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失莫忘》,初看起來就像披著「科幻外衣」的愛情小說,但涉及到對克隆的倫理思考,人文與科幻處理得並不顯突兀,結合自身特長的文科生科幻套路確實高明,所以還算是篇不錯的科幻小說。
誕生於1996年7月5日的克隆羊多莉,可以算是生物科學領域的裡程碑。多莉是由移植母羊的乳腺細胞到被摘除細胞核的卵子細胞中發育而成的。
如果那個時候大力發展推廣克隆技術的話,器官捐贈會變得不問題,但免不了倫理道德上的拷問,這也是這篇《莫失莫忘》的創作背景。
石黑一雄的《莫失莫忘》可以說是一個假設下的平行世界。假設:經過幾十年,克隆技術已經大面積應用,複製人提供器官進行捐贈以解決人類很多疾病。
這一假設,為文科生創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他們可以用自己特長進行創作而不需要硬體上的生物學知識。
1、 克隆技術,至少國內9年義務教育已經進行基礎性普及了,每個國家估計都差不多。
2、 就算克隆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機械之類的民生科技也不會太大變化,車還是那車,房還是那房。
3、 「複製人的人權問題」按理來說就會成為焦點,這個屬於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時的基本問題,僅僅需要深挖,屬於人文上的。
也多虧普通民眾對克隆已經有了基本認知,省了很多功夫,作者需要做的也僅僅是複製人進行器官捐贈進行故事編輯。
1、 複製人早期必然不會被承認作為「人類」。
2、 有部分人類會「為了複製人的權利」而努力。
3、 複製人會覺醒部分意識,進行反抗。
4、 複製人努力後的結果,會引人思考。
歷史是驚人的相似,就是人權運動,可以借鑑史實。這個故事的主角是「複製人」,但是換做「黑人」、「底層窮人」,也未嘗不可。
諾貝爾委員會的頒獎詞這樣寫到:「who, 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石黑一雄結合自己的創作特點,即擅長對記憶的編排,避免不擅長的理科知識闡述,講複製人與人類間的愛情、友情、親情。相對於現在太多的「複製人戰爭」,也算是一股清流。
石黑一雄喜歡搞「記憶模糊」的概念,就像偵探小說一樣,前期只提供線索。由於敘述的主角視野也很主觀,讀者很容易被帶進坑裡。到後面真相的揭露,讀者就會有心靈上的衝擊。
凱西、湯米、露絲,這是故事中的主角。在小說中,複製人已經被專門的教育給洗腦,他們也知道他們是複製人,但很多真相卻並不知道,也差不多算是與世俗世界隔離。
1、 三位主角,幼時呆的這所學校。是部分人為「爭取複製人的人權」而專門設立的,每年會選複製人的藝術作品去展覽以證明「複製人是有靈魂的」。這些複製人是不知道的。由於作者故意設計的視角問題,線索有但是不明顯。
2、 複製人出學校後,知道自己會捐贈器官致死亡,但沒有人權這一概念,認為這是義務,卻有對生命的部分認識。
3、 湯米對「之前的藝術作品收集有著錯誤卻合理的認知」,畢竟部分真相被隱藏。為能夠延緩捐贈器官以續命,湯米、凱西拿著因捐獻致死的露絲弄的救命稻草,到後面的真相後卻是一場空。
真相就是,複製人是為人類捐贈器官而誕生的,必將因此而死,沒有任何的解決辦法。
在故事中,為了「複製人能夠擁有人權」的最後的機構也因事故而被取消,人類對複製人越發的恐懼並進行遏制。
石黑一雄《莫失莫忘》,揚長避短的創作方法確實值得借鑑的。這篇小說,與其說是講複製人的悲慘命運,還不如說是底層人民對人權的爭取。
認真看下去的話,會讓人心驚與可怕。對人們的麻木還是無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或許就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