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物種群數量在半世紀內平均減少了68%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9月1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人畜共患病蔓延,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

該報告顯示,包括土地用途變化、野生動物利用及貿易等在內的因素加劇了地球應對大流行病的脆弱性,也是導致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動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68%的部分原因。報告還發現在所有生物群系中,淡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減幅最大,達到84%,相當於自1970年以來每年減少4%。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表示,人類對自然的日益破壞不僅對野生動物種群,而且對人類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間,採取前所未有、協調一致的全球行動,遏制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數量在全球範圍內的喪失,保護人類未來的健康和生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闡明只有開展更大膽、更雄心勃勃的保護工作,並對人類的生產和消費食物的方式進行變革,才能更迅速地減輕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壓力,從而扭轉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改變包括提高食物生產和貿易的效率和生態可持續性,減少浪費,鼓勵更健康、更環保的飲食等。

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周非指出,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先進的模型推演,指出了前行的方向。實現所需的轉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而更需要領導力、團結一心和執行力。在生態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中國近年來在加強生態保護、促進可持續生產和消費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和努力。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中國在包括將於9月底召開的聯合國自然峰會、2021年5月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等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總臺記者 顧雪嘉)

相關焦點

  • 世界自然基金會:近50年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68%
    央視財經(記者譚麗)世界自然基金會1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人畜共患病蔓延,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 世界自然基金會: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平均下降68%
    綜合CNN、BBC等外媒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本周三發布的《2020年地球生命報告》中警告,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在40多年的時間裡平均下降了68%,並且沒有跡象表明這種「災難性的下降」有放緩的趨勢。
  • WWF報告:野生動物種群46年間減少68%,22%熱帶植物有滅絕風險
    記者 | 高佳 編輯 | 翟瑞民 2020年9月10日,國際非營利性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簡稱《報告》)顯示,世界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1970至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
  • WWF: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動物平均數量已減少68%
    路透社9月10日消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周四說,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動物的平均數量已經下降了三分之二,原因是人類為了種植糧食而砍伐森林。該組織警告稱,破壞生態系統會增加人類感染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的風險。
  • WWF地球生命力報告:淡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每年減少4%
    9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棲息地喪失和退化,包括由於人類糧食生產方式所造成的森林砍伐,導致了陸地物種數量急劇下降。報告跟蹤了近21000個種群中近4000種脊椎動物在1970年至2016年間的數據。報告發現,土地用途變化、野生動物利用及貿易等問題加劇了地球應對大流行病的脆弱性, 這些問題也是導致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動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68%的主要因素。
  •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最新報告:第六次大滅絕似乎已無法避免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最新報告:第六次大滅絕似乎已無法避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最新「地球體檢報告」:地球生命力指數在不到50年內平均下降超過一半,氣候變化和農業生產是重要因素。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於2018年3月死去。
  •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中國為世界提供了綠色轉型方案
    至於《地球生命力報告》的統計方法,通過在某一特定地區進行多年監測,即可得知該地區的物種個體數量如何變化。地球生命力指數就是利用監測到的種群規模變化,來確定受監測物種的平均豐度是增加、減少還是保持不變。我們從地球生命力資料庫中獲取豐度變化的信息,然後計算其平均值,得出地球生命力指數。
  •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中國為世界提供了綠色轉型方案-新聞...
    蘭博蒂尼: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旨在提供科學依據,支持採取緊急行動保護和恢復自然和生物多樣性。該報告顯示,全球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種群規模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平均減少了三分之二,很大程度上這是環境惡化造成的,而環境惡化正是導致人畜共患傳染病出現的原因之一。
