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簡單的一句話,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裡沒有心靈雞湯,有的都是修行乾貨。實例解析、經驗共享。請關注我們,一起來#輕鬆學佛#。
過去很多人把這句話解讀為:人要是不為(wèi)自己著想,天地都會誅殺他。這也因此成為了很多人自私自利的藉口。
後來較正統的解讀為應該是二聲wéi,也就是:人如果不修為自己,那天地也無法容受。
很多人將這句話的出處安在了《佛說十善業道經》中,但其實這部經中是沒有這個說法的。
今天我們從兩個音的不同方面都來解讀一下:
人不為(wéi)己,天誅地滅:
這個方面的解讀就比較簡單了,儒、釋、道等傳統文化都是教導我們修證自己的行為,要符合天地自然的規律。
人要懂得宇宙自然的因果規律,從而通過戒行來修為自己的身口意,以符合宇宙自然的規律。如果不這樣修為,做出違背因果的惡行,當然要被天誅地滅,承受自然的果報。
無論是這次全球性的新冠狀病毒,還是各地發生的災禍,乃至全球氣候變暖等等問題,都是因為我們人類放縱自身的行為所導致的。天誅地滅只是我們破壞自然規律而得到的反作用力。
所以,人如果不真正的修為自己,隨意造作惡因,自然要得到天誅地滅的惡果。《大學》中也說:從國家元首一直到老百姓,都要把修養品德作為根本。
人不為(wèi)己,天誅地滅:
從這方面來解讀,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為;一個是自己。
從「為」(wèi)來講,什麼是真正為自己?就是要對自己好,善待自己。
從行為上來說,就應該按照修為自己的標準去做,放下內心的貪慾、嗔恨、愚痴、傲慢等五毒,通過修身、齊家的善行讓自己獲得真正幸福快樂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為自己好,善待自己。
為什麼很多人會把這句話當作自私自利的藉口呢?只是因為自己還沒有真的明白:很多人都想為自己,讓自己過的好,但越是自私的人反而越生活得不好。
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他一個人為他自己,能有多大的力量?這不是真正的為自己,得到的太少了,所以生活不好。這樣的人心中沒有別人,更沒有天地。內心失去了天地,自然會被天誅地滅。
越布施的人得到的就越多,有什麼事也會很多人來為他做。如果能人人都為我,那是多大的力量?這才是真為自己。因為這樣的人心量大,心中有天有地有他人,所以天地也會幫他,不會滅。
只有先「我為人人」,才能得到「人人為我」,這就是最簡單的因果法則。佛說:大乘無我,念念為人,就是這樣。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象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韓紅以及眾多在疫情中奉獻的人一樣,他們才是真正為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更具價值和意義。
從自己來講,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並非是我們認為的自我的身體和意識,那只是所謂的「小我」,就如同大海的浪花,並非大海的本身。
其實,每一朵浪花都是大海。這個真正的「自己」就是天地萬物的本源。雖然只有一個,但它卻有很多的名字,就好像「蘋果」和「Apple」,文字語言不同,叫法也不相同。
這個「自己」,在儒家中叫「天性」,道教當然叫做「道」,基督教稱為「上帝」;在伊斯蘭教中被叫做「真主」等等,在佛教中稱為「佛性」。
這是所有眾生都具有的本性。如果我們證到了這個真正的自己,那就成佛了、成聖了、成道了。
明白了這個真正的自己,才會懂得如何真的為自己,也就是突破自我狹隘的意識,認識到世界萬物都是大同的。只有真正愛萬物、愛眾生,才能回歸於本初清淨無染的自性,才是真正的為自己。
《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王陽明說:仁者與萬物為一體。不能達到一體的效果,只是私慾還沒有忘掉。
在道教《清靜經》裡說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在佛教來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諸法不離自性。
以上這些都是不同的聖賢對這個真正「自己」的描述。天地萬物都是我們自己,讓天地自然、萬物和諧才是真正的為自己。
如果我們能夠真正體悟到人與人、人與萬物、人與自然本自一體的大同,才會生起對自然一切的大愛。
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整個自然都要和諧共處,保護環境就是真正保護我們自己,愛護動物就是真正愛護我們自己。
只有這樣突破了狹隘的、小我的自己,能去為這個真正的大我的自己,為大家、為世界、為自然的話,就會自發地去愛護他人、愛護動物、愛護環境、愛好和平。
只有這樣,才能夠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諸如新冠狀病毒乃至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這才是真正的為自己,才不會被天所誅,地所滅。
如果我們都能夠這樣去為真正的自己,那人類就能大同、世界自然和平、天地就會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