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張明明
古有「鴻雁傳書」,今有「微信傳情」。可在哈爾濱局牡丹江電務段卻有這樣一對90後鐵路夫妻,因為工作關係,不能經常見面,也不能用微信聊天和隨便打電話。他們回到了從前,回到了見字入面的時候——彼此用有溫度的「便利貼」溝通信息。
男主角張尹是牡丹江電務段高鐵通信車間通信工,吉林人,今年26歲。女主角楊越是牡丹江電務段綏芬河信號車間信號工,黑龍江人,25歲。大學畢業後張尹跟隨著戀人楊越一起來到了牡丹江電務段。楊越白天在綏芬河負責綜合管理工作,張尹在夜間與高鐵通信設備相伴,一個長白班,一個夜間天窗。崗位不同,但都比較繁忙,兩個人經常見不到,工作日的一個擁抱都那麼奢侈,那麼珍貴。
他們2018年9月份登記結婚,但至今沒有舉行婚禮。
由於工作性質原因,兩個人上班期間都禁止使用手機做與工作無關的事。為了方便溝通,他們就把重要的事情寫在便利貼上,貼到冰箱上。
在這個「直播年代」,他們卻回到了從前。因此,冰箱門外牆上貼著密密麻麻小字的「便利貼」,顯得異常凌亂。但他們說,這凌亂的便利貼記錄著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冰箱上的便利貼也越來越多。貼不開了就把之前的取下來整理好收起來。他們還約定:交接的任務完成一項畫上一個「√」。
2018月12月24日,是他們的相愛1000天紀念日,楊越很早前就把一張寫有「12月24日,相愛1000天紀念日,我想去雪鄉」字樣的便利貼,貼到了冰箱上。但張尹遲遲不敢在上邊打「√」,因為哈牡高鐵開通在即,他必須堅守在作業崗位上。
對於再一次的「爽約」楊越很理解,因為她知道鐵路工作雖然很平凡,但也很神聖。因為工作沒有合適的時間舉辦婚禮,雖然有了結婚證,但好多人卻不知道他倆已經結婚了。
春運了,張尹和楊越更加忙碌了……..
張尹在一次施工作業前,在冰箱的外牆上留下了一條這樣的便利貼「春運過後,我們舉辦婚禮」。
讓我們期待萬物回春之際,這張便利貼的上面的「√」。
愛情,這是一個幸福的字眼,然而在愛情前面加上「鐵路」兩個字,卻又多了一份堅持、真誠與責任。
在鐵路,有無數「舍小家為大家」為愛相隨的感人愛情故事,他們習慣了沒有節假日的忙碌生活,想得最多的是旅客安全順暢出行。他們用他們的青春,用他們的汗水,保障著每一趟列車,每一批貨物、每一名旅客的安全,用自己的汗水書寫了青春的讚歌。(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