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平潭島是中國第五大島嶼,
從地圖上看,也是離臺灣省最近的地方。
在這裡出生的85後姑娘小蘭,
30歲辭去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
回來租下一棟破敗不堪的老宅。
被譽為「中國最美海上高鐵」的
福平高鐵即將通車,
這就意味著,
馬上可以坐著高鐵,跨越海洋去平潭島!
房子坐落在最美環島路的觀景點,
背山面海,
推開門就能看到
連綿的沙灘和夢幻的風車田。
小蘭花光了積蓄,
又靠朋友眾籌支持,湊了200萬,
裝修出了一棟「毛坯房」。
島民們不理解這樣的設計,
覺得小蘭花了冤枉錢,
卻總有絡繹不絕的客人從北上廣趕來,
專門打卡這棟極致的侘寂風建築,
紛紛表示:孤獨感爆棚,美極了!
口述 小蘭
編輯 Tango 責編 鄧凱蕾
16歲那年,我離開了土生土長的平潭島,去了福州讀書,畢業以後就留在這座城市做奢侈品店鋪管理工作。
讓我意外的是,跟工作之後認識的很多外地朋友聊起家鄉平潭島,大家都表示沒聽說過。
平潭島在網絡上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地夫」
其實平潭島是中國第五大島,它有一個文藝的名字,叫「嵐」。從地圖上看,它與臺灣省遙遙相望。之前這裡每天都有往返臺北或臺中的遊輪,一般3個半小時就能到臺灣。
在2010年以前,從福州進出平潭島只能靠輪渡,遇到大風天就會停運,島上的經濟發展不起來,一批一批像我一樣的年輕人都離開了。
小蘭與島上老人聊天
直到現在,島上仍然保留了一種孤寂感。留下來定居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過著去海灘撿魚蝦、種花生、種紅薯的慢生活。商業開發很少,但反而留住了大片的原生態自然風景。
平潭島上散落著很多「留守老人村落」
越逼近30歲,越想回家
工作了幾年之後,我越來越想念從小長大的地方。
跟三亞相比,平潭島的風光真的很特別。不僅有漂亮的海灘,還有非常多的蘆葦蕩、卵石灘,甚至是懸崖峭壁。
到了冬天常常颳大風,「風車田」非常有律動感,很多遊客都會在風車前拍照留念。
平潭長江澳風車田
平潭島的海是我最喜歡的,出太陽的時候,海面會有像美人魚尾一樣的螢光海浪,據說看到的人,一整年都會有好運氣。
螢光海浪
因為海裡的浮遊生物,經常會有「粉紅色海浪」,女生們看到了都要尖叫。春天會有「藍眼睛」,是一種夜光藻形成的,整片海灘都在發光,特別震撼。
今年5月,平潭島海灘藍眼淚爆發,呈現驚豔奇景
小蘭與朋友拍下的藍眼淚海水視頻
幾年前,政府斥資修建了一條最美環島路。大約每2公裡,就有一個新的賞海角度,非常適合環島自駕或騎行。現在已經成為「網紅線路」,我經常能在抖音上刷到自己的家鄉。
我在福州拿著不低的工資,但銷售壓力非常大,每次覺得不開心,就會回島上住兩天,一個人在海邊待著,整個人就覺得很治癒。
越逼近30歲,越想回家。
去年我得到一個晉升機會,但我主動放棄了,決定賭上全部身家開一家民宿,這樣就能每天都待在島上,再也不離開了。
眾籌100萬,在最美環島路上建房
第一次來看這個房子去年夏天,當時我一個人在周圍散步,不知不覺就走過來了。
建成後的民宿二樓,可以安靜地看海
一走進來就特別喜歡,小時候我也住過這種天井房。混凝土花窗、煙囪,都有種熟悉的感覺。
它的地理位置也很棒,處在「最美環島路」的開端,背靠君山,面朝大海,離風車田和沙灘都很近。
隔壁的民宿老闆告訴我,已經有很多人看中了這個房子,但它是年久失修的危房,破壞得太厲害,改造成本可能很大。
老宅改造前
