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於小娟
「阿珍愛上了阿強,在一個有星星的夜晚……」洗腦中毒的歌詞和旋律,一度成為B站的熱門梗。
《伍六七》動畫的彈幕,圖片來源:B站截圖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這首歌,或許並不是因為《樂隊的夏天2》中火了的五條人,而是一部跟它同樣「畫風清奇「的動畫作品——《伍六七》,《阿珍愛上了阿強》就是其中的一首插曲。
8月7日,在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頒獎典禮上,《伍六七》的第二季《伍六七之最強髮型師》突出重圍,斬獲了最佳動畫劇本獎。
導演何小瘋在白玉蘭獎頒獎典禮。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挺意外的。」近日《伍六七》的導演何小瘋接受時代財經專訪,談及經過兩次提名終於獲獎後的感受時,他靠到了椅子上大笑起來,「我們之前還開玩笑說要創造一個最長的陪跑記錄,雖然拿不到獎,但爭取每年都入圍。」
作為近五年來第一部獲得該獎項的國漫作品,《伍六七》再次被冠以「國漫崛起」的標籤。
但在何小瘋看來,國產動畫目前尚且只能說走在了「復興」的道路上,「現在越來越多人願意看國漫,市場上也產生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是『復興』和『崛起』是兩個概念,這是一個向上的過程,只是時間問題。」
停滯與迷茫
何小瘋原名何偉鋒,2010年廣州美術學院動畫專業畢業。雖然很喜歡畫畫,但起初他對進入動畫行業並不執著。
在何小瘋讀大學期間,中國動畫行業並不景氣,粗製濫造、抄襲、低幼的作品層出不窮。缺少優秀的動畫作品,資本不願意進入,行業賺不了錢,動畫市場一度陷入僵局。
「那時候還沒有網絡動畫,觀看動畫片只能通過單一的電視渠道,而且市面上大多是一些比較低幼的作品。」何小瘋回憶到。
因此,在當時包括何小瘋在內的動畫專業畢業生看來,發展更好、收入更高的遊戲行業或許是最好的出路。但在那之前,何小瘋首先需要完成他的畢業設計。
「畢竟學了4年,怎麼也得做一個動畫作品為自己的大學生涯畫一個句號。」何小瘋說道,「想著做完這個我就再也不碰動畫了,當時覺得這麼做還挺酷的。」
懷抱著這份儀式感,《小胖妞》誕生了。出乎何小瘋意料的是,這部作品成了他後來走上動畫創作之路的起點。
何小瘋畢業作品《小胖妞》,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2010年,《小胖妞》一經播放便引起了網友和業內人士的廣泛討論,並獲得了包括「倫敦萬象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獎在內的多個獎項,隨之而來的是各個動畫公司的邀約。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何小瘋踏入了動畫行業的「大門」。在後來三年多的時間裡,他延續了《小胖妞》的生命,並將其做成了一部系列動畫。
2014年初,《小胖妞》在上線了第8集後暫停更新,何小瘋的事業也緊跟著進入了停滯期。
《小胖妞》項目暫停後,何小瘋給自己放了個假,「那大概是我最迷茫的一段時間,突然發現自己畢業後的三年時間原來全部都花在了《小胖妞》這個項目上,當這個項目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事情可做的。」
活下去
事業停滯的時間裡,何小瘋想思考了很多——關於職業,關於人生,關於創作。
帶著一絲的不甘心和無法拋棄的「使命感」,何小瘋於2015年成立了小瘋映畫,開始了《伍六七》的創作。
《伍六七》講述了在一個名為「小雞島」的地方,有一個可以變幻成不同形態的名為伍六七的刺客,為了找回自己的記憶,他承接了各種奇葩的刺殺任務,卻沒有一次成功過,反而總能用愛化解仇恨與偏見的故事。
在吸取了《小胖妞》的經驗後,何小瘋這次的目標十分明確,「《伍六七》從籌備之初就是一個商業項目,我個人的一些很藝術的追求不會放到這上面,而且在前期構思的時候會更詳細,例如伍六七這個人物的前史和未來。」
巧合的是,就在一個月後,現象級國漫作品《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橫空出世,國產動畫行業猶如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同時期,手遊的旺盛也使得行業對IP的需求加大。
隨後,平臺紛紛入局。2017年,B站單獨開設了「國創(國產原創)」專區,致力於國產原創動畫的推廣與生態維護;而以優愛騰為首的視頻網站也向國創發力,其中,騰訊視頻手握閱文集團大量優質IP,進行資源整合,進入深耕階段。
而那時圍繞小瘋映畫的只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活下去」。
何小瘋的答案是:用作品說話。
作為《伍六七》的導演,從編劇、角色設計、分鏡、剪輯、片尾曲作詞再到主角伍六七的配音,幾乎每個環節何小瘋都要親自上陣。2018年5月17日,沉寂了4年後,何小瘋在微博發布了一條動態:「我回來了」,並附上了《伍六七》第一季《刺客伍六七》的宣傳海報。這條微博評論不多,只有55條,但其中不乏《小胖妞》時期的粉絲,還有人在等待何小瘋。
何小瘋微博截圖
隨之而來的是《伍六七》的爆火,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分別獲得了豆瓣8.9和9.2的評分,截至發稿B站兩季的總播放量累計達到了4.8億,系列追番人數692.6萬。同時,在與啊哈娛樂的合作下,《伍六七》也成功走上了IP衍生的商業化道路。
今年上半年,《伍六七》系列兩部作品成功出海,相繼登陸全球頂級流媒體平臺Netflix,被翻譯為29種不同的語言字幕推往190個國家和地區。
《伍六七》海外發行 Netflix官方信息截圖
對於何小瘋而言,做動畫更多時候不是「堅持」而是一種「選擇」,「其實並沒有那麼多使命感說這輩子都要為動畫事業而奮鬥,就像我選擇了做《伍六七》,其實是因為還有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
同時,何小瘋向時代財經透露,《伍六七》第三季將爭取在今年年底上線,《伍六七》系列整個故事大概會有六季的長度, 「但也不一定,不過結局我已經想好了,《伍六七》不會是一部『有生之年』的系列。」
對話導演何小瘋
時代財經:目前有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都是出自一些小的工作室和獨立導演,但似乎在「爆款」誕生之前他們都是沉寂的狀態,是不是意味著,只有做出了「爆款」才能盈利?
