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118倍 核汙水入海汙染或損害人類DNA

2020-12-14 中國網河南頻道

【福島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118倍】今年2月份發布的居民健康調查中,福島縣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18倍。

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所產生的核汙水如何處理,一直是個重大難題。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核汙水儲蓄罐即將裝滿,日本政府考慮將大量儲存的核汙水排放入海,預計需要兩年時間進行排放準備工作,現存約120萬噸汙染水全部處理並排放完需耗時約30年。

此前,相關人士表示,日本政府曾計劃在2020年10月下旬,就核汙水的處理方法做出最終決定,即把核汙水漸次排入大海。消息一出,立即遭到日本國內漁民、福島當地民眾及國際社會的抗議和譴責。10月末,日本政府表示,暫不做出最終決定。

核汙水從哪裡來?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摧毀了驅動福島核電廠冷卻系統的柴油發電系統,導致三座反應爐過熱、爐心熔毀。為了應對事故,東京電力公司向已經損壞的堆芯注入海水和淡水用於冷卻,這些水都沾染了放射性核元素,主要包括氚、銫134、銫137、碘129、鍶90、鈷60等。截至目前,用於冷卻爐心產生的核汙水已達約120萬噸之多。

東京電力公司通過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處理後將水保存在儲存罐中,蓄積的水達到120多萬噸。由於地皮製約,現在東京電力公司可以新建儲存罐的最大儲量為137萬噸。《讀賣新聞》10月17日稱,現在每天新增140噸汙染水,東京電力公司估算到2022年9月將達到儲存罐上限的137萬噸。

大海是最好的垃圾箱?

據聯合國新聞網報導,日本此前設想的核汙水處理方案包括排入大海、蒸發後排入大氣、埋入地底以及在核電站內新建儲水罐等,日本政府一委員會在今年2月發布報告稱:「排入海洋或大氣是最現實的選擇。」

英國《金融時報》10月16日稱,為日本政府提供建議的科學家考慮了一系列處理方案,包括將其蒸發到大氣中或埋入地底。但將廢水稀釋然後排放到海洋中,被認為是最安全、最經濟的方法。

果真除了向海洋排放別無其他方法可選了嗎?有分析認為,站在東京電力的角度,確實沒有地方可用,但站在日本政府的角度,福島核電廠周邊還有廣闊的可利用空間,這裡的一些地區核輻射量依然很高,至今被日本政府指定為「暫時不可居住地區」。如果在這裡擴建新的儲存點不僅條件具備,並且在處理過程中風險也是可控的。比如,核電站解體時間是大約30—40年,而且目前已經基本知道10年間核廢水的增長量,處理方法也會不斷改進。就是說,今後最多再建設4500—6000個儲存罐,就可以全部容納核廢液,這些土地既然不能住人,何必讓其荒廢呢?

日本國內外反對聲一片

「福島核事故中的受汙染水排放入海」方案一直受到日本全國漁業協會和福島當地漁民強烈反對。圍繞核廢水排放大海一事,日本《讀賣新聞》民調顯示,50%的日本國民表示反對。在今年3月做的調查中,有68%的人認為應該暫緩決定,但在日本政府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大海後,反對的意見明顯增加。

據日本《每日新聞》等媒體報導,由日本共產黨和一些社會團體組成的福島復興共同中心,10月20日向經濟產業大臣提交意見書,堅決反對將核汙水排向太平洋,認為應繼續在陸地上保存這些汙水。由大學教授等組成的日本市民團體「核能市民委員會」10月20日發表公開聲明,明確反對將核汙水向海洋排放,稱政府應盡最大努力冷卻核燃料棒,防止產生汙水。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的岸宏會長10月15日和10月16日在東京相繼與5位相關閣僚會面並提交請願書,表示漁業從業者一致反對核汙水入海,「(如果向海洋排放的話)漁業從業者近十年的努力將化為泡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表示,日本應與周邊國家磋商後再決定。韓國也立即作出反應,宣布啟動跨部門應對機制。事實上,早在6月,聯合國關注危險物質處置等問題的相關特別報告員就曾發聲,敦促日本政府不要無視在核廢料處理問題上的義務,不要借著疫情之機,不經過國際磋商,就強推核廢水入海。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曾表示,日本需要同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積極進行溝通,向所有利害攸關方公布有關核汙水排入太平洋的相關信息。

核汙水入海汙染或損害人類DNA

今年8月的美國《科學》雜誌刊文稱,福島核電站核汙水處理罐中還含有多种放射性成分,需要更多關注將這些汙水釋放到海洋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在這些放射性汙水中,有一種同位素——氚備受關注。在這些放射性汙水中,氚的含量處於最高水平,而且它並不容易被海洋動物和海底沉積物吸收。除了難以去除的氚之外,2018年科學家發現在處理後的汙水中還存在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包括碳14、鈷60和鍶90。和氚不同,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降解,並且它們很容易進入海洋沉積物,且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這些同位素對人類具有潛在的毒性,同時能以更長久和複雜的方式影響海洋環境。例如,碳14在魚體內的生理濃度可能是氚的5萬倍。而鈷60能在海底沉積物中富集,濃度可能會上升30萬倍。除了放射性物質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由于洋流作用,放射性物質還可能會隨著海洋運動擴散到整個太平洋海域甚至全球海洋環境。