我先找了設計師評估造價,然後聯繫了房東,談定一年8萬的租金,租了11年。
當時我的積蓄有100多萬,但最後裝完差不多花了200萬。本來找了一個合伙人,但裝修過程中正好遇到疫情,對方就撤資了。
中庭改造中
中庭改造後
有碰到過特別彷徨的時刻,父母從一開始就不同意我回來,覺得應該留在大城市結婚生孩子,所以我也不想求助於他們。
幸好朋友們陸續來幫我,他們都在國企、事業單位上班,雖然嚮往我的生活,但不想放棄穩定的工作,覺得我可以幫大家圓一個「民宿夢」。
最後,相當於是用眾籌的方式一點點把房子裝修好了。
每個房間都是一個獨處的洞穴
福建人把家叫作「厝」,島上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用大石塊建成的,所以都叫石頭厝。
我們就用了這種最傳統的方式翻新外牆,把石頭像積木一樣搭起來,既快速又堅固。平潭島常年風大,住在石頭厝裡,有穩穩的安全感。
平潭島上用石頭蓋的房子
挑選室內牆面塗料時,設計師李超推薦了防潮防黴的夯土,刷完後,我們待在室內,點上蠟燭,真的像在洞穴裡一樣。
防潮防黴的夯土材料
很多北上廣來的客人都很喜歡夯土牆面,獨處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開始思考人生。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裡,獨處、探索內心的時間已經算是奢侈品了。
這棟房子以前是父母造給倆兄弟的,呈對稱結構,天井就是中軸線,也是這個建築最大的亮點。
原先的天井是一條條鏤空的圍欄式,設計師說這樣的光是散的,堅持要改成實心牆。我一開始特別不理解,覺得圍欄才是小時候的味道,但改完後簡直太驚喜了。
天井被包起來後能夠聚光,每一次陽光照射進來,在地面、牆面形成不同的光影,層次豐富,又一直在變幻,分分鐘都能拍出光影藝術大片。
起風的時候,雲走得特別快,天井裡的畫面就像延時攝影一樣,不知不覺能看大半天,很多朋友老抱怨我回復微信不及時,其實我只是在看雲。
改造後,室內一共有350平方米,2個公共空間,8個大床房。
一樓的客廳靠山,有壁爐,通常都點著蠟燭,我預埋了一些軌道可以掛畫,將來可以做一些藝術展、攝影展。
二樓的觀景臺是整棟房子風光最好的地方,平時我喜歡在這裡吃早午餐,做手衝咖啡。
我沒有設置標間,因為大床房才有家的感覺,希望每個人來住,都像回家一樣。
平時我會一直換房間住,體驗每個空間不同的樂趣,也因此能不斷發現問題,給房子做點微調。
比如我們保留了瓦頂,有冬暖夏涼的效果,但沒想到颳大風時會落灰,最近正在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孤寂本身就是一種美學
很多人說我的房子是「侘寂」風,但我的初心只是想留住它原來的味道。
設計師幫我用了很多熟悉的老物件,來營造「似曾相識」的感覺。
房子出現的所有木質材料都是老木頭,立柱、窗框、地板、桌面,有些是房子裡留下的,有些是去別的老建築裡收來的。
平潭這邊有個傳統,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打年糕的石臺,象徵著來年豐收。島上很多房子就算人去樓空,也要保留這個石臺。
租下這棟房子的時候,裡面就留著兄弟倆的2個石臺。於是我們用舊的門板定做了一張大臺面,利用它們做成了一張長桌。
後來80多歲的房東婆婆回來參觀,特別感動,一直拉著我的手說「謝謝」。
我外公退休前是在平潭島電影院工作的,還記得小時候離家出走,在他上班的地方待了好幾天。
