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電腦市場品牌混雜,擁有大大小小數十家電腦品牌,但是神州電腦的創始人吳海軍曾放出豪言:未來的電腦市場只有兩家公司能活,一家會是聯想,另一家必定回事神舟。
經過多年的努力也確實證明了吳海軍並沒有說大話,聯想成為了電腦行業的領頭羊,神舟則穩穩的跟在聯想的後面,安安心心的坐著第二的位置。讓我們看看神舟是如何發家致富的吧!
在1995年到2001年,吳海軍通過囤一些電腦的核心部件,通過東拼西湊才成立了公司,並且很快就賺到了600萬元,到了2001年的9月份,才正式成立神舟公司,第二年便實現了月銷量破兩萬的驚人戰績,並且就此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神舟和小米有些手法累死,追求的是性價比和價格低,同等配置的設備,它的價格一定比其他公司的便宜,很多競爭公司認為神舟不過是在為了銷量而賠本出售,實則不然。2004年神舟從英特爾購買了2萬個賽揚CPU,一個季度才售出了不到100個,後來英特爾問吳海軍是否還需要CPU,並且同意將剩下的3萬CPU提供給神舟。
吳海軍帶著CPU去找系統廠商談合作,通過殺得一手好價,從250美元看到了210美元,最終將產品價格定在了4999元,這些不被英特爾看好的CPU為神舟創造了四千萬的暴利。
吳海軍正是按著這種生產模式在短短的六年內,便使公司的市值突破到了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