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物質生活參考(ID:wzshck)
01.
高中時期的校草在我們班。應該是2005年初春的某天,他穿著一件針織條紋長袖T恤走進教室,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女生都抬起了頭——那是周杰倫同款,美特斯邦威當季主打。
美特斯邦威是2003年找來周杰倫當代言人的。沒有人比他更適合「不走尋常路」這句廣告語。2001年第12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周杰倫憑藉首張專輯《Jay》拿下最佳專輯獎,22歲的他縱身一躍跳上領獎臺,從羅大佑手中接過獎盃,最感謝的人是父母,因為是他們生下了周杰倫。
2007年我來北京上大學,開學那幾天校園裡很熱鬧,宿舍樓下駐紮著中國移動動感地帶的宣傳棚和海報,廣播裡循環播放的是「我的地盤聽我的」。
我們這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人,大概都被「動感地帶」「M-zone人」洗腦過。這是中國移動針對15-25歲年輕人細分市場推出的品牌,每年的高校迎新是其重要營銷活動。當時我所在的學校給新生們統一發放了動感地帶SIM卡,拿到卡可以直接去辦理套餐,無縫連接,客戶轉化率極高。
可以說,美特斯邦威與動感地帶這兩個品牌,與周杰倫達成了彼此成就:剛剛興起的時尚消費品和手機通訊兩大領域,填補了城市中唱片抵達不了的縫隙,對於周杰倫成為真正的「國民級」偶像功不可沒,自身也迅速佔領了市場。
要更深入理解這一點,還要結合周杰倫的核心事業——音樂的三個時期來看:
(1)阿爾發&吳宗憲時期(2000-2002):《JAY》《範特西》《八度空間》;
(2)好樂迪&索尼時期(2003-2006):《葉惠美》《七裡香》《十一月的蕭邦》《依然範特西》;
(3)杰威爾&自立門戶時期(2007至今):《我很忙》《不能說的秘密》(電影原聲)《魔傑座》《跨時代》《驚嘆號》《十二新作》《哎呦,不錯哦》《周杰倫的床邊故事》。
阿爾發是小作坊,周杰倫從這裡鑽出來,這也是其最具個性、鋒芒畢露的階段;索尼是大公司,首張專輯《葉惠美》被公認為藝術性和商業化融合的頂峰,最成功的營銷是打造了「周杰倫日」,讓他從小眾走向流行;2007年周杰倫自立門戶,與老搭檔方文山、伯樂楊峻榮成立杰威爾音樂公司,晉升周董,受制於種種因素,創作的天平逐漸向向商業那一端傾斜。
很多人將杰威爾時期的首張專輯《我很忙》視為周杰倫下坡路的起點,並驚詫於專輯封面設計首次出現的粉紅色調,與之前酷勁十足的模樣簡直天差地別。
周杰倫出道那年,唱片行業已經開始不景氣。自立門戶之後,公司要恰飯,還有一群「小弟」要養活,因此必須爭取真正的大眾。《我很忙》裡,周杰倫化身「陽光宅男」,「範特西」不再如舊。
有幾個現象可以支撐這個猜測。
第一,那個時期手機彩鈴興起,成為歌手們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但從彩鈴銷量來看,最火的不是周杰倫,而是龐龍、鳳凰傳奇、刀郎等更加接地氣的歌手。
第二,是一位歌迷提到的一點,前兩個階段那些口碑極好的歌,實際上並不適合商演,後期的歌雖然質量不比之前,但論國民度和烘託氣氛等方面卻更勝一籌。
第三,2007年,周杰倫接下可以繞地球好幾圈的香飄飄代言,人設不再是「不走尋常路」「我的地盤聽我的」,而是「把你捧在手心」。
02.