  •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中國為世界提供了綠色轉型方案_國內...
    至於《地球生命力報告》的統計方法,通過在某一特定地區進行多年監測,即可得知該地區的物種個體數量如何變化。地球生命力指數就是利用監測到的種群規模變化,來確定受監測物種的平均豐度是增加、減少還是保持不變。我們從地球生命力資料庫中獲取豐度變化的信息,然後計算其平均值,得出地球生命力指數。如果數據包含種群規模度量,或通過間接度量而得,則可將其納入資料庫中。
  • 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動物滅絕了2/3 人類是罪魁禍首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相關數據顯示,在46年間,以上野生動物的數量平均減少68%。
  • 世界自然基金會:50年來全球野生動物滅絕2/3
    【環球時報記者 胡 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 英國廣播公司(BBC)10日報導說,這份名為《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的報告統計了1970年至2016年期間4392個物種、超過20000隻野生動物的數量變化,包括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等,相關數據顯示,在46年間,以上野生動物的數量平均減少68%。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滅絕最嚴重,平均數量減少94%。
  • 研究表明,近50年來動物種群已減少68%,家貓破壞力被嚴重低估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20年9月10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地球上的野生動物減少了68%。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情況更為嚴重,那裡的野生動物平均分別下降了達到94%和84%。而這一切都與人類有關,我們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地球75%的無冰土地,僅25%仍被認為是荒野。
  • 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生命力報告》: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的動...
    根據外國媒體9月11日綜合整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從1970年至2016年,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平均下降了68%,無數物種瀕臨滅絕,從數據來看,人類50年內已經消滅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動植物。
  • 世界自然基金會為長白山中華秋沙鴨造「婚房」
    世界自然基金會供圖記者7日從世界自然基金會(簡稱「WWF」)(瑞士)北京代表處東北區域項目辦公室獲悉上述消息。該辦公室主任劉培琦表示,此次推廣應用人工巢箱只是中華秋沙鴨保護項目的開始。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瀕危(EN)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歷史,有鳥類「活化石」之稱。長白山地區是中華秋沙鴨在中國的主要繁殖地,目前的種群數量約200對,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源頭水系的頭道白河、頭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富爾河、松江河等河流或河段。
  • 盧倫燕出任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幹事
    10月29日,「美麗中國自然保護論壇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4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武漢舉行,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新任總幹事盧倫燕亮相活動現場。她此前任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常務副總幹事兼營運長,負責WWF在中國的運營、公益合作與公眾參與。她於2012年加入WWF,曾任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在加入WWF中國之前,盧倫燕還曾任氣候組織大中華區副總裁,並擁有多年的風險投資經驗。
  • 保護自然刻不容緩
    自然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重要報告顯示,野生生物種群在不到50年內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報導說,這種「災難性的下滑」並沒有放緩的跡象,它警告人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大自然。WWF首席執行長Tanya Steele說,野生生物是自由且無辜的,我們焚燒森林、過度捕撈我們的海洋和破壞野生地區。
  • 世界自然基金會:大熊貓保護為大型食肉動物保護帶來機會
    近日,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護實驗室研究員李晟及其團隊在《自然-生態與演化》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大型食肉動物在大熊貓分布區減少的大趨勢。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對此作出回應,全文如下:近期,我們注意到李晟教授團隊所發布的研究報告(Retreat of large carnivores across the giant panda distribution range),展示了大型食肉動物在大熊貓分布區減少的大趨勢。
  • 川普提出北極鑽探石油計劃,北極熊面臨危機,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出...
    據《地鐵報》8月21日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出警告稱,美國總統川普在阿拉斯加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鑽探石油的計劃可能會殺死北極熊。
  • 世界自然基金會來華40周年紀念活動在武漢舉行
    10月29日,「美麗中國自然保護論壇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4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武漢舉行,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新任總幹事盧倫燕亮相活動現場。
  • 和WWF全球大使朱一龍先生一起保護野生物,關注物種多樣性
    朱一龍四月封面攜手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登上ELLE上一次是與WWF一起到達非洲追蹤犀牛,去成都尋找野生大熊貓勇敢去關懷世界,去探尋與世界和諧共生之道是溫柔與愛,也是責任與關懷期待每一次與世界與自然的相遇作為演員粉,看到年輕演員朱一龍作為WWF全球大使與ELLE和世界自然基金會一起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