據CNN10月24日報導,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報告稱,這些核汙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其中,碳-14作為「人類集體輻射劑量的主要貢獻者,有可能損害人類DNA。」 綠色和平組織高級核專家肖恩·伯尼(Shaun Burnie)稱,存儲水箱中總共可能有多達63.6GBq(千兆貝克勒爾)的碳-14。「這些及汙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數千年內都將是危險的,並有可能造成基因損害。這也是必須放棄這一計劃(排放入海)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日本福島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118倍……
    今年2月份發布的居民健康調查中,福島縣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18倍。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所產生的核汙水如何處理,一直是個重大難題。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核汙水儲蓄罐即將裝滿,日本政府考慮將大量儲存的核汙水排放入海,預計需要兩年時間進行排放準備工作,現存約120萬噸汙染水全部處理並排放完需耗時約30年。此前,相關人士表示,日本政府曾計劃在2020年10月下旬,就核汙水的處理方法做出最終決定,即把核汙水漸次排入大海。消息一出,立即遭到日本國內漁民、福島當地民眾及國際社會的抗議和譴責。
  • 日本福島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增118倍,核電站內輻射嚴重...
    目前,在福島曾下達疏散指令的十一個地區,重建後居民的居住率只有30.9%,農田耕種面積為32.2%,工商業重啟率也僅有30.9%。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二月份發布的居民健康調查中,福島縣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18倍,相當於每100萬人中就有236人患病。
  • 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將排入太平洋?國際組織警告:或損害人類DNA
    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所產生的核汙水如何處理,一直是個重大難題。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核汙水儲蓄罐即將裝滿,日本政府考慮將大量儲存的核汙水排放入海,預計需要兩年時間進行排放準備工作,現存約120萬噸汙染水全部處理並排放完需耗時約30年。據日本媒體24日報導,日本政府可能在10月過後,就「核汙水入海」一事作正式決定,尚未透露具體決定時間。
  • 日本要將「核廢水」排到大海,我們應該該如何面對「核」?
    近日,日本發生了一起重大新聞,福島青少年的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118倍。甲狀腺癌是一種人體疾病,在沿海地區多發,和日本福島有什麼關係呢?和青少年怎麼聯繫上的呢?福島核電站在2011年以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但是在當年發生了一次地震,導致核電站中的一座反應堆爆炸,放射性物質洩漏,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影響,並且放射性物質進入風中,通過風傳播到了中國等地。
  • 核廢水恐損害人類DNA!日本迫於壓力推遲排汙入海計劃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警告稱,由於廢水含有一種可能會損壞人類的DNA放射性物質,如果將它排放到海裡,會「對當地社區和環境造成嚴重的長期後果」。目前,日本政府方面已經在多方反對下暫時推遲了這一計劃,但將核廢水排放入海很可能仍是唯一和最終的選擇。
  • 日媒: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核汙水排放入海,最快月內敲定
    中新網10月16日消息,據日本共同社15日報導,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汙水處理方式,日本政府基本決定排放入海。這一決定最快將於10月內舉行會議最終敲定。
  • 福島出現變異生物,癌症發病率提高百倍!日本還說核汙水沒問題?
    近日,據日本媒體報導,經過研究調查顯示,自從福島核電站受損到現在,福島居民青少年甲狀腺癌症發病率足足增長了118倍!相當於每百萬人口中有236人發病。除此之外,福島周邊海域的海產品也出現了變異的海產品,福島居民堅稱變異的海產品和福島核電站事故有著必然的關聯。
  • 200萬搬去福島「安家」,日本網友:首相官邸先搬過去吧
    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的問題基本上已經是屬於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我們這次要說的不是核洩漏的問題,也不是核汙水排放的問題,而是日本政府希望明年有民眾能夠「安家」福島周圍。這一消息剛放出,就瞬間在日本民間炸鍋開來!
  • 日本補貼搬到福島核電站附近家庭12萬,日網友:這錢不至於讓我冒...
    據日本《讀賣新聞》13日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從2021年夏天開始,為搬到福島核電站周邊的家庭發放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5萬元)的補貼。該措施在日本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吐槽稱,「這金額還不至於讓我冒生命危險」。
  • 日本政府欲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引巨大擔憂
