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幾年火遍全網的衛龍辣條麼?相信每個網友的表情包裡都會有那個搞怪辣條的表情。
曾經的辣條,是垃圾食品的代名詞。但是自從2014年起,網絡上開始瘋傳衛龍的全自動化生產的車間視頻開始,我們開始對辣條有所改觀,衛龍也成了辣條的標杆。
作為純正的民族零食,辣條其實出現也才20年,辣條的原料其實很簡單。辣條又叫大麵筋,素牛筋,是以小麥粉或者其他穀物豆類為主要原料,其次就是辣椒鹽糖食用油等。辣條是中國孩子童年味道。早年正是因為原料簡單,製作門檻低,大量的小作坊生產,市面上辣條的質量衛生情況層次不齊。很長一段時間,風靡全國的辣條,成為讓大家避而不及的垃圾食品,其實只要達到國家規定的生產標準,辣條是沒有食用問題的,只是在健康方面,不適合一些人群。廈現在辣條有專門的生產線,行業標準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等等。2020年,國民零食界扛把子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出口下半年猛增長120%。被歪果仁稱作中國味道的代表。
出口到全球160個國家。進口辣條最多的國家萬萬想不到竟然是日本。其次是新加坡,韓國和美國。最近辣條界的扛把子衛龍也傳出即將在港交所上市的消息,一旦衛龍上市成功,那可謂是辣條第一股。對於辣條上市,你怎麼看?
很多人不知道,辣條的來源其實與98年特大洪水有關,當時在平江縣,因為洪水導致農產品受損,當時縣城主要的產業是醬幹,醬幹的原材料是大豆,由於醬幹生產受影響,大豆也是。平江人就創新用麵粉代替大豆豆粉,改進生產工藝,並且加入了辣椒花椒孜然粉,油鹽等佐料,發明了辣條,當地平江人叫辣條叫做麻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