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年5月23日,大名鼎鼎的海盜威廉·基德被推上絞刑架執行死刑。死後屍體還被塗上柏油,綁上鐵鏈,裝在一隻籠子裡,懸掛於泰晤士河河畔進行示眾,時間長達兩年之久。不過有件事情很值得玩味,就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威廉·基德依然否認自己是一名海盜。
一,威廉·基德
日本漫畫《海賊王》裡有個角色叫尤斯塔斯·基德,它的原型是兩個海盜,一位是十三世紀的尤斯塔斯,另一位就是十七世紀的威廉·基德。
關於威廉·基德早期的記載其實是很少的,據說他出生在蘇格蘭,父親是一名牧師。在他五歲的時候,父親不幸離世。隨後他們舉家遷往北美大陸,那時候的北美大陸還處在殖民時代,各方勢力正在如火如荼地搶佔地盤,美國自然還沒有誕生。
威廉·基德長大成家後,以海上貿易為生,而且小有成就。後來隨著一場戰爭的爆發,他的人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是發生在歐洲,持續了九年之久的「大同盟戰爭」。
二,大同盟戰爭
1678年荷法戰爭以法國獲勝而告終。法國因此實力大增,其陸軍已經是歐洲最強大的,而且海軍實力亦不容小覷。因此在1688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開啟了稱霸歐洲的擴張之旅。此舉讓歐洲各國極為震驚,他們迅速組成了反法大同盟。這其中就包括剛剛推翻老丈人當上英國國王的威廉三世。而老國王詹姆斯二世在被女婿推翻後逃往法國,受到了路易十四的政治庇護,同時路易十四拒絕承認威廉三世的新王地位。後來法軍還打入英格蘭,企圖讓詹姆斯二世復位。
這場歐洲本土的戰爭很快就擴展到了他們的殖民地。其實各國殖民地之間因為利益問題,關係本就十分緊張。於是,英法兩國在美洲和印度殖民地交上了手,而荷蘭和法國在非洲殖民地也開打了。其中發生在北美的這場戰爭深深地改變了威廉·基德的一生。
三,海盜「基德船長」
北美戰爭爆發的一刻,威廉·基德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以非凡的魄力成功地保住了一條英國和美國之間的海上貿易航道,這條生命線帶給了他巨大的利益。不僅如此,他還獲得了總督的許可證,可以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對敵方商船進行武裝劫掠。其實就是當海盜,而且是被國家授權和認可的海盜。「基德船長」正式成為海盜「基德船長」。
1695年,威廉·基德接受紐約、麻薩諸塞和新罕布夏新任總督貝羅蒙特伯爵的命令,手持英國國王威廉三世的私掠許可證,前往印度洋劫掠法國商船,並規定擄獲物品的10%,歸英國王室所有。
四,末日開始
1698年年初,基德船長劫持了一艘持有法國通行證的商船——「格達號商船」,船上載有大量的絲綢、銀製品和黃金等貴重商品。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艘船的船長卻是一位英國人,基德船長本來想放過這艘船,可船員們堅決反對,他最後只好選擇讓步。
劫掠商船的消息很快傳回了英國,英國政府翻臉不認人,以高額獎金緝捕威廉·基德。其實根據英國政府的規定,威廉·基德可以合法劫掠任何法國政府保護的商船。所以我覺得這次的翻臉非比尋常,絕不單單是因為這個法國旗下的英國船長。它很可能跟政治有關,因為在此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大同盟戰爭」結束了。
五,大同盟停戰
大同盟戰爭曠日持久,打到第9個年頭時,雙方早已陷入了僵局。於是在1697年的秋天,也就是基德船長劫掠「格達號商船」幾個月前。參戰雙方籤訂了「裡斯維克和約」,同時法國宣布承認威廉三世英國國王地位,也就是說——英法停戰了!反觀此時的基德船長還遠在印度洋海域,他極有可能根本不知道這個消息,這次劫掠法國商船的意義已經不同往常了。
六,末日的降臨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在英國政府的重壓之下,大部分船員叛離了威廉·基德投靠他人。基德船長只好丟棄「格達號商船」,只身前往紐約尋找生機。同時他沿路藏好自己的寶藏,希望關鍵時刻這些東西能救自己一命。(2007年,潛水員在多米尼加的近岸淺海中發現了「格達號商船」)
不過讓基德船長沒有預料到的是,那個貝羅蒙特伯爵在得知他返回紐約的消息後,非常擔心自己受到牽連,於是就設計把他騙到波士頓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受到了殘酷的對待,據傳最後精神失常了。
終於,1701年5月23日在倫敦碼頭,「海盜」威廉·基德被執行絞刑,而他的寶藏最終也未能派上用場。
七,真假海盜
威廉·基德的死難道只是因為他劫掠了一個英國人,英國政府要殺一儆百這麼單純嗎?我看答案是否定的,從時間上看,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威廉基德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英法和平協議的犧牲品。英國政府為了剛剛得來的協議和政治利益,捨棄了他,他死於政治。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威廉·基德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堅稱自己不是海盜。可嘆!曾經沆瀣一氣,而今各奔東西。對基德船長而言,如果他是海盜,那英國政府又該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