理解周杰倫的第二個關鍵詞是春晚。
周杰倫5次登上春晚。第一次是2004年,他在《龍拳》裡唱,「渴望著血脈相通……這民族的海岸線像一支弓。」
2008年《青花瓷》,這首歌還成為當年高考考題。
2009年跟宋祖英合作《本草綱目》+《辣妹子》,「如果華佗再世,崇洋都被醫治,外邦來學漢字,激發我民族意識」。
2011年《蘭亭序》。
這四首歌的共同點:都是「中國風」,作詞都是方文山。「中國風」是周杰倫歌曲極其重要的一類——它的重要性不僅是音樂成就上的,每張專輯至少一首。
知乎「方文山對於周杰倫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下,有人提到一個特別視角:
作為臺灣藝人,其立場是不容忽視的,我們都知道杰倫多次強調「中國人」的身份,但真正為他用作品作出背書的,或者說是用文字表達出他想法的,是方文山。在除周杰倫外的任一臺灣歌手的作品中,甚至很多大陸歌手的作品中,都難以見到如此厚重的家國情懷。
周杰倫上過幾次央視新聞,被《人民日報》點名誇獎過,得到過共青團的生日祝福和婚禮祝福,出現在《面對面》《開講啦》《文化視點》等節目裡,是被官方蓋章過的正面典型。
這是莫大的肯定,但又是創作之路上的提醒。
我們可以看看來自周杰倫、其專輯設計師、合伙人楊峻榮的一些話:
(1)楊峻榮:當時方文山寫的歌詞有點批判性,跟你們後來看到的不太一樣,我說,周杰倫的歌不要有批判性,因為他會是大眾喜愛的歌手,要面對大眾,不要少數。這才有了後來的《印第安老斑鳩》。
(2)專輯《七裡香》的主打歌卻不是《七裡香》,專輯封面也並非「很有夏天的感覺」,而是一個軍官和一個小女孩嚴肅的臉。細想其實是混亂的。這張專輯設計師聶永真後來在一次採訪中解釋了這種矛盾[1]:
(3)周杰倫自己在一次採訪中提到,早期表達自己對頒獎典禮不滿情緒的《外婆》,罵狗仔的《四面楚歌》,因為充滿負能量,後來沒有再寫。此外,不難發現,類似《爸,我回來了》《懦夫》《止戰之殤》等社會議題的曲目,從《我很忙》開始也從素材庫裡被刪除了。
(4)周杰倫一度非常羨慕張惠妹2009年能推出專輯《阿密特》。阿密特是張惠妹的卑南族名字,以此表達自己突破原有曲風、唱出真實情感的決心,整張專輯帶著濃重的的重金屬感、朋克噪音。周杰倫幻想做一個「阿密倫」,一年出兩張專輯,一張正能量,一張憤世嫉俗,「但是公司不同意」。
楊峻榮在去年的一次演講中提到「大環境」:當時有人問,大陸樂壇什麼時候才能趕上臺灣,我說,至少十年,當然現在臺灣樂壇也不行了,但內地歌詞還需要送審一天,就玩不過。
我們可以將周杰倫的歌進行一個大致分類:
周氏情歌是受眾面最廣、傳唱度最高的一類,也是歌迷們口中的「爺青回」系列,例如《晴天》《七裡香》《一路向北》。
第二類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國風」,代表如《東風破》《千裡之外》《青花瓷》;第三類是代表華語流行音樂潮流的說唱和R&B,例如《娘子》《愛在西元前》《雙節棍》。
第四類是令人驚豔的「神曲」系列,像《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雖然小眾卻是最具音樂性的一類,但無論從商業價值還是「背書」作用的考量上,無疑是效益最小、最可以被捨棄的一類。
正是從《我很忙》開始,專輯裡不再有「神曲」。
03.
周杰倫的歌迷們常常會有一種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這個陪伴自己成長的朋友生活美滿,無憂無慮,「世界因為你而甜的過頭」,另一方面,又極度懷念他曾經沉默憂傷、失戀憤怒卻創作力爆棚的階段。
2007自立門戶之後最多是專輯質量下降,2015年結婚生子後,周杰倫開始沉溺於奶茶和幸福家庭生活不可自拔,胖並快樂著。2016年《周杰倫的床邊故事》是他最後一張專輯,被問起新專輯遲遲沒有露面的原因,他承認自己這幾年「一直在玩」。
相比21世紀初堪稱「神仙打架」的盛況,如今同行不爭氣大概也讓周杰倫失去憂患意識,沒再向前一步。儘管被諷「江郎才盡」多年,華語樂壇至今沒有出現足夠對他構成威脅的對手。
最近幾年,他以每年一首單曲的節奏兌現粉絲承諾,同時維持商業熱度。專輯可以有不同曲風,歌迷可以各取所需,但單曲只此一首,如此一來,題材的選擇尤為重要。
要維持商業熱度,它應該具備的一些要素是:朗朗上口以便傳唱,以及迎合最廣大的群體,流行性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如何把握流行性,可供借鑑的是什麼呢?是《告白氣球》從《周杰倫的床邊故事》專輯裡脫穎而出,火遍大街小巷。周杰倫稱自己「沒想到」,但這是市場投的票。也是這首《告白氣球》陪周杰倫再登2018年春晚,這是第五次。
可以說,去年《說好不哭》和今年《Mojito》被選中,早在《告白氣球》成為口水歌那天就成為時代的暗示:它們都沿襲了前者已被驗證過的路數,無論是從市場還是大環境來看,都是最安全的一張牌。
更重要的是,周杰倫的初代歌迷已經步入30歲,成家立業,他需要吸引更年輕的00後們。
所以要怪他現在寫不出好歌了嗎?那該怪誰呢?校草、春晚、奶茶——市場、大環境、個人限制,如同「三座大山」壓在身上。
最後說回我們的高中校草吧。他是全年級第一個穿上那件美邦當季周杰倫同款的男同學,像自我繁殖一樣,後來這件衣服出現在越來越多男同學身上,女孩們漸漸不再抬頭了,校草呢,後來沒再穿過那件衣服。
參考資料:
[1].《周杰倫的專輯封面設計得怎麼樣?這篇分析太漲知識了!》作者:元吉
*圖片系視頻或網絡截圖
閱讀原文