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極限挑戰》是不是有點「流年不利」,這一季的槽點是格外的多。從第一期節目播出開始,有關抄襲的議論聲音就沒有停止過。不管粉絲如何洗白,網友如何搜羅證據,節目組依舊鎮定自若,沒有任何聲明公告,偶有一些相關的工作者出來回應,說出的話也是模稜兩可。
有人認為,中國好多的綜藝節目裡都有韓國綜藝的影子,更有甚者統計出這個具體數目是34檔。這其中有一部分是購買了版權,有一部分是借鑑加創作,還有一部分會在購買版權之後再改名字,然後繼續以自己的名義發揮創作等等。總而言之這個關係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感覺好像都是兄弟姐妹一樣。
在韓國,《無限挑戰》是一檔非常吸睛的綜藝節目,同樣的男人幫,同樣的吸粉無數。2015年,《無限挑戰》製作電視臺MBC與央視聯合發聲,表明開創《無限挑戰》的中國版只與央視和燦星合作。就在同一時刻東方衛視就推出了《極限挑戰》,沒有任何版權,創意與主線卻飽含兄弟綜藝的細胞。
面對質疑,《極限挑戰》表示自己不是單和某個節目撞車,而是和很多檔節目都有相似之處,這樣的解釋可以說是很高明了。這是一種尋找模板再加工的經營方式。原以為這樣可以細水長流,沒想到加工也分層次高低,在觀眾批評不好笑以後,只得再次尋找模版大幅度效仿,才導致自己的風評越走越低。
其實,《極限挑戰》到底有沒有抄襲一點都不重要,現在主要的問題是針對《極限挑戰》抄襲的問題,網友們各持己見,幾乎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方認為只要是有抄襲的成分存在,就不值得一看。另一方認為抄不抄襲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只要好笑就繼續追劇。
誰說誰都有道理,誰也不能說服對方,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場激烈的罵戰。其實就算國內某些綜藝有韓綜的身影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拿來主義的影響下,加之餐後文化的催更下,不得不趕緊跟上消費者的需求。又要獲得收視率又要創新和突破,哪裡是說說那麼容易。
創新需要時間,現在都是九九六的生活,時間就是金錢,你稍微動作慢了一點點,就可能被別人搶走風頭。變相抄襲這樣簡單又快捷的方法不用白不用,能輕易獲得爆款,幹嘛還要冒著巨大風險去投產一檔效果未知的原創節目,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對嗎?
不過這種方法只能是解決表面難題,不能根治病症。市場需要的是真真正正的原創,不是一味的投機取巧,一時效仿或許可以換來一時風光,但想讓人們心服口服永,久記住還是要自力更生。既然韓國能做到,中國也一定能夠做到。相信在網友的積極鼓勵與大力倡導下,會有一些極具原創精神的精彩節目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