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內有2個猛漲階段,媽媽抓住時機正確應對,娃能多長几公分

2021-01-09 母嬰參考

當寶寶進入猛漲期時,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去維持生長發育,因此營養對能量的需求也會猛增。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寶媽們回想起孩子剛出生那段時間,是不是還記得自己內心的欣慰呢?寶寶一天一個樣,明明剛出生的時候就像皮膚皺皺巴巴的小老頭,沒過多久就長成了白白嫩嫩的小可愛,讓人有些感慨,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正在經歷生長發育的猛長期。

新生兒1歲之內的猛長期分2個階段

實際上,孩子的成長並不是簡單的平穩直線增長,而是會有波動的,1歲前就屬于波動最明顯的飛速成長時期,是小寶寶成長的正常生理現象,一般總共有2個重要階段,6個月前和6個月後。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在剛出生第1周裡,新生寶寶的體重會有一個生理性的下降階段,這是因為他們開始排出胎便,且通過皮膚、肺等途徑丟失了許多水分,身體重量會消失一些,加上出生後前幾天吃奶較少,孩子成長的體重無法與消失的體重平衡造成的。

這種體重下降不會超過新生兒出生體重的8%,而且最遲10天就會恢復甚至超過出生體重。

隨後,1~6個月裡以身高約2.5cm/月,體重以700g/月的速度迅猛發育;6~12個月裡稍稍減緩,但仍然很快,以身高1.5cm/月,體重以500g/月的速度增長,然後會慢變緩,並逐漸趨於穩定。

如果能夠抓住1歲前的猛漲期,給寶寶有針對性的撫養,他們未來的身高就能在原有基礎上往上竄好幾公分,當然,家長首先要學會分辨寶寶是否已經進入猛長期。

如何分辨寶寶是否進入猛漲期?

1、生物鐘變得紊亂、睡眠倒退

當寶寶進入猛漲期時,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去維持生長發育,因此營養對能量的需求也會猛增,加上剛出生階段他們新陳代謝本身就比較旺盛,母乳餵養對於腸胃來說又很容易消化,自然會很容易感到餓。

明顯表現就是夜間醒來的次數變多,甚至有的寶寶原本已經養成良好的睡眠規律,卻突然又開始出現夜醒,直接一晚要醒來4~6次,可能還會更多,而且一清醒只要媽媽開始餵奶,能明顯感到他們「狼吞虎咽」,確實是餓醒。

2、吃奶變得不安生

很多原本乖巧到讓很多寶媽大呼貼心的寶寶,一到吃奶時開始咬媽媽,拍打媽媽的胸口,甚至扯頭髮。

猛長期的寶寶吃奶的時候也變得不認真,吃吃停停,玩會兒玩具看會兒電視又回頭找媽媽,隔會兒就鬧騰一次。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發育到一定階段,大腦神經已經開始在協調和控制自己的四肢。

3、情緒多變,焦慮不安

寶寶進入猛長期,情緒也會變得多變起來,堪比生理期的女性。他們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因為猛長期身體的快速發育,各機能會高速運作,生理上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骨骼會快速生長,因此給他們身體帶來不適感,比如會出現腿疼。

雖然外表上寶媽們看不出來,卻確實會讓他們感到不適和不安,進而出現煩躁情緒,又因為還不會說話無法表達,只能通過一些行為來排解,以至於會「誤傷」到媽媽,因此寶媽們會看到孩子毫無徵兆的發脾氣、哭鬧甚至打自己。

寶寶猛長期,媽媽應該怎麼做?