何小瘋:答案很簡單,是的。
從經營上講,動畫公司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製作型的動畫公司,盈利方式比較簡單直白,主要是「接活」賺取製作費。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動畫公司,你可以理解為是「外包」的形式;另一種就是做原創的動畫公司,很多時候先不談賺錢,起碼要能好好活下去。
創作永遠都是唯結果論的,只有好的作品出現,才會得到投資方、平臺的認可,粉絲才會買你的周邊,付費看你的片子,這些所有的前提都是有好的作品。
時代財經:什麼樣的作品才具有「爆款」的潛質?
何小瘋:其實做原創作品就像創業一樣,本身有一定的失敗概率。我認為首先創作者要擺正心態,做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儘量不留遺憾。除此之外,一部好的商業動畫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標準,即是否有足夠多人喜歡,以便證明它的商業價值。
其實我們聊商業動畫也好,商業電影也好,對標的都是藝術作品。藝術動畫追求的往往是一些創新的手法和藝術的形式,是不需要面向大眾的。而商業動畫則不同,是面向大眾的,這需要你的受眾達到一定基數,然後足夠支撐作品變現,而這個基數的大小最終取決於作品的體量。如果能夠支撐,那它就是一部合格的商業動畫。
時代財經:現在很多國產動畫會依託傳統的神話題材,其本身IP就已經具備了粉絲基礎,你們有沒有想過嘗試這類題材?
何小瘋:在這些神話IP中,我還沒有很想創作的衝動。
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去畫一條線——有神話基礎的好,沒有的就不好。西遊的IP是好的,但過去10年,類似題材的動畫片絕對超過20個,最後火了的可能也就《大聖歸來》一個。
神話IP本身是個優勢,但還是需要你老老實實做創作。
時代財經:改編IP與做原創之間所要付出的差距大嗎?
何小瘋:其實各有各的難處。從操作角度而論,原創是從零開始做,而改編IP的難點就是需要打破觀眾對它固有的認知。如果你拍出來的東西跟傳統的故事一模一樣,觀眾會覺得很無聊,但如果過於打破認知,又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既要把故事講好,又要有新意,這中間的平衡很重要。
時代財經:《伍六七》作為一個原創IP,你們在創作它的時候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何小瘋: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參照物,包括你的美術風格、表演風格還有故事風格,以至於最開始我們去跟平臺談合作的時候,對方也是一頭霧水。
我以前喜歡打一個比喻,就像我們正站在一個廣闊的草原上,你感覺哪個方向都是路,但你不知道往哪邊走才是對的。所以只能自己去衡量,作為導演就必須要承受一些壓力。
時代財經:很多人會說國產動畫「像日漫」,在日本動畫已經做到極致的情況下,國產動畫要怎樣實現超越?
何小瘋:中國動畫跟日本動畫真正的差距其實在於整個工業體系。
日本動畫產業所謂的強,並不是他們的創作者比我們更厲害,而是我們沒有辦法在動畫生產的每個步驟都找到足夠的人才。當發起某個項目時,我們沒辦法將這個行業中對應風格的美術、導演、分鏡、後期、動畫人才迅速的集中過來。而且大家的風格、製作體系流程都不一樣,很難磨合,這個就是我們整個行業工業流程的缺失。
所以,如果有一天中國的動畫工業體系建立起來,每個步驟的人都足夠職業化,人才也足夠多,我們就能夠真正的超越日本動畫。
時代財經:所以人才的缺失是很嚴重的問題?
何小瘋:是的,我們國產動畫還處於發展初期,培養人才是需要時間的。但好在目前中國動畫行業已經能夠吸引人才的加入。
另外,一個行業良性的發展,就是能使身處其中的人得到應有的待遇。大家都說做動畫是「用愛發電」,但通過商業模式的優化探索,能讓大家靠做動畫賺到錢,就會有更多的人才儲備。
時代財經:國產動畫出海主要面臨哪些難點?
何小瘋:第一個就是要放棄你的語言梗,語言梗是喜劇裡最常用的一種手法,但我們需要在這上面做減法;另一個就是有的作品為了出海會刻意做得更國際化,但是一些地方特色是不能拋棄的,外國的觀眾並沒有那麼想看一部跟他們認知差不多的片子;最後還是尊重創作規律,故事裡的情感是相通的,跟全世界的觀眾產生共鳴。
何況,首先要讓別人認可你的作品,他才會去接受你的文化。
而且不是中國古風才是中國風,這個可能是目前市場上一些人存在的誤會。其實我們當下的生活、環境、美食、建築,這些都是中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