    有分析認為,儘管日方宣稱這些核汙水排放前已經過處理,但鑑於日本政府和福島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在核事故處理和汙染物排放方面曾有隱瞞行為,核汙水入海仍有對周邊海洋生態環境及漁業資源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最初,日本設想通過排入大海、蒸發排入大氣、埋入地底以及在核電站內新建儲水罐等方式解決。日本政府負責處理福島核汙水問題的一個委員會今年2月發表報告稱,將經過處理的核汙水排入海洋或蒸發排入大氣是「現實選擇」,其中排入海洋在技術上更為可靠。但是,巨大體量的含氚核廢水讓人生畏。按照日方的說法,氚排入海中對人類健康影響相對較小。但資料顯示,人類如果持續暴露在氚輻射下,可能會導致細胞死亡、DNA遺傳損傷。
  • 日本補貼搬到福島核電站家庭12萬 日網友:這錢不至於讓我冒生命危險
    日本補貼搬到福島核電站家庭12萬 日網友:這錢不至於讓我冒生命危險時間:2020-12-15 19: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補貼搬到福島核電站家庭12萬 日網友:這錢不至於讓我冒生命危險 據日本《讀賣新聞》13日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從2021年夏天開始,為搬到福島核電站周邊的家庭發放
  • 韓國濟州島將起訴日本核汙水入海:強烈要求日本立刻停止
    中新網10月20日電 據韓媒報導,近日,日媒報導稱,日本政府打算把大量儲存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排入大海。對此,韓國政府和民間均表現出不滿,強烈要求日本立刻停止該項計劃的準備。  韓國濟州島知事元喜龍(音譯)20日表示,如果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島核電站汙水,將向國內外法庭提起訴訟。
  • 在野黨議員提議福島核汙水在日本最東端排放入海:形象受損小
    澎湃新聞12月10日消息 12月9日,日本維新會參議員松澤成文在福島市舉行記者會,提議將核汙水從日本最東端南鳥島排放入海。據日本共同社12月10日報導,關於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不斷增加的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處理水的處理方法,松澤成文表示,如果按照自己提議的在日本最東端南鳥島排放入海,由於沒有人居住,也沒有以島為據點的漁民,會比在福島近海排放造成的形象受損更小。松澤成文以長期在一核保管處理水將妨礙災區重建為由,贊成排放入海方案。
  • 日本核汙水入海計劃引韓國不滿 濟州島知事稱將起訴
    據韓媒報導,近日,日媒報導稱,日本政府打算把大量儲存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排入大海。對此,韓國政府和民間均表現出不滿,強烈要求日本立刻停止該項計劃的準備。韓國濟州島知事元喜龍(音譯)20日表示,如果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島核電站汙水,將向國內外法庭提起訴訟。
  • 日本計劃排放核汙水,或將損害人類DNA
    2011年3月的芮氏9級特大地震,不僅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同時也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嚴重洩漏。儘管日本政府疏散了當地的居民,但核洩漏帶來的危害至今都未得到解決。10月24日,德國綠色和平組織高級核專家肖恩·伯尼發出警告,稱日本福島準備倒入太平洋的廢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質,且會存在數千年,將給人類的基因造成損害,因此日本必須放棄這一計劃。
  • 福島核汙水排放問題難解,國際原子能機構擬派監測小組
    據日本共同社12月20日報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日前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時表示,正就福島第一核電站不斷增加的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汙水處置問題,與日方磋商。該機構隨時準備應日本政府要求,派遣一個監測小組檢查核汙水,以解決人們對環境影響的擔憂。
  • 日本福島:政府高價補貼吸引避難民眾返回和外來定居,但無人買帳
    近日,日本政府出臺了一項關於福島的補貼政策,即:原福島避難民眾返回的,補貼200萬日元,日本其他地方人員定居福島的,補貼120萬日元,接受補足政策的,需居住至少5年,並在當地就業,但民眾並不買帳,甚至有日本網友吐槽:「這金額還不至於讓我冒生命危險」、「為什麼不把首先官邸搬到福島」等
  • 日本福島核汙水處理:把難題丟給地球?
    影響幾何日本福島核電站汙染水問題,源於九年前的那場大海嘯。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日本稱此處為「三陸衝」)發生Mw9.0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20公裡,為歷史第五大地震。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對日本東北部巖手縣、宮城縣、福島縣造成毀滅性破壞,超過2萬人在地震中喪生或失蹤,並引發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漏。
  • 福島核汙水排入海裡,日本為何敢做這個決定?難道他們不怕核輻射嗎
    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發生快十年了,然而,核洩漏的廢水該如何處理卻成了一個難題,從好幾年前,日本就提出了要把核汙水排入大海,但是這個決定卻備受爭議,不但是鄰國不滿,就是日本本國民眾也是非常的反對。 然而,日本政府卻一意孤行,執意要把核汙水排入大海。
  • 日本核汙水或損害人類DNA,盤點日本歷史上3大水汙染公害事件
    據CNN 24日報導,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簡稱綠色和平)於23日發出警告稱,福島核反應堆排放到海裡的汙染水,含有放射性物質,有可能損害人類的DNA。綠色和平稱,福島核電站存儲了約123萬噸含危險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及其他危險放射性核素的汙染水,如果將這些水排放到太平洋,將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的長期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