1、按寶寶的需求餵奶

到猛長期時,寶寶吃奶量會大大提升,以滿足身體發育的營養需求,此時不用擔心他們吃得過多導致漲奶吐奶,按需餵養就行,也不用像之前一樣盯著時間隔兩三個小時餵一次奶,只要他們開始自發地尋找媽媽的乳房,或者開始鬧騰,媽媽們就可以開始餵奶。

至於有的寶媽會擔心自己的奶量跟不上寶寶的需求,其實大可不必,這裡就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當寶寶進入猛長期後,寶媽泌乳量會同步進入高峰期,也就是說泌乳量會隨著寶寶飯量的增長而增長,加上吮吸刺激也會導致泌乳增加,在寶媽飲食營養充足的正常情況下,是不用擔心對寶寶奶量需求的供給不足的。

此時並不需要大人的幹預,餵奶可以不定時、不定量、不對寶寶進行刻意限制,只要孩子吃得開心就行。

2、耐心安慰

看完上面寶寶猛長期出現種種異常表現的原因,寶媽對孩子是不是產生更多的疼惜呢?他們給寶媽們帶來「糟心體驗」並不是本意,只是身體上的強烈不適感,也就是「生長痛」,讓寶寶確實需要發洩和轉移注意力。

此時就需要媽媽耐心安慰,比如給予溫暖的擁抱,多多互動,或帶孩子出門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哼哼舒緩的兒歌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的陪伴和愛。

3、保證睡眠

如今都知道孩子的生長激素在夜間分泌最旺盛,那麼在孩子的猛長期,就要儘量讓他們在晚上睡個好覺,寶媽要多留心孩子是否出現揉眼睛、打哈欠等表現,這是他們犯困的信號,看到後就可以開始哄睡了。

猛長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過程,陪伴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父母將自己的該做的、可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寶寶才會是最健康、最優秀的。

