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看多了就是這樣,超級期待的常換來失望、不期待的反而常常覺得好好看。但《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系列兩集卻都沒讓人失望過。這一支隊伍並不像是復仇者聯盟那般華麗,各個大有來頭可以獨立拍成電影,異攻隊的成員每個人都沒有強到可以獨當一面,他們的人生常面臨到不斷被遺棄的局面,但當這樣的雜牌軍組成一隊、彼此惺惺相惜相濡以沫的時候,反而在《星際異攻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釋放出了特別動人的感情氣場。
到了《星際異攻隊2》,已經超越超級英雄版本的《玩命關頭》老是把「家人」掛在嘴邊說漂亮話的程度了,本片在各環節上都不斷驗證著角色之間的情感牽絆,跨種族的愛情也好、多元成家的親情也罷,在Groot浴火重生、變成小Groot之後更是成功創造了超級英雄電影系列中最成功的baby角色,這隻樹枝的可愛模樣、神奇萌力,在在地把家庭議題發揮渲染得更加徹底,每個任性角色一遇到Groot都變得沒輒、只能耐心與溫柔地對待這顆小幼苗,為一出打鬥特效片增添了無限療愈時分。
除了Groot這條線之外,《星際異攻隊2》劇本也致力用各種型態的關係去解釋「家人」的定義是建立在感情上面,你們會一起喜歡上同樣類型的音樂、一起享受它們,平常互相吐槽彼此看不順眼,但都仍會花大把時間精力去相處,而這種情感的經營都可輕易凌駕在血緣關係之上的,就連火箭和勇度之間相似的人生經驗也都可能成為彼此理解的契機,敵人與朋友之間的界線於是變成跳格子遊戲一般可輕易在跳躍中轉變。
上一波超級英雄電影的熱潮是來自於影片著墨在強者的心靈黑暗面、更之前則是能力越高責任越大,但自從《星際異攻隊》與《蟻人》(甚至《死侍》和《羅根》)之後我們看見超級英雄的脆弱或諸多缺點,這些反而散發出了無窮人性、令觀眾更容易愛上,《星際異攻隊2》可謂是此道集大成的高潮代表作。相對於至高族、天神等絕對強權與高度文明之人士,星際異攻隊狼狽但生猛、花俏而顯得有人味,由他們作為代表、對金字塔頂端的人士進行反抗與反撲,不也是莊熱血的革命事件?
而這種與多元成家議題意外百搭的,也蔓延到了全片的音樂與視覺表現,大量八〇 、九〇年代的音樂乃至流行文化將這部科幻片妝點得極有溫度且在超級英雄電影群中自成一格,從打鬥場面到喪禮的花火都讓人回想起舞曲大帝國年代的音樂播放器常見的萬花筒式視覺特效。仔細想想,這不但和星際異攻隊成員們的形象相襯,也果然是全地球人接受度最高的美學風格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