瀏覽器與伺服器全雙工(full-duplex)通信,也就是允許伺服器主動發送信息給客戶端。

WebSocket和http的區別:http連結分為短連結和長連結,短連結是每次請求都要重新建立TCP連結,TCP又要三次握手才能建立,然後發送自己的信息。即每一個request對應一個response。長連結是在一定的期限內保持TCP連接不斷開。客戶端與伺服器通信,必須要由客戶端發起然後伺服器返回結果。客戶端是主動的,伺服器是被動的。

簡單的說,WebSocket協議之前,雙工通信是通過多個http連結輪詢來實現的,這導致了效率低下。WebSocket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實現了多路復用,他是全雙工通信。在webSocket協議下客服端和瀏覽器可以同時發送信息。建立了WebSocket之後伺服器不必在瀏覽器發送request請求之後才能發送信息到瀏覽器。這時的伺服器已有主動權想什麼時候發就可以什麼時候發送信息到客戶端,而且信息當中不必再帶有head的部分信息了。與http的長連結通信相比,這種方式不僅能降低伺服器的壓力,而且信息當中也減少了部分多餘的信息。

webSocket和socket的區別:Socket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概念,WebSocket借用了這一概念;使用方面,完全兩個東西。可以把WebSocket想像成HTTP,HTTP和Socket什麼關係,WebSocket和Socket就是什麼關係。