相關焦點

  • 寶寶1歲內7個猛漲期,若抓住孩子多長几公分,錯過只能等青春期了
    眾所周知,0-1歲是寶寶發育的「猛漲期」,一年內至少長高25釐米,增重2倍多。殊不知,寶寶的發育並非勻速進行的,單單這一年,就需要經歷7個「猛漲期」。 如果新手爸媽能夠把握住這7個「猛長期」,科學餵養、細心護理,寶寶發育將會更上一籌。
  • 1歲內寶寶有5個「猛漲期」,抓住多長10公分,錯過要等青春期了
    最近公布統計數據,我國19歲以內孩子的平均身高,已經超過日韓成為亞洲最高。這樣的身高數據,也說明了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身高已經比上一輩人突出太多,如果抓住關鍵時期,孩子還能長高几公分。一、一歲以內的寶寶有5個「猛漲期」,每一次都很關鍵家長可以根據觀察做出相應的調節,幫助寶寶快速發育。1.
  • 寶寶1歲前有多個猛漲期,抓住了一個,往往能比同齡娃多長十釐米
    寶寶在1歲之前有7個猛漲期,抓不住就要等到青春期了。1歲內寶寶有七個猛漲期研究顯示:新生兒在1周歲內身高約能長25釐米;其中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前6個月每月平均長高2.5-3釐米,體重增加至少600克,後6個月身高增速約1-2釐米,體重增加約300克。
  • 1歲內7個猛漲期,會有3個信號的表現,家長錯過就要等到青春期
    隨著網絡的發達,育兒知識的普及,很多新手爸媽對於如何養育孩子,都已經具備了一些書面的知識,只不過缺少實際的經驗,有時也會讓爸爸媽媽們措手不及。尤其是對於孩子的猛漲期,不少父母都沒有幫其抓住,也沒有很好的去珍惜,導致了錯過的現象。其實大部分的父母都覺得孩子成長過程中只有兩個階段會出現身體猛漲的現象,那就是一歲和青春期。
  • 寶寶什麼時候到「猛漲期」?這3個「信號」別錯過,父母要把握好
    寶寶出生之後,生長發育的速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寶寶在某幾個階段會發育特別快,我們就把這種寶寶快速發育的階段稱為猛漲期。 一般寶寶會經歷多個猛漲期,新生兒在出生7-10天會經歷第一個猛漲期,以後的猛漲期大約為2-3周、2月齡、4月齡等多個時間段,因為每個寶寶發育情況不同,所以猛漲期也會有所差別。
  • 寶寶「一天一個樣」?一歲前有7個發育「猛漲期」,家長別錯過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我們常說「寶寶一天一個樣」,其實這話一點沒錯,1歲前是寶寶發育最快的時間,尤其是前3個月,每個月都能長差不多5cm。所以寶寶是真的有可能「睡一覺」就長高了,如果你家寶寶正在1歲前,記住這7個「猛漲期」,家長千萬別錯過。
  • 1歲內有這3個表現,證明寶寶要「長個」,錯過青春期也補不回來
    很多寶媽會發現,寶寶出生後好像一天一個樣,這其實並不是媽媽的錯覺,寶寶在頭一年真的「變化」很大。 寶寶在1歲前有7個猛漲期,可以細分成前6個月和後6個月,家長千萬不要錯過哦。
  •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身材矮小的孩子,抓住猛漲期還有可能躥一躥
    寶寶出生的時候大多數都是50公分,也有49公分的,這都不重要,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身高體重也慢慢變化,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標準,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節點,關注孩子的身高體重,及時發現問題。媽媽抓住猛漲期,孩子成功「翻身」迎迎從小個子矮小,一直是班級中最矮的那個女孩,總是坐在第一排,起初媽媽也沒有在意,一直到孩子13歲的時候,偶然的一次機會聽一個朋友說,孩子的身高其實不只是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有的時候一些外在因素可以刺激孩子長高。
  • 寶寶1年長几公分正常?要是不達標,可要注意這幾個黃金增高期了
    有一位6歲小朋友的寶媽問「小朋友身高一年長几公分才算正常?」每個媽媽的內心都是忐忑的,生怕孩子的身高被耽誤。其實,這很正常,關心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媽媽的責任。在不同的年齡段,寶寶的身高增長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抓住寶寶身高增長的黃金時期,給寶寶補足營養,讓寶寶長個高個子。縱觀寶寶各個年齡段的身高,身高增長速度的確不同,如果能注意這些快速增高的階段,你想要的長腿歐巴一點不是夢。寶寶不同年齡的身高標準下面是衛生部《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2009年)
  • 「猛漲期」到來,寶媽做到這3件事,孩子多長10公分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關心孩子身高的父母來說是個好事,因為春季的到來,意味著「猛漲期」的到來。所以說它是猛漲期,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到了這個時期,但如果寶媽做不好的話,就會錯失良機。倘若如果能做到的話,那麼就能讓孩子多長10公分。寶媽是不是很期待呢,你如果想讓孩子高人一頭,那就不要錯過本期分享喲!
  • NBA球星林書豪,與父母身高差可不小,抓住秋季讓孩子多長几釐米
