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是蔡崇達一部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豆瓣評分9.3,擁有很高人氣,創下暢銷400萬冊的好成績,書中故事感動了無數讀者。
韓寒說:
「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白巖松說:
這本書 並不是與這種事業有成關聯的成功學販賣,他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真正直視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劉德華評說:
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凡塵俗世,誰不是普通人
蔡崇達的《皮囊》用14個小故事,以人物肖像畫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他的家鄉小鎮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溫柔又殘酷地表達了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懷念,對友人命運的關心,
同時 也讓我們看到了這一代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實骨感而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自己命運的深切思考。
在《皮囊》最著名的一個章節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99歲的老婆婆——阿太。
蔡崇達說,他的阿太,硬得像塊石頭。她把不會遊泳的兒子丟進了大海,結果差點淹死,然而沒過幾天就又丟了下去,人們都說她心狠,但她卻毫不在意。
切菜時砍斷了自己的手指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即使已經年近100歲,出門時也依然堅持步行,因為阿太說: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我第一眼看到這句話時,並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直到後面看到阿太補屋頂,不慎摔下來,情緒崩潰時,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義。
阿太在去世的時候,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皮囊》教會我們的5個道理,成年人該怎樣過好一生?
1.這一生,終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2.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
3.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
4.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
5.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的、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皮囊》有太多的經典,精彩發光的句子。他將告訴我們的這5個道理,藏在書中等待讀者去發現,又無不體現其智慧的見解 。
《皮囊》是一本散文集,但更像是一本小說。它從不同角度的刻畫,讓你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舞蹈,最終,也讓這生命以最真實豐盈的狀態呈現到你的眼前。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人在折騰之後,終其一生,還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與殘酷的世事相處。
許多寫書人在書裡描繪青春的時候,總少不了自己的愛情、自己的叛逆,至於其他人,則少見提及。
但實際上,在我們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最終都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皮囊》是作者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他有多年從事新聞媒體的工作經驗,這也使得《皮囊》中每一位人物的塑造都真實客觀。
讀著讀著,你就會發現,那個人,你好像曾經遇到過。
讓你覺得,每讀一頁,都好像發現了更加真實的自己。
每每推薦給一個人,有句話我是必須要說的:蔡崇達是一個非常善於講故事的人。讀他的故事,不知道何時自己就成為了主角,經歷著他所經歷的一切。但我想倘若自己身臨其境,必然不能做到他那般堅強和勇敢。
當你因為太過迷茫,太過偏執,以至於曲解了夢想和責任,不如先學會生活。
全書38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