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的孩子,應不應該去學英語,去報英語補習班
今天,我這裡一位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告訴我:呂老師,我想給我們家的孩子報個英語補習班,你能不能給介紹一個?我就問他:「你怎麼忽然想給孩子報英語補習班了?」「他們同班同學裡有很多都報了英語補習班,我怕現在不報,以後上三年級了跟不上。」
作為一個常年搞教育的老師,我確實認識幾個不錯的英語補習班,甚至也認識很多教了幾十年英語的特級教師。但是我個人覺得英語這個東西,真的是沒有必要報什麼補習班。
記得前段時間,一位網絡作家叫做花千芳,一次他發了一條微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學英語根本沒用,那就是一項廢物技能,除了浪費家長的鈔票外,更是浪費了孩子的人力,犧牲了孩子的寶貴童年。
暫且不說花千芳所說的這個觀點是否正確,但是這條微博在發出來後被王思聰看見了,結果王思聰直接就在這條博文下面開懟了:「9012年還有沒出過國的人?」這下子引起了花千芳的憤怒,兩人直接在網絡上展開了群槍舌箭,大打出手。
先不討論王思聰和花千芳的這場口水大戰,我們先來算一下,根據官方的統計,14億的中國人裡面,有護照的總數不超過1億人,最少還有13億人沒有護照,沒有出過國。而在這沒出過國的13億人中,有多少人能夠用的英語?
其實很多家長本身並沒有讓孩子補習英語的想法,但是架不住外界的壓力。首先是一些無良的教育機構給家長灌輸了一些類似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學習英語比以後學習會更簡單之類的思想。
再有就是一部分家長自己本身並不懂得教育,總認為讓孩子從小開始學英語會更容易一些。另外還有一部分家長就是純粹的攀比心了,看到別人的孩子報英語他也給自己的孩子報英語,而且還要求找最好的輔導班,最好的老師。更有甚者甚至還想找一對一的英語老師。
按照我的個人理解,一二年級的學生你給他找什麼輔導班,給他找什麼一對一的老師?一二年級的孩子能學多深的東西?即使是再好的老師,講內容稍微深一點,孩子就理解不了了。
要知道,人的大腦在5到13歲這個時間段是記憶力最好的。而過了13歲以後,大腦開始逐漸從記憶力向理解力方向轉化。
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可以更優質的學習,那就不要忽略這個記憶力和理解力之間轉換的階段。個人認為,在5到13歲之前,讓孩子去儘量的記憶一些需要背誦的東西,如唐詩宋詞、古典文學、一些必要優秀的文言文,這樣可以讓孩子在13歲之前先把很多知識強行的記住。
當然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學好英語,那麼在這個階段,根本不需要讓孩子去報什麼輔導班學什麼所謂的音標、語法,什麼美國音、倫敦音、法國音都是假設,這個階段你只需要讓孩子儘量的多去聽單詞,多去背單詞,多去記憶單詞就可以了。這些事情家長們自己在家裡就已經可以做到了,還用花那個冤枉錢去所謂的補習班?
等到孩子到了13歲以後,記憶力開始衰退,理解力開始增長的時候。他以前記住但是不理解的東西,慢慢的自己就會進行一種自我吸收和自我消化。前提是,孩子的腦子裡得有東西讓他消化,這就要看他在5-13歲的時候家長給孩子的大腦裡塞了多少東西了。
另外在本文的結尾,我還是要吐槽幾句:英語確實是很有用,但是對於英語,除了為了應付考試以外,大多數人一輩子真的用不到。數學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語文可以鍛鍊孩子的模糊思維和溝通能力,物理化學是為了讓孩子了解地球的基本法則。但是英語,呵呵。
英語和開車一樣,它的本質只不過是一種技能而已。既然是技能,就可以自主選擇,可以學也可以不學。而且也不一定需要一直學。真正能讓你學好一樣技能的方法就是在適合於這種技能的環境裡待上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我們來列舉一些例子:孫繼海、姚明這些人在出國之前,那英語濫的可以說是讓人慘不忍睹。但是自從他們出國打球以後,在國外都說英語的氛圍下,半年時間,他們的英語就都達到四六級了。
再有就是現在的翻譯軟體已經可以做到同步翻譯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翻譯軟體完全能夠解決不同語言之間的基本溝通。
如果真的想讓自己的孩子學技能,建議還是讓孩子學點更具有現實意義,並且能夠學以致用的技能吧。遊泳、急救,自我安全防護知識。或者是讓孩子多學一點國學、學一點書法,增加一下他們的知識儲備量。
最後要奉勸各位家長一句話,不要讓孩子的童年在書山題海中度過。因為即使你把孩子的童年淹沒在書山題海中,孩子們該不能理解的還是不能理解,該學不會的還是學不會。這無關乎金錢,而是因為在正確的年齡學習正確的東西才是教育真正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