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是清代著名詞人,他22歲賜進士出身,經過選拔而成為康熙皇帝的三等侍衛,後來又升到一等。納蘭是一位出生於宰相家的貴族公子,卻勤奮聰慧,詩詞、書法、射獵等樣樣精通。
年輕時的納蘭性格豪邁,十分好客,為了朋友也毫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納蘭非常善於填詞,他的作品有些清新自然,有些更感人肺腑。
他的《飲水詞》哀婉動人,頗近南唐後主李煜的作品,更是流傳久遠,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愛。下面介紹納蘭性德的一首詞,筆力遒勁,情感真摯,驚豔了整個深秋。
好事近·馬首望青山
清代:納蘭性德
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
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
詞的大意是:從馬首遠眺,青山連綿;昔日繁華,早已凋殘。年深日久,碑石上長滿了苔蘚,題字都須仔細辨認。且不管那些興亡的歷史事跡,單這秋色就足夠令人悲愁。斜陽照在十三陵下,歲月流逝,清王朝的新豐獵騎也將零落殆盡。
納蘭是一位騎馬射獵的好手,這首詞是寫他在昌平一帶的草場打獵的感受。昌平在千年古都的外圍,明朝遺留的古蹟十三陵就在那裡。時值秋天,作者又身處這樣一個歷史遺址,納蘭感慨萬千地描繪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秋郊行獵畫卷。
開篇就展現出一種荒涼的秋色,作者用「零落繁華、斷煙衰草」兩個詞表現深秋景象,生動形象,又簡潔明了,同時也委婉地暗示出詞人惆悵和失落的心境。
作者雖然出生貴族,又時常在皇帝身邊,可謂平步青雲。但納蘭卻不喜歡整日東奔西走的生活,更願意安靜地讀書、寫作和思考問題。在一般人的眼裡,詞人前途無量;可在納蘭的心中,功名利祿都是一場虛空,也越來越厭倦侍從生活與各種明爭暗鬥。
詞人騎馬經過蒼茫的草原,那裡曾經是明朝的十三陵,多少帝王將相都化為灰燼,更多的古代墓碑也都湮沒在灰塵和荒草之中。不細細辨別,都難以知道上面刻了什麼。
時光荏苒,不僅模糊了人們的記憶,也讓那些曾經的榮光與顯赫都變得一文不值。日月輪轉、春夏交替,大自然依然按照固有的節奏,有條不紊地進行,而石碑上記載的各種事跡是否會萬古長存?詞人沉思默想,思緒萬千,更感慨人生短暫,很多美好的過往真是不堪回首。
下片轉頭先化用杜牧的名句,折戟沉沙鐵未銷。但詞人卻反用其意,他告誡世人,不要總是留戀那些古蹟,也不必惆悵將來,卻要過好當下。
接下來詞人又化用王維《觀獵》裡的詩句,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新豐舊址在陝西臨潼的東北,西漢初年建於長安,供給漢高祖劉邦家鄉的老百姓來此居住。這裡是說,獵人是從北京附近的城鎮上來的。
作者在詞文的最後點出「斜日、十三陵」,又以「新豐、獵騎」結束全篇。作者筆力遒勁,情感真摯,讓讀者可以想像出,秋高氣爽、夕陽西下之時,遼闊的草原上正奔馳著一群出色的獵手,他們風流倜儻、意氣昂揚,似乎沒有什麼不可以徵服。
而其中有一位少年卻悲嘆興亡、心情惆悵,也令人感慨人世的滄桑。看來納蘭天生就不是一位曠達之人,雖然年紀輕輕,卻評古論今,更悲怨人生的變幻莫測與命運的無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