設計師幫我從一個老的電影院裡收了十多把椅子,現在作為餐椅來用,我每次坐在上面都覺得熟悉又親切。同時還搭配了幾把新的中式椅,形成一個過去和當下的對話。
很多島上的長輩會來我家逛,他們一方面覺得保留了以前房子的味道,很熟悉。另一方面又為我「擔心」,覺得我花了那麼多錢裝修出一個暗暗的毛坯風,太冤枉了。
他們覺得,海邊的民宿就要做成藍白相間的「地中海風格」,才會有生意,還一直勸我把花園改得絢爛一些。
但我和園藝師的想法很一致,就是要展現海島上原生態的植物,一年四季自然的茂盛、凋零。
老一輩們喜歡熱鬧的奼紫嫣紅,但我們這一代卻反而想要躲清靜,想要去追求孤獨、寂靜的感覺。
造一棟房,吸引全世界最有趣的人來玩
2010年後,平潭島跨海大橋通車了,從福州市區駕車上島只要1.5個小時。最近,「中國最美海上高鐵」就要通車了,馬上可以坐著高鐵,跨越海洋來平潭島了。
來旅遊的人變多了,今年春天的時候很多人來看「藍眼睛」,最美環島路上破天荒地開始堵車。
民宿也漸漸多起來,我家周圍就有10家民宿,都是和我差不多的年輕人開的。有本地的,也有從廈門、武漢、東北這些地方來的。
我們希望這邊的跨海大橋未來可以直通臺灣省,這個島對我們來說,充滿了無數可能。
雖然是競爭關係,但我們這邊的民宿主人一直抱團取暖。平時一起開車去鎮上拿快遞、採購物資,淡季的時候,一起結伴環島遊,發現更多島上的秘境,分享給客人。
我們離開了城市,但絕不是與世隔絕,有很多有趣的人從北上廣來,他們對這棟房子的喜歡,讓我對自己的審美更加自信。
我發現來的客人都喜歡喝咖啡,所以就開始自學做手衝。
有位客人是知名咖啡連鎖店的店長,他耐心地教了我很久,怎樣挑選咖啡豆,怎麼控制水溫,怎樣萃取出最好的味道……
還有一次,來了一位國內數一數二的甜品師,我看了她的作品崇拜極了,我們一起圍爐夜話,成了好朋友。
她離開海島的第二天,又入住了一對來考古的夫婦。我們一起聊天時驚訝地發現,原來他們婚禮上的蛋糕就是那位甜品師做的。
左:蛋糕師Alice在平潭島留影 右:蛋糕作品
民宿客人發給小蘭的平潭島留念照片
大家知道我是單身後,半開玩笑地建議我在門口掛一個牌子:找老闆(老公)。我想,如果未來10年我能遇到我的另一半,應該也是在這個空間裡。
有相同喜好的人,最終都會被吸引到同一個空間。
入冬了以後,客人變少了,但這個季節的平潭島散發出它更迷人的味道:孤寂、安靜、淳樸。
我常常一個人仰著頭,看天井上面的太陽落下、月亮升起、星星閃爍,有朋友開玩笑說這樣像 「井底之蛙」。
和以前朝九晚五的上班相比,現在的我才真的擁有了生活。
平潭島玩樂攻略
前往平潭島
1)福州長樂機場租車自駕,約45分鐘;
2)福州汽車站搭乘巴士前往,約2個小時。
島上的交通
1)推薦在福州租車,這樣更方便環島自駕遊;
2)平潭島上的主要景點都有公交車可達,還有雙層觀光巴士;
3)旅遊旺季時,可以使用手機軟體打車。
住宿推薦
平潭島的住宿以民宿為主,島上美景遍布全島,景點區域都有民宿,需要提前在網上預訂。
平潭島的夏日海灘
海灘玩樂
平潭島北、東、南三面分別有長江澳、海壇灣、壇南灣三大海濱沙灘。6-10月可體驗衝浪,乘坐當地漁民的漁船外出趕海。
經典線路
南線:海壇天神—將軍山—壇南灣—海壇古城北線:東海仙境—北港村(石厝群、風車田)—東庠島(《爸爸去哪兒5》取景地)
最佳遊玩季節
4~5月 觀賞藍眼淚的最佳時間;
6~10月 旅遊旺季,可以盡情下海遊玩;
11~3月 旅遊淡季,你能看到一個原生態的平潭島,特別適合喜歡侘寂風的攝影愛好者。
特色美食
島上的海鮮非常豐富,而且本地菜大多「深藏寓意」,可以邊吃邊猜哦!重點推薦的小吃有:平潭魚丸、時來運轉(內餡是海鮮肉糜)、八珍燜薯粉、海鮮炒米粉、古早味油餅,外加一道「紫菜湯」,看起樸實無華,但平潭海水非常純淨,本地紫菜鮮美極了!