相關焦點

  • IT挑戰高薪必備網絡常識-計算機網絡的層級架構
    全世界範圍的計算機網絡,是由各個國家的計算機網絡互聯組成,而各個國家的計算機網絡是需要有符合各國國情的物理架構的,比如我國的計算機網絡主線由一級幹線(國家骨幹網)二級幹線(省級骨幹網)三級幹線(本地網)三層組成。
  • IT挑戰高薪必備網絡常識-OSI七層模型
    網絡通信協議就是計算機之間通過網絡實現通信時事先達成的一種「約定」,這種「約定」使那些由不同廠商的設備,不同配置、不同作業系統的計算機之間,只要遵循相同的協議就可以實現通信。協議可以分很多種,每一種協議都明確界定了它的行為規範:相關參與通信的各方必須能夠支持相同的協議,並且遵循相同的協議進行處理,才能實現相互通信。
  • IT挑戰高薪必備網絡常識-OSI參考模型的數據封裝與傳輸過程
    同樣,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也都要分別給上層遞交下來的數據加上自己的報頭。它們是會話層報頭(SH)、傳輸層報頭(TH)、網絡層報頭(NH)和數據鏈路層報頭(DH)。其中,數據鏈路層還要給網絡層遞交的數據加上數據鏈路層報尾(DT)形成最終的一幀數據。
  • 網絡工程師人手必備的常用網絡命令合集,吐血整理!
    在計算機網絡中經常要對網絡進行管理,測試,這時就要用到網絡命令。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網絡工程師必備的一些常用網絡命令合集,建議收藏後觀看哦!
  • 計算機網絡概述
    計算機網絡概述1.1. 基本術語結點 (node) :網絡中的結點可以是計算機,集線器,交換機或路由器等。鏈路(link ) : 從一個結點到另一個結點的一段物理線路。中間沒有任何其他交點。主機(host) :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計算機。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商)。
  • IT圈常用縮略語彙總,客戶交流再也不怕專業科技術語了
    引言由於IT技術最早從美國來,很多技術術語都是英文的縮略語。所以,在IT圈交談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經常普通話中突然夾雜著一些縮略語。初入江湖者,或者對術語不太懂的。很容易就被搞蒙圈了。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常用的縮略語,有需要的可以關注收藏。
  • 學習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模型的要點
    1、網絡體系結構分層為了減少網絡設計的複雜性,絕大多數網絡採用分層設計方法。所謂分層設計方法,就是按照信息流動過程將網絡的整體功能分解為一個個的功能層,不同機器上的同等功能層之間採用相同的協議,同一機器上的相鄰功能層之間通過接口進行信息傳遞。如按功能將計算機網絡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功能層。
  • 計算機網絡的概述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對於計算機網絡的定義,簡單的說,就是一些互相連接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最簡單的計算機網絡可以由兩臺計算機加上一條連接線路構成,即兩個節點+一條鏈路。常見不同類別的網絡計算機網絡有很多種類別,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為多種類型不同作用範圍的網絡按照不同的作用範圍,可以把計算機網絡分為以下四種:
  • 讓計算機「擁抱」常識 | 翻譯徵文 | 雷鋒字幕組
    儘管如此,常識推理研究進展還是慢得出奇。起初,研究人員試圖將常識轉換為計算機語言:邏輯。他們認為,如果可以寫下人類常識的所有不成文規則,計算機就應該能夠用它們進行推理,就像做算術一樣。這類方法後來被稱為「良好的老式人工智慧(GOFAI)」。雖然取得一些早期成功,但嚴重依賴人工定義,使其無法進行擴展。
  • 計算機網絡知識大綱
    01第一章 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概述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計算機網絡分層結構協議接口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02第二章 物理層通信基礎信號信源、信道及信宿速率、波特及碼元帶寬奈奎斯特定理香農定理編碼與調製數據傳輸方式數據報與虛電路傳輸介質傳輸介質分類物理層接口的特性物理層設備
  • UPS電源常用術語有哪些?使用UPS的理由是什麼?
    UPS電源常用術語有哪些?使用UPS的理由是什麼?安全可靠的電源已是網絡設計和管理人員不得不認真面對的重要問題,UPS作為保護性的電源設備,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定能量的備用電力,從而使我們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並確保了我們的工作質量和人民生命財產不受影響,機器、設備、儀器不受損害。UPS電源常用術語有哪些?
  • 《冬日計劃》常用術語有哪些 常用術語彙總
    導 讀 冬日計劃常用術語彙總 冬日計劃常用術語一覽,許多剛剛入坑本作的玩家們可能會對遊戲中老玩家的一些術語感到困惑
  • 計算機網絡(OSI模型物理層的相關知識點及概念)
    在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我們知道,採用分層結構是為了減少計算機網絡通信的複雜度,每一層都有特定的任務,各層之間都互不影響,同時,處於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下層結構會上層結構提供接口服務。物理層處於OSI模型中的最底層,它主要負責如何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介上傳輸數據比特流。
  • 動漫中一些常用術語解釋
    大家在看動漫的時候可能會看到一些專有的術語像OAD、OVA、SP、ED等等,今天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些術語的意思,喜歡的點讚收藏關注我吧!下面是乾貨時間首先第一個就是最常說的ACG=Anime(動漫)Comics(漫畫)、Cosplay(真人角色扮演的合稱)接下來是一些動漫中常用的:TV:電視上播放的動畫版本WEB:網絡為播放平臺的動畫
  • 日常必備計算機硬體知識
    如今的工作和生活,處處都離不開計算機,就連現在找任何工作都要求能熟練使用計算機,所以說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常識,能熟練使用各種軟體,能解決日常遇到的小問題是一項多麼重要的技能。別什麼事都去找專業人士解決,有錢任性當然請自便,有些常識問題,知道總比不知道好,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適應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是多點知識沒壞處。從今天起,從零開始,從一個計算機小白開始蛻變,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真成高手了呢?
  • 復旦桂韜:當NLP邂逅Social Media——構建計算機與網絡語言的橋梁
    復旦大學桂韜為大家帶來報告《當NLP邂逅Social Media--構建計算機與網絡語言的橋梁》。桂韜,復旦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博士生,導師是張奇和黃萱菁教授。一直致力於網絡語言的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包括信息抽取、序列標註、強化學習、元學習等。
  • 計算機網絡技術都是學什麼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有前途嗎?
    很多沒學過計算機的人,以為計算機只是修一修電腦而已,其實不然,計算機裡面還有許多分類,今天小禿就來說說計算機網絡技術是學什麼的。顧名思義計算機網絡技術,肯定是跟網絡相關的,一聽到網絡人們腦海裡就會自動浮出5g這2個字來,畢竟5g是普通人都知道的東西,但是以我們優秀的專科生來說,我們看不上這麼高大上的東西。我們學的是路由器與交換。有的人就會說,這個我懂路由器嘛,wifi對不對!其實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
  • 計算機網絡之OSI七層模型與TCP/IP四層模型
    所謂計算機網絡,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確切地講,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絡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 IT挑戰高薪必備Go語言常識-Go WEB框架
    框架更像是一些常用函數或者工具的集合。藉助框架開發,不僅可以省去很多常用的封裝帶來的時間,也有助於團隊的編碼風格和形成規範。Iris:Iris自稱是Go語言中所有Web框架最快的,MVC功能齊全。Revel提供了一個工具包,用戶日常的網絡維護。也可以放棄這個工具包,直接訪問底層應用。Revel建立在Go Http Server之上,使用Goroutine來處理請求。
  • IT挑戰高薪必備網絡常識-如何理解HTTP協議是無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