    其實不是的,一年中不同的季節對寶寶的身體發育,產生的影響都是不同的。其實秋季是孩子長高的大好時機,媽媽們可要抓住時機哦,尤其是處在青春期裡的孩子,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秋季,多長高几釐米!現在已是入秋了,正是孩子一年裡第二個長高的黃金期,所以家長們別錯過,還要抓住孩子長高的信號。
  •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3表現做好4引導,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後臺收到了一位寶媽的提問:我家孩子快3歲了,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可朋友家的孩子2歲多說話都特別流利,都說男孩說話晚是真的嗎?為什麼寶寶說話還有早有晚?
  • 「金鼠年」這5個月份出生的寶寶,自帶「福氣」,媽媽生娃不遭罪
    執筆:歐陽比文 2020年還有一個月就「翻篇了」,不少爸媽在「愛你年」有了自己的金鼠寶寶,話說在這幾個月份出生的娃,媽媽不遭罪,寶寶生來就自帶「福氣」,有你嗎?
  • 0-18歲身高體重表已公布,矮個的孩子,或能抓住「黃金期」躥一躥
    其實大多數的寶寶出生的時候都是差不多高的,大概普遍在50公分左右,但是由基因,性別,年齡,外部環境好營養物質的主導下,每個孩子的生長初度不一樣,有的孩子搞,有的孩子矮,身高體重也會打來一定的差異化。一、媽媽抓住孩子黃金「猛漲期」,孩子成功「翻身」俊俊從小個頭就偏矮,瘦瘦小小的,在排上的很多活動裡面,都被安排在比較前面,起初媽媽也並不在意,覺得孩子到時間就會長個的,直到比俊俊小兩歲的表妹都比俊俊高了一點,媽媽才開始著急了,帶著俊俊看醫生,經過醫生的一些列指導後。
  • 娃用筷子好處多,幾歲開始給娃用?並非二歲也不是四歲而是這年紀
    娃用筷子好處多,幾歲開始給娃用?並非二歲也不是四歲而是這年紀導語筷子是我們中國人專屬的用餐工具,而且,用筷子吃飯已經傳承了幾千年,甚至成為了我們中國的一種文化。所以,對於筷子的使用方法,這些寶寶也不太感興趣,因此也就一直學不會。從上面幾點我們不能看出,小寶寶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用筷子確實不太適合,不過,若孩子超過4歲還沒讓孩子鍛鍊用筷子吃飯,也對孩子來說沒有太多的好處。那麼孩子用筷子不是2歲,也不是4歲,究竟幾歲開始用呢?
  • 2020兒童標準身高表出爐,抓住這3個階段,小矮人也能變成大高個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養娃成了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生活,沒有一個不讓家長操心的,特別是娃的的身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身高和以前相比提高了不少,但是也有不少家長總覺得自家孩子長得慢、長得矮。每每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眾場合時,談到孩子身高總是抬不起頭來。
  • 1歲內寶寶發育指標大全,全通過了,才能正式宣告你家娃平安無事
    可若是1歲以下的寶寶,自我表達能力有限,父母恐怕很難發現問題,就很容易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那麼,這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專家給大家分享一些辨別的小竅門——家長如何在家判斷自家1歲前的寶寶是否發育正常?主要可以從下面幾項發育指標來判定,如果孩子都能做到,說明其身體發育一切正常,反之,則需要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1、寶寶的眼睛觀看四周寶寶出生的第一周,視力還較為弱,僅僅能看到8~15釐米處的物體,可以用眼睛追隨著物體的移動。
  • 俄羅斯19歲「超人媽媽」走紅,帶2個娃送快遞,網友:爸爸去哪了
    其實現在很多家庭都出現了爸爸是甩手掌柜,只有媽媽在帶娃,明明自己有老公,卻活的像個單親媽媽一樣。俄羅斯一名19歲的美女「超人媽媽」走紅網絡,她為了生活,帶著2個娃去送快遞,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俄羅斯19歲「超人媽媽」走紅,帶2個娃送快遞這位來自俄羅斯的19歲美女媽媽名叫拉達,兩個寶寶,大寶是拉達在17歲時生下的,而小寶才出生沒多久。
  • 1歲內寶寶有3種「小怪癖」,證明大腦發育好,未來的小學霸
    0-1歲是嬰兒智力發育的關鍵期,家長如果能幫寶寶抓住每個時間段的「智力敏感期」,寶寶的智力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智力發育好的寶寶,往往在1歲內會出現3種小怪癖,家長快來看看你家寶寶有沒有這些聰明的「小動作」吧。
  • 寶寶為什麼總愛打媽媽的臉?原因有2,別誤解了娃對你的愛
    但是有的時候新手媽媽發現抱著娃,寶貝總是用小手「打」媽媽的臉,寶媽表示「很傷心」。小崔是個新手寶媽,每當看著肉嘟嘟的女兒心情就會變得特別好,也會特別欣慰。但是最近小崔有一個小苦惱,每次抱著女兒,寶寶總會用小手「打」她的臉。小崔擔心以後女兒會不會有暴力傾向,於是去問了在兒科上班的孩子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