閩南語把安居的房子叫「厝」,平潭島的石頭古厝是福建省有名的傳統民居。近年來,不少破敗的古厝重新得到關注。
應該如何保護它們?「侘寂」是最好的改建風格嗎?越寂嵐厝的設計師李超和陳志曙,和一條聊了聊他們在改造中的感觸。
Q:一條L&C:李超&陳志曙
Q:福建的傳統石厝目前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L&C:以平潭島為例,90%都處於一個破敗、廢棄的狀態。年輕一輩賺了錢,會回來翻新房子,大多數也並不講究審美,有些會把城市裡看到的裝飾帶回來。
有些石厝破損很嚴重,已經沒法住人了,就空在那邊。但很有意思的是,房東即使「遺棄」了這個房子,還是會把一些祈福的物件留在房子裡面,比如打年糕的石臺,祭祀的用品等,福建人對家的觀念特別重。
Q:石厝有哪些建築上的優點?
L&C:雖然不像北京四合院那麼有名,但福建古厝作為中國古代民居,有很多設計價值可以借鑑。
從材料來看,它講究就地取材,本地的石塊還能防海風的鹼性腐蝕,幫助調節室內氣溫,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把海島上的大石塊進行切割後,一塊一塊壘起來,就像搭積木一樣,方便又堅固。屋頂的瓦片,也直接用石塊來壓。
島上居民仍然堅持最傳統的造房方式
很多石厝都有一個天井,其實是為了空間上下對流,平潭島的風特別大,但你可以敞開著大門,因為風進來後從天井就跑出去了,兩邊、後面的房間完全不受影響。
天井上還有一道洩水口,晴朗時它會引入線條感的光;下雨時,幫助屋頂洩水,在中庭會形成一道水簾,很有意思。
「光廳暗屋」也是福建古厝的一個特點,室內的開窗都比較小,比較有私密感、安全感。這些特點我們都在改建中做了保留,也很受現代人的喜愛。
當都市裡的建築變得越來越龐大,人會時常有壓迫感和渺小感。回到一間小小的、幽暗的屋子,反而能夠覺察到自我的存在。
Q:「侘寂風」是否很適合石厝改建的方向?
L&C:我理解的「侘寂」不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禪宗的觀念:認為真正的美是不完美的、不完整的和無常的。換句話說,美就像生命一樣易逝。
我們的改造裡或許有一些「侘寂」的審美元素,但初衷是為了留住石厝原來的味道,也依然崇尚傳統的建造工藝,所以沒有改變房子的結構。
還延用了大量的老木頭、原石塊,保留瓦頂、花崗巖雕花,甚至門口的小狗洞——它們是福建特有的人居文化。
之所以大家會有強烈的侘寂感,可能是因為石厝建築的現狀。我第一次看到這棟房子時,就有強烈的孤獨感,它矗立在海邊,像一個久經風霜的老人。
留守老人村落的衰敗又有一種凋零美,現在「傷感審美」也是一種流行。
侘寂的說法來自日本,含有很多賞析的層次:缺陷、樸拙、幽玄、黯淡、哀美……福建古厝有一些類似的味道,但在實際改建中,不要刻意去突出,否則就成了一棟福建的日本審美房子,它是沒有生命力的。
部分圖片由東形西見設計事務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