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底將近,不少企業的發展也確實令人捏一把汗,最近很多千億的集團都出現了還不上債的情況,不難發現因為債務走向「破產」的知名企業也不在少數。
山東地大物博,如果提到德州,想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德州扒雞」,在今年這個家歷史百年的企公司,也在忙著上市,然而在德州,還有這麼一位靠著養雞起家,並且還成為了當地首富的人物,他就是張洪波。
用三百隻雞換來德州首富
張洪波1966年出生,家境貧寒,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在高中畢業之後就去了當地的一家養雞場打工,但他也是一個非常富有想法的人,在工作三個月之後他就辭職了,並且用全部工資換了300隻雞苗,帶回村裡後自己辦起了養殖場。
憑藉著吃虧耐勞,和肯鑽研的精神,張洪波通過養殖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正在這時候,鄰縣的一家國企因為經營不善,瀕臨破產,張洪波於是決定買下這個食品加工廠,轉行養殖鴨,很快在他的手上,這家加工廠就開始起死回生,2001年正式成立為中澳集團。
經過十年的發展,加上當地政府的扶持,以及銀行貸款上的大力支持,中澳集團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後來張洪波還當上了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不僅如此,中澳集團還獲得了出口歐盟的資質,當時山東也只有2家企業獲得了這項「出口權」,這時候張洪波才算是徹底的飛黃騰達。
隨後的發展中澳集團可謂是披荊斬棘,2015年張洪波的家族財富達到175億元,名列全省第27,同時他也成為了德州首富,被人稱為「中國鴨王」,名下實際控股公司32家,涉及的產業包含畜牧、食品加工、批發等。
債務危機將中澳集團壓垮
原本順風順水的中澳集團,卻被調查出了「財務造假」,後經調查發現,企業早就年年虧損,而通過虛假的財報,中澳集團想獲得3億的貸款被「揭穿」,因為公司在虧損的情況下還在保持「盲目」擴張,所以在流動資金上吃緊,而張洪波就是想通過之前的便利,來獲得這筆資金。
由於,中澳集團長期依靠銀行「高槓桿」來維持經營,並且在虧損情況下,依舊投資5.6億建設加工廠,於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沒有獲得貸款的中澳集團運營變得困難,隨後資金鍊斷裂,高管紛紛離職。
2017年因非法經營,張洪波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在他被帶走的第3天,中澳集團就被宣判破產,隨後就被當地的一家國資企業以100萬價格買走,可謂是「賤賣」,隨後公司3000多畝土地也進入了拍賣流程。
從行業領跑者,跌落為階下囚
就這樣,作為養鴨業「領跑者」的中澳集團,被視作國家「重點培養」的龍頭企業走向了「衰敗」,自從張洪波被捕,中澳集團資產迅速拍賣,這樣一個知名企業也在瞬間土崩瓦解,令外界唏噓不已。
隨後還調查出,中澳集團利用「鴨農」辦理信用卡,並進行套現2.19億元,用於公司的資金周轉,隨著調查的深入,張洪波身上的罪名越來越多,包括騙貸在內一共五項,今年11月,「消失」3年的方洪波,再次接受法律的審判。
本來有著眾多光環加身的張洪波,靠著養殖起家,創業20年,成為了當地的農業巨頭,還把商品賣到了國外,但卻因為盲目的擴張,和企業管理問題,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實在令人惋惜。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