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依舊愛看動畫片會被人嘲笑嗎?其實不然,好的動畫片對於心靈的衝擊絕不亞於好的電影。
英國的「鬼才畫家」史蒂夫•卡茨,他創作的插畫和動畫,幾乎都是現實社會的縮影,看完會讓人感到焦慮和不安。
他創作的《肥胖症》這張插圖,通過肥胖的身軀,慵懶的坐姿,暴飲暴食的生活習慣,在啤酒和香菸中麻醉自我,嘲諷了人類變態的價值觀。
有人說,不敢看史蒂夫•卡茨的作品,害怕看見那個沮喪的自己。很多人在看了豆瓣評分高達8.2分的動畫《幸福》之後,紛紛表示自己就是裡面那隻老鼠。
01
史蒂夫•卡茨創作的暗黑諷刺動畫《幸福》,時長只有4分16秒,刻畫了一個由老鼠主宰的世界,一隻老鼠為了追求幸福,從農村來到城市,拼命擠進格格不入的社會。他掙扎過,迷茫過,最後,為了追求金錢,拼命工作,忘記了最初的自己。
動畫的開頭,一群密密麻麻的老鼠,西裝革履,手裡拎著公文包,面無表情的等地鐵。接著,一窩蜂地坐電梯趕往上班地點,開始一整天的工作。
闖入城市的老鼠看見這一幕,不禁問自己,這就是幸福嗎?
緊接著,超市打折,店外排滿了密密麻麻的老鼠,它們為了搶到廉價的商品,廝打起來,場合混亂不堪。闖入城市的老鼠最終搶到了一臺4K電視,然而他卻沒有絲毫的幸福感。
城市裡到處可見「幸福」的字樣,路過的老鼠們卻面無表情。闖入城市的老鼠看見一輛漂亮的跑車,興奮地丟了電視,跳了上去。
它還沒來得及享受極速駕駛的滿足感,就被開了罰單,車輪也被偷走了。他開始借酒消愁,又吞下了「幸福」藥丸,他在夢境裡看見了城堡和彩虹,一切都如此的簡單而美好。
夢醒之後,它又回到了這個吵鬧的城市。它看見了一張錢,為了追趕這張錢,在電腦桌前被捕鼠器夾住了自己。
動畫的結尾,數以萬計的電腦桌和老鼠,映入眼帘,它放眼望去,發現四面八方布滿了像它一樣的老鼠,不停的工作,不停的賺錢。
這隻闖入城市的老鼠,最終沒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還被這座城市同化了。
02
有人看了這部動畫後,留言發問:人們為了房子,貸款三十年買高價房,日以繼夜的工作,不敢失業,三十年後房貸還清,幸福來了,可人也老了。你們幸福嗎?房奴們。
我不是一個房奴,所以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有人覺得住豪宅,享受美食美景,天天化著精緻的妝就是幸福;有人覺得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是幸福;有人覺得只戀愛不結婚也是一種幸福。
雖然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是實現幸福的條件是一樣的,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就不要妄談幸福。
修西得底斯曾說:「幸福的秘訣是得到自由,而自由的秘訣是勇氣。」
只有自由了才獲得幸福。自由意味著有選擇的權利。無論你身處何種境地,你還有權利選擇怎樣面對。顯然,動畫裡的老鼠,被捕鼠器夾住那一刻,他已經失去了自由。
好多人認為,美國人很富有,衣食無憂,幸福指數一定很高。事實上,在經濟危機的衝擊下,全美國各地,有成千上萬食不果腹,無家可歸的人。
據CBS報導,2019年度統計數據顯示,聯邦政府公布的無家可歸人數增加了2.7%。在2018年1月的統計中,近55.3萬人無家可歸。去年這一數字升至約56.8萬。
次貸危機和金融風暴以來,因失業和還不起房貸而面臨無家可歸的人越來越多。另外低收入者所租房屋被收回後,也會陷入無家可歸的困境。
今年,受疫情的衝擊,救助金的下調,在美國全境將有超過2000萬戶的美國家庭面臨被房東驅逐,流離失所的局面。
當一個人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時候,談幸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03
古人云:「是故君子先慎乎徳。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古人認為德財一體,不可割裂。德是財之本,財是德之末。告誡後人,不講道德的謀財是不可取的。
只要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需要錢,老鼠拼命賺錢沒有錯。只是賺錢的方式千千萬,賺錢的過程能否帶給你滿足感,能否實現你的自我價值才是畫家想讓我們反思的問題。
馬雲在接受楊瀾採訪時,曾一直強調:
永遠不會把賺錢作為公司的第一目標,你說到這一點就要做到。最後回過頭來,看自己賺了多少錢,這是一個結果,不是我追求的目標。
因為我堅信一個人腦子裡只想賺錢的話,眼睛裡全是人民幣,港幣,講話就是美元,沒有人願意跟你這種人做生意的。
馬雲說賺錢不是創業的目的,絕不是一句空話。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馬雲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解決了中小企業的銷售難題。馬雲設計的「螞蟻森林」公益行動,荒漠化地區種下1億棵真樹,種樹總面積近140萬畝。
馬雲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趕上了網際網路時代,而是他始終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既賺了錢,又幫助了社會,這樣財富才會變得有意義。
結語:
叔本華流傳最廣的作品《人生智慧箴言》,深受世人喜愛。他在書中提到,人生面對兩大敵人,窘迫貧困製造痛苦,平安富足產生無聊:「既無痛苦,也不覺無聊,本質上就實現了人世的幸福。」
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只是擺動的幅度有大有小。一開始,我們忙忙碌碌,只為謀生存。然而,終於謀定了生存,卻不知道用它做什麼。於是,再次投入奮鬥,為的是擺脫生存這副重擔,令生存變得無從感知。
卻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人本具足,好多東西我們原來就擁有,不必過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